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EOS通胀降低、销毁,比特币增发计划,调供给真的能提振信心么?

EOS通胀降低、销毁,比特币增发计划,调供给真的能提振信心么?

2020-02-26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这两天币价下跌了,随之而来的是两个大消息,一则是EOS已经确认的通胀降低和销毁3400余万枚币,一则是比特币增发再次被重提引起的社区大讨论。

行走这两天刚分三篇写完《货币发行的逻辑》,正好可以从货币发行视角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分析分析。

提前声明,比特币也好,柚子也好,决定价格走势和内在价值的因素很多,对币价影响究竟有多大,科学的方法是计算其影响力因子,做相关性分析,当然也需要更多数据上的支撑。

币价是多因素决定的复杂性问题。供给和需求只是其中一对影响因素。"

水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汽态"。如果把"资源"比作"水"的话,资源对应也有三种状态:固态的"人"液态的"信息"汽态的"货币" 。

资源即是财富,需求即是财富,除了货币之外还有人与信息的因素需要加以考虑。

行走更多的只是站在货币发行的单一维度上做个分析。面对复杂性问题,结论如何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思考得再全面,也只是事件本身的一个局部。

相比解决问题,引发更多讨论的意义更加重要。而绝对化地给个结论“杀死问题”向来是行走不喜欢的。

以下,enjoy

一、 EOS的通胀降低和销毁

1、 事件回溯

2月25日下午,EOS Nation 发起了多签提案 setinflation,计划将 EOS 总通胀率设定为 1% 且不再注入 eosio.saving 账户。当日晚间,该提案获得eosbeijing、eosnation、eoseouldotio等 15 名节点签名支持,该提案投票通过。

EOS 减半释放后没多久,EOS Nation 再发起新的多签提案 Retiresaving,该提案计划销毁 eosio.saving 账户内 3400 万余枚 EOS(34,106,869.1596 EOS),先将 EOS 从 eosio.saving 账号转入 eosio 账号,再由 eosio 账户授权销毁操作。这一提案也火速获得了超过 15 名节点的签名通过。

2、 为什么EOS需要通胀?

EOS代币的初始发行总量共10亿枚,其中9亿用来众筹,1亿留给创始团队,作为开发者的回报。代币经济上,EOS 采取了通胀模型,网络里每次出块都会生成新的 EOS 代币(也可以理解为增发),EOS 代币的年通胀率为 5%。也就是说,每年会增发 5000 万枚 EOS 代币。

(1)内部机制设计视角

EOS的通胀设计和其采用的POS机制有关。21个超级节点参与记账,维护系统稳定所以需要token用来激励超级节点的付出,而同时为了防范超级节点做恶可能性,提升系统内节点的竞争度,还有100个候选节点。设计了抵押权的机制,抵押排名靠前的21名才能参与记账。

这样的机制设计是在鼓励持有token的人用脚投票,而理论上因为节点政策的不同,相应的token从a节点流动到b节点之类的情况应该很多。而一定比例的通胀才足以支撑这样的流动,如果token供给恒定,更多的币又处于抵押状态,长期位于排名头部的节点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大。

(2)平台视角

EOS对标的是以太坊而非比特币。即它的使命不是做价值贮藏的手段,而是要做DAPP的底层系统和承载平台,类似去中心化的微软和安卓。

如果是对标的系统,那平台的逻辑应该是生态越繁荣,平台本身越有价值。而生态繁荣的体现就是有更多人愿意在生态系统中去使用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去流通,去用于支付,去消费。

在平台增长的逻辑中,供给是被需求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供给在前去拉动需求。

因而,出于更繁荣生态的预期,EOStoken或者代币当然应该有一定幅度的通胀。

这点和比特币是完全不同的。比特币之上没有智能合约,不承载底层系统和生态的属性。所以比特币的发行(挖矿)模式并不能从平台逻辑去思考和判断。

3、 通胀降低和销毁不是EOS的重点

我们先说销毁。

eosio.saving之中的资金,初衷是分配给社区,为对社区有益处的应用提供资金支持的。而这部分资金被销毁,其实恰恰说明EOS对生态的激励被削弱了。

按照行走刚介绍的平台逻辑,平台上的应用越多,生态越繁荣,平台才能越有价值。而项目销毁了,降低了对应用的激励,虽然投资者可能认为短期减少了筹码总量,是个好事。实际上反而降低了生态的建设热情。

