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观点丨DeFi向左Staking向右(下)

观点丨DeFi向左Staking向右(下)

2020-07-22 BlockMania 来源:区块链网络

7月19号20:00,BlockMania AMA直播第61期继续进行,BlockMania致力于将区块链行业最深度的认知和思考带给行业与公众,欢迎其他社区跟我们合作,一起打造思想的连接器和放大器。

本期主题为「DeFi向左,Staking向右」,分享嘉宾为区块链创业者和技术专家刘青焱教授。由于本次分享内容较多,为方便小伙伴学习回顾,本期AMA的内容整理分为上下部分,请伙伴们保持关注。

点击回顾上集(观点丨DeFi向左,Staking向右(上))

本篇为内容大纲的后三部分:

一、DeFi:金融的去中心化

二、DeFi不是FinTech

三、DeFi的分类

四、Staking前传:PoS和DPoS

五、Staking Economy:拥抱加密通胀主义

六、DeFi向左,Staking向右

04

Staking前传:PoS和DPoS

自2019年开始兴起的另外一个区块链热点就是Staking Economy,所谓权益经济,或者叫抵押经济。

简单的说,不同于比特币等投入硬件矿机和电力获得数字货币奖励的原则,Staking Economy是「抵押即挖矿」,只要花钱买上一些项目方发行的代币,然后把代币抵押,就能定期获得系统奖励的代币了。

这波热潮的兴起,始于2018年6月采用DPoS(代理权益证明)共识算法的EOS,盛于2019年2月底以太坊君士坦丁堡版本的成功上线,按照以太坊的路线图,这将以太坊向最终阶段——基于PoS(Proof-of-Stake,权益证明)的版本「宁静」——前进推动了一大步。

市值排名前30名的数字货币中有近半采用了权益证明类共识算法,包括EOS、Stellar、Tron、Dash、Neo、Binance Chain、Ontology、Tezos、NEM、VeChain、Waves、Qtum、Decred、Lisk等,另外还有三个(ETH、Cardano 和 OmiseGO)正在转向 PoS。

追本溯源,权益证明机制最早发端于2012年Sunny King所发明的PeerCoin(PPC,点点币)。在PPC的白皮书中,Sunny King这样写道:

PPC是从中本聪所创造的BTC衍生出来的一种P2P的电子密码货币,以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以下简称PoS)取代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以下简称PoW)来维护网络安全。

在这种混合设计中,PoW主要在最初的采矿阶段起作用。

长远来看,PPC网络的安全并不依赖能源的消耗。因此PPC 是一种节能而有成本优势的P2P电子密码货币。

PoS是基于币龄(coin age)并由通过与 BTC类似的由每个节点散列运算产生的,只是其搜索空间被限制了。

区块链的历史及交易结算是通过一个中心化广播检查机制得到进一步保护。

通过让持币节点的哈希计算量和持币数量挂钩,点点币大幅降低了节点进行哈希计算的难度,降低了算力的消耗,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风险,比如所有PoS都需要面对的Nothing At Stake(不押注攻击)以及Long-Range Attack(长程攻击)等棘手的难题。

而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难题,PoS链就不得不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上进行妥协,接受一定程度的中心化,并依赖对某些节点的信任以实施解决方案。

因为PoS挖矿不消耗什么物理代价,所以当出现暂时分叉时,节点可以选择同时在分叉上工作,这样,无论接下来哪一个成为主链,自己都能得利。

但是矿工的这种自私投机行为,就会导致网络的共识分裂。这就是不押注攻击。

而在PoW挖矿中,矿工只能押宝在一条链上,因为投机行为会导致算力的浪费。

因为PoS挖矿不消耗什么物理代价,所以矿工可以轻易重建从非常非常早期的区块直到现在的一条全新的区块链,然后一举推翻历史共识。区块中记录的时间戳是非常容易伪造的。这就是长程攻击。

而在PoW挖矿中,历史是由实在的、不可逆转的物理代价铸就的,推翻历史的成本实在是难以承受,以至于没有人有足够的经济动力去这么做。

关于这一点,在2019年5月7日币安失窃事件中已经得到了印证(参考刘教链公众号2019.5.10文《深度 | 币安被盗七千枚比特币,比特币为何反而逆势上扬、一枝独秀?》)。

