区块链业界

积分体系将是区块链在银行业较为安全的试水之路

零售银行 来源:零售银行 2016-11-25 12:46

积分体系将是区块链在银行业较为安全的试水之路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于银行业来说尚属于摸索阶段。如何能够在金融监管体系的风控、合规以及技术要求下,发展区块链技术,也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曾有经济学家预言过:十年之后互联网金融会消失。因为届时互联网金融已经像互联网一样融入世间万物,变成不可或缺的底层基础架构,而不再是一个分支领域。那究竟是什么,赋予了互联网金融这样“润物细无声”般的力量?

  答案便是:区块链。

  区块链的概念说起来玄妙,但实际上,用比较简单的话来说,区块链就是以大家一起记账的方式来存储数据。以前,企业通常把自己的数据都记录在同一个数据库,只要设定对应的权限,即可对数据库进行任何想要的修改;而区块链则是多个主体共同记录,同时写入多个数据,每个数据都一致,但被放置在不同地方,这就构成了区块链共享数据和防止篡改的技术本质。

  传统的互联网,帮助企业解决了信息高效传递的问题,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前可能需要一个月才能寄到的信件,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做到即刻可阅。而如今兴起的区块链概念,更像是信息高效传递功能的升级版,因为它有效解决了信息验证真伪的问题,每一毫厘“价值”的流动都有的放矢,有据可查。

  区块链的兴起与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全球普及的首个应用,就是大家熟悉的比特币。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带着特立独行的叛逆秉性,充满了未来黑科技的吸睛亮点。事实上,区块链技术的巨大能量来自于其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加密数据存储技术,以及无需第三方信任机构的可靠底层机制。

  当前, 全球的主要金融体系仍普遍依赖政府、银行等中心化的权威机构作为中心方来解决信用问题,并以此实现了高效率的价值传递和数据交联。

  但在2015年9月,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13家全球顶级银行,宣布加入一个由金融技术公司R3(R3 CEV是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区块链创业公司。由其发起的R3区块链联盟 , 至今已吸引42家巨头银行的参与。)领导的超级账本项目,以推动区块链在全球金融领域内的应用。这13家银行包括: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摩根斯坦利、德国商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瑞典北欧斯安银行、纽约梅隆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和多伦多道明银行。

  此前,另外9个银行也已经签署了R3的初创协议,这代表着银行之间对于如何将区块链应用于金融层面达成了共识。

  区块链之所以能获得全球金融大鳄们的青睐赏识,主要是因为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开放、互联、对等、全球化、去中心化。只不过,对于银行来说,承载在区块链上进行高效低成本传递的不是信息,而是信用和价值。

  区块链的优势与局限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区块链并不是一个特别新兴的技术,其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而且,依照区块链目前的态势来看,其实际应用的辐射影响力还无法与比特币相提并论。

  近两年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圈内确实风头无限,很多全球最主要的金融机构,比如纳斯达克交易所,都已经或马上就要建立区块链实验室。R3的成立以及大型银行对区块链的兴趣,更使区块链成为一种国际现象。但是政府权威部门及行业巨擘们目前真正感兴趣的部分,就是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来优化金融交易结算。从现有的理论和经验来看,区块链在处理跨境支付、结算以及资产清算等方面,确实能帮助银行降低成本、减少处理时间。

  但也有部分专家认为,恰恰是因为区块链的技术优势,限制了其在银行业的发展。

  首先,从银行的利益出发点来看,区块链分布式网络的去中心化构架显然是银行方面所不想看到,所以他们始终致力于创建私链网络来保障其作为中心端的优势;其次,银行对区块链的应用还取决于金融监管部门的态度和政策。迄今为止,全世界最成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还是比特币,但比特币完全匿名的流通体系,也一直让全球各地的监管部门保持高度紧张。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监管部门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在银行应用的限制与边界,如何使其满足现有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的风控、合规和技术要求,将是决定区块链在银行业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关键。