通胀降低也是一样,本身通胀对于项目而言应该是必须的。

人为调节供给,无论是通胀降低还是销毁货币量,都只是单方面试图促进币价上涨的一种可能。

至于结果,行走始终认为币价走势是更多的人对项目未来预期在现实中的集中反映。

如果一个平台生态系统无法繁荣——EOS上大多数时间CPU供给都是充足的,EIDOS挖矿不会一直存在——EOS的价格下移也只是市场对项目未来预期的合理预判。

目前看,公链之间的竞争还是只聚焦在TPS供给的军备竞赛中,沉醉于“我比你们跑得快”的自嗨之中。但能满负荷跑起来的公链有几条?

从需求角度出发审视,绝大多数公链上dapp使用的人都少的可怜,内在需求只有炒币。需求的持续低迷,供给端再怎么调也是徒劳的。

二、比特币增发传言引发的讨论

1、 事件回溯

其实比特币增发,只是媒体理解报道的一次误用或者误会。

先是推特上,加拿大央行两位经济学家Chiu和Koeppl发表观点认为:像比特币那样靠交易费用激励矿工会让人们远离比特币,应该靠通胀来激励矿工,要想成为货币,比特币应该是通胀型的。(不得不说,行走的观点和他们类似)

然后就是之前为比特币建设做过贡献的Peter Todd在推特上的评论“比特币持币者都有罪!2100万枚比特币实际上是一种宗教,任何有经济意识的人都知道(现实中)我们确实有很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且做得很好,而且0%和0.5%的通胀率的差异听起来微不足道 ”。但这哥们的一番话明显是按照支持比特币增发的逻辑的反讽(motivated reasoning)。

虽然比特币并不会实际增发,但我们要思考的是这些外国大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比特币发行量2100万不是比特币伟大共识的一部分么,动它作甚?

2、 比特币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增发只是比特币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的一条路径,或者说是一种可能性或一个子问题。

比特币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四年一减半的问题。

四年减半,挖矿成本静态会翻一番。现在一枚比特币的挖矿成本我们姑且算作7000美元。到5月减半到来时,挖矿成本翻一番就是14000美元,如果到时比特币的币价还是现在这个水平,矿工关机、撤退都有可能发生。当然你会说,不会啊,现在比特币挖矿都是大矿池,家大业大,有的是洋蜡,不是有的是资金,能撑到比特币上涨的那天。大矿池还是继续记账、挖矿的。从这次减半看,确实大概率会是如此。

但这样的故事每四年就会重复一遍哦。而且越往后,比特币可被挖出的概率就越小,也就意味着投入挖矿的成本会持续上升。

我们不妨推导一下,四十年之后,一枚比特币的挖矿成本会涨到700万美金。80年后,会变成77亿美元。2136-2140年比特币最后一个周期的挖矿成本会达到80万亿美金一枚。以目前世界上全部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加在一起,到未来能铸造一点几枚比特币。

比特币系统的存在,必须依赖矿工的存在。而非准入的特性又让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无法强制矿工加入或者退出比特币挖矿的行列。所以减半一次、两次之后,比特币的生产者(矿工)和拥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其实才是比特币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

3、 两条路径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条路径。一条是继续保持比特币的总量恒定,拥挤时加大交易费用,用不断提升的交易费用抵偿矿工因为挖不到比特币带来的损失。维持总激励上涨;一条路径则是增加币的数量,虽然可能降低币价,但总激励也能上涨,从而保持矿工挖矿的积极性。

在现实中,这两条路径最终要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而达不成一致情况下,比特币或许会和之前是大区块还是小区块一样,形成分叉。而分叉也好,达成共识也好,时间会决定哪个路线是更有利于系统的

行走只在货币发行的视角上,纸上谈兵再啰嗦两句:

