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比特币非法外之地 想暴富你就输了

比特币非法外之地 想暴富你就输了

2017-02-13 不详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沉寂许久的比特币死灰复燃,价格攀升。今年年初,比特币价格最高达到每枚近9000元人民币,两周暴涨60%,引起央行关注。2月8日,央行对9家在京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划下“四不准”的行业监管红线,即不得违规从事融资融币等金融业务,不得参与洗钱活动,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反洗钱、外汇管理和支付结算等金融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国家税收和工商广告管理等法律规定。与此同时,各大交易平台也召开行业大会,商讨行业自律,发布风险管理公告。

  比特币币值极不稳定 行情如坐“过山车”

  数据显示,2016年,相对于其他类别资产,比特币全年涨幅高达160%以上,远远超出了同期股票市场、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创造的收益。2017年1月份以来,比特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但1月6日比特币价格“闪崩”,一路暴跌超30%,其价格波动风险愈发凸显。与此同时,此前主要比特币交易平台均实施T+0交易、7x24小时开盘、无涨跌幅限制,现货杠杆交易模式较为盛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整个比特币交易的风险。

  避险工具、金融革命、货币创新、去中心化……从2009年诞生至今,不管比特币身上贴上什么标签,舆论的关注点总是在其价格的暴涨暴跌中来回切换。即便已经诞生了8年,但比特币的投机形象在外界眼中并没有太多改观,在眼下的二级市场,大多数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对比特币的期待仍然停留在暴富的投机幻想当中。

  从国内外市场交易趋势来看,比特币的价格指数持续走强源于三大利好预期。一是全球化避险资产选择。二是比特币投放量下降,凸显了其稀有属性。三是各国对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的认可。但是,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商品,币值极其不稳定,“过山车”式的市场行情、庞大的投机风险敞口和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都会对各国的经济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

  比特币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需在监管框架内发展

  众所周知,比特币并非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比特币背后既没有主权国家信用背书,也没有相对应的实体资产作为支撑。比特币2016年在中国的火热,是在投机者不断加入与价格不断上涨之间形成的正向循环,与贵金属、艺术品和邮币卡之类的地方交易所并无二致。在这一交易结构和市场中,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只是认可比特币交易价值,而没有意识到其本质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近期比特币再度火爆,一个重要原因是被某些人刻意将货币虚拟化与虚拟货币混为一谈。事实上,虚拟货币和货币虚拟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何谓虚拟货币 欧洲银行管理局2014年将其定义为“既非由中央银行或公共机构颁发,也不一定要连接于一种法定货币,但作为支付手段被自然人或法人接受,并且可以进行转让、存储或可以进行电子交易的一种货币”。比特币就是一种典型的虚拟货币——并不是真正的货币,也并非真正的商品,却伪装成货币和商品。

  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货币的虚拟化同虚拟货币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货币虚拟化实际上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形式,所采取的本体还是人民币,而非虚拟货币——比特币。前者只是改变支付方式,而后者则是改变了货币发行的根本规则,挑战了央行的权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比特币的非理性繁荣和市场的高度投机倾向,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风险点。任何金融创新,包括虚拟货币在内,都应当严守风险底线,比特币当然也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忘记比特币涨跌 寻找区块链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底层区块链技术的价值挖掘,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比特币诞生的意义。实际上,迄今为止比特币身上所具备的诸如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和安全可靠等优良特性,都是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从技术上讲,区块链是一种借由计算机加密技术而形成的信用凭证。从本质上讲,区块链的出现解决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由于目前的交易模式,需要银行等第三方机构作为中介提供信用背书,而区块链用数据区块取代了对第三方中介的依赖,在与不熟悉的对手方进行价值交换活动时,也能建立起可靠的信任机制,这超越了传统意义上需要依赖中心的信息验证范式,降低了信用的建立成本,这甚至是一个比引入可靠第三方更加靠谱的信用解决方案。而基于这项技术,未来任何缺乏信任的生产生活领域,区块链都将有其用武之地,比特币只是区块链应用中的冰山一角。

  过去一年,区块链技术逐渐在银行、证券、基金、法律、政府、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作为数字世界的新生宠儿,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命运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但它们引发的关于金融风险防范、创新监管的诸多思考,或许比关注其价格波动和短期利益更有意义。

  微言大义:

  @曼玲幽谷:比特币会不会是一阵自生自灭的投机浪潮

  @李广超:1%的玩家持有80%的比特币。再次警告大家远离比特币。

  @前年买了个币:由于比特币的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除非是切断网络,否则国家是无法禁止比特币的。国家打击的是利用比特币搞传销、洗钱以及非法转移资产的行为,并不是说比特币就是非法的。

  @神秘的破坏:首先,把货币视为矿产而不是信用,明显不符合社会需求。其次,在中国,只要不管制比特币,骗子就会横行,管肯定比不管好。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实事求是地讲,比特币本身并非像有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毫无价值,它所蕴含的区块链技术,对于未来法定货币虚拟化的推进,无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但是,比特币本质上并非货币,你不妨把它理解成矿产或者收藏品,至于它到底值多少,那就见仁见智了。而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价格上屡屡暴涨暴跌的比特币交易,并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游戏。当你抱着一夜暴富的赌徒心态参与其中时,你就已经输了。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新闻背景: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沉寂许久的比特币死灰复燃,价格攀升。今年年初,比特币价格最高达到每枚近9000元人民币,两周暴涨60%,引起央行关注。2月8日,央行对9家在京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划下“四不准”的行业监管红线,即不得违规从事融资融币等金融业务,不得参与洗钱活动,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反洗钱、外汇管理和支付结算等金融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国家税收和工商广告管理等法律规定。与此同时,各大交易平台也召开行业大会,商讨行业自律,发布风险管理公告。

