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永续经营天然适配区块链,却是行业要补的一课

永续经营天然适配区块链,却是行业要补的一课

2020-03-01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前几日,行走的老师段永朝先生参与腾讯疫情期间一档知识输出类的直播。介绍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面对疫情的感受和启发。

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近些年,我们对业务持续管理”重视不够。

什么是业务持续管理,面对疫情这样的不确定性风险,它能带给我们什么启发?而区块链行业又为何需要业务持续管理?

行走结合段老师的分享,结合自己一点并不成熟的思考写成此文。

以下,enjoy

一、业务持续性管理

1. 是什么?

业务持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简称“BCM”)指的是无论发生任何重大的内外冲击和灾害,如何确保一个组织的业务最小限度的运转、不中断,并且在遭遇重大挑战之后如何接续运营?

换句话,一个企业、组织遇到了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要如何提前做好预案,如何处理?

这个课题事实上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管理学界有过深入的研究和阐述,80年代后日渐系统。

熟悉管理体系的朋友应该能看得出来,和质量管理一样,业务连续性的管理框架采用了PDCA模型为内核。

2. 业务持续性管理的核心

BCM不同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面对的更多是

可预测的风险提前进行预判和干预。

而业务持续性强调的是,哪怕遇到了组织内部无法预测也无法干预的因素,组织依然能够“活下去”。

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突发事件,能够做的是为业务中断做好一切准备。

从企业防火防灾防震,到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VUCA),BCM一直是一重要领域。

2009年国内就出版了《中国业务持续管理现状与发展》一书。但10年过去了,BCM推广成效并不显著。

3. 几个案例

那些把握住了BCM精髓的组织,往往会变危为机,更好的完成一次华丽转身。比如在这次疫情中首先提出“共享员工”计划的盒马鲜生,比如餐饮企业从线下改为线上外卖。

在中美贸易战中,华为遭受芯片断供,自行研发的麒麟芯片作为B计划一夜转正的事大家应该还记得。

其实华为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长年实施BCM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的企业。在识别业务中断风险时,芯片断供风险一被识别出来立即提交管理层,任正非将其称为不可接受的战略性漏洞迅速启动了b计划的自主芯片研发项目。

同样,在94之前率先出海的交易所,在1024之后互联网企业入局联盟链,公链落地从ico到Defi,从pos到pow的共识,每次演化的背后,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考量,虽然总会伴随区块链原教旨主义的批判:这样做太不区块链,太中心化了。

但站在业务持续性管理的视角,一切能让区块链项目活下来的战略,提前布局,都是没错的

二、永续经营的价值

1 能永续经营的,其实都是剩下来的

在业务持续性管理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更大的话题:永续经营。这个目标在上世纪80年代曾流行过,叫做基业长青。

提起永续经营,行走第一想起的是日本。

日本有全世界最多的长寿企业,全日本有超过3万家百年企业,其中,200年以上的企业多达5586家。甚至日本会有7家统计在册活了1000年以上的企业。

金刚组则是千年企业中活得最久的一家

但并不是所有日本企业都擅长抗风险,都能够渡过周期。

那些能够活100年、200年乃至1000年的日本企业,是因为他们适应了,找到了抗击风险和周期的方法。一切优秀都是被逼出来的。能够活得久的企业,说白了都是剩下来的企业。

2 区块链与永续经营天然适配

区块链的技术理念与实施其实天然与永续经营适配。

一条链一旦开启,只要有一个节点,一台计算机还在参与记账,区块就会持续生成,链上的数据不可篡改地永续存在。

将永续发展这个话题和区块链挂钩,也不是行走的首创。

联合国贸发会两年一度的世界投资论坛2018年会议首次将区块链纳入议程讨论,研讨的题目就是《区块链永续发展究竟是事实还是幻想?》。

但也是在这次会议中,货币研究机构MONNETA的研究员兼顾问Leander Bindewald就表示:

“我确实并不像大家对区块链抱持着梦想,我不相信所谓数据库科技能够达到我们要的永续目标。主要原因有下,这项科技『流出』了很多钱,但不是创造很多『钱』。我的意思是,很多人快速的致富了,却没有真的让货币去造福人类。”

面对这场由新冠病毒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和随之而来的全球经济放缓导致整体金融市场恐慌或其他意外事件。区块链行业也正在被冲击,

一是在投资市场中,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在外部环境风险面前,大多数投资者会选择持有更多流动性更好的现金,而卖出诸如股票和比特币之类的风险资产,即所谓的现金为王;

二是在疫情战役中,区块链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反而是中心化的数据库,云存储和联盟链体现了在具体场景下的效率与多技术的适配与协同。而区块链应用如何落地,性能如何提升这个问题依然处在各说各话,各家都有答案,却始终无法交出合格答卷的阶段;

三是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行业偏短期,偏收益,偏融资的战术互搏,吸引眼球的营销大战以及利益无法兑现之后“利用监管空缺”的一跑了之。

三、BCM和永续经营带给区块链行业的启示

简言之,区块链不应该走工业时代管理的老路。

基业长青和永续经营自上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不被重视,发展、增长、收益才是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

在工业时代,甚至延续至互联网企业的一直是主流管理学界的思想基础。一言以蔽之: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

