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行情分析 > 黄渤:以前身边是各式各样的人,现在全是和颜悦色的人| 行为经济学“心理账

黄渤:以前身边是各式各样的人,现在全是和颜悦色的人| 行为经济学“心理账

2020-06-14 王大有 来源:区块链网络

今天晚更文里,会安排共7200KEY的空投,6000KEY送给评论区评论点赞数最多的10个读者(通篇文章中,每人最多一条评论获得空投,多次评论以最高点赞的为准),获奖的,每人600key。还有1200KEY,会均分给两名我主观觉得好的精评,每人600KEY。(精评和评论被点赞的奖励可以同时。)

今早文章空投奖励,等会我吃完饭微文通知派发,这篇文章的空投奖励,明天下午算(具体看时间安排)

大有大有什么都有,我是你们的好友,大有。

想聊这个,已经好几天了,是从区块链威廉上次在微博问一个问题,大意是说为什么很多人买吃不喝不舍得,快把钱都算来算去,买币那就不行了,几万,几十万,没很周全的去想,就上了。

当时底下评论区,不约而同的再说一个词,心理账户。

当时,就很想为这个话题去写,而且特别值得聊。这是个行为经济学的词,是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提出来的,然后我自己觉得,心理账户当然不止是行为经济学,往大了说,它是个行为心理学的词,我自己对这个词很想解读解读。

当然,我不是专业的,所以,咱们就当聊闲天。我会在几个故事中,让大家理解这个词,这其中包括“零差评”先生黄渤的故事、心理账户在经济学当中的例子、然后可以延伸一下,到地摊经济,到币圈很多代币为什么动辄数十亿市值还不低。

看时间够不够,够我就把上面的话题,都写了。

开始前我先把百度百科定义的“心理账户”一词放在这里:

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举个例子去理解的话,就是文章标题说的那个威廉的问题类似,比如平常舍不得用钱,500块唱歌去KTV觉得不值当。炒币赚了钱,赚了1W,去唱个歌,500块,洒洒水啦。

500块还是那个五百块,工资挣一万花500唱歌不舍得,炒币赚钱挣一万,花500块舍得。大概是这样。

开始正文。

01

先放个视频,是黄渤的一段采访,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我先用文字说清楚采访内容里有什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点开视频的:

主持人对黄渤说都说你是“零差评先生”现在大家都赞美你,你怎么看?

黄渤就说:不可能啊,每个人都有缺点,不可能零差评。当然现在不一样了,比如有粉丝在路上见到他,会说黄渤好帅,那这种话显然就不能自个当真了,觉得自己长相很好。

然后就谈到黄渤的机遇问题,都知道黄渤唱歌不错,好声音还有之前极限挑战里都有展示过歌喉。

黄渤关于机遇聊得还蛮深的,从唱歌和工作时身边人的态度举了两个例子。

唱歌:以前在酒吧驻场时,没人理他,经常受到冷遇,个别时候老板还不给他算钱。

工作时身边人的态度:以前小演员时,谁搭理你,没吃饭?等着吧,有时候去剧组,别人会问,是谁叫你来的?

现在身边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洋溢着笑脸“黄老师你累不累,黄老师你饿不饿呀”。

读到这个采访故事,能收获,我谈谈我自己的收获,是这么几条。

1 你不强大,可能就会抱怨身边都是坏人,你强大了,那身边明面上都是好人(原因可以自己想)。

2 黄渤还是那个黄渤,别人对它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在取得大众好感之后,在取得演艺成绩之后:明明长得不算特别帅,甚至很普通,会有人给他说他帅(其实我理解为顺眼,未必是吹捧)。唱歌也是,同样一首歌,重点要看是谁唱,酒吧驻唱黄渤唱歌那就会遭受观众冷场,演艺明星黄渤同一首歌,心理上观众就会拔高一筹,重新定位评价体系。

我刚谈的收获2,就很有行为经济学中“心理账户”一词的意思,

观众本质上就是消费者,同一标准下(比如长相、演技、歌声),不同时间段的黄渤,观众愿意为他买单的价钱是不一样的。

也借由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有心理账户一说的,比如马云发表演讲,说了什么,很容易让大家记住,我们也觉得他格局大有境界,没错,我都现在都是这么认为,很多人因为996什么的反而不这么认为了。但想没想过,同样的话,我要说,是不是一片嘲讽,对吧。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说了什么,而在于是谁在说?

