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聪明人的笨功夫 |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聪明人的笨功夫 |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2020-05-03 何思源 来源:区块链网络


《教父》中有句流传甚广的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电影中的维多柯里昂气度非凡,像吐烟圈一样随口就吐出人生哲理。对于我们来说,这句话虽然无比正确,听起来却像没有汤勺的鸡汤——毕竟谁也没告诉过我们,怎么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

昨天读了闪电的文章《失业了,不知道做什么,该怎么办?》,看到闪电的经历,突然想明白一些道理,也想起那句古老的格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看清事物本质的路径之一,是先看清事物的全貌。

【1】日常行为如何震撼人心?

我前段时间调研Minecraft这个游戏,看了大量游戏案例,有一个发现:

如何把日常行为/日常素材变得震撼人心?

答案:做到足够大的数量级。

昨天闪电的文章就是这样。我舍不得破坏闪电的叙事风格,我们引用原文感受一下(我调整了个别案例顺序):

怎么快速认识一个行业?用google搜索该行业的关键字,然后把前五屏信息全读完。(我干过)

怎么学习比特币?在google搜索“比特币”,把前五屏信息全读完。(我干过)

怎么选键盘?找一篇约500字的文章,有汉字,有英文,有数字,有符号。然后去电脑城,试用一下所有的键盘,打这500字。(我干过)

怎么快速读完一本书?从第一个字按顺序读到最后一个字。(我天天干)没看懂?再来一遍。

怎么学习写作?多读,多写。eg.我为了能写出文章,我每天读两小时书,读10篇文章。其实很多东西,我也没读懂,至少是当时没读懂。(我天天干)

怎么掌握一个office/AutoCAD/Solidworks,找一本书,把里面的案例全照着抄一遍。eg.我从公司资料室借了一套图片,苏联人画的,《自动化机械烧石灰窑》,有200多张图。我全部用AutoCAD抄一遍,每一条线,每一个字都抄了一遍。我还买了一本书,什么机械设计100例,全用AutoCAD画一遍。(这三个软件我都是这样学会的)

所以闪电爸爸失业之后,发现去了几家厂子都不招人,闪电的建议是这样的:“准备花三个月,就顺着路,只要是房子,门是开着的,有人,就进去问,招不招人,招什么人,只要人家愿意跟你聊,你就诚实地跟人家说你做过什么,你觉得你能做什么,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前挣多少钱……”

文中还有更多鲜活的案例,推荐点击此处读原文。

不知道大家读完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觉得庸常的循规蹈矩,看起来也这么震撼人心。是不是觉得:我擦,原来人家是这样干的,我都是被“懒”给耽误了。

但闪电这篇文章不是要谈勤奋和吃苦耐劳。

闪电方法里有一种数据思维:遍历所有数据,然后做决策。

【2】遍历所有可能

我之前读《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全书内容都快忘光了,只记得一个做保洁O2O的HomeJoy的案例。

因为这对兄妹创始人在用一种非常“普通”的方式做事,在高大上的创业圈看起来格格不入:

直接应聘去清洁公司上班,买各种可以买得到的书去看,有培训班就马上去参加……

研究一切可以找得到的关于这个领域内其他公司的资料,把搜索引擎上可以找的资料前1000条全都读一遍……要是上市公司的话,就直接去查找S1文件……

公司还小的时候,不可能像Facebook一样有个GrowthTeam,那么就靠自己来,一切都手动,不要自动——因为自动会有遗漏,且有可能浮于表面……

公司大了,有钱了,也不是直接烧钱打网络广告,而是罗列一切可能的渠道,而后一个一个地尝试。一次只试验一个渠道,失败了,就退回分支,去尝试另外一个选择——直至遍历所有的可能性……

而且,HomeJoy是他们的第13个项目。聪明勤奋的兄妹俩失败了12次才做对一次。

他们的方法真的没什么了不起:遍历所有可能,看清事物全貌。

李笑来说“先有量,再有质,然后才有决策质量可以发挥的空间。”

马烈说,“让自己有足够多的好选项。”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多的素材、经历,可能连做好决策的土壤都没有。

【3】掌握信息的过程中,决策在萌芽

好的决策,很可能在收集足够多素材、掌握全部数据的过程中生发出来。

这周读《曾鸣:跟随马云创业,我总结出了四个心得》,我最大体会是:曾鸣承认过程中的问题、不确定性,各种误打误撞。

决策是生发出来的,不是预先就找到的。

比如他举的那个例子:大家融资时候经常听到「你要和VC在电梯两分钟讲清楚你的产品」,这是扯淡。但在你A轮时,要尽量讲清楚核心价值在哪里。或者不一定能讲清楚,也一定要逼自己想清楚。

这种坦诚或者说对事件的归因,和耐克创始人《鞋狗》那本书是一样。

很多传记、报告的角度都是“事后思维”,对我们有意义但容易误导,感觉自己怎么做都做不成他们的样子。

其实他们身在局中时,自己也出过很多问题。做事0 - 0.1阶段,追求干净、漂亮、清楚没必要,甚至是不可能的。

所以关键还是保证自己思维和原则不出大错,其他的要做好摸着石头过河的可能。

要过河,有必要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做好准备摸足够多的石头。

【4】全面的价值

全面掌握信息,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

我最近在用一款app叫“氢气”,是一款服装管理软件。它帮忙对自己保存的衣服做搭配搜索,还能做简单的统计,比如按照用途、季度、颜色、价格分类等等。

我把全部衣服都录入到app中,有不少神奇的发现:原来自己的衣服这么多,而经常被用到的却没有几件。

有2条裤子(蓝色牛仔裤、黑色西装裤),加上白衬衫和白色T恤,配上不同的外套(正式的羊绒大衣、长风衣、休闲的短外套),就可以应付好多场合了。

之前我之所以没有达成胶囊衣橱的目标,还是没有把衣服可视化,导致还是堆积了不少利用率为零的衣服,影响自己的选择。

另一个实践是: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分配长达56年,把时间统计法变成了了解自己的最佳工具。

经历,就是样本,就是第一手资料,就是最科学最可靠的核算依据。

我自己从2017年开始记录每一天中各项任务的时间分配,发现的确能给自己提供非常全面的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其盲目做事,盲目记录,盲目试图提高效率,不如从自己的经验当中学习。

学习知识也是一样。

在币圈,至少有这样几个“全面”值得我努力:

1、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除了经济学,还有政治学、逻辑学有必要学习。具体到学科,用@第二个区块提到的画知识结构图的方式来检验,是非常高效的方法;

2、掌握某一行业内全面项目的信息。2018年以来关注医疗行业项目的进展,收获很大;

3、阅读历史。读历史,也是一种对全局的把握。

如果这些做不到,至少我们要做一件事:全面了解风险。

【5】写在后面

把握全面与细节,是相互融合,又彼此解缚的过程。

曾国藩说,“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

但相比之下,我认为前者更为重要,前者是我们做出决策,把握方向的依据,而且在琐事的侵扰之下,前者更容易被忽视。

闪电说:“某些数据看不懂,觉得看了没用,所以拒绝大数据。绝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因为遇到了一些看不懂的数据,所以放弃了阅读其他数据。”

我很有同感——我们并不是因为懒才放弃看清事物的全貌,而是因为没有看到这样做的价值。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在看清事物本质的路径之前,先看清事物的全貌吧。

这是从混沌到清明,从纷乱到通透的体验。值得你我一试。

参考资料:

1、《失业了,不知道做什么,该怎么办?》,闪电

2、《斯坦福大学创业成长课》,李笑来


—-

编译者/作者:何思源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