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夸克区块链对标农产品行列

夸克区块链对标农产品行列

2020-02-23 财经咖TM 来源:区块链网络

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中,农产品溯源和食品溯源一直是翻来覆去讲的故事,但实际上溯源是一个伪命题,农产品和食品的加密上链实现溯源看起来很丰满,然而现实却很骨干。我们经常忘记了初心:溯源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农产品和食品的溯源来自于安全问题,消费者已经对农产品的产品品质、产品产地、农药残留等问题、对食品的品质、安全等问题失去了信任,溯源是为了建立消费者的信任,所以这是一个信任的问题,而不是为了溯源而溯源,我们不是要打造一个区块链溯源系统,而是要建立一套数字可信体系。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如果只是从区块链的技术角度出发,将农产品或食品通过各种技术(RFID、物联网、摄像头、AI视觉识别、DNA基因检测等)实现物理产品的数字化和上链溯源,但是不对农产品或食品的产业链协同关系、农产品资产和共识的算法创新,那么就还是一个初级的数据化的过程。

为什么说只做溯源是伪命题?因为再完美的技术,借助技术实现数据上链来达到百分之百的“证真”很难,因为上链前的数据有真假、人有劣根性、法规有不完善性等等;而区块链经济不是简单的上链证真,而是试图用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产业链的分布式加密账本 产业可信(初始默认可信)货币化 证伪 激励惩罚机制”的经济生态来解决产业链问题。围绕农产品和食品产业的信任缺失并不可怕,关键看怎么创新和迭代?

建立农产品或食品的数字可信体系,并不是不需要区块链溯源,溯源的数据上链是基础,但不是全部。农产品或食品的区块链溯源,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和设备来实现全自动采集数据,这些数据通过节点的公钥加密上链,从而实现溯源。如果能够确保全部是自动化采集数据,没有人工干预的话,这还是有优势的;但问题是国内的农业现状,还不能做到全部自动化物联网技术采集数据上链,不同于国外的农场模式和已经全部智能和数字化的农业产业,国内还是粗放式的种养殖或者部分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或者只有局部的自动化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场,这些仅限于部分大棚而不是全部区域。尤其是这样的模式重、投资大,而且不容易推广,因为牛羊养殖的需要这样的智慧技术和场景,而水果则需要那样的智慧技术和场景,蔬菜大棚又是另外的智慧技术和场景,如果羊的这样水果的那样,蔬菜的又是另外的模式,导致不能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实现智慧农业,就很难做到全部自动化采集数据上链。

区块链溯源

所以,区块链溯源的局限性主要在于一旦要依赖于人或者部分需要人参与,只要一有人就开始各种问题:

产业链上的节点他们为什么要配合你来上链?

种养殖的农民为什么配合来输入或者上传各种数据而且还要加密?

溯源二维码在流通环节中会不会有人因为利益冲突来仿造篡改?

商品包装上的RFID设备可不可以替换?

物流运输环节的人为什么要费事多做一步上链的动作?

这就是区块链溯源的问题:一是加密上链前的数据,因为人的因素就不能确保真实;而是溯源二维码是可以攻击的,比如套牌套码、篡改链接的地址等。

所以我们要从信任和共识入手,形成一种对共识算法的敬畏,用代码来实现。这样的话听起来很码农,也就是说溯源只是手段,关键是产品品质控制,最终的目的是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所以这是一个品牌产品的问题,核心是一个社会共识,能够让消费者建立信任的可信协议,在区块链里面用算法和代码实现,而不是依赖于人为因素。

这个时候就存在一个问题:溯源往往是物理资产(农产品或食品)数字化后加密数据上链,形成产品的分布式账本,这基本上是借助各种技术来实现一对一的物理实物对应和追溯。但是,消费者的信任是什么?他们关心的是这个实物是不是一一对应的“真”?还是这些产品的品质和可信?

