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李笑来其实是碗热干面 | 怎么看待李笑来的7.3韭菜节?

李笑来其实是碗热干面 | 怎么看待李笑来的7.3韭菜节?

2019-11-27 区块链韭菜笔记 来源:区块链网络

在录音门一周年之际(这个事情当初闹得沸沸扬扬,不清楚的新韭菜可以在微信上以 李笑来 录音门 为关键词搜索一下),李笑来办了个7.3韭菜节。

《我们一起过个韭菜节罢!》《为什么“七三韭菜节”的门票“突然”涨价了?》

七三韭菜节现在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气,有朋友问我,对七三韭菜节怎么看。

这真是一道送命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谈谈我对币圈的一些争议人物及项目的基本态度。然后,在文章的最后,我会回答我对韭菜节的态度是什么。

话说,在我发了《20万起步,我是如何挣到7000万,而后又亏掉的》这篇文章后,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有兄弟想把我拉到一些项目维权群,说你作为一颗著名的韭菜,被李笑来、老猫、逼格王、全家桶坑得这么惨,把你拉到群里,大家一起抱团取暖。然后我说兄弟,你怕是对我有什么误解。于是,他把我拉黑了。

与此同时呢,又有一些兄弟。看我在文章中提到老猫和李笑来的时候,语气都很客气。然后充满鄙视:这家伙跟李大师是一路的,取关,拉黑!

刚开始我很蒙圈,不知为何我同时能被贴上笑来黑和笑来粉俩个标签,并同时被两拨人讨厌。

这让我想起另一起币圈著名的撕逼事件。在李笑来和郑伊廷因为OTBBTC的股权争端刚爆出那会,不同的群里吃瓜群众情绪高昂,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当时我在OTB千一群里发了一段话:

要知道「信息」并不一定代表「事实」,「事实」并不一定代表「真相」,「真相」不一定代表「正确」;同样,「同感」并不一定代表「理解」,「理解」并不一定代表「支持」,「支持」并不一定代表「站队」。简言之,我们并非当事人,大可尽可能的平和,情感卷入程度不要那么深。

没过几天,我被郑伊廷XD踢出了群。

互联网只容得下极端立场。挺郑伊廷的人,觉得我没有站到XD这边跟他们一起痛批李笑来,我就是李笑来的舔狗、脑残粉,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挺李笑来的人,觉得我没有站到笑来这边一起痛批XD,那我就是对笑来摆出来的那么多证据视而不见,是一个不能明辨是非不讲原则的人。

有意思的是,双方阵营的人看对方,都觉得对方是不能独立思考、不明辨是非的脑残粉、舔狗。

互联网加剧了观点的对立,观点越极端,情绪越激烈,越容易得到传播。咪蒙就深谙这一点。而且,互联网还有回音室效应,人们只听得见自己阵营的声音,选择性地去吸收赞同自己的观点,屏蔽不同的信息。使得原有的观念得以进一步强化。

笑来粉会越来越粉,笑来黑会越来越黑。而且这两个阵营,已经不存在什么“君子和而不同”,简直是“势不两立”了。

不光币圈如此,全世界都一样。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甭谈什么合作了,基本上是你支持的我就反对,竞争也越来越揭短。因为政见不同,而做不成朋友、同事、夫妻的人比比皆是。

在互联网世界,没有中间立场的生存空间。和菜头在《崔永元毁了小崔》中回顾了崔永元是如何在转基因这个问题上迅速被极化的:

早期小崔否认自己反转,而是宣称自己是维护公众知情权,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做明确标识。这样中立的观点,被力挺转基因的阵营视为标靶,发起了疯狂的攻击。最后,小崔在经历了吃惊——困惑——沮丧——受伤——愤怒——绝望之后,迅速极端化,彻底站到了反转的阵营,开始了全面反击。

即便持有任何中间观点,试图做出任何观点调和,也会因为遭受两方的夹击而迅速滑向其中一方。

当我开始决定做公众号,我就对自己在互联网生存中的极端化发展保持高度警惕。我不想被动地变成下一个小崔,也不想主动地成为咪蒙——即便这可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

