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微习惯》中的六个惊艳比喻(“微习惯改变命运,让时间陪我们慢慢变好”系

《微习惯》中的六个惊艳比喻(“微习惯改变命运,让时间陪我们慢慢变好”系

2020-01-09 比特亮亮 来源:区块链网络

尽管《微习惯》已经算得上畅销书,但其实无论“微步骤”这个做法本身、微习惯的科学依据、微习惯的人生辩证法以及这本书出色的写法,其价值都仍然是被低估的。

仅仅就《微习惯》的文学性而言,我认为就不是一般的自我管理类书籍所能比肩的,它的结构裁剪妥当、叙述说理精当,文字表达晓畅且幽默、用词造句严谨又活泼。这本不到10万字的小书,在文学性上值得品评的方面就有不少。这里仅专门说说书中的精彩比喻,以此管中窥豹。

《微习惯》行文轻松畅达,文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比喻,这些比喻既做到了对于说理论证的有力支撑,化繁为简,化艰深为浅达,给人智识上的启发,又以一个个活灵活现、不拘一格又精妙妥帖的形象化的描写,成为书中灵光乍现甚至画龙点睛的妙笔。

这里仅选取其中的十个比喻,做一个拆解或评析。

1.习惯就像生活的骨架一样重要,所以忽视习惯就大错特错了。(第1章:微习惯是什么-习惯和大脑探秘)

解读:关于习惯的重要性,盖斯的用墨是节制而精炼的。用“生活的骨架”来比喻习惯,几乎用一句话就把习惯对我们每个人生命、生活的重要性表达了出来。

骨架的意义是什么?在抽象意义上,它是一种用于支撑的结构。习惯像生活的骨架一样重要,是说习惯支撑起了我们人生的基础和轮廓。

在(日)古川武士《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援引博恩·崔西在书中的话直接声称:“你的所有行动几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这样说显得有些夸张了(轻视了大脑皮层这个管理者在意识层面所发挥的理智作用),但习惯在我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动机中占有重要比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斯蒂芬·盖斯用他内敛的笔调有理有据地这样讲道:

【没有什么比习惯更重要了。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45%源于习惯。习惯其实远比这45%的比重代表的含义更重要,因为习惯是不断重复的行为,而且大部分每天都在重复,长远看,这种不断的重复叠加起来,要么收益颇丰,要么贻害无穷。】

习惯不仅如骨架一样保护我们,习惯更如骨架一样塑造我们——塑造我们生活和生命的面貌和质量。

书中引用的安东尼·罗宾的话,完美呼应了盖斯所使用的这个“骨架”的比喻:

【塑造你生活的不是你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你一贯坚持做的事。】

而在更深刻的层面上,习惯之所以足以支撑和塑造我们的生活与生命,乃是因为在长期主义这个关键的观念和维度上,如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书中所说的——

【好习惯使时间成为你的盟友,坏习惯使时间成为你的敌人。】


2.你有没有开过不带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方向盘转了好几圈,车的反应却很小。大脑对改变的反应就像不带转向助力装置的汽车一样。(第2章:大脑的工作原理)

解读:个别的老司机可能知道,以前的汽车是没有转向助力装置的,由驾驶员直接驱动车轮转向(就跟操作自行车、摩托车、把式三轮车一样的,转向拼的是臂力)。

如果汽车不带转向助力装置,就会出现“方向盘转了好几圈”,车却没什么反应的懵圈景象。

这是用来比喻什么的呢?用来说明下面几件事:

一、建立习惯的方式是用相当长时间的重复来改变大脑;

二、但是呢,大脑会抗拒改变;

三、于是,尽管“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但每次重复产生的作用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方向盘打了好几圈,车却没反应)

四、但是呢,重复终究是有用的(甚至是要建立习惯唯一有用的方式),“不断重复下去,这些微小的变化会给大脑(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只要方向盘不断转下去,你那台破车终究是会转向的。

这里还牵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断转方向盘”这件事说起来轻松,但由于面临阻力(汽车抗拒转向,大脑抗拒改变),怎样让不断转动方向盘这个动作重复下去呢?答案是:回报——这是一个在《微习惯》书中多次出现的词汇,回报的主要意义在于激励我们不断做出重复行为:

【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可是大脑会抗拒改变,除非它们能大方地给大脑一些回报。因此,从大脑的角度看,在事实上改变习惯的两个关键是重复和回报。如果有回报,大脑会更愿意重复一件事。】


3.你的大脑也是一只雪地里的猫。如果突然出现大规模变化,它会回到它已经适应的行事套路上,但如果慢慢推进变化,每次推进一点点,它可能会因为好奇(而不是害怕)而深入探索。(第4章:微习惯策略-出现阻力的两个时间节点)

