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货币“放水”不仅不会通货膨胀,还能创造GDP|观念经济学茶话

货币“放水”不仅不会通货膨胀,还能创造GDP|观念经济学茶话

2020-07-10 牛顿先生拆解区块 来源:区块链网络


· 对话人 ·

黄江南:

著名观念经济学家;梧桐树资本董事局主席;旭珩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和君创业董事局主席。

·在上世纪80年代,黄江南与王岐山、朱嘉明、翁永曦四人被称为“改革四君子”。他们为中央合作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报告,分析预测了1980年中国经济衰退的危机,并给出危机对策;

·黄江南是莫干山会议的发起人之一,这场会议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次关键会议。

·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布局的同时,黄江南率先提出、并开创了“观念经济学”理论体系。

牛顿先生:

利势资本合伙人;《观念经济学茶话》主理人;自协提出者;区块链行业知名KOL。

·牛顿先生书写了多篇“10万+”雄文:《黄金是最大的空气币》,《货币已死,token永生》等,包括描绘人类新型组织形式的《逃脱奴役之路:自协——自由人的自由协作》。

进入观念社会后,增发货币不仅不会带来通货膨胀,还能创造GDP

牛顿先生:

1月4号的时候,我被一则新闻刷屏了:李总理考察三大银行,重点强调要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紧接着央行就发布消息,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对于这一政策调整,很多自媒体用了耸人听闻的词语来解读,比如手上的钱大幅贬值,物价将大幅度上涨等。之前听老师提过,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货币增发并不会带来通货膨胀,能否展开说下这背后的逻辑?

黄江南: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货币增发会不会带来通货膨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十年前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被迫地大量发行货币,货币发行量比十年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增加,如果按传统的货币理论,这样大程度的增发经济早就崩溃了。但现实是,这种货币发行量的变化并没有造成通货膨胀,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即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并进入到了数字/观念经济社会的国家。

也就是说,过去的通货膨胀理论已经被推翻了,被实践推翻了。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从十年前到现在,美国经济一直很好,中国经济也一直很好。

传统的货币理论已经失效了,我们不仅要知道它失效了,更要知道它失效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先看一看通货膨胀理论,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认为流通着的货币必须与流通着的商品相对应,在商品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发货币,就一定产生通货膨胀。

这在一个由物质生产形成的经济体中确实是真理,但是在一个以非物质的观念产品为主体的经济中就完全不适用了,因为如软件、小说、游戏、品牌等观念产品是可以无限复制、无限供应的。

在观念产品为主体的经济领域内无论增加多少货币,就增加多少购买,就有相应的供应立刻补足,因而不会形成价格通货膨胀。有些产品,例如艺术品,其价格上涨并不与货币发行直接相关,而是与消费者对该艺术的认可程度相关。因此在观念经济学中,在观念生产和产品领域内是没有通货膨胀的。

就是在物质生产和消费领域,如果一个国家物质生产已经充分发达,每个人的物质消费大体得到满足,即便货币发行量增加,这些增加的货币也很少冲击物质消费品,而大部分进入观念产品领域,从而并不引发物质产品世界的价格上涨。

举个例子,假设每个人每月最多就能吃30斤粮食,过了30斤他想吃也吃不下了,这时候他手里有再多钱也不会拿来买粮食,而是转到观念产品的消费,比如去游戏里买道具、或者选择更高价格的品牌商品、品牌店铺等等。

所以发行更多的货币,货币进入物质产品的领域内还是那么多,在这个领域内货币和产品的比例还是原先的比例,因而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牛顿先生:

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观念产品为主的新时代,所以多发货币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但是,货币增发能否真正对经济形成增益?或者说,增发货币这个行为能够创造价值吗?

黄江南:

在以前的货币理论里,认为货币本身是不创造价值的,只是一个交易的中介。但是在新的货币理论中,对于数字经济、观念经济,货币发行本身就能带来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能够创造GDP。

因为以前我们这个社会是物质生产的社会,产一元钱的价值只能消费一块钱的价值。比如说生产一双鞋,那么就只能消费一双鞋。

但现在我们社会的主要产品已经是观念产品了,生产一元钱的软件能有多少软件消费呢?无限大。一个电影出来,能产生多少电影消费呢?也是无限大。这是因为观念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而且生产的边际时间成本也为零。

这种情况下就有这样一种现象,比如说央行扩大了货币发行,我从银行拿到钱,去买了一个软件,那么软件生产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软件的消费增加了,那GDP就增加了;生产软件的人拿到钱之后去看电影,那么电影的GDP也增加了;拍摄电影的人又会去看球赛,举办球赛这个人可能就是第一个买软件的人。