相比我能获得多少利益,我更在乎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的主职是心理咨询,兼职是投资,业余爱好是写文章。这几项工作要做好,都必须尽可能全面地理解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而真实的世界,就是复杂多变的,而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这样的二元对立。

如果我仅仅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而非黑即白地站到某个一个阵营,我认为我做不好心理咨询、也做不好投资、也写不好文章。因为我损害了一项最重要的能力——

元认知能力

李笑来也曾经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得到专栏上写过一篇关于元认知的文章。我这不是在炒他的剩饭,我有自己的一些新的理解。

元认知,可以粗暴地理解为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能力,就是对自己的正在进行的各种认知活动(感知、记忆、思维等)进行积极的监控和调节的能力。元认知包括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等成分。

认知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速度;元认知能力,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加速度。

为什么元认知能力这么重要?如果把人脑比喻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元认知能力就代表了你升级操作系统的能力。

如果无法升级的自己的操作系统,那么,你就是一个被动物性和过去所决定的人。

动物在刺激-反应之间没有缓冲地带。你给它一个刺激,它立刻就会做出一个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比如,狗看见食物会流口水。

因为动物在刺激-反应之间的这种强关联。人们可以操纵它们的反应,即操作性条件反射。比如,在每次喂食物之前摇一下铃铛,时间久了,这只狗一听见铃铛就开始流口水。“铃铛-口水”这一对“刺激-反应”就被建立起来了。

人虽然进化了那么多年,身上依然保留了动物性。行为主义就把人看成是”刺激-反应“的动物。在他们眼里,只要你熟练掌握如何建立并强化”刺激-反应“的方法。那么,塑造和改变人,简直就跟捏橡皮泥一样,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行为主义开创者 华生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虽然达到了最高峰是在20世纪20年代,但是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已经渗透了很多人文科学中去。直至今天,在许多领域,如广告、传媒、营销、教育等等都能看到行为主义的影子。

事实上,这种策略到到今天依然非常有效。看到美女,男人就会忍不住喜欢向往拥有,而美女总是和豪车一起出现,对美女的向往就会迁移到豪车上。包括在家庭教育,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依然跟训练小动物差不多,听话了给些好吃的好玩的,不听话就打一顿。

可是,毕竟人不是动物。人还有自我认知能力。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对行为主义进行了修正,认为人在”刺激—反应“之间,还有一个中间变量,即认知变量。

这个认知,就是每个人的操作系统。每个人一出生,脑子里就预装了一个初级版的操作系统:人类共同的集体无意识及你的遗传基因。然后,你的原生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不断地给你这个操作系统打补丁和升级。

也因为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和经历不一样,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操作系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面对同样一个刺激,不同的人反应不一样。

同样是面对李笑来的录音门事件,有的人只记住了”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并把录音看成是李笑来割韭菜的证据。而有的人则感觉干货满满,获益颇多。

改变一个人,就是改变他的操作系统。所谓的认知升级,就是升级操作系统。

而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则体现为:你在升级操作系统上的拥有多少的自主决定权和能力。

如果你的操作系统如果都是基因和环境(如原生家庭)决定的,那跟华生眼里的小动物就差不多。

从元认知能力的角度而言,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动物的差别还要大。

我为什么对在互联网上的极端化发展极其敏感并十分在意?因为在我看来,那些彻底地站到某一个阵营里的人,操作系统已经牢牢地被这个阵营圈死了,一切的升级都只发生在这个阵营画的圈圈里面。看不到这个世界还有其他的另一面。

我允许自己暂时的认知不足,但是绝不允许自己出让升级操作系统的决定权。

那么,这种自主把握自己的操作系统升级的能力,就是元认知能力。当你运用你的元认知的时候,你就是对自己的操作系统运行进行监控、检测,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升级。

