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行走笔记:稳定币被冻结,会导致Defi的连锁反应

行走笔记:稳定币被冻结,会导致Defi的连锁反应

2020-07-24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本篇笔记来自金色财经7月16日的线上访谈。

上篇在这里

Defi今年一直很火,因为312的黑天鹅引发过恐慌,而之后因为Maker Dao 及时的通过拍卖清算了抵押损失;Defi安全漏洞导致黑客攻击被通过中心化方式追回;Compound流动性挖矿这三件事彻底引爆。目前Defi生态大有17年ICO的架势,每天好像都在有新项目引爆新一轮的“财富自由”。

但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笔记,通过嘉宾对Compound项目和其他Defi生态在经济激励、产品模式等层面的分析,更理性的看待目前Defi市场的收益、机会与风险。

以下,Enjoy:

王瑜琨((以下简称主持人):

问题四:Defi有发展之势,更是乱象丛生。Defi项目除了安全问题,没有足够流动性让项目成为了很多风险极高的金融产品。这是不是有违初衷?何处谋生?

Willam:

流动性问题给DeFi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借贷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二是清算无法顺利进行。

从目前看,流动性问题并不是DeFi借货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后期的完善解决的。

首先,对于借贷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利率的调节和平台经济模型的设计来解决。以 Compound为例,平台采用的是资金池模式,即客户将资产都注入平台的资金池内。既可以做借款人也可以做货款人。

借款年利率=基础利率+(使用率ⅹ加利率)

放贷年利率≈借款年利率ⅹ使用率(1-保留利率)

当市场上资金使用率高时,利率会上升。进而抑制需求,增加供给;当市场上资金使用率过低时,利率会下调,从而刺激货款,減少资金供给。

其次,对于清算时流动性不足风险,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今年312市场暴跌时 MakerDao出现的清算危机。

在事件发生后,,Maker也做出了一些调整,包括延长拍卖时间等来应对此类黑天鹅事件。之后所有的抵押资产拍卖已经正常进行。从目前看随着清算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后此类风险也会逐渐減小。

Jery:

首先我觉得没有违背初衷。去中心化金(DeFi)本来特质就是构建无门槛的,去中心化或者弱中心化的金融服务/协议。区块链是一个开放的协议,一个项目的出现和发展是我们不能阻止的。

近来出现的许许多多的DeFi项目虽然鱼龙混杂,但我觉得这是该领域和市场有活力的表现。资本和技术会涌向最有机会的地方。

从另一个角度看,市场也会自然淘汰不合格或者风险高的项目。刚才提到312事件,CeFi中的 Bitrex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在经过宕机和一系列事件后现在Biⅰtmax的市场占比在不断缩小。

DeFi也是一样的道理。这说明了如果项目有安全问题,或者是流动性不足,抑或是用户体验差,都会导致其无人问津。在这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里,优秀的DeFi协议会自然的脱颖而出。

长安:

自6月中旬 compound点燃市场以来,无论是从资金规模还是用户认知度,甚至项目数量上,这一个月间DeFi可以说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

但热闹之后也是泥沙俱下。流动性的问题只是其中一环。项目资质、业务基础,、token机制设计、估值膨胀等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不理智的迹象。unIswap也被很多人调侃为大du场。项目迅速跑路,一天走完生命周期等情况也屡见不鲜。

Defi很多项目的流动性本身是中心化项目方人为注入提供的。与重运营、重口碑的Cefi比起来,Defi现在仍处于开荒期。诚然“市场和时间会沙里淘金”,但在过程中,很多风险就直接转嫁到用户头上了。

问题里有提到“是否有违初衷”。其实这个很难评判。一个所谓去中心化的世界里,这个“初衷”究竟是谁的初衷呢?

提示风险是有必要的,但很多时候没用。一些用户追逐的本就是 Defi狂飙期的高风险,或者说是随之而来高回报的可能性。所以用户、交易平台、项目方、各方的初衷本就不见得一致。

从平台运营者的角度而言,这波Defi行情中,二、三线交易所对热点项目的渴求程度和行动速度远远高于头部几家。某种程度上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主持人:下面我把话筒交给今天的观察员王航

王航:我是金色财经原创深度栏目《金色深核》的策划人及主笔王航。《金色深核》栏目从技术和产业出发,主要探讨产业发展、项目设计、解决方案等。很荣幸与各位嘉宾探讨DeFi。

我的问题相关于Defi、以太坊以及各公链。

问题五:DeFⅰ市场屡创新高,但作为支撑DeFi最**展的**的以太坊代币价格略显平淡。ETH何时才能在DeF这波猛烈势头中受益?

