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读书笔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读书笔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019-12-11 面包不超人 来源:区块链网络


0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一九五二年三四月间,受台湾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何敬之的邀请,在战略顾问委员会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演讲。


之后在一九五五年间,先生将此演讲稿整理成了书籍,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解读的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我国“史学四大家”。


钱穆先生认为,中国的古代政治是中国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若要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不能忽略中国的传统政治。因此他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且最具代表性的五个朝代来讲,分别是汉、唐、宋、明、清。讲清楚了这五个朝代,中国历史的全进程也就清晰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钱穆先生的脚步,穿越历史的长河,去领略中国历史的魅力。



02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许多人都比较关注的事情,而参与者对高考分数线更是翘首盼望;然而因为各地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最终都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为何明明是一场全国性的考试,高校招生却要按地区来制定录取分数线呢?


这个由来要追溯到汉朝。


在汉朝的政府组织机构中,皇室和政府其实是分开的,三公九卿是汉朝政府的最高领导层,直属于皇帝管辖。


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因此他也是副丞相。而太尉虽与丞相尊位相等,但是除却军事外,不干预其他政事,所以当时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实是丞相。


而九卿则是指太常、光?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按照名义来历划分,这些都是皇帝的家务官,属于宫职,但在系统上全都隶属于丞相。也就是说,皇帝虽是国家的唯一领袖,但实际政权并不在皇室而在政府。


那时,皇帝如果有事,需要先交代御史中丞,由御史中丞报告御史大夫,再由御史大夫转报丞相。同样,丞相如果有什么事,就会按照相反的顺序一步步转入内廷。这便是汉朝的皇室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是当时中央政府的组织情形。


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则是:每郡每年都要向中央上报地方的各项统计表册,所有的财政、经济、教育、刑事、民事、盗贼、灾荒等表册都会在每年的十月间呈报给中央,这叫做“让计”。


同时,中央也会不定期地派“刺史”到全国各地进行调查,刺史会将调查结果报告至副丞相御史大夫,再由副丞相报告至丞相。



03


汉代在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上,实行的是郡县制。在汉代共有一百多个郡,而每个郡管辖十到二十个县;若与近代相比,现行的地方行政区域最高为“省”,而一省所管辖的县大致是60-200个之间,虽然有些多,但单从行政区域划分来看,汉朝的郡县制是值得称赞的。


中国历史上讲到地方行政,一向推崇汉朝,所谓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


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汉代政府组织结构,这些优秀的官员与管理人员是如何被选拔上来的呢?


汉代的选举制度,历史上称之为“乡举里选”。当时,各地方随时都可以选举人才到中央,这是一种无定期的选举。


譬如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继位,往往就会下一道诏书,希望全国各地选举人才到朝廷;再比如碰到大荒年、大水灾、大瘟疫等自然灾害时,古人认为是政府的失职导致了民众遭受天谴,这时中央就会下诏希望地方推举贤人进朝做事。而经此选举出来的人,多半被称为“贤良”。


除此以外,比如政府要派人出使西域,需要通外语、能吃苦、能应变的人,也会下诏征求。而民间只要觉得有这种才能的人,都可以直接来应选。这是一种特殊的选举。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才有了统一的定期选举。汉武帝规定,每年每郡需要按照人口比例推选出核定名额的孝廉吏;而这些选拔出来的孝廉吏,最后会进入汉代唯一的高等学府“太学”去继续深造。



这些被推举出来的年轻学子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而各郡县分区定额招收人才,也就是我们当今高考按地区划分分数线的由来。


汉代的选举制度在当时政治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青年在太学毕业后,会先被派到地方上服务,等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成绩后,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同时,还要参加中央的一番考试并且合格后,才能正式步入仕途。


汉代的政府官员,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所以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丞相,几乎都是读书人。



04


在经济制度上,汉代素来有着“轻徭薄赋”的美名。


汉代的田税比较低,税额规定的是“十五税一”,而实际上只要纳一半即可,也就是三十税一。一百石谷子,只需缴纳三石多一点的税。


但是这里有一个隐患:根据当时的土地政策,起初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民私有,他们可以自由使用,也可以自由买卖。但是在遇到荒年,农民手里没钱时,便只好将土地卖给大地主,自己则选择当佃户给地主打工,由此便慢慢地形成了土地兼并。


没有了土地的农民,要么当佃户、要么为奴、要么成为流民,而大量的流民便成为了治安的隐患。


而在汉代的税收项目中有一项商税,是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税项。汉代的土地是私有化的,但是山林池泽是属于皇帝的。所以农民如果进山打猎、采点蘑菇草药等,下山经过汉朝官府在出入口设的关卡时,需要上交一定的猎物、草药等,这便是关税的最初由来。



由于汉代的田税过低,久而久之,从山林池泽中收来的商税便超过了田税的收入。因此,汉武帝便决定将这份原本属于皇室的商税捐出来,用作政府支出;同时号召当时的盐铁商人们也如他这般捐钱给国库,却不想社会响应不佳。


最终,汉武帝决定不再让盐铁商们擅自经营了,收回其所有权,由政府派官吏去烧盐、冶铁,而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这便是史上有名的“盐铁政策”。


没有一个人是不吃盐的,没有一个家庭是不用铁的,而盐铁作为当时最大且最易发财的两类商业,当主权控制在皇帝手里时,不仅可以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还可以防止个别人过度富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制度实属一项超时代的先进制度。



05


看起来各项制度都还不错的汉代,为何到了汉末时期会问题重重,甚至出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纷争局面呢?


其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土地兼并问题外,还有兵役问题和人才选拔的问题,三者合并而起。


在兵役制度上,汉朝实施的是分区训练的全民兵役制,也就是平常大家都在自己的地方上进行训练,一旦要打仗了,就在全国召集人马,组建出征军队,等打完仗后再各自回归。


如此操作存在两个缺陷:


一、军队数量太多,各地调遣与远赴均不方便;


二、训练太过简单,配合不能默契。


所以结果便是,虽然全国皆兵,但实则有名无实。


而在人才选举制度上,汉代的郡县太守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因为分区定额制,地方长官在选举贤良时徇私舞弊、推选私人,造成名额始终只落在几个大家族里,由此便诞生了“世族门第”。


以此催生出的世家大族土地兼并的问题,加上兵役制度带来的地方军事力量壮大,最终出现了世家大族掌握地方政权与皇权抗衡的混战,形成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割局势。


在魏晋南北朝后,中国始终没有一个像样的政府,直到唐代才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唐代一直是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制度的分水岭,因为在唐代,由汉朝沿袭下来的税制、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编译者/作者:面包不超人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