2018年6月10日,由币圈知名开发者BM(Byte Master,真名Daniel Larimer)操刀的重量级项目EOS主网上线了。

EOS是BM的第三个区块链项目,前两个分别是Bitshares和Steem.it。

EOS项目的运营主体是一家设立在开曼群岛的公司,block.one。EOS的ICO发行也非常成功。开始的5天,就用2亿的EOS筹集到了相当于1.85亿美金的以太币。之后更是持续进行一年的ICO,总募资额达40亿美金。

EOS所采用的共识机制,即是BM首创的DPoS(Delegated Proof-of-Stake)。采用持币者投票的方式,选出21个所谓超级节点(Block Producer,直译为「出块节点」)进行区块记账。而这21个超级节点之间则使用传统的BFT拜占庭容错算法进行协同。

DPoS通过极大地牺牲区块链网络去中心化和随机出块的特性,改由21个超级节点以协定的顺序出块,独占记账权(以及记账奖励),以此换取系统性能的提升。不过,与EOS上线前宣传的「百万量级TPS」相比,实际上线后的性能不过一千左右,令许多粉丝大失所望。

虽然出现了超级节点贿选、治理机制ECAF失调、严重安全漏洞等问题,EOS及其开创的DPoS,仍然成为许多区块链项目竞相模仿的对象。

05

Staking Economy:拥抱加密通胀主义

所谓Staking,就是基于PoS或类PoS共识机制,对持有的Stake行使权益的行为。

Staking Economy是一种商业模式。

Stake持有人通过质押、投票、委托和锁定等行为获取收益。一般而言,根据持有代币的不同,其年化收益率约为7%(如Dash)-150%(如Livepeer)之间。

目前来看,主要的运营模式为代币持有人将代币委托给可信第三方(包括钱包、交易平台、专业服务提供商等),由第三方作为区块链项目节点或支持力量代为获得该项目代币的通胀或区块奖励,并收取5%-25%的手续费。

Staking Economy,一改PoW需要工作量证明才能获得货币奖励的原则,只要用户把自己手中的代币抵押或者委托抵押,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躺赚」更多的代币。没有能源消耗,绿色环保,所有人都赚钱,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呀!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几个明星项目的名义年化回报率:

Cosmos/ATOM13.4%

Horizen/ZEN20.4%

Tezos/XTZ6.9%

Dash/DASH7.0%

Livepeer/LPT155.0%

Loom Network/LOOM20.0%

Decred/DCR10.7%

为什么Staking Economy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据信是因为市场需求的推动。

一方面,PoS或类PoS共识机制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采用PoS或DPoS的代币越来越多,总市值越来越大,但是很多代币并没有staking,因而损失了很多权益。

另一方面,PoS和类PoS的市场发展前景被大家看好。

国内外很多区块链企业、交易所和矿池都在积极布局这一赛道。

「躺赚」无疑是凯恩斯主义式的神话。拥有更多的名义货币,并不代表真的拥有了更多财富。赚到了代币,亏掉了真金白银,也不是不可能。

货币通胀的唯一作用,就是把财富从一群人手中悄无声息地转移到另一群人手中。对于抵押经济而言,就是从没有staking的人手中转移到staking的人手中。这是一个隐形的财富再分配过程。

在此,我们使用的是「通胀」这个词原本的含义,即,货币数量的增加。

财富转来转去,最终,又是谁会赚到,谁会亏掉呢?

一年后的今天,EOS已经跌出了市值榜前十。跨链双雄,「万链之王」COSMOS过去一年的发展也是乏善可陈,Polkadot前几天刚刚完成DOT的主网映射。Dash(定位匿名)和Decred(定位DAO)这种剑走偏锋的币种也是波澜不惊。而Dash作为主打匿名的币,背后有公司,用PoS机制,本身就有点自相矛盾;相比之下,Monero会更加知行合一。

而Staking公链的热点,今年似乎又被存储公链盖过。风口、热点瞬息万变,最终大浪淘沙,还是看谁能真正的创造价值、沉淀价值,而不是金融空转、一时炒作。

而Staking赛道最有价值的项目,依我看还是以太坊2.0。

这本来就在以太坊路线图里的宏大升级,原计划是今年初,然后跳票到7、8月份,现在又要继续跳票,据说可能得明年了。

但这正说明,建立一个完善的PoS模型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是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说的。