  区块链在银行业的试水之路

  纵观国内目前的区块链技术落地项目,更多还是着眼于比特币钱包应用相关以及非货币资产管理领域。以国内银行的业务结构需求来看,积分体系的构建与重组,是比较安全的区块链技术试水区域。

  例如,今年9月,IBM与中国银联预演“使用区块链技术的跨行积分兑换系统”,该系统允许跨行、跨平台兑换奖励积分,消费者在一家银行的积分,可以兑换其他银行的积分奖励,甚至兑换多个航空公司里程以及超市奖励,该系统可以大幅提高银行积分的使用效率。

  IBM首席技术官程静介绍,今年,中国有20多家银行与IBM合作,所涉及的场景除了积分兑换之外,还包括电子票据、电子资产交易。目前部分银行已经完成原型验证,有的银行则计划今年或明年年初业务上线。

  当前,国内银行的积分体系基本处在,各银行乃至同银行内各业务条线间的并行不悖、互不打通的状态。总行对于各分支行的积分运营往往监管困难,缺乏统一协调运营的把控。很多通过分支行下发的积分运营机制,其实际运营效果和客户回流情况,都难以得到精准的数据反馈。

  对银行来说,自身积分体系运营的最大诉求,就是获客和增加客户黏性,但由于客户范围较小、积分业务种类较窄、积分应用项目较少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客户对银行积分的认同感依然偏低;对用户来说,获得银行积分的高成本和低收益,使他们觉得根本不值得去刻意争取,因此,也使得大多用户对银行积分始终持相对消极的态度。那么,应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这里,笔者以区块链的第一个智能资产实例——彩色币为例。所谓彩色币,就是指某些被“染色”或“标记”的比特币,在交易时通过备注字段来代表某种特定资产。就像是给了某人一张1美元的纸币,但是通过在上面标注文字作为一张借据使用。这种方式建立在交易双方互信的基础上,需刻意在某一社群内使用。

  而彩色币的这种应用方式,恰好可以引申到银行积分体系。

  当前,银行总行和分支行之间的积分流通环境本来就趋于封闭,相当于构架在一个典型的私链环境上。引入了彩色币的概念后,总行可以统筹全年积分运营的发行总量,然后针对各分支行的营销需求对积分添加信息标记,甚至在未来添加定向指令。积分流通在用户手中留存、转移、使用等行为均不会受到影响,但总行可以通过积分标注对不同分支行的积分运营情况进行随时的追溯和统计。所有数据反馈都有据可依,积分情况能够精确到客户每一次的交易和转移。

  在这一机制下,银行传统的多条产品线积分并行的弊端,就迎刃而解了。通过标注为某特殊属性来映射作为数字或者实物资产,使其能通过区块链进行复杂的交易,最终使不同产品线积分可以求同存异,以整体符合某些政策性规则的状态,体现差异化特性。

  类似的做法,已经在国内的部分金融企业进行了实践。如阳光保险就在第三方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数贝荷包”上,发行了新型积分——阳光贝,同时将其积分体系整个构架在链上运营。在新型积分和原有积分都保留的情况下,区块链能够将其并行为统一体系管理,实现不同类型间的通兑。而且整个改造工期也很短,区块链接入技术,由管理平台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实现低能耗的数字资产转型。

  总之, 区块链是一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新兴概念,银行如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研究和尝试, 则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被甩在后面。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最大的障碍,来自监管机构的具体政策和监管力度,但只要区块链在技术普及和法律合规上,获得相应的突破,对于监管的要求就将从严格监管、高压监管变 成监管量的骤减和再创新,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和任何新兴技术一样,区块链应用的风险总是存在的,但这些风险和顾虑也终将被人们一一克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们对于区块链的使用也将会像今天浏览网站一样的稀松平常。

原文作者:零售银行
特别申明:区块链行业ICO项目鱼龙混杂,投资风险极高;各种数字货币真假难辨,需用户谨慎投资。blockvalue.com只负责分享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一切投资行为与本站无关。

1.价值区块链(blockvalue.com)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价值区块链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价值区块链(blockvalue.com)",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本站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价值区块链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