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公测在即,Filecoin团队为什么要修改挖矿模式?

公测在即,Filecoin团队为什么要修改挖矿模式?

2019-12-10 谢兵 来源:区块链网络

公测在即,Filecoin团队为什么要修改挖矿模式?

11月27日,Filecoin开发团队宣布的一个消息让IPFS社区炸开了锅。Filecoin官方社群管理员Why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下一个开发网络中,Filecoin挖矿基本已经确定需要用到显卡(GPU)。”



Filecoin团队表示将采用GPU挖矿方案,信息来源:星想法



此外,Why还表示,目前开发团队是用nvidia 2080ti显卡在做测试,Filecoin挖矿需要达到怎样的CPU或者GPU性能还在测试中。



原本构想美好的闲置计算资源(PC)挖矿瞬间被抬高了一个level,众多社区用户表示难以接受,被骗了。



根据电商数据,nvidia 2080ti售价普遍在6000RMB以上,新增的挖矿成本让网友感到不满,有人直接在这条消息下留言“I do not have $ for 2080ti”,而国内媒体则是在描述这一消息时用到了“Filecoin CPU矿机将遭灭顶之灾”这样的表述。



Filecoin,区块链社区的宠儿


Filecoin这个项目可以说从出生起就身披光环,受到区块链社区的高度关注。



2017年8月,Filecoin一经上线便轻松募资2.57亿美元(包括私募和公募资金),在当时创下1CO记录。



Filecoin和它所在的分布式存储生态IPFS的创始人Juan Benet可以说是分布式协议发起者中的元老级人物,地位非常高。据称,IPFS几乎与以太坊同时期做了开源,是先行者。



此外,IPFS和其激励层——区块链项目Filecoin的发展前景一直被行业所看好。



IPFS是业界公认的http网络传输协议未来的替代者。徐明星曾表示“IPFS将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而这个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连同IPFS的野心都非常大。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在发布的报告中预测,2020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亿美元;华为发布的《面向2025的十大趋势》报告中写道,2025年全球年存储数据量将达到180ZB,这是去年中国网民产生总数据量的近24倍。



IPFS是想要做一个分布式的,可以允许用户间相互存储、传输,以及检索数据的网络。正如某媒体所言“当有一天,大家访问互联网时不再输入http,而是输入ipfs,那么IPFS想要达成的愿景也就实现了。”



除了IPFS如雷贯耳,区块链项目Filecoin的受关注度也很高,很多区块链参与者把Filecoin看作是继比特币和以太坊之后的又一次机会。



到目前为止,去中心化存储市场需求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巨无霸”的位置还空着,大家在期待Filecoin带来颠覆性的市场效应。因此,尽管Filecoin主网一直迟迟未上线,市场对于Filecoin的积极反应早已超前于项目的开发进度。



Filecoin矿机在网络上被卖得疯狂。尽管Filecoin官方再三强调,在挖矿硬件规格公布前不要购买任何实体矿机,但是在FOMO情绪的推动下,投资者蜂拥而至(没错,投资者总是先于使用者淹没市场),IPFS矿机市场一度遍地开花。



从2017年8月份众筹到2018年Filecoin火热的大半年时间内,数十家打着“IPFS挖矿”标签的矿机服务商出现在市场上,这些矿机服务商以“可挖FIL(Filecoin代币)”为宣传点,争相推出玛雅、蜂鸟等品牌的矿机。



据了解,截止今年6月份,市场上售出的Filecoin矿机数量达到百万台,绝大部分矿商凭此赚到上亿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Filecoin主网一直没有上线,官方也没有公布挖矿硬件参数。也就是说,Filecoin矿工们在币还没法挖,并且不确定主网上线后矿机到底能不能挖到币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地入手了矿机。Filecoin当时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再者,Filecoin的火爆也带起了同类项目。Sia、Genaro、Storj、Lambda等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其中部分矿池和矿工已经获得了可观的挖矿收益。例如,Lambda项目创始人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们的前十大矿池和节点都是年收入上亿,利润几千万。”



Filecoin与同类项目,信息来源:哈希派



此外,根据网上信息,包括LBank、Gate、Top.one在内的交易所早已上线FIL(Filecoin代币)期货;EOS等明星项目采用IPFS作为底层存储系统;包括BCH开发者在内的团队已经在使用或者构建IPFS应用……



