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监管+推动两手抓,区块链行业何处何从?

监管+推动两手抓,区块链行业何处何从?

2019-12-10 黄鹂 来源:区块链网络

监管+推动两手抓,区块链行业何处何从?

最近两月,区块链圈子的风波可谓一波三折:先是“1024会议,春风习习,国内区块链应用市场一夜之间火速升温。“1024会议”全面激发了区块链应用市场的活力。统计数据显示,仅10月的最后一周,国内披露的区块链应用新增项目就超过12个,也即10月份超过四成的区块链应用项目是“1024会议”后涌现出来的。早些拼命与区块链撇清关系的企业,在这次会议之后一个个都宣称是区块链公司。



根据互链脉搏数据显示,除中国地区外,美国、韩国、日本、英国的区块链应用市场也在逐渐回暖。10月份,四国披露的区块链应用项目数量分别为10个、6个、5个和5个,合计占比达32.5%。


圈内从事区块链项目的企业顿时也乐开了花,一夜之间,整个数字资产市场,大饼暴涨15%。


好景不长,紧接着到了11月14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交易场所分支机构未经批准开展经营活动的风险提示》,并明确表示目前北京市未批准任何交易场所设立分支机构。五天之后,11月19日,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日前发布《关于加强上海区块链技术行业监管的通告》称,将根据上海金融稳定联席办和央行上海总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虚拟货币交易所排摸整治通知》要求,对申请入会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查。


作为圈内两大重要风向标的币安交易所和波场主链的官方微博,也先后被封禁。11月22日,外界传言,币安的上海办公室在遭到警方突袭调查后关闭,传言之前有50-100名币安高管曾在此办公室工作。这起事件也明确传达出来监管的态度:区块链技术要提倡,但不准投机炒作。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国也加紧了对利用数字货币从事洗钱犯罪的监管,反洗钱法律在严格执行,美国FATF要求监管机构和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收集并共享个人交易数据。11月14日,欧洲金融市场协会也发表了论文阐述了“加密资产监管趋同”的观点。西班牙金融监管机构也发出警告。似乎,区块链一下子受到全球监管部门的集体高压,喘不过气来。区块链行业之路在哪里?未来之路何去何从?这对每一个从业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不过,对此情形,我们也不必全然悲观。总体来说,只要迎合全球经济和监管的发展要求,未来区块链的前途不可限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委员刘峰表示,“在数字资产交易未出现完备法律法规之前,整个虚拟资产交易部分仍须遵守之前监管条例,2017年央行等七部委曾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而此次清理的正好也是这些关联的对象。就监管层面而言,目前对于新型产业肯定更倾向于引导,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重庆日报也发文明确表示,“要抓住区块链发展的重要机遇 把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区块链目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安全、标准、监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通过包容审慎监管,既包容试错又严禁越界,才能更好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从各国对区块链的态度来看,我们可以很明确发现一个关键词——“监管”。


在未来,像那些主打匿名的数字货币,肯定是全球着重监管的对象,利用数字货币从事违法活动,这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成为主流共识。基于此种价值判断,早在2017年,一群由全球各地技术极客、务实主义者、金融精英组成的项目团队,大胆并富有前瞻性地创建了全球第一个实名监管的公链——Maxonrow。这在当时“绝对去中心化”,“区块链必须匿名”的风潮下,成为了勇于第一个吃螃蟹的。


Maxonrow成为第一个能够实现政府机构、财务系统、独立审查机构等合法组织在上面实现“监管、审核、审计”三位一体运作的公链网络。对此,全球各国监管机构都十分欢迎,相关部门也就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到底有没有人利用区块链网络从事不法行为。这一点对于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非常重要。


有人会问,我们个人用户的数据都能够随便让人调取审查,那我们还有隐私可言吗?那区块链还要意义吗?


对于这一点,用户可以绝对放心。虽然数据打通了开放的接口,实现了三位一体运作,但也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随意调取的。合法合规是前提,这一切,都是在用户知情的情况下发生。这样做,也杜绝了不法分子利用区块链钻法律漏洞的可能。


在KYC实名认证上,Maxonrow网络还搭载了全球首个统一合规的身份管理链和AML框架。这样不仅保证了用户端和信息服务器必须是实名认证的,而且,今后在Maxonrow从事中介活动的代理商也必须是实名认证的。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这在未来公司治理等商业活动中会发挥重大作用。




我们相信,区块链项目或者企业,只要像Maxonrow一样,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沟通,主动贴合经济发展和全球趋势,区块链项目企业一定能够健康存活发展,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也一定能够大放异彩!