公司的股东和经营者是两波人,所以要分而治之。而主流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面向公司职业经理人阶层而非公司所有者的。

而能够把所有者和经营者统一起来,让他们建立共识的只有盈利。但在这个目标上,两者也存在不同。

对职业经理人而言,增长是第一要务,盈利是通过增长实现的;对公司所有者来说,活下去才最重要,是否盈利只是短期目标。

公司存在的目的,到底是盈利还是存续?这个问题看上去很扯,但寓意很深。好像两边道理都讲得通。

其实不然。拿个人来打比方就看得很清楚。对一个人而言,他能挣钱的时候,也就是青壮年时期。20岁以前,60岁以后,都不能赚钱。从经济学角度说,20岁之前和60岁之后,他都是纯成本。如果是如此,对个人到底是赚钱重要呢,还是活着重要?我相信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说,活着比赚钱更重要。特别是在经历了全民面对疫情的将近三个月的“教育”后,对活着的意义,每个人都会重新审视。

但这个朴素的道理,放到公司身上,好像就完全变了。人们表面上不会否认公司业务永续的重要性,表面上也会非常重视基业长青、百年老店。但从行为上看,其实往往利欲熏心、短期行为,或者见利忘义、杀鸡取卵。

所以,这个问题的深意在于,日常公司管理行为中,如果不能真正做到平衡盈利行为和业务存续的双重需求,公司的管理状况就不可能是健康的

盈利与增长,虽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征,但并非唯一指征,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指征。这一点需要深度反思。

区块链项目和组织的创立者、经营者和投资者如果更多将目光投射在“增长”的维度,忽略了区块链是要长期存在的,忽略了长期背后要与“他者”与生态,与环境共同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初衷。永续则只能存在于技术层面。毕竟推动技术实施的组织依然要靠人来组成。

具体而言,从永续经营的视角看:

1 token是组织的债,而非资产

token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技术加持,可以快速实现项目的冷启动,为项目带来用户和资源。但如果项目方只看到短期利益,看到增长,将token完全视为自己本该拥有的资产,而不是以负债的心态谨慎认真对未来负责,token的效用是无法发挥的。

今年,其实行走也观察到,将token视为成本项,视为债的项目更多了,对待上交易所前的代币融资,撒币发糖果等行为,项目方开始站在长期价值的维度重新思考。哪些人和机构是值得去激励的,应该如何去设计激励的机制,确保能够筛选出可以和项目走得更远的合作者。

2 不能将用户仅仅视为流量

拉人头的病毒式传播,转发有奖等运营套路,其实背后依然是工业时代将活生生具体人的需求视为无差异的流量资源的思维逻辑。

实际上,区块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的创新,或金融的革命,同样也带来了组织的变革。Dao 、分布式自协组织、社区等新模式打破了原先中心化时代组织牢固的边界。组织变得更开放、多元,以聚落的形式将不同维度的人重新链接在一起。

组织中的角色也不再固定,投资者,创业者,用户三位一体会成为一个常态。

任何出租过房子的人都会知道,房主照顾自己的家一定比租客更好、更细心。同理,一个企业的核心团队,包括管理层、员工、董事,如果拥有部分被托管企业的“所有权”,企业经营才会更有序地持续发展下去。

同理,区块链项目方应该考虑真正把组织的“所有权”与更够为组织带来永续经营的用户分享。分享增量,而非存量,为用户,为链上生态参与方,为社会创造更多实际的价值,而不仅是让投资者和用户只能靠币价的波动获得投机上的收益(如果有的话)。

3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的认识

疫情会让全世界人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新的认识。区块链去信任的共识机制能让陌生人,陌生组织之间加强协作,建立共识。而连接越强,被连接者就越发彼此高度依存。

南美的蝴蝶扇动翅膀,带来亚洲的一场暴雨。

就像币圈都没有想到,Fcoin一个二流交易所的问题,会引发量化投资团队,甚至其他加密资产理财产品出现问题一样。

在高度依存的世界里,建立一套健全的体制、机制与遵从外部监管与法制,才是确保永续经营的核心前提。

4 个人同样需要反思

个人应该重新思考和区块链项目的关系。

一是站在更长期主义,永续经营的角度审视项目,如果觉得值得你去投资或投入精力,就尽量降低短期对其二级市场币价的预期,以减少短期波动(无论涨跌)带给自己的焦虑;

二是按照明茨伯格的知识管理理论,那些能够为组织贡献特殊知识的管理者,用户,员工,投资者,才值得组织用支付“所有权”的方式捆绑长期增长红利。换言之,如果参与者带给组织带来的是能够被替代性的劳动(比如拉新、复制粘贴地宣传),其实组织最好的选择是支付现金报酬这种存量激励而非类股权的token。

总之,永续发展会是个长谈长新的话题

行走真心的希望,区块链项目无论是公链、应用还是交易所,Defi,一定要超越工业化时代单纯追求速度、追求规模、追求占有率,追求成为独角兽、领军者的狭隘眼界,重新从战略,从业务持续管理的角度去思考项目和用户,和合作者,和外部环境和社会的关系及各自扮演的角色。

以上

明晚21点21分我们再见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