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关于比特币的,来自灵魂的拷问,你真的全方位深度思考过比特币吗?

关于比特币的,来自灵魂的拷问,你真的全方位深度思考过比特币吗?

2020-03-29 来源:区块链网络

——比特币更适合被看作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数字金融资产。

最近美联储的无限量量化宽松,受到了多方的谴责,甚至悲观认为,这一举措势必带来恶性通货膨胀。

于是,用比特币作为货币的呼声又水涨船高起来。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的本质是记账和交换的工具。

虽然早期的货币有存储功能,但是今天这个功能不重要了。为什么不重要呢?因为人类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不可能完全用实物来存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比例在减少,相对虚拟的财富在增加。

比如一个公司的市值,里面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有形资产,大部分是无形资产。已经不可能用等价的黄金或者什么其他大宗商品来保存它的价值。

你看,货币越来越虚拟化,而且在央行平衡表出现后,真正印钞票已经不用开动印刷机了,美联储最近不就是在“虚拟印钞”嘛!

既然如此,是否可以用某一种电子货币取代各国政府发行的货币在世界上流通呢?比如,比特币,或者其他什么加密的虚拟货币

今天,来聊聊比特币他能不能真的对抗通货膨胀,以及能不能作为货币。

我们先不说能还是不能,先探讨一下货币的功能特征和货币机制。

一、货币的功能特征

基础的经济学书有讲,货币要完成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这几项功能。

货币的本质是一种承载“价值的共识”的记账和交换的工具。

那么,价值稳定是货币存在的必要基础,因为只有价值稳定,才有利于形成更大范围的共识,也才能更大范围的完成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储存这几项功能。

什么叫做价值稳定呢?不要凭空想象,可以参考美元、欧元这些世界主要货币的走势来看。

从2008年到2018年,美元和欧元的波动率分别是8%和9.62%。再看人民币的波动率,同一时间内,波动的幅度更小,才3.04%。也就是说对于现行货币来说,10%上下的幅度是一个大家可以接受的范畴。

比特币的波动率就不用说了,大家心理有数。没几天就能从1万多美元跌到3千多美元,这个波动率是一个太可怕的数字。

要知道,货币是其它资产的锚,如果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是比特币这样动不动腰斩、动不动“to the moon”的波动,那你可以想象整个经济是什么样子,会比过山车还要颠簸刺激。稍不留神,就翻车了。

从个人的角度讲讲怎么翻车?让你们体会体会,比如,币价1万美元的时候,你用10比特币做首付贷款买的房,才一两个月,币价跌到了3000美元,这个时候,资不抵债就产生了,银行就会要求你追加抵押物,或者补一部分贷款差额?补不上?那不好意思,按照合同,银行就可以收了你的房,拍卖之后偿还了????。

这种现象全社会发生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不敢想,吓得我包子都掉了????。

比如,银行收了房,币价洗地,500美元了,拍卖的都不能补足银行放出去的贷款,整个社会都这样,银行会不会财政出问题,然后倒闭啊?

再比如,银行收了房拍卖,币价飞升,10万美元了,你会不会去银行门口挂横幅维权?嗯,就像火币交易所门口那种。

知道为啥国家不会支持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了吧?不仅是反对OTC,还没事儿敲打一番。因为可预见的会引发一大波社会动荡问题,警察估计都不够用。

有人肯定要说,那全世界都用比特币不就好了嘛?不就没这个问题了,嗯,问得好,下面我讲货比机制的时候再讲这个问题。

现在,先回归价值稳定这个问题,我们在媒体上经常看到“用美元结算”或者“人民币要争取成为结算货币”等等。作为世界贸易的一种结算货币,如果没有稳定的价值,那些做进出口贸易的人,货卖到美国,钱还没有拿回到中国,先贬值了50%,回来连给工人发工资的钱都不够。比特币动不动一天就浮动10%,这就不具备作为结算货币的功能。

这样的波幅,是不可能形成一个社会的稳定预期的。再加上比特币其实还有很高的技术门槛,目前的条件下,是没有办法形成大规模的共识的。

推演下去,它也没有办法在大范围内完成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的功能了。无论是流动性也好,信用等级也好,都会遭遇很大的挑战。

其他的支付成本和交割时间都暂且忽略不计了,相信这个问题会由于技术的迭代和发展最终迎刃而解。

二、货币机制的可行性

要知道,货币不仅仅是咱们看到的硬币、纸币,还是一套包括发行、流通在内的机制设计。一套好的货币机制,最核心的要点是什么呢?