蹭热度、地下炒币……警惕区块链成骗子“新衣”

“无中生有”蹭热度 地下炒币忙“忽悠” 诈骗传销“换新衣”


警惕区块链成行骗“金字招牌”


发展利用区块链要守正创新,回归技术和应用本源


  近期,区块链技术大热。一时间,多种数字货币价格上涨,资本应声狂欢。从幕后走到台前,区块链技术火热背后,另一场“盛宴”却在暗流涌动:蹭热点欺骗投资者、炒作数字货币“割韭菜”、发行“空气币”、打着区块链旗号传销、诈骗……借区块链之名的招摇撞骗的行为大有抬头之势。


  业内人士建议,发展和利用区块链技术,要守正创新,回归技术和应用本源。一方面,大力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贸易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和落地;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警惕一些借区块链炒作行骗苗头和部分区块链项目的泡沫风险,给区块链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干净的发展空间。


区块链概念成股市“必蹭热点”


  当前,不少投资者存在短期“爆炒”心态。星合资本首席科学家胡震说,从最近股市波动来看,一些投资者其实并不关心区块链技术,也不关心区块链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只是单纯希望公司能跟区块链挂钩,然后有游资助推股价上涨。


  传统资本市场,对于区块链的社会关注上升反应最为敏感。


  10月28日,A股收盘时区块链指数大涨8.05%,单日涨幅创历史新高。当日涨停股达到96只,市场疯狂程度一度不亚于当年的雄安新区、创投、工业大麻等大热门题材。此后,区块链概念股又迎来波动、分化,10月30日,跌幅在5%以上的区块链概念股近60只,万方发展、暴风集团、日出东方、红相股份、百邦科技、维科技术、三力士、晨鑫科技、常山北明等跌停。


  记者调查发现,近期,不少上市公司为拉高股价而搭上区块链这一火热概念,有刻意炒作之嫌。


  “其中有一批公司紧急宣布自主或与区块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但大多数公司未有任何应用场景,尚处于蹭股价、蹭概念和蹭流量的状态。”北京能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永钰说。


  从“上证e互动”(上交所建立的信息沟通平台)来看,从10月25日到29日,共有565条提问回答,其中有24%的问题即136条是有关区块链的。这些问题中涉及的上市公司一共有65家,其中16家给出肯定回答声明其公司在布局区块链产业,占比24%。


  据互动易(由深交所推出,供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直接沟通的平台)显示,上述同期内,共有2330条提问回答,其中有34%的问题即792条是有关区块链的。792条区块链相关的问题中涉及的上市公司一共有326家,其中93家给出肯定回答声明其公司在布局区块链产业,占比28%。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虽然在回答中表明目前业务都没有涉及区块链,但是都表示将会对区块链进行研究探索。


  另据统计,3000余家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超过500家公司公布了自己和区块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其中披露具体区块链业务内容且属实的只有不到40家。


  以上市公司广东文化长城集团为例:这家陶瓷公司自今年9月以来,连续发布了7则公司可能会被暂停上市的公告,但近期却因区块链概念迎来连续涨停。该公司近期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开发的2项软件涉及区块链技术,但尚未投入应用。


“地下”炒币势头又起


  一位转移境外的数字货币发行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此前已经陷入低潮的发币公司最近又“打了鸡血”,或通过各种途径向买币者空许交易“合法性”,或由境内联系人重新进行炒作、网罗更多不合格投资人,很多人认为,“‘割韭菜’的机会又来了”。


  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第一个成功的商业应用,近期表现强势。10月25日,此前徘徊不前的比特币价格突然开始强势走高,在7400美元附近快速拉升,并于26日上午突破1万美元大关,最高涨幅近40%。除比特币以外,流通量占比前100名的数字货币几乎全线上涨。


  去年9月4日,监管将ICO(首次代币发售)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行为”,并正式叫停,此举有效遏制了境内炒作数字货币、代币面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事态扩大,多数相关参与方已转入地下或境外。但近期,一些非法发币、炒币公司借助近期舆论对于区块链的关注,又开始鼓吹代币交易。


