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从刘慈欣到马伯庸

从刘慈欣到马伯庸

2019-12-24 观链哥 来源:区块链网络

我已多年没看长篇小说。这些年,工作每日的忙碌,让我成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小说那种感性的东西,早已离我远去。

大学时,寝室有小伙伴是玄幻迷,天天抱着大部头的玄幻从早看到晚,我曾浏览过,觉得大多数很垃圾。当时,我看小说,带着作者的心态,看小说中的套路、情节,转眼融化在自己的作品中,投向那些学生杂志。即使在此时,我也没对小说痴迷。小说之外,我更爱看历史、经济、哲学、宗教等等,阅读很杂乱。我一个文友得知我不痴迷小说时很惊讶,说我写小说,纯粹是奸商行为。为此,我甚至有些自卑,觉得自己走不了专业作家的道路。这可能是毕业后没专业码字的原因吧。多年后,我一个作家朋友说:其实写小说的人,阅读杂乱反而更好,想象才会不拘一格。老读别人小说,看到的都是套路。我这才释然。

前几天,我通读一遍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发现里面的思想冲突,居然是“需杀一人,救百人,杀还是不杀”。马伯庸在小说中的结论是,杀,但是这行为错了。

在中国作家最近几年的小说中,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上一部观念冲突和这相似的是《三体》,刘慈欣在小说中的结论是,杀。并且杀得好,杀得妙,杀得呱呱叫。

《三体》里面,刘慈欣刻画了为了推进计划敢于在太空中暗杀同事的年轻军官;为了躲避外星人袭击人类进入地下居住,人口太多怎么办?按计划死一半;《流浪地球》里面,也有这种情节,地球要开始太空漫游了,养不活那么多人口,抽签决定生死!

我看《三体》的时候,正是炒作正火爆时的前几年。但我实在看不下去,一个疑问一直在我脑袋中盘旋,要多无知的人,才能写出这么弱智而恐怖的情节?我觉得捧得高高在上的刘慈欣,怎么这么缺乏近代思想常识?看得我非常难受,以至于第三本看了开篇,剩下的就读不下去。

关于为什么刘慈欣的观点是错误的,年初我就曾写长文批判过,从集权聊到哲学,狠狠的批评了刘慈欣的荒谬。如果你正好没看过,可以看一看,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原文链接)

这里重提刘慈欣,只因我觉得从刘慈欣的世界观到马伯庸的世界观,进步是明显的。

在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里,主角张小敬为形势所逼,亲手杀死了自己安排的卧底后,当场砍掉一根指头惩罚自己。大反派萧规和主角张小敬最大的分歧在:为达到目的,牺牲那么多老百姓,是不是错了?主角态度是肯定的,而反派的答案是那些牺牲是必须的。

如果要马伯庸写刘慈欣的《三体》和《流浪地球》,刘慈欣塑造的所有正面人物,都是邪恶的反派。

刘慈欣生于1963年,马伯庸生于1980年,几乎是两代人。在刘慈欣那里,你可以看到更多文革的痕迹。在马伯庸那里,你能看到文明的回归。

很奇怪,文革后,我们也冒出了一批世界性的作家呀,比如余华、莫言等等。余华的作品里,那种深渊般的苦难里面,依然透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莫言的作品自不必说,他如果没有反思和深度,怎么会获得诺奖呢?

但余华和莫言,都是纯文学圈子。纯文学到今天,已经是非常小众的圈子,读者群体也非常少。我这样比喻,纯文学就像交响乐,商业小说,更像流行音乐。

这些年,纯文学圈子应该没有堕落,堕落得更快的,到时商业文学堕落了。所以才捧出了刘慈欣这种价值观的作家。

但我从来都是乐观主义者,我从马伯庸的小说里,依然看到扭曲的世界观,在回归。毕竟,真知才更有力量,即使商业上也一样。

愿《三体》世界观的小说,以后不再火爆。但我更希望,中国人的作品中,不再讨论这些18,19世纪的话题。

最近看了几本小说,就觉得手痒,想写个币圈长篇小说,集中比特币、悬疑、爱情、家暴、商战、心理学于一文,我想我写起来也许会比你读起来过瘾。虽然我知道币圈男性居多,几乎都到了不看小说的年纪。但那些故事在脑中奔涌,蠢蠢欲动。

首先说好,大家别期望太高,虽然我批评刘慈欣思想层次低,文笔生硬,但我写小说,文笔、情节肯定不如他。

对了,如果要写币圈长篇,你们希望看到怎样的故事?给我点意见吧。评论区等你。观链哥感谢。

—-

编译者/作者:观链哥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