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比特币还是那个比特币但他的世界变了

比特币还是那个比特币但他的世界变了

2020-04-01 sevenping 来源:区块链网络

“避险资产”都有其相对性,任何一种资产如果不能实现增值,也就无从谈起避险功能。

区块链本质上是互联网流量定价的一个基础工具,站在应用的角度,其特点体现为“自助式账户管理”和“非对称加密带来的更高的安全性”。

流动性恐慌导致的价格波动一定可以通过流动性的恢复得到修复,事实上各国已经出现的救市政策已经推动比特币价格反弹,比特币“放水牛”行情可期。

2020年3月数字资产市场的主角显然是比特币,“减半行情”的失望情绪引来了关于其“避险资产属性”一边倒的质疑。确实,3月12日到13日,从7385 U开始,16小时之内下跌幅度达到46%,比特币的高风险性暴露无遗。面对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如何解读比特币的“避险资产属性”?比特币的基本面在哪里?如何在金融市场中寻找“避险资产”?本文尝试从一个通用的分析框架出发基于较为长期的角度对比特币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

比特币还是避险资产吗?

特币被誉为“数字黄金”有其事实支撑。因为在几次规模较小的主权货币出现挤兑风险的时候,比特币发挥了风险对冲的作用,比如2013年的塞浦路斯,2017年的津巴布韦,2019年的委内瑞拉等等事件。

那么为什么这次比特币表现出人意料呢?原因就是,体量不一样。这次市场风险源头在疫情冲击,表现在欧美市场,比特币相对于欧美金融市场的体量太小了。

美股自2月24日暴跌1000点开始,至上周市值已经蒸发逾9万亿美元,相当于蒸发一个A股的体量,是日本2019年全年GDP的1.5倍;仅周四一天,美国规模最大的5家科技公司FAAMG,总市值蒸发4166亿美元;而比特币的市值呢?大跌之前,三月初大概是1500-1600亿美元,大跌之后不到1000亿。指望一个千亿级的市场承担万亿级资产的避险功能显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借用一个比喻就是,目前的比特币只能算是童年哪吒,闹闹东海可以,挑战天庭不太可能。那么纵观全球金融市场,哪类资产具有“避险资产”属性?寻找避险资产的方法论又是什么?

寻找“避险资产”的方法论

这个问题要用金融的视角去分析。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对避险资产中的“险”进行定义,金融的核心功能在于货币的融通和增值,与货币融通和增值相关的风险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风险主要来自宏观方面,比如政策、利率等因素,比如某一支股票,在上周这种大跌中都难以幸免,但是原因其实和你没有直接关系;非系统风险就是来自个体方面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些因素都是和具体资产相关的。

不同风险因素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机制不一样,如果站在资产大类的角度分析,利率、政策、供需、流动性都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比如,黄金的使用场景主要是首饰消费和各国央行储备,而首饰消费相对于央行储备来说规模很小,所以黄金是利率敏感资产,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升降直接影响黄金的价格。比如原油,受供需和行业政策影响较大,为了协调各产油国的供给规模专门诞生了一个组织就是欧佩克;除了政策影响之外,新技术的采用对原油的供给也产生很大影响,比如由于页岩气技术的采用,美国从全球原油市场的买方变成了卖方,原油价格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关于每种大类资产的价格机制都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就像研究比特币离不开区块链相关技术分析一样。

不同大类资产的价格影响机制决定了该类资产对于各种风险的免疫能力。这两天不断有人说,只有现金是最好的避险资产,那他显然是忘了过去的20年现金在中国房价面前的软弱。如果说黄金是一种避险资产的话,那是因为黄金可以跨越各国货币周期,而货币周期是一种短周期。在刚刚过去的3月14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宣布退出微软董事会,而这一天恰恰是微软上市的34周年的纪念日。如果34年前的1986年,每个人都能在持有价值1美元的黄金和1美元的微软股票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估计没有人会选择黄金;因为微软在1986年上市的时候每股股价是21美元,34年之后即使经历了刚刚发生的股灾每股股价仍为147美元(2020年3月16日),而且在34年间,微软股票经历了9次拆分,这就意味着当年的1股事实上已经变成了288股,也就意味着34年来持有微软股票的收益是2016倍;而在此期间,黄金的价格仅从345美元/盎司(1986年3月均价,伦敦价格)增长到1595美元/盎司(2020年3月16日,伦敦金价),增幅仅为4.6倍。