  这些项目将区块链概念和金融知识、货币知识混淆在一起,浑水摸鱼,普通百姓根本难以分辨,欺骗性极强。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眼下能够监测到的归零币或空气币达到755种,传销币102种。


  记者在一个炒币微信群中看到,有人声称“央行发行官方数字货币火币dcep,可在微信群中用数字货币进行购买”,并称这一“官方数字货币”将登陆海外数个数字货币交易所。


  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介绍,近期,一些非法发币机构和数字货币交易所,或身处海外利用国内社交软件推销代币,或利用海外服务器逃避监管。他们多以曲解中央政策造谣传谣,甚至在微信、微博等平台公然声称“数字货币就是区块链”“炒币获官方支持”等言论愚弄公众。


  济南市民陈敏去年曾经由朋友介绍进入一个数字货币发售群,发币方承诺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具有信用可靠、投资前景好的特点。“去年买了一些他们发行的代币后,别说挣钱了,不久就迎来了连续暴跌,很多人和我一样想要卖掉保住一些本金,但是得到的答复总是,耐心等待,后来就联系不上他们公司的人,群里冷掉了。”


  记者了解到,陈敏所购买的这类骗人数字货币被业内人士称为“归零币”:币值起初价格很高,引诱大众购买,会经历市值大幅下滑,最后可能一路跌到不足原来的百分之一。山东警方介绍,这类数字货币背后其实“一无所有”,每天的币值波动,都是由后台人员随意设置的虚假数字。


  除了发币炒币者自己重新“抛头露面”,一些由资本操作的区块链自媒体也开始“煽风点火”。记者调查发现,近期一些自媒体平台发布关于数字货币的谣言、不实信息,不少所谓区块链大V、名嘴的文章开始流传于多个区块链自媒体,鼓吹数字货币,误导公众认知。


  业内人士介绍,很多所谓的区块链专业媒体,要么是由发币者自己注资设立,要么是以收取软文费用和项目推广费用来盈利,成为代币发行的舆论帮手,还有个别媒体由媒体发展成代投机构,从中牟利。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区块链为关键词进行统计,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全国涉及区块链的法律裁判文书共566件,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数字货币。专业人士指出,在眼下区块链热潮中,最应该防范和加强监管的,就是所谓的虚拟数字货币,要加快推进相关立法。


“区块链项目”成骗子新衣


  记者从多地监管部门了解到,近期,一些涉嫌传销、集资诈骗组织披上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时髦“外衣”,承诺低投入、高收益,坑害有投机心理的公众。


  这一轮区块链概念爆红以来,已经出现不少区块链概念被误用、歪用现象:层出不穷的区块链培训良莠不齐,夸大教学价值与应用范围,谋求不当利益;各路区块链论坛你方唱罢我登场,花式“傍权威”,借力政府部门、官员和专家进行商业营销;“区块链鸡肉”“区块链白酒”“区块链保险”“区块链票据”等区块链应用项目在各行各业逐步推出,多为“挂羊头卖狗肉”……


  一些投资人介绍,目前,多数涉区块链项目技术成色不足,商业炒作有余。万向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肖风介绍,目前绝大多数区块链创业公司没有真正应用区块链技术,只是炒作概念。


  网络间流传的一个段子这样形容新一轮借助区块链的商业炒作:以前靠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忽悠投资人的团队,现在正在把PPT内容改成区块链的。点融区块链技术总监肖诗源说,很多借区块链概念炒作的公司根本没有实体项目,本质是骗子圈钱,他们不关心项目本身,而是希望直接赚到钱。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介绍,目前监测到区块链公司中,带有区块链这三个字,或者它经营范围内带有区块链的,大概有32000多家,但是经过核查发现,真正拥有区块链技术的不足百分之十。


  打着区块链幌子行骗,不仅存在于商业炒作,一些违法犯罪团伙也打起了区块链的主意,造成更大社会危害。


  不久前,一款自称是“依托区块链技术开发”的运动APP趣步被湖南省长沙市有关单位立案调查。根据趣步的宣传,趣步是区块链加运动大数据,用户只要走路、跑步,就能获得“糖果”作为奖励。“糖果”可以换购商品甚至提取现金,用户只要每天走够三四千步,每月就能至少赚200元,上不封顶,推广趣步,还能赚到更多的钱。