为了让大家对这个很抽象的概念有直观体验,我们看一下元认知分别在沟通和投资领域的应用。

元认知应用到沟通上,就是元沟通。

沟通有内容层面上的,也有关系层面上的。元沟通,就是关系层面上的沟通。

生活中常见的关系层面的沟通高手,就是政府机关人员。开个会,表面上看四平八稳,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涌动,波涛汹涌。你以为政府开关开会,他们就真的是在就那点破事讨论来讨论去么?他们眼中的沟通现场是这样的:

嗯。大领导开始发言了,暗示了对某某的不满。小领导紧接着站到了大领导的阵线上……咦,那个技术骨干开始在反对小领导……老李正在打圆场……小白小黄一言不发,静静观察局势,估计还没想好对策……老张在试图保护技术骨干……技术骨干碰了钉子,正在试图找台阶下……老李适时地递上了梯子,技术骨干知趣地往下爬了……

你看,这一场会开下来,谈的什么内容重要吗?没那么重要。同一个东西,有人说它白,有人说它黑。那么,我该说它是黑还是白,这已经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说这句话,你想在关系层面表达什么意思。

有的人说,那客观事实就不重要了吗?我就是就事论事,我就要指出来,这个就是白的不是黑的。那好了,在指出来的同时,你给领导在关系层面上一个潜台词:

我不服你管……

如果对关系层面的沟通特别敏感,内容层面的沟通就没那么重要。有的人说,哎呀,中国人沟通就是这么含蓄,绕来绕去的。而且不注重事实,不讲原则。我要到一个人际关系单纯的环境中工作。那的确可以。

但是,只要你不是一个人活在这世界,还是个社会人。就避免不了在生活中的人际沟通,如情侣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只要你还需要沟通,就一定同时存在内容层面的沟通和关系层面的沟通。

人际关系中的许多冲突,往往是因为沟通发生在不同的层面。从女生吐槽男生直男癌中,我们会发现许多经典的例子。

如女生跟男生说:我感冒了。这是女生对男生在关系层面上发出的一个邀约:我希望你来关心我。

如果男生是从内容层面上进行解读:感冒了,那多喝点热水吧。

女生这时候就会感到很失落,于是从关系层面上表达了愤怒:喝水喝水,就知道喝水,你一点都不关心我!

男生则满肚子委屈:感冒就是要多喝热水多休息啊。要是你去看医生,医生也会叫你多喝热水啊!那要不,你直接告诉我,你希望我怎么做?!

这男生顽强地希望女生能从内容层面给一个指示。但是,女生则彻底炸毛了:

我就想感受到你的心意!我直接告诉你,你的心意在哪?在哪?!

男生这时候开始抓狂,觉得这女生简直是无理取闹。于是,转身打开知乎,回答了一个《女生为什么这么作?》的问题。

如果这沟通发生在关系层面,这个男生会如何回应呢?他可能会冒着大风大雨给这女生买感冒药,给女生打热水,关心她穿得暖不暖,叮嘱她要注意开空调,关心她睡得好不好。关心她最近学习紧张不紧张,工作忙不忙,感冒了会不会拖进度。等等等等……

话说,感冒了吃感冒药有用吗?没用。这女生自己不会打水,不会穿暖,不能应付学习工作吗?这女生自己全都能干。这个男生做的所有功夫,其实在内容层面上一点意义都没有。但是,这就是这个女生在关系层面上需要的:我需要确认,你真的关心在乎我。

那些情商高的人,在沟通的时候,无一不是运用了元认知能力的。我尝试描述一下进行元沟通时的感觉:

当你关注在关系层面进行沟通时,你仿佛灵魂上升到了100米的高空,俯视着你们沟通的一举一动。这时候,虽然你们只有两个人在沟通,你却感觉有了第三个人在场,打开了第三只眼睛。

在第三只眼的监控下,你的”刺激—反应“之间有了缓冲。你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加了一个认知,并且,时刻调控认知的运行并进行调整。

当你在运用元认知在进行元沟通时,对方说的一句话,你不仅仅是从内容层面去理解。而是能从这句话中,捕捉到关系层面的几个要素:事实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一对小情侣吵完架在冷战。女生对男生说:我渴了,你去给我倒杯水!