如果说只有具有穿越周期能力的资产才具有避险属性,而从长期的角度分析,只有穿越技术周期的资产才是长期避险资产。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的分类,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主要包括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 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 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后来有人将1970年开始称为“信息与通信周期”,而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则处于上一周期已经结束,下一个周期即将开始的时刻。

每一次大的技术变革不仅对人类生产方式带来极大改进,同时带来的还有穿越世纪的财富故事。发明大王爱迪生不仅发明了电灯,还主导创立了通用电气公司,没错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登顶“美国市值最大企业”的GE。

贝尔发明了电话,并创办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从创立之日起,一百年间AT&T都是世界通讯行业的老大,并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电报电话业务,1983年该公司营业额超过美国另外三家大企业(艾克森、美孚、通用)营业额的总和,绝对的世界第一产业巨头。

还有福特和福特汽车,以及美国互联网行业的FAAMG以和中国的BATGM等等案例无不说明技术创新以及围绕技术创新带来的新的产业机会在社会财富分配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所以说,“避险资产”是有其相对性的。任何一种金融资产如果不能实现增值,也就无从谈起避险功能。尽管大家曾经接受过“比特币是数字黄金”的说法,但大家投资比特币其实都是为了增值,没有长期增值空间,怎么可能发挥避险功能呢。

比特币的基本面

金银天生是货币,是因为金银稀缺的天然属性,而比特币的类黄金属性以及便于分割、储备和交易的特性并不会因为价格波动而丧失。

区块链本质上是互联网流量定价的一个基础工具,属于互联网升级的关键技术,其基础性和创新性是其获得产业制高点的关键因素。

从互联网升级的角度理解,比特币的技术价值至少包括;

1、自助式开户。金融服务的基础是账户,针对账户开设提出的监管政策事实上构成了各国金融服务的边际,即使互联网极大普及的今天,这个边际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也是支付宝在国内可以非常普及但是出了国门依然无法广泛使用的原因。但是比特币的开户不需要任何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支持,而且完全不受国界的约束,这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进步,虽然与之相伴的必然会有洗钱等方面的巨大风险,但是技术一旦产生无法消失,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应该重新考虑新的技术条件下的监管政策,但是重回过去似乎不太可能。比特币支持自助式开户的功能和互联网开放的特性一脉相承,如果在用户使用便捷性方面有所提升的话,开放式的、自助式的账户管理功能将成为比特币历尽铅华之后依然湛湛生辉的亮点。

2、更高的安全性。相对于信用卡和第三方支付,比特币基于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账户管理,即使作为资金的接受方如商户或者网站都无法获得私钥,彻底杜绝了账户使用造成的密码泄露。大家知道,支付宝能够在电子商务中发挥支付基础设施的作用,一是“担保支付”的功能,再一个就是避免了向太多的购物网站提供信用卡信息,一定程度上提升乐支付的安全性。有过海外网站购物的经验的人都知道,支付的过程就是提供信用卡信息和支付密码的过程,支付一次就相当于对外披露一次,而电子商务网站接收到支付请求之后其实无法判断发起支付的个人是否是信用卡的主人,这种方式带来的欺诈风险非常高,也是电商网站主要防范的风险内容。比特币基于非对称加密可彻底避免这种风险,非对称加密相对于对称加密的主要优势也在于便于传播,就像TCP/IP中的非对称加密发挥的作用一样。

比特币的未来

从本文分析的内容可以看出,针对比特币的分析已经不能完全站在区块链的角度进行“内部分析”,而必须从金融的角度、互联网的角度分析其产品特点,分析其相对市场需求带来的“供给增量”;从功能的角度,如何基于互联网的普遍特性如开放、自动化的特点延伸产生深入的应用,从金融大类资产定价机制的角度分析其短期和长期的估值模型。

从近期行情来看,流动性恐慌导致的价格波动一定可以通过流动性的恢复得到修复,事实上各国已经出现的救市政策已经推动比特币价格反弹,按照2008年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将持续5-8年,比特币“放水牛”表现可期。

比特币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反过来也正好说明比特币其实已经走出了技术极客的小圈子,正在和全球金融体系不断融合。就像黄金一样,走出首饰、装饰的小圈子,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比特币还是那个比特币,但他已经走出了孕育他的小圈子,他还需要在互联网和金融的空间里找到自己的新的坐标。

如果说,科技是世界经济的大脑,金融是血液,比特币就是已经已经融入血液循环体系但正在成为提升大脑内核的集合体,只强调金融输血,没有技术提升,比特币将成为嗜血狂魔;只强调技术升级,得不到金融输血,比特币将难逃夭折的命运。

—-

编译者/作者:sevenping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