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谈谈平台里的用户结构和内容偏好 | 为什么说“网络是现实的监狱”?

谈谈平台里的用户结构和内容偏好 | 为什么说“网络是现实的监狱”?

2020-03-22 币说 来源:火星财经

今天周末,先不追热点,聊点轻松的话题。

最近这两天,在推特上刷到这么一条内容。看完很有感触,这活生生就是一首充满哲理的现代诗,反映了现在社会里的很多现象。

很有意思,所以决定就这个话题聊一聊。

他所讲的,应该是在这次疫情中,每个不同社交平台上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会让人觉得,好像在不同世界一样。

这些平台国内都很少接触,因为要翻墙。换成国内的App,会发现这些现象都是惊人的相似。

比方说,在微博里看到的,都是各种明星、娱乐头条。在微博上待久了,觉得这个社会迟早娱乐致死,充斥着大量泛娱乐,脑残粉,各种消费主义、享乐主义。

打开知乎,明显理性许多。

但混久了,又会觉得,这儿的人,个个年薪百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个搞金融的,回答起情感问题,也能头头是道。

他们往往会有很强的自我优越感,“我专业,我骄傲,那些门外汉都在胡说八道。”

接着,打开抖音、快手、B站、拼多多,每个平台都有对应的文化标签。

比如快手的土,拼多多的“贱”。

关于这些认知是怎么形成的,按我的理解,用QQ和微信来试着解释一番。

第一个是用户结构的问题。

试想现在谁会用QQ多一点?毫无疑问是学生党,未踏入社会的人为主。

有多少人是在毕业之后,发现自己悄然装上了微信。你的客户,朋友,同事,基本都用微信跟你来往。

微信更加简洁,强调社交通讯本身,没有QQ那么臃肿,各种花里胡哨的功能。

比如,QQ秀、QQ空间,各种增值服务。

QQ里的,或许都是些小学、中学,还有同乡的亲朋好友。当踏上社会,不拘泥于一个小圈子之后,QQ里的这些人,几乎都要被你给遗忘。

如果你关注过王者荣耀这款国民手游,里面的玩家经常在争论一个问题,论QQ区和微信区玩家的游戏技术水平,到底哪家强?

最能形成共识的理由,是,QQ玩家普遍更年轻,负担小,有活力,反应更敏锐;

微信玩家年龄结构大,手速慢。以事业为重,在游戏里的取胜欲望不强。

这就是一个平台里,用户结构的问题。

每个平台的定位,会吸引契合这个定位和文化的大批用户,慢慢形成一种固定的调性。平台吸引用户,和用户选择平台,这两者向来都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同平台,明明处在同一个处境,甚至在同一个区域,看到的却是相去甚远的不同世界。

第二个原因,是对“社交网络是现实的监狱”这句话的延伸。

互联网的发展,其实也没多长时间。九十年代中期从国外引入,在中国发展和兴起,至今也就30年左右。

互联网的好处不言而喻,以前飞鸽传书,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效率慢的可怜。现在一份电子邮件,一条微信,所有的内容、信息,都可以瞬间传送。

另一个好处是,我们终于不再当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打开网页,各地的信息都触手可及。

但随着阶段性的发展,问题就慢慢暴露了。

问题就是,信息太多了,顾不过来,注意力严重稀缺。不再是信息匮乏,而是头疼于如何快速筛选优质信息。

每个人筛选信息的方式大同小异,也非常简单粗暴。契合三观的,自己想看的,就是优质信息。

这又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就是所有信息的汲取,以及是非的判断,都是建立在主观意识基础之上。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追星族,对他而言,偶像就是正能量。他的一言一行,无论客观上是否正确,都被认为是对的。无条件地偏袒和拥护。

还有个例子,想想在抖音、B站,今日头条、各种直播、媒体,你所关注的对象,都是自己感兴趣或者三观契合的。

特别是抖音和头条这种基于大数据,催生个人偏好算法的分发机制。就好比你在抖音只看各种低俗、搞笑的短视频,它就会源源不断地给你推荐类似的内容。

这看上去没什么大毛病,按照平台的初衷,这叫主动帮用户筛选偏好信息。站在用户的角度,轻易就能获取偏好的内容,何乐而不为?

刷着刷着,就上瘾了。

但,套用金灿荣金政委的一句话讲,叫在网上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大量更加接近现实情况的真理,往往被选择性剔除,视而不见。而每个人都会局限于有限的认知边界,慢慢的,囚禁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就是推特上所说的,“网络是现实的监狱”,成为了一种个人认知世界的死亡牢笼。

基于上面这两点,对于区块链社区平台,包括作者们,我想,都是有启示的。

平台的用户结构是什么,决定了提供何种更加贴合的服务,才能达到最高的服务转化。

举个例子,在斗鱼直播上,给主播送礼物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在B站,一键三连(点赞、投币、收藏)也慢慢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用户行为。

在知乎搞直播,照搬斗鱼这一套,玩不转,这就是用户结构所致。

即便现在知乎不断往外大量吸引增量用户,存在原有社区调性被稀释的问题,但是核心用户结构是不变的。

打开知乎热搜,各种科普、各种灰产揭秘,这些文化输出,不就是知乎的核心价值所在。

大家都知道了2块钱的维生素跟100块的没区别,只是后者是保健品,可以用各种营销、品牌手段来提供溢价。

知乎人大部分是相对理性的,搞直播送礼物,很难行得通。

B站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用户看UP主的视频,主动打赏支持倒是挺积极。

但是,B站的直播业务,做的并不出彩。

区块链吸引的是什么用户,平台的定位吸引什么用户。清楚了用户结构,业务的偏向上,思路或许会更加清晰。

对于作者而言,最近看到一个观点,大概是说“我的内容很硬核、专业,不怕没人看”。那这种想法,当然是有问题的。

正确的思路应当是,用户需要什么就去提供什么,而不是拘泥于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事上。做好内容服务本身,而不要试图强行改变和引导用户偏好。

大概再分两点:

1、你的认知和三观,并不一定与他人契合。换句话讲,你觉得好,别人不一定这么觉得;

2、用户结构决定用户整体偏好,用户偏好决定内容偏好。了解用户偏好,才能更好的做好内容服务。

通证有一个弊端,就是让很多行为都以利益主导,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客观事实,这是挺头疼的一件事。

所以,即便我想通过各种数据粗略的作一些判断。比如用户偏好,比如一篇文章的真实受欢迎程度,都很难在数据上客观表现出来。

要是抱着我的内容硬核,别人就喜欢看;

或者,点赞评论多,就是别人喜欢看。

其实,都不太对。

这里面会涉及被动阅读、用户的无意识操作和用户的在线时间段分布等等问题,由于篇幅关系,留在下次在分享吧。

这些就是最近的一些思考,周末愉快!

本文来源:币说
原文标题:谈谈平台里的用户结构和内容偏好 | 为什么说“网络是现实的监狱”?

—-

编译者/作者:币说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