这实际上是在问一个核心问题:区块链的数字可信,来自于物理实物?还是来自于代码?仅仅映射物理实物并实现追溯的,并不解决信任问题;信任,一定要与人的信用相结合,也就是农产品或食品的数字可信标识和体系,要与人的信用绑定并货币化,与额度和透支绑定,与反馈激励机制绑定,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品控。

凌驾于物理资产之上的数字可信,作为当前产业的上层建筑,以一个新的数字资产的再分配方式,对传统的物理资产进行颠覆,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货币化的产业共识,产业内的从业人员或者节点(包括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交易市场、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等),都对这个共识背后的算法代码形成敬畏。

首先,共识的核心是什么?解决了农产品的可信问题。那么,溯源有没有解决信任?没有,它只是解决了物理资产一一对应的问题,而且还做得很重,也不能确保完全百分百解决。

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解决?为什么会有作假需求?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要知道,物理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等都在旧的利益节点上,这些旧利益持有者往往不是区块链的拥抱者,而且物理资产以前处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依赖于信息中介或者中介组织,信息不对称是他们赚钱的关键;用RFID、芯片、物联网技术试图将物理资产改造为数字资产和透明化,这时候资产权益的分配就发生了冲突,旧利益持有者尤其是中介者会有抵触或者作假行为;用RFID等新技术进行证真很难,因为这是先假设节点或者中介者都是假的,然后区块链要用新技术来证真,这些新技术的价值不是在于将物理资产变为数字资产上链,而是将经过可信体系上链的资产能够连接起来接受区块链的规则和合约。

数字可信体系

其次,产业内的人员和节点对共识达成一致非常难,这需要大量的落地沟通和协同工作。但是,找到产业链节点的利益共同点,尤其是农民、一线的农业企业与市场端企业的需求,即使是去中介化的被去掉的节点,也可能找到服务、金融等利益共同点,这个需要在产业现场一场场的沟通、碰撞和妥协出来的,而不是程序猿拍拍脑袋写出来的。

与溯源的证真不同,数字可信体系是假设节点都是真的,只需要进行证伪或者惩罚。这时候,证伪就不是每一个都做,只需要抽样抽查或者接到消费者投诉时再进行证伪检测。同时,可信资产进一步与人绑定,包括可信、身份和声誉,来打造一个透明的去中介化的可信性共识,而不是对应物理资产的信用。这个可信世界,是建立在一个分布式账本和共识代码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可信资产的再分配,甚至可能再分配到实物上。与人的绑定,是每个参与产业链的人都会在数字可信体系里有一个节点Dapp和密钥,结合溯源的二维码或标识设备,进行最终组合形成动态的可信标识。当需要打印可信标识的时候,由有定价权或者最希望提高价格的零售端负责打印,打印成本加入到产地价格或零售价格、或者代币里面。

这时候,区块链的数字可信体系是一个P2P网络,消费者也是一个提供闭环反馈或者口感评价的Peer,与前面的每个人的节点进行互通,在分布式账本和货币化的coin基础上,大家围绕节点身份、声誉、交易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数字可信体系。

总而言之,区块链的溯源是伪命题,农产品或者食品领域真正的场景不是证真而是证伪,最终目标是可信体系而不是溯源。如果去详细分析一下区块链二维码的大米、带脚环的步步鸡,基本上都难以为继,不可能成为可以全面推广的模式。

这意味着区块链溯源不可能解决完全的防伪和安全,而如何让产业链的人和节点能够形成共识,来改变交易结构、去中介化和让节点利益最大化,并分享溢价或超额收益,再进一步把共识货币化,让有贡献的人有激励,让要作假的人成本很高,这样只需要证伪进行惩罚就可以,证伪的成本和场景就非常靠谱。

对于农产品或食品的区块链设计,可能要从构建一个新的产业协同的生产关系入手,实现数字资产(非物理资产数字化)上链,建立“溯源 数字可信”,并形成新的组织形态和激励coin,打造一个有良性循环的经济生态。

所以,农业的区块链应用不应该只限于讲故事看汇报的溯源,而是与农业产业进行深入融合,在农业产业协同链(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组织和农民与产供销的生产关系)、农产品溯源和资产上链(与金融相结合进行资产化)、农业数字资产(农产品及土地、茶树等资源)的交易与金融衍生服务、农业供应链金融、精准扶贫区块链钱包等,与一二三产融合、精准扶贫等战略相匹配。

—-

编译者/作者:财经咖TM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