Willian :

DeFi这波势头也不算太猛。现在部分项目看起来已经进入疲惫平缓期了。ETH想要从DeFⅰ中受益,DeFi必须大到可以拉起ETH的市场需求。比如2017年的1CO浪潮,就拉动了市场对ETH的需求,将ETH推动到1,300美元的市场高位。

目前ETH的流通总市值为267亿美元。而DeFi的锁仓总市值(不含BTC和Dai)仅仅为350万美元。对ETH的市场需求贡献较小,所以ETH表现依然平淡。

ETH在Defi中的锁仓总市值仅仅350万美元,肯定是无法拉起整个ETH的。

长安:

Willian老板已经点出了最关键的一点,DeFi概念的价值和ETH的总市值比仍显太小。当然ETH的价值也远远不止DeFi一点。

另一个问题是,Defi虽然引入了不少资金,但总的用户数却没有特别显著的提升。更多的还是存量玩家在追逐热点,追逐短暂的高收益。但以ETH的体量而言,没有跨越式的新用户增长或者更广泛认可的概念,很难忽然爆发。

Jerry:

刚两位老板从DeFi和ETH的体量方面进行了分析,我再补充两个角度。

一方面,许多DeFi协议都推出了自己的代币。协议的主要价值都体现在自身的代币中,而不是ETH;

另一方面,由于稳定币的出现,让许多DeFi协议不再需要锚定以太坊,转而依靠稳定币。

法币稳定币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网络增长是很快的。以太坊在这种情况下就只是转账的手续费而已。以太坊的持有者和爱好者与其关注DeFi,我觉得可以更关注一下EIP-1159和以太坊2.0的实现。我觉得这两个提案和升级有可能在实质上更有利于推高以太坊的价格。

观察员王航:

以太坊的2.0阶段正在等待中。我们都期待着2.0能给行业带来革新和改变。

问题六:对于Defi来说,会受益吗?还是没有关系?是否会因以太坊2.0改变Defi领域的分布情况?

Jason wu:

DeFⅰ肯定是会受益于ETH2.0 。以太坊相当于是基础设施,但是由于现在吞吐量的限制,导致了手续费用比较高,处理时间比较长。

我们可以把ETH1.0想象成3G网络时代,2.0就是4G。几年前的3G是没有直播平台而且看个视频都卡得不行。

从用户体验上来讲,以太坊的性能提升相当于

开通了高速公路,或者是有了4G网络。大家都会更爽些。

而没有ETH2.0,DeF行业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现在网络吞吐量就已经基本达到了极限。

对于ETH2.0对于DeF领域的分布,也必然有很大影响。Compound、Maker等借贷协议对交易量的需求不如Uniswap之类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所以现在受到ETH1.0网络限制的影响比较小。在升级了吞吐量之后,我觉得去中心化交易所会有质的提高。

DeFi板块在ETH2.0之后,更大的利好是依赖于交易量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杨民道:

现在DeFi的爆发确实给以太坊带来很多问题。拥堵、gas费用高企。这都给Defi的应用造成障碍。

gas的高企,导致以太坊的基础效应,而让其它的公链有了生存空间。就如北京从核心区因为挤出效应而在六环、七环繁荣一样。gas市场是比较有意思的自由市场。

主要是两方面调节:一方面,Gas费用高企,有非常强的挤出效应。这也是gas市场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所以大家现在看Defi协议为什么集中在借贷、amm交易。

这类型的交易,第一个是低频、大额,就算几美金的gas费用,对交易额上万美金的t来说也无所谓。所以在应用端的调节,DeFi协议在竞争中是最容易立足的。

我大概算过 Compound、Linch这类交易的额度,平均都在上千美金。就目前以太坊的状况,不大适合小额、高频类的DeFi应用(比如 Pooltogether)。这也会大大限制DeFi发挥的空间,更会严重限制非DeFi的发展