是维护经济的稳定增长。更具体一点说,是维持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是现在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都在追求的目标。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采取的就是“相机决策”的泰勒规则。目前的量化宽松,也属于相机决策的一种。那么,什么叫相机决策?

就是先设定一个目标,比如说维持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在这个原则下,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货币政策。

意思就是,美国的货币政策规则,是一种动态的规则,它是时刻盯住现实情况来进行调整的。比如重大疫情,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转,怎么办?

为什么美联储调整政策的时候,总伴随两个数字?一个是通货膨胀率,另外一个就是就业率。因为他们是息息相关的关系,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的过冷和过热。

刚好,今天发了个笑话:美联储的调节,就好比一个傻子在洗澡的时候调节水温 ——他的动作总是过大,感觉水凉了他一拧又变得太热,然后再一拧又太凉了……

这个笑话也正说明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用来调整经济冷热的,至于用力过大还是不足,那是度的问题,是另一个维度的考量了。

别觉得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没有用。要知道,二战之后,虽然世界上也有经济危机,但是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各国央行能够有效地对经济问题作出反应,帮助国家渡过危机。

而08金融危机后来引发的欧债危机,问题很长时间都解决不了是为什么呢?因为欧元区不止一个国家,却只有一个央行,欧洲央行无法对危机进行快速反应,它增发欧元需要获得所有成员国的同意,这件事就一拖再拖,危机越来越重。

而在金融危机前,问题比欧元区多的英国因为英格兰银行能自主地进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反而很快渡过了危机。美国的反应速度则更快,因此预后效果最好。

假设,在欧洲债务危机出现之后,如果各国有自己的货币自主权,那么南欧各国可以通过增发和贬值自己的货币,迅速减缓债务的影响,渡过难关,而北欧各国可以采用相对保守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

但是,当有问题的地区和没有问题的地区搅在一起,试图用同一个货币政策解决所有问题,就行不通了。

如果全世界用一种加密虚拟货币,一个经济体出了问题那就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了。

我前一阵跟人聊天还在说,防控病毒要用隔离手段,其实经济也需要隔离,企业跟创始人和股东的个人家庭经济要隔离,一个人名下的不同企业间,也要进行隔离。否则,搅在一起分不开,一旦遇到个什么问题,就像疫情一样,全面感染,一锅端了,全军覆没。

不同主权国家,不同的货币体系,不也正是一种经济隔离吗?确保每一个经济体的独立,也是防控风险的方式。

央妈的调控还可以做很多事的,除了渡过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也可以控制通货膨胀,或者刻意让货币贬值,还能增加国家的出口竞争力等等,这些功能都不是简单的加密货币可以完成的。

别以为只有欧美是这样,所有国家主权的信用货币,虽然细则不太一样,但是原则是一样的,都是进行动态调整。

这次美国针对疫情之下的无限量量化通货膨胀,也被人诟病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导致社会动乱,甚至最后导致政府倒台。

由此可见,一个稳定的国家基本上都会把控制货币政策放在执政目标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技术极客们的构想,只是一种想象,现代国家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像很多人所宣称的那样,是完全不受约束的。

再来看一下比特币的货币政策。

第一,它规定了2100万储藏量的上限。

第二,它的发行不是中央的机构来进行发行,而是所有的节点挖矿的结果。

这设定意味什么?

意味着比特币的供给和预设的静态均衡的经济增长模型是相适配的。

以中本聪为首的技术极客们,深受自由市场理论的影响,认为市场会自发地达到一个均衡状态。在他们构想的经济体中,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甚至政治动荡,这些巨大的外生冲击都没有什么要紧的——而这恰恰是现代经济体的复杂之所在,外生的冲击经常是内生化。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经济波动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他们忽略了人性是复杂的、多样性的,经济体并不像天体运行那样规律和稳定,它更像人体的生长,虽然说有规律可循,但是它的动态变化是受到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打个比方,一个人或者说一个经济体发烧了,现代医学告诉我们,这是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病毒,进行自我防御。

那么按照货币政策“相机决策”的原则,怎么办呢?先看烧到多少度,38.5度以下就喝点水,多休息;38.5度以上还要持续好几个小时,可能就得用药退烧了,等等。

如果用比特币的机制来处理的话,又是什么情形呢?那就可能会说,没事儿,发烧能让免疫体更强壮,这种病反正自然都会好的。

明白了吗?比特币的货币机制其实是一种很缺乏弹性的机制。它预设了想象中的市场,这个市场就像《X战警》中的金刚狼一样,他是具有自我痊愈的永生能力的。

从货币机制的可行度来说,比特币在应对这种复杂又脆弱,还有大幅变动的经济体运行的时候,目前为止是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的。