整个推演过来,会发现整个社会在全部消费活动完成的时候,会形成一个回环,货币发行能带动整个观念生产领域内的所有消费增加。

这并不是一个理论杜撰,而是一个经济现实。我们国家几十年来人民群众都同样在努力工作,但最近十年所有居民明显感到财富以从未体验过的速度迅速增长。这与我国近十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有关,也与我国物质生产跌落到GDP中50%以下的质变有关。

其实我国的物质生产远比统计指标中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更低。首先,很多观念价值并没有体现在GDP中,例如房价、科研中的价值。其次,我们统计的物质产品的价值中,已然包含了很多观念价值,例如品牌。

所以在今天的经济体中,只要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遵循另一种发展模式——先是有货币、货币推动生产(因为生产是需要成本来支持的)。

生产的过程和生产成本支付的过程就是社会另外一部分的收益的过程,就是新购买力形成的过程。因此形成货币供给,货币推动生产,生产形成收益,收益形成购买,购买回归偿还。

牛顿先生:

“只要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这句太重要了,就像我们在茶话第1话里总结的,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时间阶段,选用不同的方法。(参加https://ideae.co/post/001.html)

所以在我国增发货币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但是有部分还没发展起来的国家依然会面临这个问题,对么?

黄江南:

对,像南美这些国家,它还不是一个观念社会,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还很小,国民经济的比重比如还有70%依靠物质产品的时候,那么一旦过量发行货币,它就立刻形成通货膨胀。

同样的量化宽松,南美就形成了高度通货膨胀,而在美国、欧洲、中国这种有大量服务业这类观念产品,就不会通货膨胀。

牛顿先生:

这是全新的经济视角。一个进入观念社会的经济体,增发货币不但不会造成通胀,反而还会直接增加经济体的价值,直接创造GDP,这真的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彻底的颠覆。

负债不是“灰犀牛”

牛顿先生:

嗯,观念经济学认为货币会创造GDP的新货币理论,让我联想到了许小年教授发表的2019年预测,他谈到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的三头灰犀牛,其中第二头就是中国内部的负债率越来越高。

但是从老师讲的这个理论来思考,有了负债就有了货币,就会推动生产,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负债高并不是“灰犀牛”,可以这么理解吗?

黄江南:

是的,认为负债高会带来灰犀牛事件的人,没有看到一个浅显的货币问题。我们知道,负债和存款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存款就没有负债,没有负债也就没有存款。

当我们消灭负债时,也就消灭了存款。我们金融体系中的主要存款来自于居民,如果说居民贷款减少3-5%,对经济可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我们设想一下,居民贷款减少30-50%,会发生什么现象?

现象一:银行将有30-50%的存款贷不出去,银行将出现30-50%的银行滞留存款。银行只存不贷终将破产。

现象二:将这30-50%的存款贷给生产企业。在我国产能过剩的今天,靠收缩消费投资生产的方式发展经济,从简单逻辑的分析就是一个笑话。

其实最终的结果是现象三:当一半的居民贷款消失的时候,贷款所形成的购买就会消失。也就是我们现在目所能及的建筑将减少一小半或减少很多,居民的消费下降是显而易见的情况。这些建筑物的消失意味着建筑的生产消失,也就意味着劳动者财富的消失,最后导致的是存款的消失。这就是我们上述货币理论正推动的消失,其结果是经济发展下降,居民变得更穷。

更简单的说法是:有多少居民负债,就有多少居民存款;减少多少居民负债,就会减少多少居民生产。多存款多贷款和少存款少贷款的差别是社会财富量多少的差别。

牛顿先生:

这部分是居民负债,那对于高达22万亿的地方债,也是同理吗?

黄江南:

你想一想,正是这二十二万亿的地方债,第一,造就了今天中国美丽的城市,大大改变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居住生活环境。可以说,没有二十二万亿的地方债,就没有今天这么高水平的美好生活。

第二,二十二万亿的地方债的购买力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变成了生产和建设,转化为劳动收入、存款和财富,因为存款就是货币,地方债也是当今高货币发行量和居民高存款的源头之一。

即便说我们冲减了二十二万亿存款,看起来存款人损失了二十二万亿财富。但是没有这二十二万亿的地方贷款,这二十二万亿的存款也根本不会创造出来,也根本不会存在。

所以,二十二万亿的地方债,其实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真实发动机。

牛顿先生:

资本主义提出了“greed is good”,今天我们明白了“负债也是好的”,负债是经济发展真实的发动机,没有高负债,就没有中国近年来的高发展。

在完善的监管体系下,想放水还未必放得出来

牛顿先生:

新的货币理论听下来,会给人感觉,使劲发货币吧,发的越多经济越好。但是我相信会有很多人问这样的问题:发行货币的上限在哪里,货币总量最多不能超过多少呢?