IPFS以及Filecoin被普遍接受为在技术架构、市场生态等方面具有超强吸引力的项目,可以预见,Filecoin主网一旦上线,相关币种和社区将迅速火爆起来。




关键时刻,Filecoin团队为何要修改挖矿模式


然而,市场的剧情走向却总是出人意料。



本是众望所归,Filecoin的开发进程却一直在拖项目声誉的后腿。原本定于2018年6月份上线的主网计划被多次延后,市场信心被消耗得非常严重。某Filecoin矿工曾这样形容Filecoin项目进程“IPFS团队在开发和运营Filecoin时就像一个渣男,完美呈现‘不主动、不拒绝、不承诺、不负责’。”



9月25日,Filecoin开发团队终于发布了新的项目进展:测试网将于今年12月11日推出,主网将于明年3月份推出。但是两个多月后,团队又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挖矿模式将由CPU挖矿改为GPU挖矿。



矿工们眼看着主网要上线,屯了一两年的矿机终于可以拿出来派上用场了,官方一句“挖矿模式改变”瞬间让一部分矿工手上的矿机作废。虽然官方表示,这一修改意见已在社群有过数个月的讨论,但是市场还是被震出了不满情绪。



挖矿模式由CPU挖矿改为GPU挖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官方的说法,之所以要采用GPU挖矿模式是因为开发团队对PoST算法进行了修改,在其中增加了选举证明(selection post)过程,矿工在获得出块权后,需要在一个区块周期内完成PoST计算。



通过与IPFS挖矿第一人谢大炮交流,BBNEWS了解到,Filecoin开发团队之所以在算法中增加选举证明,是为了增加出块节点的随机性。“(Filecoin)之前一直被侧链攻击,开发团队做了很多妥协方案。”谢大炮如是说道。



攻击者通过“重量攻击”提高自己在网络中的算力占比,以此获得更高的出块概率和存储、检索、挖矿活动收益,而选举证明可以通过增加出块节点随机性缓解这一问题。



谢大炮提供的信息



PoST即Proof of Spacetime,时空证明,这一操作是为了证明存储节点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储了相应文件,而PoST证明的生成涉及较大计算量,GPU的PoST计算速度要快于CPU,因此,引入GPU挖矿可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PoST证明。之所以要求矿工在一个区块周期内完成PoST计算则是为了增加攻击者的攻击成本,因为PoST的计算量较大。



这也就是官方所说的“GPU只是对CPU的一种补充”的意思。开发团队成员Why曾解释过:“如果能找到别的方法来实现快速计算,就不需要GPU。”



此外,Filecoin的挖矿收益不是光靠CPU或者GPU性能提升就能得到相应提高的,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联系。



矿工获取出块权的概率的大小,以及通过存储、挖矿、检索活动获得的收益取决于有效存储,而有效存储受到存储报价、网络条件、CPU(GPU)性能、内存性能、硬盘容量、算法优化等因素的影响。



“有效存储”影响因素,信息来源:加密谷Live



就好像滴滴打车,司机获得的收益取决于收费标准,车程,时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与司机接单速度快慢关系不大。Filecoin矿工的收益取决于存储报价、存储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与CPU(GPU)运算速度关系不大。



甚至Filecoin官方还表示,更多的GPU并不能提升矿工收益,“如果能让一张GUP同时用于多台矿机,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挖矿成本。”



GPU挖矿只是对CPU挖矿的补充,并且对矿工的挖矿收益影响很小,但是GPU挖矿模式的引入对矿工投入成本的影响其实并不小。事实上,众多矿工前期在矿机上的投入可能会“打水漂”,部分CPU矿机确实是不能用了。



根据观链哥信息,目前市场上至少有价值十亿以上的矿机在嗷嗷待哺,等待着Filecoin上线挖矿。而大多数商家为了节约成本没有给Filecoin矿机配置GPU卡槽,这意味着此类矿机无法被改装成GPU矿机,这些成本将全部被淹没。



其次,就算矿机上有GPU卡槽,大部分矿工是非专业人士,并没有能力去改造矿机,GPU显卡购置和矿机改造对于矿工而言是一笔新增的不小的支出。如文章开篇所言,nvidia 2080ti售价基本上在6000RMB以上。



