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行走笔记:用数据说话,历次减半都发生了什么

行走笔记:用数据说话,历次减半都发生了什么

2020-05-16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比特币第三次减半已经过去,大家关心的价格并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相反许多矿机由于成本原因选择了停机。比特币全网算力在5月12日之后合计下降了 13%,这是减半对于矿业造成的影响。

除矿业之外,比特币减半对于个人和机构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减半后还有哪些不被人察觉的关键数据发生了变化?对比前两次减半,这次减半的前后情况又有哪些不同点呢?

今天行走依然继续整理、呈现来自imToken减半系列的直播。今天是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的笔记。顺便一说,imToken做活动还是很低调的,活动分享结束后,立即解散社群“阅后即焚”。相比一次直播后,就在社群里持续大量传播官方广告的一些项目和交易所,imToken显得纯净了很多。

这篇笔记imToken的Guo提供了很多干货数据和图表。建议币乎也可以好好利用这些原始数据形成一些自己的判断。

因为数据和文字量比较大,此篇笔记会分上下两篇刊出。上篇5640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以下,enjoy:

主讲嘉宾:NGC Ventures 董事总经理蔡彦

imToken 数据分析师 Guo

问题一:照例还是请二位嘉宾简单介绍下自己吧,给大家讲述下各自与区块链的缘分。咱们女士优先,大美女蔡老师先来吧~

蔡彦:我是来自NGC的蔡彦。NGC是一家加密货币投资机构,成立于2017年末。在成立的两年期间,净值有很不错的表现。

我大概也是2017年末加入币圈的,时间不算很早。大概在17年9月投了第一个ICO项目,是澳洲的一个项目,现在币价已经跌了很多,我就不说了。当时我是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实习,那时候ICO非常火,我们整个通信组的人都在一起投ICO的项目。后来我在国君的老师出来成立了NGC,担任了NGC的合伙人。我也跟着一起出来,从事这个行业了。

Guo:我叫郭辉,现在是在imToken负责数据分析。我可能比蔡总稍微早一点进入行业,16年下半年下了第一个交易软件,应该是比特币中国,同时还关注了当时众筹的一些项目,比如云币。

但是很不幸,16年我没有买任何加密资产。我就默默无闻的看了半年的行情,开始买是2017年的上半年,当时我有一个搞技术的朋友,他了解到Cosmos这个项目。我当时又看到以太坊每天价格蹭蹭往上涨。我是实在忍不住了,就是FOMO情绪来了,我就去买了几个以太坊。我买的第一个以太坊应该是380块钱。买了之后是用来参加了Cosmos的众筹。

像蔡总这种九四之后进来的,反而可能会好一点。我是在17年上半年磕磕碰碰了解了这个行业的玩法,然后上半年的所有努力因为九四归零。九四之后我就很顽强的加入了imToken。

总的来说,到现在为止应该也算完整的经历了第二次牛熊了。

问题二:比特币第三次减半已经完成。二位对于比特币现在的表现有什么看法?如果自己之前有预测这次减半后的走势,与自己预测的结果有没有偏差呢?

蔡彦:现在是一个横盘的阶段,减半前大概涨到1万左右的时候很多人都提醒我要卖了。我自己也觉得要卖了,当时还蛮确定的。因为从7000多涨到1万,大概是30%多的涨幅。按这个涨幅来看肯定是要跌的,所以觉得应该卖了。

预测的话,减半之后应该是会跌的。但从什么时候开始跌也不好说。我个人觉得六、七月份会跌到6500-6800,不过这是我自己写的剧本,我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只能说做个参考。

现在减半后才几天时间,短时间是横在现在这个价位。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有耐心,不要因为FOMO去很频繁的开多开空,没什么意义。

Guo:对于第三次减半前后的行情,减半前的上涨肯定是绝大部分人都有预期的。首先是因为之前已经跌得很惨了,即使没有减半预期,也会有个补涨的过程;第二个就是减半的利好预期,在上半年没有其他故事可讲的情况下,减半就成了最好的炒作的机会。资金也会朝着这个点去发力。

至于会不会突破1万,其实当时也有预期。但我相信绝大部分朋友没想到,从七千起开始往上拉的那两千多美金,那是基本上没有正儿八经的回调,于空头和想上车的人来讲是非常绝望的向上拉的过程。

至于减半后的行情,现在暂时先不做预测,因为还是要对很多人负责。

再说一下减半之后的算了问题。区块奖励减半后,算力肯定会下跌,当时BCH、BSV减半后,算力瞬时就下跌了70%。所以我们对BTC的算力下降是有预期的。而算力下降会影响出块的时间,会导致出块的时间变长。但最终比特币减半后,为什么算力只下降了13%呢?