元沟通能力不足的人,特别容易将对方的反应看成是「对自己」的攻击/赞美。?可能立刻就炸毛了:你自己不会倒啊。少来命令我。

而当他开启元认知,他就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对方表达的一个载体,所以自己没必要防御或反击。

这种将自我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的能力。就是自我分化能力。元沟通能力强的人,自我分化水平都比较高。

当他将自己分化出来,他的焦点就不是放在防御上,而是看到了对方在关系层面上的这几个因素:你观察到了什么事实?她的感受是什么?她有什么需求?为了满足需求,她的请求是什么?我要如何响应她的需求?

事实观察:她离饮水机比我还近。感受:她这会还因为吵架在生气,但是感觉有些缓和了。需要:她真的是口渴吗?不一定。她需要的是在关系中寻找一些主动,建立一些优势。请求:你给我一个台阶下。

综上,她在关系层面就是表达一个意思:我不想生气了,如果你答应我一声,我们就算和好了。

如果这个男生解读到了这个意思,他也愿意结束冷战,就屁颠屁颠去倒一杯水就好了。当然,也有可能这个男生自己还在气头上,并且心里想:凭什么我要在关系中处于一种接受你命令的位置?于是,他可能就会沉默,当做没听见。

如果出现这种关系层面上需求的冲突,更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就关系层面进行内容上的沟通。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元沟通。

一个朋友跟自己的婆婆有些矛盾,于是,她向她老公吐槽。她老公就很烦躁:”我创业这么辛苦,每天就那么点休息时间。就那么一点屁事,你自己能不能自己消化一下啊。能不能体谅一下我啊。“

这朋友感到很压抑,一方面,她觉得老公很辛苦需要体谅。另一方面,她确实觉得婆媳的问题需要他老公的支持来解决。

我建议她下次跟老公聊,不要聚焦在内容层面。你非得要在事实层面,让老公给你和他妈妈之间分个对错,这是为难他。我建议她可以直接在关系层面进行沟通,比如:

”我最近因为和你妈妈吵架感到很压抑(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候想向你吐槽吧,又觉得你创业这么辛苦,不想给你增加负担(表示同感)。这样,你就单纯听我吐槽一下好了,我不需要你给我提供什么解决方案,我也不是在责怪你做不到位。(明确自己的请求。男性在听到吐槽时候容易一根筋地以为是在责怪他,或要他寻找解决方案。)“

她问,如果他反驳我,”哎呀,你自己要变得强大一点啊,谁没点烦心事,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下。“ 我该怎么办?

我说,那还是继续在关系层面进行沟通,”我本来希望能从你这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但是,你这反应,感觉就好像是你完全不想管我,想让我自己独自承担问题。让我感觉在关系中很孤单,甚至有些愤怒。“

后面的沟通过程,焦点然放在「我」的感受、「我」的想法、「我」的需求,「你」的反应,「你」的行为,「你」的想法。而不是将焦点放在婆婆上,这件事谁对谁错上,社会约定俗成的惯例是什么。总之,聊天的主语是「我」、「你」,而不是「他」。

很多一根筋的人,或者平时自诩理性的人,往往会太过执着于事实的真相是什么。非得要分出个对错,丁是丁卯是卯,一板一眼。这是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感冒了喝热水,她亲口承认这个真理重要还是你们俩的关系重要?

而且,很多时候,元沟通能力强的人,往往更能同时在事实层面和关系层面都照顾到,显示出一种处事的灵活性和智慧。

上面说的是元认知在沟通领域的应用,即元沟通。既然在币圈投资,那么,元认知也是可以应用在投资上的,即元投资。

投资也同时在两个层面上存在。一个层面是内容层面,你买什么币,多少钱买的,要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出。赚了多少,亏了多少。一个层面是逻辑层面。即选币、择时、建仓的逻辑是什么。是价值投资?趋势交易?网格交易?波段操作?事件驱动投资?板块轮动?这些逻辑背后又隐含着不同的假设。如是否可以通过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市场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普通人是否可以获得超额收益?