毕竟,区块链行业11年,唯一可以称得上被验证了的共识模型,只有PoW,Proof-of-Wok,工作量证明,也就是所谓的「中本聪共识」。

06

DeFi向左,Staking向右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主网上线,开创了区块链的历史。中本聪在创世区块留下了那条脍炙人口的泰晤士报当日标题: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10年过去。经历了2017年的泡沫和2018年的回落,2019年的前5个月,比特币用100%的涨幅开启了区块链的第二个十年。

在这个新十年的开端,DeFi和Staking Economy掀起了区块链的创新浪潮。细细看来,二者虽同属区块链金融和经济方面的创新,但却有着迥异的旨趣。

究竟起来,有五大差异:

第一,DeFi在应用层,Staking在激励层。

DeFi关注的是运用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系统实现金融工具,为普通持币者使用金融工具降低门槛、消除障碍,属于应用层创新。

Staking Economy则是在共识层采用新的激励规则,降低矿工的成本,提高矿工的收益,属于激励层的创新。

这一差异提醒我们,如何判断二者的价值?需要考察的是,在价值流动的链条上,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哪一个层面能够捕获到最大的价值,是应用层,还是激励层呢?

第二,DeFi旨在盘活存量资产、增加流动性,Staking旨在质押资产、消灭流动性。

正如一个经典案例所指出的,如果当年花1万个比特币买了2张披萨饼的哥们不是放弃了比特币,而是放到DeFi工具中借出一些稳定币来买披萨,那么今天,他就可以享受到那1万个比特币的增值回报。这就是一个保存所有权、赋予流动性的例子。

Staking则鼓励持币者把代币抵押、锁定,消灭流动性。为何?因为共识机制决定了,系统必须持续给矿工增发代币,这样的代币泛滥将引发通胀,为了减轻超发货币的贬值后果,经济学家告诉我们需要建立「蓄水池」,然后引导人们把货币放到蓄水池里面去。一个可能的bug是,以允诺更高的回报来引导,也就意味着未来更多的超发。

第三,DeFi通过创造新资产创造新市场,Staking通过增发同类资产扩大代币规模。

DeFi使持币者保有对原数字资产所有权的同时获得流动性的方法是提供新的资产,比如MakerDAO会让你在不放弃ETH的情况下得到DAI。

Staking则是直接给抵押者增发同样的代币,直观的提高名义代币的拥有量。

前者是创造信用货币,后者是直接印更多的钱。哪一种手段对整个经济系统而言更好一些呢?

第四,DeFi的目标是去中心化、透明化,Staking的方式是中心化、委托式。

DeFi要把传统中心化的金融迁移到区块链上,使其去中心化执行,资产透明,操作资产的代码也透明,以此消除系统对中心机构信任的需要。

Staking则有赖于普通持币者对于少数中心节点的相信或者信任。至少在商业上,这些节点也有足够的动力去通过宣传、收买的方式谋求大量散户的信任,以便集中他们手中的代币。

第五,DeFi或可有助于金融普惠,Staking的挑战是如何突破马太效应的魔咒。

金融对于普通人的理解能力而言总归是复杂的、迷雾重重的。

DeFi可以降低投入门槛,却不易消除知识壁垒。

不过,透明化和去中心化,总归赋予了人们审查规则的权力,以及减少被操纵的风险。

而Staking的游戏规则决定了,代币将持续向持币大户手中集中,越来越严重的马太效应也许会成为系统的阿基琉斯之踵。

一言以蔽之,DeFi向左,Staking向右。

立足今天,向前展望,DeFi和Staking这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的创新,两者又似乎会在未来的命运轨迹上出现某种相遇和融合。

这个契机就是,Staking的以太坊2.0 + 繁荣的DeFi生态。这也正是「V神」一年多前对以太坊的战略决断。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又异常激烈的竞争,在货币赛道(区块链1.0)之后的智能合约平台赛道(区块链2.0),胜负也许即将决出。

由于公链往往有着更强的网络效应,一旦决出胜负,遥遥领先者往往极难被颠覆。

一代公链比特币的市场地位已难以撼动,二代公链的王者之冠会最终属于以太坊吗?

我们满怀憧憬,拭目以待。

—-

编译者/作者:BlockMania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