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数字资产交易的监管与未来

数字资产交易的监管与未来

2019-11-20 安融区块 来源:区块链网络

前段时间上海市一份关于排查境内数字资产交易所的文件流出,市场随着应声下跌。部分媒体甚至预言国内数字资产交易所将会被整顿出清。直到国内再无此类交易。对于媒体这样的声调我们认为是错误的理解。

首先国内政策在2017年已经明确了发行数字货币是禁止的,但为了不至于全面的遏制数字资产、区块链行业的创新,在政策上还是留有调整的空间。我们看到在中国境内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仍然多达数百家。而这些交易平台也不乏优秀的竞争公司。比如币安、火币、OK等公司。在全球都算是数字资产交易行业的佼佼者。

结合之前央视报道区块链时明确中国要做区块链行业第一的表态,中国是不会放弃未来数字金融中的交易环节的,所以将中国境内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全部出清是不现实的一种想法。特别是数字资产交易行业里中国公司已经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驱逐国内的交易所无疑是将到手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关键的考虑在于,未来数字交易会出现一个庞大的市场,甚至是年交易量数十万亿美元的市场。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规模,我们待会再说)

至于为什么会有类似文件爆出,我们猜测是因为最近国家大力支持区块链行业的创新发展,但总有见利图利的人在利用区块链的名义进行诈骗或者非法牟利,这是最关键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国家在倡导区块链的同时,也需要抑制投机。因为这还是一个非常小的行业,一旦支持区块链引发的发币过热就会像2017年那样,引发大范围投机事件,从而导致大量新韭菜被收割的情况。

所以我们看到当上海市的文件流出后,紧接着就是焦点访谈对于假借区块链名义进行投机炒作的新闻出现,节奏掌握的非常合理,也印证了这行的混乱。我们猜测,彻底清除交易所不会是真实意图,真实意图是在提醒从业者,该创新的好好创新,但想要借此机会进行圈钱或者大搞空气币的人,随时都有可能被端。

其实区块链跟币并不是割裂的两种形式,虽然无币区块链已经被证明是能够减少欺诈成本以及提升效率的技术,但有币区块链未来将会是改变商业结构跟经济组织自循环的良好形式。但激励式的区块链被看作是河豚,美味但处理不好就会是剧毒(相对于风险来说)

无币区块链在身份认证、溯源、供应链金融、票据融资、税务、保险理赔等等方面都展示出巨大的潜能,并且如今在这些方面已经有非常多的落地。(至于那些认为只有加上币才是区块链的人,可以多看点资料了)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国家这段时间从上到下都在大力推区块链技术,各地的鼓励政策都在密集出台。但大家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对于能够支持实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事,是会得到支持的,但对于目前仍然搞不清楚监管方式的发币与交易,并无明确的支持政策文件出台。

虽然区块链技术对于公共部门以及经济的效率提升来说是非常巨大的,但以币形式出现的数字资产对于监管的挑战也是巨大的。虽然以币形式出现的激励型区块链网络对于私营部门来说,未来将会是颠覆式的,但对于监管来说难度非常大。

因为分布式经济的出现很难认定责任人,这也是对于交易所行业监管的难题之一。因为分布式经济的数字资产主体有可能是身在国外人士主导的组织,一旦上线交易后,币种可能出现在短时间内归零甚至是故意释放利好利空进行老鼠仓式的割韭菜行为,这类事件是项目方利用信息不对称跟散户博弈的过程,所以监管的难题在于对投资者的保护以及对于境外项目方的法律定性问题。

除了对于境外数字货币在国内的交易监管难外,国内数字资产的发行监管也同样存在难题。比如对于数字资产发现的门槛如何界定,是依靠专业技术评估评定该币种技术的可行性,还是依靠市场选择,让投资者去选择该持有或者交易某种资产。但无论是何种对于币种的监管方案,最后都会涉及项目无法持续的状况,更会涉及泛滥发行的问题。最后都会由大量的投资者为这些实验买单。

数字资产的发行就有点类似创业公司在拿到天使投资后直接可以上市变现,但我们知道从拿到天使投资到成功上市的企业基本保持在百分之5的成功率,甚至更小。虽然很多从业者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并无太大差别,所以对于发行数字资产的监管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这也是导致如今全球资本市场仍然拿不出良好监管方案的原因(但STO比较容易,因为可以在原来的资本市场找到共性,只需要减少某项操作或者叠加一些规则就能实施监管,这也是监管者比较青睐的方案之一)