其实也很好理解。我们看一下现在的算力分布,现在整个比特币网络在减半之前平均的算力大概在120左右,其中已经有接近70%的算力已经是被最新的矿机,比如比特大陆的S19、神马的最新矿机等可以参加到减半之后挖矿的矿机占据了。满打满算老矿机最多也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的算力;

第二个原因是比特币网络现在不仅有区块奖励,还有手续费的奖励。手续费的奖励占到区块奖励的差不多15%;第三个原因现在是丰水期,电力成本其实也会下降一点,会让关机价也会下来一点点,包括有一部分犹豫不决的矿工,他们可能会在减半之后等价格确定了趋势之后,再决定是退出还是继续挖。

问题三:基于数据,我们可以回顾过去两次减半的情况来对这次减半做一个初步的判断,经济周期理论是否也在比特币上适用呢?

Guo 能否结合数据带我们大家回顾下历次减半的前后的一个情况?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了解到哪些有用的信息。

Guo:对于过去几次减半行情的回顾,我觉得还是要从比特币网络本身基础数据指标的角度来讲,会有助于大家去理解最根本的问题。

1、算力

算力是比特币网络的基本面。从整个网络的角度来看,算力是将POW共识、算法、网络的价值,上下游的产业链,这些最核心的东西全部融合在矿机里了。

同时算力也是博弈论和市场经济最核心的产物。

前两次减半,我刚才提的算力是整个比特币网络最核心的东西的观点是比较坚定的,但现在慢慢的这种声音有一点动摇了,甚至这段时间我听到有一些声音说交易所已经成为整个网络或者价值转移、承载最核心的东西了。

从上图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这三次减半都伴随着算力至少是几十倍的增长。从最开始第一次减半,全网的算力才是以P为单位的第;第二次减半变成了1.5E,现在突破了100E。算力增长其实是非常迅猛的。

从这图我们可以看出来,随着减半的进行,比特币的市值也是随着算力的增长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虽然步调可能不太一致,但这里是有原因的。

比如第二次和第三次减半,其实算力增长了80倍,但比特币市值只增长了16倍。这说明在第二次减半,或者说第一次减半的时候,整个矿圈的竞争是相对没有现在这么激烈的。现在整个矿业的竞争是处于一个典型的红海市场。

三次减半,其实中国的算力是有在下降的。虽然中国的矿池控制的算力其实在增加,但是如果从地域角度来讲,国内算力是有一定程度下降的。这次减半我们看到的数据,中国只占了世界总算力的60%几了,但以前中国是几乎牢牢掌控整个市场的算力的。现在北美,包括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一定的算力储备了。

矿池现在前十里有八家是中国控制的。这里面有一些运营地可能是在北美或者其他国家,但属于比特大陆收购或者控制的。

我之所以把算力放在第一点,因为算力是整个比特币网络的基石,也是价值的支撑。有些人经常会批判比特币没有价值。其实比特币网络每天会消耗一定的电量,这个电量是可以度量的。现在每年比特币网络差不多消耗的电量已经达到几百亿度了。也就是相当于三峡水电站一年一半的发电量,或者吉林省全省一年的用电量。你想想这其实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算力是属于市场层面的因素,后面我会从用户的角度,也就是从链上观察到的一些数据指标入手。我会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

2、全网的非空钱包

虽然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对应多个钱包是客观存在的,但总的钱包数的增长也能一定程度反映比特币网络的用户量的增长或者用户量的规模。

从用户在比特币网络累计转账的地址数变化中,你能看出发生的一个最基本的现象。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减半的时候,地址数是整个从底部爬上来的,当爬到图中蓝色标注的拐点的位置时,这一段都是指数级增长。如果你对高中数学里指数函数图像有印象的话,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一段是一个指数增长。

然后在蓝色的这个点到现在这两三年时间里,这条线就变成线性增长,就是从18年到现在。18年也就是第二次牛市的顶点。

这根线反映的是比特币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它是属于高中生物里讲的Z字形曲线。Z字形曲线讲的是一个物种在大自然中,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没有外界给它营养补给的情况下,它会呈现Z字形的一个增长。也就说明比特币用户的发展在前两次减半也经历了一个相当于大自然蛮荒的状态,就是没有任何人管理,市场自由发展的情况,才会走出Z字形的曲线。

经过了最近三年的线性增长,其实对比特币来讲,它的用户增长也走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接下来会有两种走势,要么是会沿着Z字型继续发展,接下来就可能就会进入一个越来越缓的增长阶段,最终趋向于一个恒定发展;

要么比特币的用户量再有一次大的突破,有可能再继续恢复指数级增长。就像今年的冠状病毒,每日新增的感染人数,其实有些趋势和也是和Z字形的曲线很像的。

2、持有一定资产数量的账户增长变化

上面这两个图,是从持有一定数量资产的地址数的发展来看比特币网络。这里选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是十个BTC ,代表的是小、中型的一些投资者;一个是1000个BTC,代表的可能是大户,但巨鲸可能还算不上。