这就不是基于理性的判断了,也就是非理性行为了。

讲到这里,我还想展示一个好玩的视频,玩B站的都知道,最近新三国特别火。同样的三国,如果是国语版,就是我们很熟悉那味,如果是日语版呢?配音改成日语,除了语言其他的都一样,但隔着屏幕,能感受到那满满的中二味。视频在下面,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讲到这里,大家也知道,心理账户是什么意思,和生活里的应用了,下一段,我们来了解更多,它是被谁提出的,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币圈的应用。

02

经济学家,是很伟大的,因为一个经济学理论的提出,所需要研究涉及的面太多了:社会、人性、数据、经济等等。

我之前听哪个名人说,好像是吴晓波具体不记得了,他表达一个观点: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是不一样,骨子里的不同,举例子的话就是世界最伟大的那一批企业家,他们往往不是经济学家,成功企业家需要的精神特质很多。而经济学家,往往更理性,更希望周全,所以他们往往不是“最有钱”的那一批人。

这里面,是有很多特例的,比如我接下来说的这位“理查德·塞勒”,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是“心理账户”“有限理性”“禀赋效应”这些理论的提出者。

塞勒和其他大多数经济学家不一样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点,这人特别会赚钱,运用自己的理论在资本市场能赚钱。 第二点就是特别皮,很有意思的一人。

1 我找到一条17年的数据,从98年底,塞勒成立自己的基金开始,一直到出数据的那年,投入一万元,回报是九万多元。如果对比的话,拿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同期对比,98年底投入一万,回报是百分之300,就是回报是三倍左右。

2塞勒的“皮”,我举两个例子,他还是演员,在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几个天才敏锐的发现美国房市过热,群众对投资房产失去理智,然后不约而同的做空“次贷”(简单理解:质量不好的组合贷款)的电影《大空头》里,塞勒演他自己。

第二个关于塞勒的“皮”的例子就是,就是他不是那么严肃,那么不接地气的经济学家,塞勒曾经出了本书叫《赢者的诅咒》,里面还有教怎么追校花的,而且据说,后来的名人,用他书里介绍的方法,真的追到了校花。

我简单点说,塞勒提供了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我这篇文章里不讲了,塞勒自己都觉得,不道德。讲第二个,讲重点的。也是利用了心理预期这个技术的。

校花嘛,追的人很多,也很漂亮,所以塞勒把她们定义为“赢家”,那如何在众多追求者当中脱颖而出呢。殷勤、财力,这些大家可能都有,不显眼。

塞勒提出,可以去通过跟竞争者沟通,展示“追校花的人太多了,你们追不上的,这事儿难度大”来打消追求者们积极性,减少了追求者数量,这事就好办了。这就是“赢者的诅咒”。

03

最后这段,我想聊三个小话题吧

1心里账户在地摊经济学中的应用,或者说在定价技巧上的应用

2在币圈,动辄数量几百亿、几千亿的代币,是如何运用心理账户的。

3心理账户,在房价、比特币价格上有没有给投资者去造成影响呢。

话题一 摆摊经济学这个词,不是最近才有的,早在十五年,有个北大社会学博士(现在他已经很厉害,北大一个学院的副院长)刘德寰专门去摆了几天地摊,来研究市场中“定价”这个学问。

我先说他做的测试,等会说他得出的结论.

测试内容是摆摊卖牛仔裤:同行卖60,他第一次价格标为59元,第一批消费者普遍还价是30元,他拿笔在小本本上记下“30”。

第二次,刘德寰把牛仔裤的价格改为58元,第二批消费者普遍还价还到25元,比刚才定价59元时,还的还狠。他拿笔在小本本记下“下调1元,还价25”。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测试,他将牛仔裤定价改为57元,这次之后这一批消费者还价还的就没那么狠了,甚至有摸一摸牛仔裤问“50元卖吗?”的情况出现。最后一次,刘德寰在小本本上记上“第三次调价,下调一元,还价到50”

在这次实验中,刘德寰做了以下的总结。

消费者去地摊购物,普遍是对半砍价。第一价格是59,消费者默认是60左右,还价30,对半砍了。

第二次价格改为58,离59很近,消费者,自动把零头8抹去了,对标50,还价25.