就好像,繁华的都市的核心区都是金融企业,非金融都被挤出CBD。其实公链一样,非DeFi应用会全面被挤出以太坊。

对其它公链来说,就有机会承接以太坊之外的应用。把一些高频、小额的应用,比如支付和高频dex交易,推到其它的Layer1或者 layer2的公链。

以太坊2.0,性能上会有非常大提升,会让DeFi的应用场景得到更大的发挥。毕竟每笔Dex的gas费用1美金,只有低频DeFi能玩得动。

但对于非DeFi应用,对不起,即使以太坊2.0来了(北京搞非金融中心了),可能它们还是付不起房租。

William:

我就不重复以太坊2.0性能上的益处了,分享下关于以太坊2.0将切换为POS机制的话题。

未来POS矿池如果与借贷市场相结合,那将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无论是对矿业市场份额的争夺,还是提高项目的收益率,都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

这个赛道,大家都可以提前去思考、布局,不过也要看以太坊2.0的进度情况。

观察员王航:确实还有很多商业玩法。之前还找到过可以把32个eth分散给更多用户的方式。做多层 staking,可预料的也可能顺便做更多的借贷结合。

问题七:Defi项目目前与基础公链的不同,有较为明显的分别。以太坊生态内最全面,后续的EOS、波场有与以太坊相似的发展趋势。跨链项目 Cosmos、波卡则因跨链技术特点似乎有些独特之处。在各位看来,Defi的发展与公链项目有何关联性?

Jerry:

目前来说,在DeFi领域,以太坊目前可以说是一家独大。DeFi协议的开发者以及用户都主要集中于此。

至于其他的公链发展DeFi有什么机会,可以分两种:第一种是完全兼容EVM的公链。或者说和以太坊同构/相似的公链。他们的机会在于利用自己相对于以太坊的优势,比如可扩展性,再结合以太坊的辐射效应。

具体说,比如鼓励以太坊的DeFi项目迁移过来,或者是自己培育与以太坊DeF相似的项目。争取已经熟悉了以太坊的DeFi用户。最后形成自己的网络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以太坊开发者/用户参与进来。

第二种则是暂时不兼容EVM的公链,或者说是和以太坊异构的公链。我认为他们的机会在参考以太坊DeFi项目的机制,改良并发展自己的DeFi项目。教育并培养出习惯自己公链的用户。等到跨链协议成熟之后再有机会和以太坊互联,吸纳以太坊的用户。

杨民道:

DeFi本身是技术和公链中性的。dForce现在虽然主要的协议都部署在以太坊。但其它的公链资产跨链也有可能性。包括我们马上会发布混合借贷池,支持 staking资产的借贷。也就是 staking收益和利息收益结合。

公链提供的是基础设施,DeFi是在上面跑的车。对于开车的人,自然会选择哪条路好,哪个车费便宜就去哪个公链。但是交通是网络效应极强的基础设施。从头开建非常难。我们也和很多公链聊过,我最衷心的建议是,无论你的技术是能上月球还是火星,最基本的是要做100%EVM兼容。

跨链我觉得会成为一个 feature,将来每个链都需要有这个功能。前面我们讨论到以太坊拥堵问题。其实挤出效应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其它的公链。包括二层网络、支付网络。由于以太坊拥堵,这些公链有机会成为以太坊的侧链,而且我们看到最近有些公链转型的方向就是做以太坊的侧链,或者DeFi的侧链。

问题八:您愿意购入受监管的稳定币,诸如USDC等作为DeFi抵押品吗?如果受监管的稳定币因为违规而被冻结,那么基于该稳定币锚定出的DeFi资产会受到怎样的连锁影响?

杨民道:

我们开发的资产协议都要涉及合规的资产。所以我们和主流的稳定币发行方都沟通过这个问题。比如 dForce的稳定币USDx,底层是锚定三个合规稳定币USDC、PAX和TUSD;另外我们 dForce发布的黄金代币Godx,也会基于去中心化合成,底层是PAXG,最终是和实物黄金挂钩。

对于DeFi团队来说,这个问题确实是最重大的问题。如果因为违规被冻结,我现在了解的主流政策是,发行方对于冻结合约账号会非常谨慎。毕竟进入合约账号的钱等于进入资金池,权属已经不明确。现在冻结,只是出现在冻结用户地址,从这点上看,对DeF协议的影响不大。