这两张图中你能发现一个规律。首先从整个十年的历史来看,这两根线总体的趋势都是在往上走的,但是从17、18年之后,上涨的幅度会越来越平缓。出现这个的原因第一个就是全网的比特币总量已经挖出来接近90%了,总量的绝大部分已经到了某些人的手里了。在这些人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最原始的财富分配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了。

大家如果看大于1000个BTC的图,你会发现中间有明显的两段,一个是在2014年,第二个是在2018年,这两个地方持币地址数的走势和整个币价的走势、市值的走势刚好相反。

这意味着很多大户在高点套现了,砸盘了。所以造成了接下来一到两年的熊市。但是在熊市的末尾或者末端,这些超过1000个BTC的地址数又开始攀升,也就说明他们的习惯性的操作就是在牛市高点套现,然后在熊市又开始囤积。

3、用户规模

从用户规模可以看到整个网络或者整个生态的情况。我选出的这些维度,都属于最简单但最核心能够去探究整个网络现状的指标。

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来,在第三次减半的时候,它的用户数也是在往上走的。但同样,第一次和第二次减半,它的用户增长规模是超过了100倍,但从第二次到第三次只有区区的六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往后,比特币整体市值的增长幅度,或者是币价的涨幅,都会越来越小的原因。

解释一下数据的来源。第一次减我减半,我取的是门头沟交易所的数据,因为在2012年以前门头沟是当时最大的交易所,当时它的用户数有两个数字,一个是3.8万,还有一个是6.5万,我选择了6.5万,最后估得全球大概10万级别的用户。

第二次减半,我取的是coinbase的数据。2016年其实大家包括我都有在关注这个行业了,全球的用户量,大概也能估得出来。全国可能数十万,不到百万,全球可能在千万左右。

第三次减半,我们数据就比较多了,包括我在imToken工作,对行业也有一些调研报告之类的东西来佐证,通过我们自己的用户数据也能够去推测全球大概是个什么规模。最终对用户量的预估可能是在六千万左右。这个数据应该算是比较客观的。作为一个参考,coinbase的用户量已经突破了三千万,币安我们估计可能在2000万多一点。

说一点结论:交易所用户如果画曲线的话,可能也是类似于全网的地址数那样的Z字形的走势,而且到了现在也有一个放缓的迹象。

4、比特币在总市值中的占比

这是我挑选的一个最核心的指标。这个指标能从垂直的角度反映比特币整个的走势,也会反应未来它和山寨币、或者竞争币,以及圈外的其他一些投资标的竞争情况。

从图中我们能看出,牛熊市比特币的表现。很显然,在牛市的时候,比特币的市值占比是会下降的,在熊市的时候,比特币的占比又会缓慢的爬升,直到今天,他的占比都已经超过了60%。

同时你去观察比特币的涨幅,其实在牛市里,比特币的涨幅能涨过绝大多数的竞争币或者山寨币;而在熊市时,它的价格又是最坚挺的。比特币能够比其它的币更抗跌。

从收益和性价比角度来讲,作为正常的投资者,投资比特币是最合适的。

在图里,17年比特币的占比有出现过一个比较明显的下滑。那当时可以理解为比特币历史上泡沫最疯狂的时候。相信大家参与过那个时候的,对市场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那个时候以太坊为代表的山寨币对比特币造成了挑战,以太坊的用户占比差一点就超过了比特币。我记得当时比特币市值占比约37%左右,以太坊达到了32%-33%的样子,就差一点。

另外当时对比特币造成挑战的就是分叉币。具体说就是BCH当时对比特币造成的挑战。BCH只要单价超过了比特币,就意味着市值超过了,因为两者数量都一样多。BCH当时在17年最疯狂的时候达到过三万多人民币,而比特币也才四万多一点。

但是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出现一个正儿八经能够超过或者说短时超过比特币市值的币种。而且随着时间的越往后推移,市场中的投资者也会不断的成长,也会逐渐擦亮自己的眼睛。基于这样的大环境,你会发现比特币的占比越来越高,而且非常坚挺。

从这四个维度的数据总结一下。第一次和第二次减半,肯定是比特币最野蛮生长、最不受控的一个时期,所以各种指标都出现了指数级增长。

但是到了现在,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减半,最近这几年时间比特币和市场相关的各种指标也好,还是网络本身的一些指标也好,都出现了明显的放缓的情况,但依然还处在高位的状态。比特币的生命力依然顽强。

以上就是历次减半回顾的上半篇笔记,明天上午会发出下篇。以上。

最后依然要提示下风险,以上笔记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