解读:“雪地里的猫”是《微习惯》中非常经典的比喻,这个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大脑对变化的反应方式,同时大概又让斯蒂芬·盖斯的宅男气质侧漏了。

运用这个比喻的灵感显然来自盖斯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和宅男的搞怪探索精神:

【我住在弗吉尼亚时养了一只猫。到了下雪天,我们当然想看看这只在室内长大的猫会不会喜欢雪。猫都不喜欢水,可是它们会喜欢蓬松、结冰的水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次尝试:我们走到院子里,把她扔到雪地里。她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疑惑了3秒钟,然后不高兴地跑回屋里。

第二次尝试(过了几天):我们把她放到雪地边缘。这次成功了!她开始在雪地里四处溜达,还向深处探索了一番。】

你想知道盖斯的猫长什么样子吗?



我开玩笑的,图文其实并不相关。

但盖斯的这个生动的比喻,的确清晰阐释了大脑对待突然出现的“大规模变化”(想想我们发过的诸如每天跑5千米、每天写3000字的宏愿还有数不胜数的无疾而终的新年决心)的反应方式,在不舒服、抗拒感的驱使下,“回归以前的做事套路”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相反,如果在舒适圈的边缘轻微地向外推进(“慢慢推进变化,每次推进一点点”),由于这时不会产生压力感和恐惧感,大脑反而有兴趣像那只猫一样,溜达一下,探索一番。

显然,“弗吉尼亚的猫”代表一种通过慢慢推进变化来突破展开行动时面临的内部阻力,以及通过微习惯来逐渐拓宽心理舒适区的聪明策略。


3.微习惯策略就像意志力消耗很低的特洛伊木马,它能把轻松访问大脑主控室的能力放大成重大收获,我做第一个俯卧撑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一点了。(第5章:微习惯的独特之处-微习惯能与现有习惯一较高下)

解读:把微习惯策略比喻为“特洛伊木马”,既是指向遥远的古希腊神话里希腊人攻克特洛伊城使用的木马计,又关联性地指向了今天我们更加熟悉的计算机木马病毒。

在公元前十二世纪那场旷日持久(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长达10年之久)的特洛伊城池攻守战中,特洛伊人最后由于马虎大意,把隐藏着希腊战士的木马拉进城里,引狼入室,导致城池失守。

这条木马计的妙处在于,翻转了进攻策略,从硬攻到智取,让特洛伊人主动打开城门,让希腊战士进入自己的心脏地带,从而拱手让出控制权。

硬攻难以奏效,智取却轻而易举——这在《微习惯》书中实际是在指出:要打败基底神经节这个“愚蠢但强大”的对手,不能靠蛮力,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直接靠意志力硬刚坏习惯、挑战潜意识,结果却一再“失败”的“惨痛”经历,斯蒂芬·盖斯是用《微习惯》这本书来向你传授兵法策略——

【给你个提示——不要靠蛮力。这一点你肯定已经知道了,也许因为你回想起了自己想靠蛮力或意志力让意识控制潜意识的失败经历。答案当然是运用聪明的策略来克服前额皮层天生的弱点。】

这个“聪明的策略”当然就是指“微步骤+意志力”的必胜组合,它通过小到不可思议的微目标把我们的抵触情绪降到最低,从而可以以极低的意志力消耗,骗过大脑,进入城池(访问大脑主控室),最后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如果你用微步骤正确引导自己,几乎能让自己做到任何事情。”)

斯蒂芬·盖斯一再提醒我们,“大脑会抗拒大幅度的改变”——正如希腊人正面进攻特洛伊城却10年未能竟成一样,可是运用策略、耍个花招,用微步骤瞒天过海,居然轻易进入了核心地带(大脑主控室),“可是一旦你进去了,你就在里面了”,你可以一步步诱骗大脑按照微步骤的路线图行进了。

这跟木马病毒的运作方式和特点高度吻合——“特洛伊木马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管理员未发觉的情况下开放系统权限、泄漏用户信息、甚至窃取整个计算机管理使用权限”,具有“隐蔽性”“欺骗性”“易植入性”特点,运用微习惯策略,我们实际上成为了自己大脑的“黑客”。


4.建立习惯的诀窍就是把它想象成教孩子骑自行车。刚开始,你一边让孩子蹬自行车一边向他保证你在稳稳地扶着他。可是在某个时候你把手松开后,孩子没有你的扶持也能继续骑车了。(第6章:彻底改变只需八步-第4步: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回报关联)

解读:“孩子”代表在积极习惯养成道路上彳亍的人,他幼小、迟疑、脆弱;在旁边“稳稳地扶着他”的大人,代表一种来自行动者自身以外的助力,是在“孩子”还无法hold住的时候帮上一把的外援;在某个时候把手松开,“孩子没有你的扶持也能继续骑车了”代表一种依靠自身的、稳固和自足的行为模式已经建立和养成。