比如DAI现在接受USDC作为抵押物,如果进入合约,应该是不大会冻结,而且稳定币发行方不敢乱冻结。但我们不排除监管升级,真岀现合约资产被冻结就需要合约的设计者现在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大家对合约升级诟病很多,如果合约没有升级能力,被冻结,基本上合约就会完全停止运作。所以现在的DeFi项目方就需要考虑合约被冻结的情况,部署升级的逻辑。

现在来看,很多协议在这层逻辑上是完全没有做考虑的,如果出现类似的事件,冲击会非常大。

长安:

技术层面的分析我不擅长。民道老师已经点出了几个重点。这个问题我就从监管态度来聊聊吧。

就个人而言,购入多种受监管的稳定币是很好分散风险的策略。

几年前区块链热火朝天时,经常会有金融革命,改变世界之类的说法。但经历了这几年多次监管介入和多个项目的夭折后( libra、ton等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论区块链也好,Defi也罢,终究是不可能脱离现有的金融社会系统而存在的。很多知名的稳定币留有监管后门也不是秘密。

这套区块链金融系统存在一个悖论,一旦资金规模和参与度变高,因为区块链资产尤其是稳定币天然和外汇、金融风险等概念绑定,势必要引起监管的强力介入。

这种介入的力量和所谓”去中心化自治“的追求相比是压倒性的。因此从根本上做好接受监管的准备是对项目和用户负责。

就用户而言,一个良好的监管框架之下的Defi系统显然也是更值得信任的。监管的DeFⅰ和非监管的DeFi的竞争,和交易所的竞争格局差不多。简单说,在目前Defi的发展阶段下,拒绝监管是Defi不可承受之重。

Jason wu:

受监管的稳定币更像是银行,USDC等就是银行里的存款额度。只不过用户之间可以进行转帐,无需再通过发行方。

所以受监管的稳定币,合规是最大的考量。USDC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也是做得比较完善的。

但是传统银行业,都有FDIC这类的依托央行的保险存在,比如用户25万以下的资金,即使银行破产清算,也会有央行保险公司全部理赔。希望受监管的稳定币也能加入FDIC,这样用户就会更加放心。

或者DeF上也出现类似FDIC、 Maker这种担负央行角色的,可以提供类似FDIC担保的角色。不过有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风险控制,是DeFi的重中之重。民道老师刚刚也提了,要考虑发生资产冻结这类情况的紧急预案。

在无央行类FDIC保险的情况下,我觉得DeFi项目方类的保险,在其生态中还是很重要的。能够有效的分散风险,使整个生态抵御风险能力更强、更健康的发展。

金融领域的资金,总是流向最安全,收益最高的地方。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DeFi生态打造成最安全,收益相对较高的地方。这样DeFi才能持续有效的吸收更多的资金和流量。

William:

从冻结的角度看,合规稳定币和不受监管的稳定币都有被冻结的可能性。这不仅仅是受监管的稳定币问题。

当然我更愿意持有受监管的稳定币。其最大的特点是稳定币的项目方被监管,而不是用户受监管。合规稳定币的特点是其储备资产会定期接受审计,所以储备资产可以做到公开透明,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而不受监管的稳定币,很少定期公开审计披露其储备资产,存在暴雷的危险。

更重要的是,大量不受监管的稳定币不仅仅因其储备资产不透明,还经常被用于灰色交易领域,被监管机构调查和起诉的可能更大。总体而言,不受监管的稳定币被冻结的概率其实更大一些。

如果稳定币被冻结,那么基于该稳定币的DeFi资产很有可能会成为不良资产。比如在借贷市场上,作为抵押品的稳定币被冻结,那贷款很有可能出现违约。所以对DeFi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主持人:

今天各位嘉宾的回答都超级精彩,对Defi当下的状态分析的十分到位。再次感谢五位嘉宾带来的精彩内容。

以上就是今晚笔记分享的全部内容。

就行走个人而言,Defi套利之于我,类似金融衍生品,过于复杂,对专业性要求过高,不会去投入。

而如果用Defi理财,风险明显和收益是不对等的。如两次笔记中各位嘉宾提到的Defi更多的风险其实并非项目本身有意而为的,而是系统性风险。换句话,你很难通过微观的分析一个Defi理财产品过往是否靠谱,得出它未来一定靠谱的结论。这样的情况下,我会继续保持对Defi领域的高度关注,但不会拿大额资产在这个领域做投入。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