黄江南:

你问了一个好问题,但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好问题是因为的确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没有意义是因为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核心。因为货币总量是一个“果”,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的“因”,“果”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因”才是我们可以干预的确定的。

这就牵扯到一个误区,大家认为美国、中国都可以任意发货币,想发多少发多少。但现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任意发货币是完全行不通的。其实政府能做的干预是单向的,收紧货币可以,放货币其实做不到。

你可以做到今天把货币全通道全部压住,一声令下银行不许再对外贷款。但你要放货币,都得符合最起码的条件,除非你没有监管标准,谁要就给谁,那就可以无限发,但你一听也知道这不合理,不可能发生。

所谓货币呢,大家其实指的更多的是M2。毕竟M0没发多少,现金也发不出去,发完了又回银行了。你想想,现在你还会在兜里揣2万块钱现金吗,你肯定存银行了。银行现金多了之后,也不能搁在那里,因为现金会占他的资产额。用户贷款时,银行也没法把现金给用户现金,现在大家都不拿现金,只要户头里的一个数字就行。这样现金占用了存款额也不能生成效益,所以银行一定会把现金还给央行,这样资金就开始回笼。在美国也是一样,或者买国债,或者银行直接收了顶存款准备金等等。

所以M0不是想发就发的,我们就重点来看M2。M2主要来自贷款,贷款也一样不是想贷就能贷的,是有一定的贷款条件的。只要审贷是科学的严格的,那么贷款通得过,意味着这个贷款就是有效贷款。如果通过了无效贷款,说明审贷出了问题,监管出了问题。

有效贷款是能够对经济带来成长的,因为定每一个有效贷款的条件的时候,其实对坏账率都有一个预估的,只要在合理范围之内,我们都认为是合理的。

当然,能不能贷也跟经济发展有关,如果经济发展了,它才有贷款进一步扩大的需求。特别是在中国,现在想发货币都发不出去。大家都卖不动东西了,怎么会去贷款,即使这种情况下去贷款,银行也不会放贷。比如你现在搞普通的钢铁,去跟银行贷款,银行肯定不会理你,银行也有专业的分析人员进行评估的。

所以实际上风险控制是审贷的控制,是监管的控制,而不是量的控制。 现在的降准只是把总量打开了,但是银行能不能把钱放出去还是个问题。也不能因此而降低监管水平,那样的放水一定是不对的。

牛顿先生:

原来,大家所担心的政府会随意乱放货币是杞人忧天,M0完全不用担心,M2则不是想放就能放,很多时候想放还不一定能放得出来。

区块链为审贷提供了新道路


牛顿先生:

所以审贷和监管才是核心,才是我们最应该花力气研究跟进的地方。但现在的监管、政策其实也被大家吐槽比较多,因为很多政策的调整,更多的还是针对物质产品,对于现在的高科技公司其实都不适用,科技公司该贷不到款还是贷不到款。

黄江南:

是的,审贷标准是个很科学的问题,这也是确实需要革新的地方。

之前我们评估风险,主要看资产负债率这些指标就行,但那只能对一般的企业,针对一些新生企业明显行不通了。比如说高铁,要按照这些指标,早就不能贷了,20年前就不能贷了。可是如果不贷款进行建设,我们能坐上高铁,四个小时从北京到上海吗?中国能有现在的高铁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吗,在全球的高铁建设竞争能力能有这么强吗?

所以说虽然高铁不挣钱,从商业角度的审贷审不过去,但是它有特殊的意义,就得有另外一套标准。

审贷标准是一个好药,是规则出了问题,规则还需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行业,应该有什么样的审贷方式。这不是监管松紧程度的问题,而是不同的监管方式的问题。

对于观念资产的评估,对于高科技,银行基本都是外行,根本看不懂。比如说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品牌资产,能不能作为资产进行银行抵押?现在显然是不能的,因为银行也不知道知识产权是真是假,也评估不了具体的价值。

有人说交给评估单位评估,银行也不敢相信啊,因为评估东西出了问题是银行来承担损失,评估单位又不受损失,这样银行又怎么能信得过呢。

牛顿先生:

一方面是评估单位不用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关于观念资产的评估,大家各执一词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都有不合理之处。