虽然很多人会反驳说我们这个行业是数字货币行业跟传统的股票市场不一样,但是很遗憾,即使是所谓无主权类数字货币的死亡率仍然比股票市场的死亡率要高很多,比起主权货币,数字货币的死亡更高,全球223个国家地区,每年的货币崩溃率不足百分之2,但数字货币的死亡率每年都会高达百分之50,甚至更高。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数字货币的投资是风险极高的,这也是监管难的第二大原因,什么人适合投资数字货币,什么样的投资者有这样的眼光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什么样的投资者才能被判定为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该是由规则制定者界定还是由交易平台去界定?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二八定律是百分之20的投资者有研究项目的能力,剩下的百分之80都是在跟风,所以用规则甄别这些人也是监管的一环。

数字货币的发行与监管可以说跟交易平台的监管息息相关,因为在数字货币的发行中会涉及非常多的环节,比如团队欺诈问题,联合收割问题,一旦大部分投资者因为某个项目的欺诈导致亏损,那么这个责任是该交易平台承担还是由项目方承担,(特别是境内的维权文化,赚就好,不赚就维权,那么监管者该如何判定,是判定项目未来可发展潜力还是币价?)

所以我们预测,对于数字货币的发行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得到认可,发行数字货币也许还会游离在政策之外,但对于真正创新类项目还是会得到承认,这个非常的矛盾(因为发行数字货币是不被认可的,但对于已经发行了并且实际上在创新的项目还是可以通过工信部的区块链从业网站进行备案)

这样的备案第一点是为了认定责任人,第二点是为了让投资者区别传销以及空气融资炒作,因为对于不打算创新,只想圈钱的项目或者公司来说是没有勇气备案的。

之所以谈到备案是因为未来可能在交易平台行业也会由备案开始监管。因为对于数字资产交易来说,首先需要应对的最大问题还是交易平台跑路的问题,采用备案制度,可以将负责人以及运营团队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记录,一旦发生跑路事件,监管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让投资者避免更多的损失,备案制度也可以给平台控制人一种心理上的限制,对于资产侵吞式跑路起到防范作用。

很多人讨论的牌照制度是不适合的,因为境内一旦发行数字资产的交易牌照,那就意味该行业只有百分之1的交易平台可以存活,要么其他平台集体迁移至境外,要么关闭。这非常不利于创新,也更容易滋生腐败跟垄断。

我们预测,未来对于交易平台的监管要早于对数字货币的监管,但监管下的交易品种跟上线的新品种可能会非常的稀少。交易规则可能也会增多,而不是像如今一样,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从事交易。

但是备案合规下的交易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传统金融资金。

显然我们不能对监管做出过度的预测,因为监管跟创新就像警察跟小偷的关系,警察不可能在小偷还没有开始犯罪之前就进行定性。监管亦是如此,只能在行业早期给出基本的规则,而后逐步完善。监管者也不可能制定过于超前或者对行业的未来进行监管。如果让监管跑在创新的前面就会遏制创新。

但我们相信,为了保持创新跟遏制垄断,备案制度或许更加适合交易行业。

至于数字资产的未来,我们需要回到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说数字资产交易行业会诞生数十万亿美元的市场。

在未来的工业4.0时代,数字经济将会全面占领整个经济领域,这里面有数据资产化、股份权益的功能货币化、贡献积分的功能货币化、产权的资产数字化等,涵盖的领域是方方面面的。而如今我们看到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所开发的交易样式仍然十分单一。仅仅是提供了数字货币的交易。

但仅仅是数字货币每年的交易量就已经达到上万亿美元,并且百分之90的交易量是由数百种数字货币组成,未来假设该行业活跃交易品种达到数千种时,整体交易量仍然会有巨大的提升。

数字货币交易品种增长的原因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在面临一个基本的难题,就是资金如何支持创新型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在融资市场上非常难获得资金,而对于践行创新的小微企业来说,他们会想尽办法获得资金进行发展,数字货币融资同样会成为他们需求资金出路的一种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基本很难获得主权国家的认同,因为涉及到合格投资者问题。所以我们认为,未来数字货币行业融资、交易会发生在离岸市场。并且会聚集在环境宽松的自由市场地区。从而聚集出一个类似纳斯达克的自由融资交易离岸金融中心。

虽然我们认为世界上并不需要这么多货币,但创新需要资金,数字货币未来或许会演变成以股份权益+贡献积分+功能购买工具的数字资产。这也许会是未来这个离岸金融中心主要的交易品种。这样的金融中心未来会不会在中国的某个地方?比如海南。

在面对巨大蛋糕面前,是支持数字资产交易的发展还是清理出局,我想监管者心中自然会有一本账,至于市面上媒体所渲染的各种不利消息以及超级乐观情绪都是不正确的。也许监管者的案头早已堆放几百种监管方案,只不过是何时实施的问题。

总之交易行业的监管或许已经提上日程,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区块链应用第一,数字资产交易规模第一的国家。

yaQn5sM9HJwmxiWhIO8HhpBR4XO2Y8XtcEhSesB0.jpeg

—-

编译者/作者:安融区块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