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读书笔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读书笔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019-12-15 面包不超人 来源:区块链网络

01

清代是中国传统社会下的最后一个王朝,皇族是满族人;而满清政权在统治中国200多年后,落幕的同时,也终结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清代政治不同于中国的传统政治,原因是其背后有一批拥护皇帝的同部族——满洲人。明代废除了宰相,清代便把此制度沿袭了下来,同时在明朝制度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满洲部族的私心,即用一个部族来控制政府、掌握政权,我们称之为“部族政权”。

在清朝,仍有内阁大学士和各部尚书帮皇帝分担政务,到雍正时期,在内阁之外又另添了一个“军机处”。顾名思义,内阁是文治,而军机处则是一种军事统治的名称。在清代,军机处可向六部尚书及各省督抚直接下达命令,当然这些发出的命令还是皇帝的。

清代政府发布的最高命令称为“上谕”,而直接由皇帝通过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的谕旨称为“寄信上谕”,这是清朝所特有的;这个谕旨属于专人专看,旁人无从得知。

在清代,雍正是有名的专制者,当时全国各地都有他私派的特务人员,所以各地地方长官的一切活动他都知道;一切奏章,他都详批。看似精明的雍正,其实是独裁,这一点,清代比明代更为严重。

清代的六部尚书,也沿袭了明制,但同时要求满汉分开。从前的六部,每部只有一个尚书、一个侍郎,相当于是正副长官;而在清代则是每部有两个尚书、两个侍郎,分别为一个汉族人和一个满族人。而每一个尚书和侍郎都可以单独与皇帝沟通,除了皇帝,一部之间,没人知道另一个人讲了什么,这便是清朝的秘密政治和独裁政治。

02

“八旗兵”是清代特有的军队,是国家的武力主干。清军在入关后便建立了八旗兵制,八旗子弟作为职业军人,他们只需要服兵役,一切税收均可全免,而全国各地的军事要地,都派有八旗兵驻防。

同时,满清政府因为害怕汉人叛乱,将地方政府组织分为了五级,也就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一级总督与巡抚。总督与巡府作为地方政府的最高行政首长,不过是负责承转命令,并不拥有真正实权。

如此特色的政治军事统治,导致地方政府手里没有一点的权柄,因为军权与政权完全归属于中央政府,所以一旦国家发生大事、军情紧急时,各级总督和巡抚仍不能作主,中央会另派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作为特派官员奔赴地方行使职权。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部族统制呢?

八旗制度作为清朝的政治根基,对清朝的军队建设、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同时八旗贵族疯狂地圈地,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并出现了很多失地人口。

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改革当时的土地制度,沿用了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税制改革:以当时的人口作为税收基数,并下诏“永不加赋”,也就是永远不再加收人口税,这看起来像是仁政;但后来又推行了“地丁合一”,也就是将人口税加进地税中统一征收,实际上赋税还是在增加。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清代在康熙到乾隆年间的经济确实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但这离不开当时的政局的稳定。

在清代中期时,由于人口已经达到了传统社会的顶峰,而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使得满族官僚日愈放肆,知识分子的反抗意识消沉,下层民众所受的痛苦却渐积渐多,以至最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之后,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防范农民起义,便进行了严格的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禁止民间公开议事,对外闭关锁国,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不进则退的局面。

03

对于人才的选举,钱穆先生认为,清朝的考试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愚民政策。

中国考试制度的用意本在开放政权,选拔真正的人才来分配于政府各部门。而清代的部族政权,无意于将政权对外开放,所以清朝的考试只是让汉人尝到了一些甜头,仅开放政权的一个角落,作为一种妥协的条件而已。

晚清末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提到:“科举清之选定例,汉人必由翰林出身,始堪一拜;而满人则无论出身如何,均能资兼文武,位裁将相。”

钱穆先生也在书中提到:清朝的考试制度不该与中国传统政治下的考试制度同类相视,因为它不是一时的人事腐败,而是制度本身上的区别。

历史上没有历久不坏的制度,在清末年间,四起的民变终于激出了太平天国运动,只是太平军最终败在了晚清名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镇压之下,但事实上即使没有这些名将,太平天国也是终将败亡的。

首先,因为在太平天国的集团里没有太多的读书人,这是满清政权存心分开中国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所产生的结果。

其次,他们不懂政治,所以即使占据了南京十年,却几乎没有在制度上有所建树,也没有觉悟到水师的重要性。

第三,他们到处焚毁孔庙,称孔子的书为妖书,由此可见他们想把传统文化完全推翻。所以他们只能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满清政权也从此逐渐转移到了汉人的手里;之后不仅由汉人出任封疆大吏,军队也变成了湘军和淮军。

当闭关锁国的清朝,在中晚期两耳不闻窗外事时,西方的列强用战争的方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尽管清政府推行了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希望能够重振大清帝国,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致使列强瓜分中国进入了新的阶段,而清政府也终于在1912年的“辛亥革命”爆发后,走向了灭亡。

清朝的灭亡,也标志着中国两千年的传统社会走向了尽头。

04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间,对于以往的传统政治,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它是“专制政治”。从历史的庞大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王朝都有萌芽、兴起、发展、成熟和衰败的过程:

中央政府从起初的四分五裂到慢慢地集中统一,最后过分的集权又造成了地方政治的一天天衰落,从而走向了消亡。可以说中国历中上的传统政治,除却元、清两代,其他的都是沿袭着的。

政权普遍公开,但凡考试合格便可以进入仕途,所以社会上的聪明才智之士都选择了走上做官这条路,工商业就被人看不起。所谓“学而优则仕”,聪明人都去读书,读了书就想做官,最终使中国政治表现出了一种臃肿的毛病,直至今天还是不能完全扭转。

长治久安的生活,是人人都希望的。然而我们的传统政治制度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沿袭固化后,出现问题时往往只是制定一个新的制度来防制它,于是只能病上加病。

制度愈繁密、人才愈束缚。通俗地讲就是,中国社会上想从政做官的人太多了,但这些繁密的法令制度,又重重地束缚着他们,而这也是中国政治没有起色的根源。

我们读历史是为了进一步理解事件的原委,从而分析事件的因果,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已往的政治历史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认识,并为今后制度的设计避免失误。

英国哲人罗素曾说过:“讲哲学,至少有一个功用,即在减轻人的一点武断。”而钱穆先生认为:“讲历史,更可以叫人不武断。因为事情太复杂,利弊得失,历久始见,都摆开在历史上。知道历史,便可知道里面很多的问题。”

钱穆先生说:中国之将来,如何把社会、政治上的种种制度来简化,使人才能自由发展,这是最重要的。但这并不是推倒一切便可以成功。重要的不是推倒,而是建立,即建立法治。

—-

编译者/作者:面包不超人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