黄江南:

最有效的评估其实是交给市场,市场买单了才是真的价值。

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就是一个已经在用的处理方法。我们知道,上市公司不能直接用公司的知识产权做评估,银行肯定不接受,而且这边评估值一个亿,那边评估值5000万,银行应该听谁的呢?更可况大多时候评估值一个亿,却很难拿出根据来。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就不同了,是被大家公认的,这样就可以质押了,因为他经过了公开市场的评估,得到了大家用钱投票的认同。

但是股权质押,已经离它的资产有点远了,怎么真正解决观念资产的评估问题呢?其实区块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区块链技术,带来市场对观念产品的公开评估,公开估值。它改变了以前三五个人对一个产品进行议价的模式,而是放到市场上,大家谁愿意谁都可以来参与议价,这样就得出了一个市场价格。

而且区块链提供的这个公开评估的机会是去中心化的,以前只有上市公司才能得到这个价格公开评估的机会,如果证监会不批准上市就没法参与评估。但上市公司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在原有的框架下,根本不可能全部企业全上市。

但是运用了区块链的技术,不需要是公司,可以直接做到某一个产品的上市。也就是说,一个idea就可以上市,就可以进行价格评估,它相当于打开了观念产品的一个评估市场。这个智能化评估过程,就是资产数字化过程。

以前评估公司是不以自己的风险为抵押的一个判断,买币的人是以自己的风险为抵押的判断,这样到时候再以观念产品进行贷款,就类似于一种现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就很容易展开了。

牛顿先生:

真正带来经济发展的观念资产,而创造观念资产的企业反而贷不到款,这一现状是有可能被区块链技术所改变的,这也是科技推动发展啊。

避免坏账囤积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两种方法


牛顿先生:

最后我们还是说回负债的问题,有负债就一定有坏账,坏账累积下来就容易形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针对坏账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吗?

黄江南:

坏账的消化机制,无外乎就是分成处理。

第一种就是我们刚才讲的通过区块链实现的资产的数字化。以前所有的坏账都是积累在银行,银行就是一个大的中间的节点,存款的人只拿利息,他们是不管银行放出去的贷款有多少坏账的。银行的坏账就不断积累下来,也不处理,就一直压着混一天是一天。

而通过资产的数字化,买方和卖方就直接打通了,这样每出现一个新的失误就立刻有人买单了,当场就消化掉了。买方当然也不是单纯来买吃亏的,高风险也就意味着高收益,比如投资了一个软件公司,可能完全打水漂,也可能赚几十倍。

这样当资产数字化普遍实现的话,大部分金融风险都会由单体消化,系统风险就不会形成。

第二种是金融系统吸收,也就是银行系统自己吸收。银行一定要准备高额的坏账准备金,当年产生多少坏账当年就消化掉。

牛顿先生:

之前为什么没有当年就处理,而是一直在囤积呢?

黄江南:

过去的银行坏账准备金很低,这也是因为过去主要是应对物质生产,它的可预测性很强,所以坏账准备金就应该很低。但是现在的高风险产品越来越多,就必须提高坏账准备金。

同时也要看到,坏账增多了,但是收益也比原来多了。这种打掉坏账准备金的行为本身,对经济来说是健康的,看似存户的100块钱变成98块了,但是没有那些贷款,你现在就不可能有一百块存款,只有80块存款。 比如说严监管,贷出了80亿,有2亿的坏账;松监管贷出了100亿,有4亿的坏账,结果是存款多了20亿,即使打掉2亿的坏账,还多了18亿。就是这个道理。

牛顿先生:

今天从降准聊起,关于新的货币理论收获很多,我来做个总结。

首先,在一个经济体的物质生产占GDP的比例跌落到50%以下、进入观念社会之后,新增发货币不但不会带来通货膨胀,反而还会对经济形成增益,乃至创造GDP。这样,负债不仅不是灰犀牛,还会越多越好。这是观念经济学给我们带来的全新启示。

当然,这一切最重要的前提是,是基于科学的合理的监管审贷制度下,这也是整个环节的核心。所以我们接下来也要重点研究探索,符合观念社会的新的制度;这个时候区块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向。

最后,不能任由贷款累积的坏账增多,区块链技术可以使贷款主体分散化,同时传统的银行体系也可以将坏账进行时间分散化来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观念经济学茶话》是牛顿先生与黄江南教授关于观念经济学、区块链等主题进行的对话整理,本文是第4话。本文联合修订:洪七公。


—-

编译者/作者:牛顿先生拆解区块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