第三,正如谢大炮所言“开发团队做了很多妥协”。为了维持挖矿的公平性,Filecoin曾经构想的关于“人人得以用闲置计算资源挖矿”的美好愿景已经变味,这个领域的挖矿门槛被抬高了。



市场早期的发展往往是盲目的,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常常会反噬到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正如Filecoin主网上线前,市场中的盲目、炒作和骗局都需要由矿工来买单一样,现在一切还在试错期,Filecoin的变数和风险仍然难以估计。




参考文章:


《收益过亿,IPFS项目黄金期到来?》by 哈希派


《Filecoin改规则,有人血本无归,有人却看到了机会》by观链哥


新技术是”双刃剑”:发掘区块链潜力 警惕多种潜在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导和规范”“要把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


目前,区块链尚处于加速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谨防投资风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透露,区块链产业势头火热,不断有新企业涌入赛道。“部分赛道参与者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分布式存储,也并没有理解区块链如何促进商业模式提升。过度投资是区块链产业当前面临的风险之一。”


特别是打着区块链概念,包装成投资标的违法、违规项目,给社会带来了伤害。


2018年8月28日,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曾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风险提示中提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


如果应用区块链技术不能给社会带来正向效益的提升,那就不是好项目。何平认同这个观点,“风险时刻存在,投资者应当谨慎,对诸多区块链项目要仔细甄别。”


谨防金融风险

何平强调,市场上打着区块链概念的诈骗行为层出不穷,引发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机构要严格执法,惩前毖后,防范庞氏骗局出现。


中国人民大学大数据区块链与监管科技实验室主任杨东介绍,科技创新会带来量变风险与质变风险。他举例:金融科技会大幅降低资金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连接费用,但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负外部性等特征并不会消失。


“不仅如此,金融、技术和网络风险更易产生叠加与聚合效应,使风险传递得更快、波及面更广,且在技术性风险、操作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等层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杨东说。


杨东还说,区块链正在与不同技术之间融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模糊,其在金融科技领域引发的风险已经慢慢体现出来。


谨防监管风险

杨东认为,针对区块链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监管模式应对乏力,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类风险日益突出。


杨东指出,科技的变化日新月异,从而使得基于事实的监管路径让管理者应接不暇,监管的紧迫性会导致数据识别更加困难。


“在多变、复杂且破坏式创新频发的时代,确定监管对象、监管时机和监管方式并非易事。”


在法律层面,杨东认为,通过传统监管法律来监管区块链行业发展存在一定滞后性,这点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金融领域体现尤为明显。


“监管原则整体上倾向于事后总结教训型立法,此类传统的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原则、理念甚至理论无法有效应对金融科技等各新业态的迅猛发展。”杨东说。


谨防技术风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19年)》显示,目前全球公开区块链专利的申请数量高达1.8万余件,中国占比超过半数,居全球第一。


白皮书同时也显示,在专利授权方面,虽然中国当前区块链专利申请量位居第一,但大多处于审查阶段,授权专利多为实用新型、边缘性的专利。


截至2018年底,全球有771件区块链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中国仅有53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工程与评估中心主任周平认为,区块链在技术层面存在多个风险点。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是区块链的主要特征,随着技术发展,新的隐私保护风险不容忽视。此外,当前诸多区块链应用主要是基于对国外开源技术的改进、提升,大规模应用存在互联互通风险,有可能形成众多新的信息孤岛,甚至有可能在技术上受制于人。另外,要防止出现针对区块链基础设施的过热投资,以免出现资源浪费。


监管如何科学有效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除了技术层面的监管,法律和政策等制度层面的监管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杨东说,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亟须突破传统监管维度,充分利用科技带来的契机,解决监管中“治乱循环”桎梏,在促进创新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


“科技已深刻地影响着法律和治理体系,坚持科技治理与法律治理相结合是重塑监管能力的有效方式。”杨东说,区块链的影响不只在于生产力、技术层面的重构,更触及生产关系层面、规则层面,影响利益的分配机制、利益的格局。


针对如何科学有效监管,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认为,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利用法律法规明确主体责任,利用政策引导方向,科技管理并控制技术风险。同时,探索有针对性的监管手段和方法,对网络、硬件、软件、信息相关的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


杨东还认为,监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区块链应用,有序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并降低技术带来的风险。



最新区块链信息,扫码关注我们吧~


—-

编译者/作者:谢兵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