赞成比特币不能超发,如果是因为比特币本身2100万个的规则不能被打破,行走会认为这是宗教的想法而不是科学的态度。

宗教是要先有信仰的,信仰是不能被改变的。但科学是有边界的,当自身认知、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要随之做出改变和调整,这是科学应有的态度。

而回到给矿工增加更多手续费上。其实比特币交易费过高已经称为比特币的另一个槽点

过高的交易费只会让比特币价值贮藏的属性更加凸显,也就是更加贴近黄金,而支付属性和流动性变得更差。

当然有些朋友认为,比特币本就应该是数字黄金啊。行走并不反对。只想说,货币的价值是一定高于黄金的,因为货币是可以被凭空创造无中生有的,但黄金不可以。这就是铸币税的价值。如果比特币不再具备支付属性,不再是货币而是一个稀缺性的收藏品,当然也很好,但对其未来价值的预估一定是会有影响的。

如果考虑到晚进入的矿工,提高公平性,增发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机制的设计要更偏向激励那些个人矿工,小节点。

现实中几个月之后减半之后,大矿池的算力会更加集中,而节点的过度集中是一定不利于系统安全和鲁棒的

无论是八年以后再减半的时候,还是这次减半的时候,增发都是应该被拿出来讨论的

而讨论增发,增给谁才是核心激励被头部拿走,会导致整个网络无人维护或集中化维护带来政策监管更容易穿透的风险。而要想让比特币拥有更多小节点参与挖矿,增发或许是一种可能性。

以上就是比特币增发的逻辑:增加币数量,虽然可能降低币价,但对于挖矿的比特币生产者,特别是小生产者激励上涨,更利于系统的强健。

总之,无论比特币是否增加发行,共识很难统一,分叉在未来应该还会发生,最终时间会决定哪个路线胜利。

三、供给和需求之争的背后

从供给到需求,本就是自工业革命到现在企业一路走来的路。表面上企业愈加关注需求,关注“亲”,背后是技术的加持让企业更了解“具体的人的具体需求”,并通过技术的方法加以满足。

靠单边拉动供给提振市场的举措在工业时代的场景下是有效的。其核心依然是个人主义没有技术的加持,信息不够透明、开放,连接没有完全形成。

而在互联网虽然做不到绝对意义上的开放但已经让整个商业环境、经济和社会都发生巨大变革的当下,我们还是需要多围绕需求来思考区块链的问题。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这句话行走很喜欢。站在需求的视角上,我们才能超越我想要,超越供给,来到为他们着想的世界。

金融的意义在于形成有效的资本,并引导整个经济的运行。

仅仅依靠人为地“控制”供给,制造通缩,或者销毁货币数量制造紧缺是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的危机和发展的问题的,只能作为临时的、局部的应急措施。

如果数字货币完全陷入对供给的迷恋,而非数字加密货币背后产生实际价值的思考和追求,区块链的未来在行走看来是会越来越偏向于无币化一端的。

最后,行走想说,需求—供给模型须进入到实境才有机会证实或被证伪。而非仅靠逻辑。绝对证据会有许多偶然性。概率只代表或然的几率。

在对个体涌现的未来期许上,行走一直坚持,从未动摇。但是通往未来的路是激进还是渐进,行走更愿意选择后者。

any way,比起想象未来,无论哪种选择,行动总是更好的。如果你真的相信区块链的未来,请在应用落地上多做贡献而非只看着当下的币价影响心情。

德国作家黑塞的一首诗送给大家:

就在这神像倒塌的路边,

蔓草丛生,绿荫垂垂,

圣林的树梢轻轻颠摇,

伤悼着这神庙的倾颓。

神圣的灵栖啊,请让我忘记

那尘沙、那酷热中的跋涉之苦

于这老柏的清凉的歌里!

让我卸下心灵的重负!

你无缘识我,多年来远离

你的宁静,浪迹各地,苦寻

我所爱和所诅咒的神祇,

赞美他们以邪异的歌声。

归自这些陌生的被禁的路,

请让我把沉重而迷蒙的头颅

憩息在我一度笃信又继而

叛离的神的林荫深处。

——黑塞《神庙》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