三、比特币到底能不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比特币的拥护者们基本都反对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认为,这种制度依靠的是一个不可靠的主权政府,它的权力不受控制,天生具有制造通货膨胀的基因。比如,在“特没谱”领导下,美联储的无限量量化宽松,就是在制造通货膨胀。

中本聪模仿金本位制度,规定了比特币的上限是2100万枚。这就像世界上的黄金储量是有限的一样,认为控制总量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了。

其实这是对“现代货币信用经济”的误解所导致的。

怎么说呢?比特币设计的原则,和金银作为流通货币是颇有类似之处的,只不过比特币的生成和挖掘,是靠现代的信息技术,所以,比特币体系经常被称为“技术金本位”。

可是,你们别忘了,金本位在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而最后却崩溃了。

你们想过它为什么会崩溃的吗?金本位崩溃的直接原因就是,当时的黄金货币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就不停地发生货币紧缩,导致金价狂飙,造成经济波动。换句话说,也就是黄金当时的开采,不足以支撑经济的增长。

在前2000年的农业社会中,人类经济的增长是很慢的。2000以内,一共增长了3倍。所以,货币的供应量自然也就很慢,需要流转的钱并不多。说白了就是需求比较小,供应没问题。

但是,从工业革命之后到20世纪初这200多年,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了10倍,尤其是19世纪下半期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的增长就更快了。黄金的开采根本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就开始发生了通货紧缩,发生萧条,产生经济波动。

当然,在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的时候,就会容易发生通货膨胀,反之,是通货紧缩,经济萧条。

所以,不管是“技术黄金”比特币,还是真正的物理世界的黄金,它们的储藏量都是有限的。供应量取决于挖矿的能力和意愿,它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增长的过程的。

但是,货币的供应量和经济增长必须是动态适配的。不管是金本位还是技术金本位,货币体系的稳定依赖于整个经济体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均衡的状态。

如果经济增速发生了很大的结构性的变化,比如能给经济按下停止键的黑天鹅等,这种货币就天然地具有不稳定性了。工业革命后期,金本位的崩溃,信息技术变革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甚至还有中国清末年间白银本位的崩溃,其实都是经济增长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根本矛盾所导致的。

比特币2100万的储藏量,现在已挖了1500多万。如果它作为法定货币的话,不可避免地面临扩不扩容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智能技术革命导致经济的增速加快,比特币的供应量不足,然后可能就会通货紧缩。这个时候,比特币就面临着扩容的选择。可它要是扩容,不就又回到现在的增发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问题上了吗?

可绝不扩容呢?除非全球的经济不再增长了,要不,又面临了当年不可避免的金本位困境。

那么,比特币其实并不能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因为通货膨胀从来都不是货币问题,而是一个货币与经济增长动态适配的问题。

而什么叫动态呢?动态的意思就是,你不可能预设一个均衡的位置。所以,当比特币的创始者们在预设货币发行规则的时候,其实已经干了一件什么事呢——违背了人类社会动态演化的规律。

在这里插入一下流动性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你知道了,任何一种货币要成为一个经济体商业的媒介,前提是具有流动性,而且供应量要和经济规模相匹配。比如中国经济发展较快,货币的供给量就要增长得比较快。

不懂经济学的人会觉得总量是有限的是好事儿,可以避免通货膨胀,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当货币供应量不足时,危害更大。

它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出来越来越多的东西(或者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单位产品能换回的货币是越来越少的。

比如,你打算生产面包,在你买面粉的时候,是1个虚拟货币1包。但是,等你做面包卖的那天,用了5包面粉,却只能换回3个虚拟货币了,这样一来你做东西是在赔钱,这样,谁还愿意从事生产呢?那么,经济如何增长呢?

还是那句话,人类社会是一个演进的过程,任何上帝视角的预设,都是某种意义上的乌托邦。

所以啊,比特币其实和现行的货币制度一样,照样面临着无数的困境和挑战。

所以,从货币的功能性和本质特征上,目前比特币不能被称之为货币。而抗通胀的问题,其实只是对经济的认知不足。

四,比特币真的实现了“去信用主体”吗?

对于很多技术极客来说,比特币代表的不是一个货币,而是一种他们特别向往的公正、透明,追求个人自由,也没有通货膨胀的信用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是没有一个信用主体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信用节点,平权制衡,所以使得通货膨胀不会发生。

而这些都是现行的货币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信用主体中心化,不平等,还有通货膨胀。他们认为,这些问题用现代的技术都可以解决掉。

这种宣传听上去确实特别美好。那是不是真的这样呢?

