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从一部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说起,分明看到了“币圈人民”的影子

从一部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说起,分明看到了“币圈人民”的影子

2020-05-10 听风说币 来源:区块链网络

最近老胡除了泡币圈和币乎,还迷上了看记录片,这也是一个消遣和减压的方式,混币圈压力大你懂的。就像看的这部记录片《最后的棒棒》,老胡认认真真看了两遍:


《最后的棒棒》是一部2014年的纪录片,导演叫何苦,一名自主择业的转业军官。他用亲自体验,全方位记录的方式带着我们走进真实的山城的一面,一个“棒棒的世界”。在片头如是说: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三十多年来,有人唾骂他们衣衫不整,影响城市品位,也有人感慨是几十万棒棒,用肩膀挑出了一个新重庆……


就像城市名片一样,火锅、美女、棒棒都是重庆的城市名片,而前两者是美味和光鲜亮丽,后者则是汗味和衣衫褴褛,虽然看似不体面,有时候影响了所谓的“市容市貌”,但的确是山城发展路上不可越过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到这里老胡莫名的想到了区块链这个新兴的世界,链圈、币圈以及相关生态都是“区块链”的名片,前者是光鲜亮丽的“区块链核心技术”,后者尽管总是以“通证”为表现形式,但是总是被冠以虚拟货币诈骗、ZJ盘、骗子、投机等被大众所鄙视,但不可否认BTC等存在“币圈大众们”也是区块链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正视的部分。


处于底层大众的棒棒们,在自力巷53号这个大众忽略的小圈子里真实着上演着我们所看到的故事,说说《最后的棒棒》中的几个代表人物:


河南:河南,以地域为名(没有贬义的意思,显得更加亲切,毕竟重庆当棒棒的河南人极少)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并且再生了孩子,他在17岁那年离家出走。2011年,河南被两个小混混用**挑断左脚踝筋落下残疾,一生未婚。当初的河南44岁,到重庆整整20年,前17年在街头当棒棒,后3年给一个大排档做杂工。但最近的一次由于吃的太多还要吃鸡蛋被老板无情的“开除”了……河南是另类棒棒的代表——好吃懒做、期待一夜暴富,号称自力巷里的“赌神”,他他喜欢看报纸读新闻且想法多、心比天高,觉得干棒棒事业是不会发大财的,只有靠着“赌“”才是致富的捷径。

于是片中的河南要么在打牌,要么在打牌的路上,就连大年三十也不忘与牌友在街头“大战”。当然有时候河南是赢钱的,他最成功的的一次就是抓了3个A,然而距离暴富就差临门一脚却遭遇了“黑天鹅”,用他的话就是“没**了……”然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用丰厚的“资金”打败了他收走了桌子上所有的钱……于是河南厚着脸皮通过送出一袋蛋糕向蛮牛借钱,期待东山再起然后彻底“翻盘”,因为他深信自己的赌技和运气,最后的结果你懂的。


这像不像那些混币圈不愿意研究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如何投资、但就是想通过币圈的合约来实现一夜暴富的?深信自己的技术和运气,偶尔赢几把就觉得“一夜暴富”近在眼前,输了就期待东山再起,甚至加杠杆、场外借钱期待翻盘,然后大多输的一无所有,就算是赢了钱也会......


老黄:一个勤劳并很有“底线”的棒棒,蛮牛的师父。原本蛮牛说好的第一个月是学徒,不要钱,第二个月两人平分。但是二人在第一天接了10块的活后,坚持给蛮牛5元;此后一个月蛮牛推辞着不要钱,但老黄都认真记着每笔账,等月末拉扯中把应该属于蛮牛的钱全部给了他。老黄也是要面子和会节省之人。回家过年时,他会穿上自己认为最体面的衣服(里边西服外边马甲),还换上平常舍不得穿皮鞋,因为担心女儿邻居看到没面子;为了省下1元钱,他宁愿换乘搭上大半天的时间和大部分的体力。

经常头疼舍不得看病,因为怕花药费只是去小诊所量量血压,买些最便宜的降压药来对付,直到突发脑梗摔下楼梯快要坚持不去了依旧喊着不去医院,死也要死在外面——因为怕花钱!钱是一元一元靠着辛苦的付出和汗水换来的……用老黄自己话来说,钱赚的不容易,他不想占便宜但也不想吃亏。这就是老黄,不懂也不会更不愿意投机,只想单纯靠着当棒棒来赚属于自己应得的那份钱,心里有希望,过着苦日子。当然,老黄很多时候也有那种小人物的固执,自私……


对号入座,这就像那些定投囤币、私募换币、锁仓赚币的“囤币党”,有原则有底线还有纪律,不想也不会玩“短线”和“投机”,还不擅长变通。讲真,通过定投等用辛苦赚来的RMB换了很多加密货币,但不舍得也不愿意在“高位”卖掉,甚至在生活的艰难的时刻固执的舍不得卖币换钱,就这样错过了牛市在熊市的苦日子里默默的煎熬着,守着钱包里那些归零币,过着平淡的生活、期待着下一个光明。


大石:自力巷53号河南老黄等一众人的二房东,曾经也是最底层的棒棒,后来靠着积极打拼、全方位发展(买房并出租房收房租、家政、跟着施工队等等)如今是棒棒里生活最好的一个:在城里买了房子,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家里还培养了一个大学生。


大石的遭遇就像币圈那些懂得通过提高认知并认知变现的一波小伙伴,他们先是囤币,后来发现了一个个的“商机”,比如炒币、IEO、撸糖果、薅羊毛、staking、写作点赞等等区块链周边生态来及时变现、逢高卖出,并不断的发现一个又一个的小机会,赚币和赚钱都不耽误;他们从不奢求一夜暴富,既满足当下的需求又心存希望,不完全依赖币圈投机但对炒币投机并不排斥,于是反而在币圈混的还不多。


自力巷53号还有主人公蛮牛、老金、老甘、老杭等人,老胡这里就不一一展开论述了,最成功的的当属转型的蛮牛,因为他本来就是军官转业,有能力、有认知还有资源,后期的他拉起一支施工队跟着大老板干工程,赚的远远比那些棒棒多的多,这就像币圈那些大佬们做区块链项目,压根不需要买币直接拉起资源“发币”……至于割不割韭菜不论,但他们才是掌握着资源币圈的中上层,他们才是混币圈“一夜暴富”、“功成名就”之人,然而剩下的大多数就像那些山城建设过程中的处于最底层的“棒棒”们默默无闻而不可或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棒棒们和币圈都是如此,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必须当棒棒的理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混币圈的理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卑微、光芒,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许这就是生活和世界的本质。


最后,欢迎大家看看这部纪录片,也期待“币圈”有这样一部反映底层币圈大众的纪录片。

文:听风团队——胡同叔

—-

编译者/作者:听风说币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