新入场的韭菜,非常关注的是投资的内容层面,最关心的就是哪个币是潜力币啊,哪个币最近要搞事啊,哪个币听说庄家要拉盘,币安要上哪些IEO新币。

然后就是关于行情,比特币马上面临减半了,价格要怎么走?最近EOS一直在跌,未来是会反弹还是向下?ONE的价格现在是5分钱,是高了还是低了?听说ONE在7月份有利润回购,并且还有【百倍定向回购】,据说第一阶段目标直接看1块,现在要不要上车?抹茶现在涨了XX倍了,要不要上车?比特币接连大涨,现在上车还是等回调再上车?现在贪婪指数这么高,我是不是该卖一点了?……

而越是有投资经验的老韭菜,越是在投资逻辑层面上进行的元投资。

首先,他会下狠功夫去学习、搭建自己的投资框架。然后,通过大量的数据回测,去看自己的策略跑不跑得通,操作盈利的概率是多少,期望值是多少,盈利的标准差(即波动)是多少。

根据回测调试好投资框架之后,制作严格的投资纪律,做好投资记录。每次操作之前,先制定好投资计划,阅读类似《盘前十问》的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投资计划执行操作。

在投资过程中,操盘者会时刻监控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否太贪了?是否被剧烈的行情扰乱了心智?自己是不是因为处置效应而不能执行止损?然后,投资者还会根据操作记录,定期进行复盘。

总之,元投资,就是发挥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时刻将自己的投资逻辑、操作过程、情绪状态、资金量状态等处于监控之中,并及时调整和修正,就像打开了第三只眼睛一样。

只有让自己处于元投资的状态下,才能升级自己的投资框架。回顾我自己在入市的头两年,更多还是在投资的内容层面上打转。直到现在,投资更多聚焦于逻辑层面,更多运用元投资,才找到了做投资的感觉。

上面通过元沟通、元投资的例子作了元认知的应用示范。那么,回到李笑来的录音门和韭菜节这事情,如果调用元认知,我们要怎么看?

我们观察到的事实是,李笑来和一个人的私下谈话,在事隔半年之后被曝光了出来。并被人冠以「李笑来割韭菜录音」的名字疯狂转发。

录音里面有很多值得八卦的地方,如李笑来东北人的豪放性情毕露,张嘴就是卧槽、傻 逼。

还有一众友商躺枪,如孙宇晨、何一、QTUM、以太坊、NEO、莱特币。还有吃瓜群众对孙宇晨的微博回应也非常好玩。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当然,被笑来黑死揪着不放,流传最广的还是录音中那一句:傻逼的共识也是共识。众人纷纷吐槽,不仅被李老师割了韭菜,还得被李老师骂一句傻逼。

与此同时,又有一批人听了录音之后有截然相反的态度,觉得干货满满,获益匪浅。

如要有IP和流量,要努力成为网红;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牛市挣币,熊市积攒流量;在商言商,即使项目傻逼公司傻逼,如中医,但是因为信的人多,也可以挣钱;与其崇拜大佬,不如把自己做好等等……

总而言之,经过这一次事件,粉和黑都各取所需,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观念。而蒙圈的新韭菜,则在这次风波中对李笑来产生了质疑。就好像一家餐厅,曾经引发了卫生问题的大讨论,不管最后是否真的有卫生问题,路人都对这家餐厅留下了一个印象:这是家引发过卫生问题争议的餐厅呢。

这时候,我看到有很多人因为这个事件对李笑来充满了愤怒,我会寻思:他为什么会这么愤怒?有多少是因为事实,有多少只是因为需要释放投资的压力?有多少只是需要为自己的投资失败找个罪魁祸首?

