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肺癌脑转移不用怕免疫疗法来接棒肺癌前沿资讯

肺癌脑转移不用怕免疫疗法来接棒肺癌前沿资讯

2020-04-10 Tark 来源:区块链网络

脑转移对肺癌患者有多可怕,你知道吗?

20%-65%的肺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肺癌是是脑转移性癌中最常见的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首诊时即发生脑转移的患者可达7.4%-10%,治疗过程中约30%-50%的患者会发生脑转移。

作为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肺癌并发症,发病率可不低。

目前对脑转移的主要临床处理办法除了手术、全脑或定向放疗外,分子靶向治疗正成为越来越主流的解决办法。

但是,分子靶向治疗还存在两个难以逾越的阻碍:

首先,药物会被“血脑屏障”阻碍,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很难提高,导致抗癌效果不佳。

比如一代药物普遍入脑能力比较差,其中厄洛替尼比吉非替尼以及其他二代靶向药的入脑能力要好一些。

三代药物奥希替尼在目前上市的EGFRm+非小细胞肺癌中,入脑表现最佳,对T790M突变的脑转控制率可达70%(AURA3研究)。尤其是近年随着奥西替尼逐渐成为一线用药选择以后,更有机会避免和治疗脑转移灶。

目前正在临床试验阶段的AZD3759,也是专为脑转而生,一期临床试BLOOM验取得了“傲人”成果:18名受试者中16位的颅内病灶得到有效控制,客观应答率超过80%。

第二,即便是奥西替尼、AZD3759这样对“脑转”有奇效的靶向药,也受到自身应用的限制,那就是需要非小细胞肺癌存在EGFRm+驱动基因。

而EGFRm+的敏感和耐药突变不超过所有患者的20%,肺腺癌患者仅有16%存在EGFRm。这意味着,就算入脑能力再好,如果没有对应的靶点基因,还是没有用。

免疫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效果明显,患者和医生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那些O药、K药、T药等等,是否具有较好的“入脑”能力,从而用来治疗肺癌脑转移呢?

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病例报告,提示了免疫疗法治疗脑转移瘤的巨大潜力:

意大利医生报道了了纳武单抗(O药)扩大治疗的效果[2],他们发现,颅内病变的控制率可达39%。

另一份来自耶鲁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报告[3],记录了18例可测量脑转移患者中6例对派姆单抗(K药)有明确反应,有效率为33%。

更大范围的成果,聚焦在最近的一项多中心国际研究上。

这一分析了1025名晚期NSCLC患者的真实数据[4],相关药物涉及PD-1、PD-L1、CTLA-4抑制剂,涵盖了几乎所有已面市免疫疗法的药物类型。

受试人群中,255人(24.9%)开始试验时已有脑转移,其中100人存在未经治疗的活跃的脑转移灶,也包括一些类固醇治疗后进展的脑转移灶。

颅内病变的总客观反应率为27.3%;

组织学有PD-L1表达(≥1%)的患者,客观反应率提高到35.7%;

PD-L1阴性肿瘤患者则降低到11.1%;

诚然,即便有免疫治疗的加持,本研究中脑转移瘤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还是低于未发生脑转移瘤的患者,但从试验数据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被明显缩小了。

也就是说,铁一样的科学结论让我们有机会摆脱“脑转”这根悬在头顶的“利剑”。而且,免疫治疗让脑转移患者有更多用药机会了,无论你的脑转移瘤有无PD-L1,都有使用机会。

另外,一线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脑转移瘤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配合放射治疗,有机会促进“远隔效应”的发生,也就是说对脑部的放疗有可能激发全身免疫治疗效果,使肺部的原发灶自动消失!

所谓“远隔效应”,是指放射治疗时只照射了一个病灶,但却发现不仅照射的病灶缩小了,而且没有照射的病灶也得到控制。

国外一项研究,报道了伊匹单抗(Y药)配合脑转移灶的立体定向放疗(SRT),使得原发的黑色素瘤7年没有进展[5]。

↑ “远隔效应”:放射线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激活部分针对该肿瘤的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通过血运到达远处的其他癌灶实现肿瘤杀伤效果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推进,朋友们以后就不必为脑转而忧心忡忡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国石健康管理”或添加微信:176 6968 0156进“国石健康群” 了解更多医学知识

本文来源肺癌康复圈,转载目的是分享更多资讯信息,如作品内容、版权问题,请于30天内与小编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文章内容观点归作者所有、不完全代表本站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应用建议,且对本声明拥有最终解释权。

—-

编译者/作者:Tark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