  警方认为,趣步APP是“典型的金字塔传销模型”,币圈称之为“资金盘”,是传统传销手段结合“区块链”“大健康”等新概念的结果。截至2019年9月6日,趣步APP登记用户已达7300万。10月14日,长沙市经开区相关人员在市长信箱中明确回应称,趣步科技涉嫌非法传销、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目前已被有关单位立案调查。


  今年8月13日,上海浦东警方通报了一起诈骗案。这是一款自称区块链养宠物的游戏,将区块链和网络养虚拟猪相结合,许诺收益可观:养虚拟猪15天后平台收购,就有28%的收益。但实际上,所有交易都是由平台人员操控,甚至赤裸裸地把参与者称作“韭菜”,公司随时准备变更手续跑路。


  类似顶着“区块链+”名义行骗等案件呈现多发态势。今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盐城市等多地破获以“区块链”名义实施的诈骗案;湖南省衡阳市警方破获一起ICO诈骗案,作案团伙以区块链为噱头,发行“英雄币”,短短两个月时间,募集到近4万个“以太坊”虚拟数字货币,价值近3.5亿元。去年3月,深圳警方侦破一起特大集资诈骗案,以打着区块链幌子发行数字货币,套取公众存款超3亿元。


加快技术落地 警惕“一阵风”式发展


  面对不断翻新的“花式割韭菜”行骗行为,业内专家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在继续严监管的基础上,更应不断升级监管手段和能力,持续加大宣传科普和打击力度,避免群众上当受骗。


  根据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提供的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5月,全国已成立区块链产业园22家,其中20家为政府主导或参与推进。不过有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些产业园有三成空置率超过50%,而从公开信息看,各地还有一批新的产业园正在规划当中。


  受访专家建议,监管部门需警惕投机炒作区块链概念、行业脱实向虚的苗头,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于区块链技术研究,守正创新,避免“大干快上”一拥而上。


  11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区块链白皮书(2019)》阐明区块链“为实体经济赋能”的定位,遏制“炒币”,关注理性可持续的“上链”。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于佳宁说:“因为区块链确实是一个新的领域,它打造价值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数字金融体系,但是不能让技术变成违法挡箭牌,不能让这样一个新的领域变成监管洼地,一旦出现监管洼地就有可能吸引大量违法犯罪行为,转移到这种新的领域中来,会扰乱金融秩序,同时会使得这种新的技术污名化,扰乱新的技术正常发展。实际上,打击违法犯罪,其实也是去推动区块链产业进一步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重要举措。”


  肖诗源、胡震等认为,政策风口成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应避免“一阵风”式产业发展,警惕刺激出“市场泡沫”。


  高永钰认为,对已经发布过公告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要进行问询和监督,落实其公告内容。对于蹭热点、蹭概念以达到操纵股价的上市公司,要进行处罚。同时,对部分数据爬虫公司、征信公司进行强力监管,防止其利用区块链概念对用户隐私进行侵犯。并尽快落地区块链技术的场景应用,支持有应用场景的金融企业、大型商业企业或智慧城市、能源电力企业进行推广部分区块链示范项目,以达到进一步打通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的目的。


  许泽玮认为,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商业模式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要防止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借助政策的支持,成为新的资本“黑洞”,重蹈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等数字经济模式畸形发展的路径,给投资者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山东科学院计算机中心研究员王连海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区块链技术的学习,既要抓住时机,又要避免盲目的“大干快上”,警惕被打着区块链幌子的伪技术项目蒙骗,避免区块链产业园区异化成圈地建房、金融投机行为。


  “地方政府要多用竞争政策,少用或不用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要让市场主体去自主决策,这样会大幅度减少盲目重复跟风建设现象。”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说。


  刘志彪认为,要把注重科技创新与项目的市场化落实分开,前者是政府要创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具体是要让企业自己去决策,不是要政府亲自动手搞项目推进。


  受访专家认为,发展区块链技术,更适宜让市场的“无形之手”发挥决定性作用,以政府“有形之手”推动相关资源流向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引导人才、资金、项目、数据等流向能够实际提升生产效率、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领域,流向切实改善民生服务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领域,流向真正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政府数据共享的领域。

—-

编译者/作者:黄鹂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