如果我对某个人某个事情情绪卷入程度很高,如逼格王ONE挖矿期间,我就爆发了强烈的情绪。我就会监控并琢磨自己的情绪:我是否尚不能接受亏损的事实?我是不是无法接受自己做了个糟糕的投资决策?我通过激烈的谩骂,想获得什么?……

你看,如果我调用元认知去看待这个事情,开启第三只眼睛悬于100米的高空,就显得很冷淡。就好像是一个科学家,在仔细观察一个实验。

这时候,我相信不管是笑来黑还是笑来粉,都会有人跳出来质疑我:那么,你究竟是怎么看待李笑来的?李笑来究竟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真相是什么,对于你就真的不重要吗?

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李笑来,其实是一碗热干面。

十几年前,我来武汉上大学。热情的同学带我去品尝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当地著名的小吃,历史悠久,许多武汉本地人的早饭都是一碗热干面管饱。

我到现在,依然记得我第一次吃热干面的感觉。第一口吃下去,我就被震撼了:

TMD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难吃的东西?!竟然还有那么多人喜欢?!

我从小在广西长大,在上大学之前的十几年,几乎没有吃过面食。这个在许多人看来非常好吃的东西,就跟毒药一样难以下咽。

李笑来是一碗热干面,这就是真相。

这碗热干面,之所以成为这样子,有它的历史原因。那么多人喜欢它,和不喜欢它,也有他们各自的历史原因。

如果你非得较劲,说:难道一个东西究竟好吃不好吃,这事情就没得个说法了?李笑来究竟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就没得个说法了?

那我建议你打开大众点评,搜索热干面。里面显示:有80%的人打了5星,15%的人打了4星,有少数的5%的人打了三星及以下。

这就是关于热干面好吃不好吃的真相。

当然,不管这个真相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觉得好吃不好吃?你觉得好吃,你就多吃点。我觉得不好吃,我就少吃点。

你觉得好吃不好吃,那是你的态度。我觉得好吃不好吃,那是我的态度。各自不影响。

进一步而言,你和李笑来的关系、我和李笑来的关系、我和你的关系,是三对关系,相互并行,同时共存,互不干扰。

这时候,我相信还是会有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你粉/黑李笑来,说明咱们的三观不一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朋友的敌人就是敌人。那我就拉黑你。

拉黑就拉黑吧,我也很无奈。以我之见,这世界上的很多合作关系,都跟三观没有关系。这个世界上的合作,许多是依靠契约和市场机制在调解运行。

我去楼下买碗热干面,我不在乎店主的三观是什么;我寄个快递,不在乎快递小哥的三观是什么;我去工作,不在乎老板的三观是什么;我和客户做生意,更没法要求客户的三观是什么……

这个世界很复杂,不存在非黑即白。每个人都是集善恶、美丑、智愚于一体的混合体。

三观是否吻合,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你要清楚,你在合作中想要什么。你想要的,你就去追求。不想要的,就去规避。

回到币圈,比如说对XD,就不是很讨我喜欢,长得也不好看。但是,这不妨碍我有段时间继续使用她的OTBBTC进行场外交易。

对于李笑来,你说我是粉呢?还是黑呢?似乎不那么好界定。可是,我又何尝在意这些?

不管我在李笑来的币上是赚了还是亏了,不管我讨厌还是喜欢李笑来,不管李笑来的人品如何。都不妨碍我从李笑来的书上,从李笑来的讲座和课堂上,学习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我绝对不会为了一个粉或黑的标签,而出让自己升级操作系统的主动权。

韭菜节我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一个事情,不管是黑或粉,我都觉得你可以尝试一下,看是否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写完这篇文章,我看了看字数,不禁有些泄气。写这么长,如果我死命地捧,或死命地黑李笑来,大量使用情绪化用语。都能给公众号带来不少的流量。我这样冷冷淡淡,不管粉还是黑,都不会讨好,都不会有什么人转发分享。你觉得呢?

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好。

—-

编译者/作者:区块链韭菜笔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