“教孩子骑自行车”这个形象的比喻是为了说明在习惯建立的初期,由于那些意义重大的重要回报(比如锻炼能够获得的“发达的腹肌、良好的感觉和健康的体魄”,显然这需要时间的累积,作者称之为抽象的回报、次要回报或次级回报,其内容是“最终满足感和内啡肽”和“你对最终成果的期待”等高价值回报)“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在大脑里站稳脚跟”,所以在一开始,作为一种策略性的临时救济和辅助,可以“将行为与完全不相关的回报建立关联”(“回报关联”)或者更直白地说是“给大脑额外提供一个回报”(比如奖励自己吃点好吃的,或者像作者那样看滑稽视频让自己哈哈大笑等)——这就是那双在学蹬自行车的孩子旁边扶住的手!

这种辅助只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因为“一段时间过后,大脑就会把这个行为和回报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之后,大脑就不再需要这个(硬性建立起关联的)回报来促进行动了。”等那些次级回报足以站稳脚了,从事积极行为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和内啡肽足以使行为自行运转,外援自然可以退场(松开手),而你搓着手看着那个呼啸而去的野孩子,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韩寒的那本小说《像少年啦飞驰》。


5.微习惯绝不会阻碍你进步,就好像火花绝不可能阻碍一场大火的蔓延一样。微习惯就是拥有无限潜力的火花。……在某一时刻,那个火花会变成一小团火焰,不久后,我们就会一边在一堆巨大的篝火上烤棉花糖,一边讲述多年以前的故事了。(第6章:彻底改变只需八步-第6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带来进步的微习惯)

解读:把微习惯比喻成“拥有无限潜力”的火花,用“星火燎原”来比喻积极习惯从弱到强的迅速养成,来传达对于“通过每天只做一点点的方法获得意想不到的大成功”的强烈信念,这是极为恰切传神的。

盖斯之所以用星火的比喻,是为了反驳“认为过小的目标会阻碍他们进步”这一“思维模式错误”。这种认知方式由于无法“活在未来”(缺乏清晰的未来图景),而忽视了微习惯蕴含的完美的结构性力量,导致错误估量了微习惯策略的巨大潜力(实现巨大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具体而言,之所以说微习惯是拥有燎原潜力的火花,是因为它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固的业已存在的基础,从而“你会处于在它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的完美位置”。从未来的视角看,眼前的星星点点和某个时刻的熊熊蔓延之间,只不过差了一点对于“那个火花会变成一小团火焰”的信心和耐心。

“不久后,我们就会一边在一堆巨大的篝火上烤棉花糖,一边讲述多年以前的故事了”,这种温馨浪漫的对于必然到来的未来想象,是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未来心象,如果微习惯的践行者能在内心生成对于“多年以后”类似的成就画面的生动想象,自然会从一开始就重视每一天的点滴的微小积累,自然会从一开始就相信并珍视微习惯策略会带来难得一遇的持久改变的契机。

这个比喻让人想起毛泽东在1930年写给党内悲观主义者那封著名的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中引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老话,启迪同志们关于当前革命形势,要正确认识“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这封信中有几个精彩的对于革命发展形势的令人感奋的复喻,对于微习惯的践行者来说,我们同样可以这样认知微习惯这一微小积极行为的远大意义——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6.这些“小得不可思议”的步骤从大脑的雷达下方偷偷溜过,就像专业珠宝大盗躲开监控摄像头和运动传感器一样。(第7章:微习惯策略的八大规则-5.感到强烈抵触时,后退并缩小目标)

解读:“珠宝大盗”是一个惊险而天才的比喻,“专业珠宝大盗躲开监控摄像头和运动传感器”说的是通过采取“把任务逐渐变得越来越小”的方式,甚至于缩小到自己都“觉得这么做很傻”的地步,“那就太棒了,因为如果这个任务听起来很傻,就意味着你的大脑已经同意这么做了。”于是“大脑的雷达”(指的是基底神经节对大幅改变的防御机制)对你这个小鬼不再设防、让你通过了。于是乎“等你的大脑明白过来时,你已经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了。”(来自基底神经节的画外音: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波操作防不胜防~)

这里表面上说的是“盗”其实说的是“骗”,这个专业珠宝大盗其实是个善于“欺骗”或“诱骗”大脑的渣男,“骗术”的核心是通过把步骤大幅缩小(“步骤可以无限缩小”),使抵触感降到最小,解决潜意识冲突和大脑阻力的问题。背后的行为科学原理是:

【基底神经节不屑于“防御”微步骤,它只会对抗剧烈变化。通过慢慢变化,而且一次只迈进一小步,你就可以按照大脑的规则行动了。】

—-

编译者/作者:比特亮亮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