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为什么说微习惯能让我们在长时段上变好?(微习惯改变命运,让时间陪我们慢

为什么说微习惯能让我们在长时段上变好?(微习惯改变命运,让时间陪我们慢

2019-12-10 比特亮亮 来源:区块链网络

这个题目的意思有三个重点:其一,微习惯绝不是那种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速效药,想让自己一夜变好,除了来瓶脉动或者来块士力架这样的广告片奇迹,以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极致的反转修行,你找不到现实世界中有意义的带有普遍性的例证;其二,微习惯可以达到“让时间陪我们慢慢变好”的效果,这必然是一个长时段坚持才能带来的效果;第三,微习惯所追求的长时段其实是一生、一辈子。

我们还是可以回到12月28日那个奠定了斯蒂芬·盖斯所有灵感和思考基础的“黄金俯卧撑”的事例上,“每天做1个俯卧撑”这颗种子,真正发展出肉眼可见的茁壮,是在6个月以后,作者在书中有多次不同场合的确认——

【·从6月下旬开始,我实现了从家到健身房的跨越。从那时起,我已经练出了一些肌肉。9月20日,我意识到了这个秘方在其他生活领域内的潜力,比如阅读和写作。

·一旦你拥有了一个习惯,就可以尝试更高的目标(比如6个月后,我把“每天做1个俯卧撑”变成了常规数量的健身目标)。

·我刚开始每天只做1个俯卧撑,在大约6个月里每天只做1到20个。我偶尔也去健身房锻炼,但在刚开始只做这些。7月下旬,我把目标调整为每周3次开车去健身。】

明白无误地,微习惯发挥出激动人心的巨大效能,是在半年以后,绝非一夜之间。半年,作为一个期待结果产生的时间界限,也同样推荐给所有希望践行微习惯这一策略的学习者们,这样有助于我们稍安勿躁。

微习惯因为是滴水穿石的功夫,所以必然不可能达到计日程功的速效改变。制定微习惯的目标并严格执行后,至少耐心等待半年,这是微习惯践行者的基本的心理建设。

当然,6个月更多是一种基于作者自身经历的经验描述,但从《微习惯》全书展开论述和理论阐述的时间尺度上,绝没有朝夕可至的神效诱导。有没有比6个月更短一点的经验传授?有,不过那也得60天——

【一旦你拥有了一个习惯,就可以尝试更高的目标……但再强调一次,如果你用微目标取得的效果不错,我建议不要急着用这个方法。


也许你在达到最低目标60天后才能巧妙利用这个习惯。对我来说阅读就是这样(前文写过,我在第57天看到了巨大进步)。】

采取微习惯的行动,实现初次的跨越和巨大进步,也许要等到一两个月以后。连这个时间都等不起的,我劝你还是做个“快来条士力架”的“二货”吧。

当然,因为微习惯是一个带有主观性的策略方式,关于见效时间没有定说(这取决于你对目标的渴望程度、你制定目标的科学性以及动力、意志力资源条件等多重原因),即使是上面的60天和6个月,也更多是基于作者经验约摸出的对于读者的告诫。

不过,仿佛是看到了身陷在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以追求自我改变执念中的“上进者们”的急不可耐,作者在其他场合也稍微宽松了一下时间的口径。比如他还提到过一个月以及一周的时间尺度——

【·只有在发现每天只能达到最低目标时,你才应该提高目标。我建议你至少等一个月再尝试这么做。

·根据这个计划,你从一个习惯开始,使用微习惯策略一周时间,然后进行评估并选择一个长期计划。】

你看,再不济,也应该把思考和评估微习惯的尺度拉到一周吧,那些只有三天热度的践行者,最起码最起码也该给自己一周的时间来体味和感受微习惯的策略效力吧。

事实上,不管是一周还是6个月,斯蒂芬·盖斯都是在用内敛的预言明白无误地提示我们:选择微习惯、践行微习惯,是一个长期地、长时段的事情,我们追求的是在一个长时段上大概率地“慢慢变好”。

这是“慢慢变好”和“马上变好”两个发展观念的斗争。那些试图一口吃个胖子、靠动力法则让自己发疯一样去追求迅即的大幅度改变的人,迟早会碰到“热情递减法则”的铜墙铁壁上——

【“热情递减法则”是动力让我们失败的原因

好吧,假设你能激发动力每天阅读2小时,而且能连续坚持3周。到这个时候,你可能会看到行动变成习惯的微弱苗头了。可是因为你一直依赖动力,这个关键过渡期很可能就成了进步的终点。】

靠打鸡血的动力鼓动,来投身对大型目标的追逐,最后撑死在坚持数周后寿终正寝,甚至此后都绝少再被提起——这样的经历不知要触动多少感同身受者的玻璃心。

这样的不甘心“慢慢变好”的求速成者,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认知上出了问题:

其一,在乎这几周之间的大干快上,却忽视了自己已经和大脑对抗10年丢盔弃甲的个人历史。如作者指出的——

【但如果你有懒惰、恐惧或者浪费时间这样的被动坏习惯,想找到长期的解决方案,那么这本书能帮上大忙。如果给生活注入好习惯,被动坏习惯通常就会被边缘化。如果你把时间都花在好习惯上了,坏习惯还能继续吗?说句实话,用这种方式养成好习惯其实很简单。权宜之计一般都不可行,可是你已经和大脑对抗10年了(有人甚至更长),一个能让大脑认同的策略显然会不一样。只要改变的策略和知识得当,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会变得完全可能,而且简单明了,这就好比要打开一扇锁着的门一样——只有拿对钥匙才能轻松打开。】

长时间的对抗策略不奏效,很可能说明我们的姿势不对。而相对于之前10年甚至更长的大脑抗战史,我们耐心地拿出几个月到半年的多一点的时间来耐心调教自己的大脑、改进自己的行为,这难道还不值得吗?

其二,这些“欲速成者”对习惯养成的大脑机理缺乏正确的认知,尤其对于习惯形成的微观信号(神经通路信号)缺乏认知。作者指出:

【根据我的经验,习惯形成的第一个信号是抵触情绪减弱,这很好理解。我们的思维通过在这些神经通路中发送电脉冲来实现内部沟通,众所周知,电流总是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与此类似,我们的大脑偏爱执行习惯,因为它们有现成的路径,也有已知的回报。可是新的行为没有经过实践,存在风险,而且没有建立起神经通路,因此,在这个行为还没有形成坚固的路径时,你必须特意压制平时的行为。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新生的神经通路就会开始成长,总有一天,它能和之前的行为抗衡。】

这段话站在脑科学的角度,把习惯形成的科学过程讲解得清新脱俗、简明扼要,新习惯的养成就是新的神经通路的长成,如果认识到这一点,也不会像砍瓜切菜一样要求自己速成了,这项大脑内部的施工工程一定是个慢工细活的过程。

其三,不甘心“慢慢变好”而渴求一夜变好(跟那些渴求一夜暴富的是同样的心智模式),本质上是对微习惯所着眼的时间长度毫无了解。正如作者一开始说的:“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你在生活中永久建立健康的习惯性行为方式。”相对于永久,你用于形成习惯的那半年、一年,算长吗?答案不是很显然吗?

永久的同义词是“一生”“一辈子”,作者在书中分别有这样的表达:

【·我要强调的是,我并不认为微习惯是那种你会在几个月后放弃的心血来潮的行为,而是可以坚持一生的追求。】

【·至于过程,形成一个习惯需要多久并不重要,因为你的目标是用它一辈子。】

而詹姆斯·克利尔在《掌控习惯》一书中说过如出一辙的话:

【我将分享一个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习惯的计划——不是只体现几天或几周,而是保持一辈子。】

用微习惯的方式来形成一个积极的习惯,相当于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将来余生都可以依靠的自动化孳息ATM,它是你养的能下金蛋的鹅,你得有多愚蠢才会连那十天半个月的时间都等不及?

同时,奢望“一夜变好”而不求“慢慢变好”,表面上是忽视了积极习惯和根深蒂固的恶习之间对抗的困难程度,本质上则是在根本上欠缺了长期主义的思维方式。

关于“长期”和“长期主义”,著有《定投改变命运》的李笑来,对这种投资方式、投资理念和人生哲学的阐释与传播是具有标志性的,可以说在当代无出其右。

他在践行群中某次主题为“对长期的理解中涉及到的心理因素”的分享(2019.08.21),对所有厌恶或恐惧“长期”、觉得在微习惯的持续践行中所经历的那半年、一年时间有多么不可忍受的人,都是一个及时且深刻的提醒和操练心法,他这样说:

【你还记得自己上高一那会吗?“天哪!三年!什么时候是个头?!等到宣布自己已经成年的时候,三年一晃就过去了。

同样,当你刚刚跨进大学的时候,你跟所有人一样想过:天那,四年,好漫长,什么时候是个头?!临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四年其实一晃就过去了。

别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事实上,16年求学之路一晃就过去了,现在你必须面对整个社会了。

所以呢,当你觉得长期太长的时候,反复回想你经历过的这些四年、三年甚至 16年。用脑子重新衡量一下它的长度,这样的脑中练习多做几回,反复衡量它的长度。

对时间有相对准确的感知,这个能力在哪里都很重要。】

对于“为什么说微习惯能让我们在长时段上变好?”这个题目,李笑来的这段话简直是最好的结尾。

—-

编译者/作者:比特亮亮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