我常说: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通常的人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就信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的不自由恰好就在任性中。

好了,先来看,比特币是不是真的实现了“去信用主体”?

最近,人类的考古学有很多发现,认为在人类社会货币形成的过程中,某个强有力的权力主体一直是如影相随的,不管这个权力主体是主权国家,还是一个酋长,或者是某个地区的望族。而且,越是大规模的广泛运用,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信用主体。

为什么呢?我们说货币是一种关于价值的共识,但在人和人之间达成共识协同的难度,其实要远远地大于技术极客们的想象。

信用主体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把这种多边的共识协同变成了点对面的协同,将这个过程大大地标准化和简化了。

那比特币是什么样子呢?比特币的信用机制是怎么产生的呢?依赖的是分布式记账。所有节点,都要完全同步透明地形成共识。

这个设计,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很多局限的,比如说现在比特币大概才几万个节点,内部已经开始产生分化了,BCH、BSV。你可以想象,当节点的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这种分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棵树,本来只有一根主干,然后随着生长,树冠上分出了无数树杈,每一个分叉都差不多,那到底谁才是原来的主干呢?

除此之外,节点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进行协同,在技术上本身就面临着很多限制。

不管是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还是从现在的技术约束来看,比特币要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实现去信用主体化,现在看来,是一个不太现实的问题,成不了事实。

比特币的这种自由,是不是我有点儿类似于我上面说的为所欲为的任性的自由?而他的不自由恰恰就在任性当中。

五、比特币真的实现“去中心,平等化”吗?

这个问题算是对比特币的灵魂拷问了,也颠覆了币圈普罗大众的认知,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比特币的每个节点都是“同权平等”的,但是这现实吗?

给你换个场景,比如说现在是同样大小的一个矿源,一个矿工用锄头、铲子,另外一个开挖掘机来打矿井。这两个人会是一样的吗?其实这样的事情同样地发生在比特币的挖矿中。

在比特币的挖矿中,算力是决定因素。所以,那些拥有巨大能耗,大型服务器的“矿工”,就开始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了。

前几年,因为中国的IT人员的工资便宜,像内蒙的鄂尔多斯,四川的攀枝花,这些水电、煤电充足的地方,遍布“比特币矿场”。有一家叫比特大陆的企业,就占据着全球算力的一半。更何况,比特币的整个核心游戏规则其实掌握在一批核心的极客玩家手里。

也就是说,比特币的世界并不是真的没有中心节点和垄断型的节点,它只是以技术中心和算力中心的垄断,取代了原来主权国家的中心和垄断地位而已。

其实,90%的人都没有搞清楚比特币的原则,或者说机制,更不要说自己去挖矿了。

全世界大概还有数十亿的人,可能连电脑都没有见过,他们怎么可能作为一个平等的节点,参与到这么一个具有技术门槛的游戏中来呢?

比特币的世界没有去中心化,没有消除不平等,它只是用一种技术的中心取代了国家中心,用技术极客们的集体信用取代国家机器的信用主体,用算力的不平等取代了地位的不平等而已。

综所上述,比特币也没有能真正地实现去中心化和平等化。

六,那么,比特币到底是什么?

既然从货币的功能特性,还是在货币机制的实用性方面,比特币都没有办法满足一个通用货币所需求的条件,起码在目前的条件下,比特币还有其它的数字加密货币,还不足以达到通用意义上的货币的条件。

更何况,在可见的将来,主权国家仍然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一个社会组织机构,而货币发行的权力是这个现代机构最核心的权力。如果你站在那个位置上,谁会轻易放弃这种权力呢?

既然很难把比特币称作一种货币。那比特币到底是什么呢?

目前来说,比特币虽然具有一定的货币特性,但是它现在不能很好地完成货币功能,所以,从它的现在的价格波动来看,比特币更适合被看作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数字金融资产。

而在可见的将来,对这种数字加密的金融资产的监管和容忍,也会是各个主权国家,尤其是各个国家央行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之后的一个重大命题。

(注:本文只是客观讨论“货币”这个东西,没有任何否认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意思)

[本文完]

——————————————————————

【作者有话】

身处币圈,不可免俗,从金融角度,聊聊比特币。

我没有否认区块链技术和代币的意思啊,要不我那么拼命的深耕干嘛?

客观聊聊,只是客观聊聊。

我是焱焱,每天在这里日更,谢谢你的支持

——————————————————————

作者:币圈新人,爱喝茶爱看书,爱思考爱写文,爱吃爱玩爱败家

欢迎来撩。

原创不易,你的鼓励,是我日更的动力

—-

编译者/作者:燚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