而到了第三次,牛仔裤定价改为57的时候,给了消费者一个“幻觉”,这定价很精准啊,也不是59,58,能这么精准的定在57,想必有他的道理,比如质量好、做功好什么的,所以消费者有了这个心理之后,还价的力度就大大减少。

发现没,用今天文章中介绍的,心理账户这个理论就可以解释一些简单的技巧,就可以让消费者做决策的时候,违背常识,大白话就是算错账。

话题二 在币圈,动辄数量几百亿、几千亿的代币,是如何运用心理账户的。

这个当中的佼佼者,就是瑞波币,后来的波场也是,我们就从只聊瑞波币。(当然还有狗狗币、无限币,就不拿他们举例了)

瑞波币,我知道的蛮早的,在没深耕币圈之前就知道,反正是电视上看的,说是ZJP。(可能是某资金盘利用瑞波币干坏事,就像EOS生态、波点钱包之类的)。

瑞波币在17年3月之前,基本都几分钱一个,所以当时是有很多瑞波币百万级别,千万级别的大佬的。因为瑞波币还算稳,我指市值排名,算是主流币。

而且大家普遍有一个感知:特别便宜,别的币几百几千,瑞波就几分钱(2-7分来回跳,在那几年),可操作空间大。

但瑞波币,总量是多少呢,1000亿。流通量少点,现在流通436亿。

在17年底,瑞波币真正爆发涨起来的时候,瑞波币到了27元的高价,一年翻了400倍以上。

这时候大家的认识又变了,因为瑞波利好确实多,被软银投资,被国际上一些大银行运用了瑞波协议(和瑞波币本身关联不算特别大)。大家又觉得瑞波值得起,20多块的价格了。

好,例子举完了,大有来说说自己对以上两个情况中,投资者可能因为心理账户一词,对不同时间段购买瑞波币的非理性投资决策的原因。

早期觉得瑞波便宜想买瑞波是因为,瑞波几分钱一个,相比其他币单价便宜,联想到翻倍可能容易。但忽视了瑞波币的总量是1000亿个。所以瑞波的市值因为流通量并不小,哪怕几分钱一个,也长期位居主流币前几的位置。

而后面,瑞波涨到26元,还去追高的朋友们,第一个是因为牛市觉得还会涨。第二个也是主要的原因,因为刚才提到的各种瑞波利好,加上价格翻了400倍,投资者们重新在心理账户中给瑞波币做了新的估价,但这个估价是缺乏理性判断的,被各种因素影响了的。

话题三,也是最后一个话题,本来想写的多点,最后想了想,不如简单点,我们做一个开放式的讨论,如何?

房子我们都知道,随着中国入世,国力、经济地位在世界上地位的增强,加上多年的城镇化,房子可是说是过去20年,普通人最好的投资。

可是从03年开始,就有很多人,甚至是经济学家,一直在喊“房市过热、泡沫严重”,这么多年了,越喊越长。

消费者的心理也出现了变化,从房子太贵-怎么又涨了-房子确实稳,现在买不会跌太多-掏空六个钱包当房奴,并且有机会还会买房,做“稳健投资”。

当然,以上的观点,我并不是看空房市,特别是北上广深杭,经济好,政策好,人口大量流入,他们还会涨的。

我想谈的是这个心理,跟心理账户有没有关系呢?如果买的非北上广深杭的房子,买的是老家的房子,会重复以前的历史,只涨不跌吗?怎么判断的。

最后的开放讨论话题,就是比特币的价格了不同时间段的比特币价格被大众许可的“便宜价格”是不一样的,早期比特币到8000元,大家觉得2000元算便宜。15年左右,跌到1500元以下,大家觉得这个价格差不多算便宜。

到今天,可能我们觉得3800就是便宜了,因为大家讨论的二次探底,是以3800美金为锚定的。这个判断依据,除了矿工的成本以外,有没有被各种原因、各种解释造就的心理账户的影响呢?

本文完。

利益相关:没有注册OKEX的点这里注册三大交易所之OKEX。新人首次法币交易购买比特币,还会额外赠送20元的BTC(可立即卖出变现,白赚20)

注册了OK,如果交易所方面有问题不会的,比如充提币、法币出入金、交易疑难,之类的任何问题都可以+V问我。

想跟我有更多交流,跟我一起探讨炒币、赚钱的,可以加我文末的微信限时免费进我组建的大有群二群

(第二个大有群组建中,社群内容:认识行业牛人、羊毛讨论、币圈话题、新人问题解答、一切和赚钱、风口相关的话题、互相分享赚钱思路。感兴趣就加我下面的V。)

个人V:wangminghao6

—-

编译者/作者:王大有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