  比特币币值极不稳定 行情如坐“过山车”

  数据显示,2016年,相对于其他类别资产,比特币全年涨幅高达160%以上,远远超出了同期股票市场、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创造的收益。2017年1月份以来,比特币价格继续大幅上涨。但1月6日比特币价格“闪崩”,一路暴跌超30%,其价格波动风险愈发凸显。与此同时,此前主要比特币交易平台均实施T+0交易、7x24小时开盘、无涨跌幅限制,现货杠杆交易模式较为盛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整个比特币交易的风险。

  避险工具、金融革命、货币创新、去中心化……从2009年诞生至今,不管比特币身上贴上什么标签,舆论的关注点总是在其价格的暴涨暴跌中来回切换。即便已经诞生了8年,但比特币的投机形象在外界眼中并没有太多改观,在眼下的二级市场,大多数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对比特币的期待仍然停留在暴富的投机幻想当中。

  从国内外市场交易趋势来看,比特币的价格指数持续走强源于三大利好预期。一是全球化避险资产选择。二是比特币投放量下降,凸显了其稀有属性。三是各国对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的认可。但是,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商品,币值极其不稳定,“过山车”式的市场行情、庞大的投机风险敞口和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都会对各国的经济安全形成巨大的威胁。

  比特币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需在监管框架内发展

  众所周知,比特币并非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比特币背后既没有主权国家信用背书,也没有相对应的实体资产作为支撑。比特币2016年在中国的火热,是在投机者不断加入与价格不断上涨之间形成的正向循环,与贵金属、艺术品和邮币卡之类的地方交易所并无二致。在这一交易结构和市场中,绝大多数的参与者只是认可比特币交易价值,而没有意识到其本质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近期比特币再度火爆,一个重要原因是被某些人刻意将货币虚拟化与虚拟货币混为一谈。事实上,虚拟货币和货币虚拟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何谓虚拟货币 欧洲银行管理局2014年将其定义为“既非由中央银行或公共机构颁发,也不一定要连接于一种法定货币,但作为支付手段被自然人或法人接受,并且可以进行转让、存储或可以进行电子交易的一种货币”。比特币就是一种典型的虚拟货币——并不是真正的货币,也并非真正的商品,却伪装成货币和商品。

  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货币的虚拟化同虚拟货币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货币虚拟化实际上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形式,所采取的本体还是人民币,而非虚拟货币——比特币。前者只是改变支付方式,而后者则是改变了货币发行的根本规则,挑战了央行的权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比特币的非理性繁荣和市场的高度投机倾向,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风险点。任何金融创新,包括虚拟货币在内,都应当严守风险底线,比特币当然也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忘记比特币涨跌 寻找区块链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底层区块链技术的价值挖掘,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比特币诞生的意义。实际上,迄今为止比特币身上所具备的诸如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和安全可靠等优良特性,都是区块链技术的实际应用。从技术上讲,区块链是一种借由计算机加密技术而形成的信用凭证。从本质上讲,区块链的出现解决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由于目前的交易模式,需要银行等第三方机构作为中介提供信用背书,而区块链用数据区块取代了对第三方中介的依赖,在与不熟悉的对手方进行价值交换活动时,也能建立起可靠的信任机制,这超越了传统意义上需要依赖中心的信息验证范式,降低了信用的建立成本,这甚至是一个比引入可靠第三方更加靠谱的信用解决方案。而基于这项技术,未来任何缺乏信任的生产生活领域,区块链都将有其用武之地,比特币只是区块链应用中的冰山一角。

  过去一年,区块链技术逐渐在银行、证券、基金、法律、政府、物联网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作为数字世界的新生宠儿,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命运如何,还有待实践检验。但它们引发的关于金融风险防范、创新监管的诸多思考,或许比关注其价格波动和短期利益更有意义。

  微言大义:

  @曼玲幽谷:比特币会不会是一阵自生自灭的投机浪潮

  @李广超:1%的玩家持有80%的比特币。再次警告大家远离比特币。

  @前年买了个币:由于比特币的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除非是切断网络,否则国家是无法禁止比特币的。国家打击的是利用比特币搞传销、洗钱以及非法转移资产的行为,并不是说比特币就是非法的。

  @神秘的破坏:首先,把货币视为矿产而不是信用,明显不符合社会需求。其次,在中国,只要不管制比特币,骗子就会横行,管肯定比不管好。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实事求是地讲,比特币本身并非像有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毫无价值,它所蕴含的区块链技术,对于未来法定货币虚拟化的推进,无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但是,比特币本质上并非货币,你不妨把它理解成矿产或者收藏品,至于它到底值多少,那就见仁见智了。而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价格上屡屡暴涨暴跌的比特币交易,并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游戏。当你抱着一夜暴富的赌徒心态参与其中时,你就已经输了。

—-

编译者/作者:不详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