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无现金社会(四)

无现金社会(四)

2020-05-28 中本云智 来源:区块链网络

作者:中本云智

“无现金社会”的争议

其实,对于“无现金社会”的推进,社会公众还是存有不小的争议,支持“无现金社会”的一方,主要观点为:其一,从成本上考虑,现金的使用成本、管理成本都太高,而未来社会是以节约经济为主的模式,自然在货币的流通上也应该力行节约,那么不使用现金,让现金逐步退出市场不惟是个好的选择。国际咨询机构麦肯锡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报告称, 如果完全采用数字化支付, 全球金融业每年可节省超过4000亿美元的直接成本。除此之外,还可每年创造4.2万亿美元的收入。由此可见,推行“无现金社会”至少在可以大幅降低经济成本。其二,技术的进步,货币的发展会紧跟着每个时代的科技发展,从硬币、银行票据,到法定纸币,再到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都无法回避技术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技术的变革是不以人为意志的,货币或支付方式会随着技术而不断演进。

反对“无现金社会”的理由大致可分为:

其一,“无现金社会”面临的现实困境。最近的互联网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04亿,但中国总人口接近14亿,除去已有的9亿上网人群,还有近5亿人没有触网,5亿人是什么概念?整个欧盟二十几个国家,总共也就5亿多人,而且对于中国来说,这不能上网和无法上网的“数字难民”几乎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如果在“无现金社会”的推进上太过激进,无疑会对他们的生存、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至少在当前仅有手机支付是不可能取消现金的,因为技术还没有便利到能够被所有人使用。另外,电子支付、移动支付也存在很多弊端,例如银行卡也可以被伪造和复制,移动支付带来的电信诈骗案件也越来越多。“无现金社会”必须考虑老年人、小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不可能将他们排除在外。此外,还必须考虑手机没有电、没有信号等随机性问题,仅凭着手机支付是无法满足所有可能的场景,至少应该等到技术更进一步成熟,例如植入人体的芯片支付,或者生物信息支付、瞳孔支付等,声纹与指纹结合支付等。当前虽然已经有了刷脸支付,但其安全性并不高,容易被仿冒和存在可复制性的缺陷,短期之内难以推广。

其二,个人隐私与自由:纸币、现金,虽然从技术层面来说,已经落后了,但它无疑对人们的影响是不会褪去的。现金所具有的高度匿名性,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支付方式超越了它。正因为现金的匿名性,它对于所有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现金是一种印在纸币上的自由,人们持有钞票就是怀揣着自由的通行证,任何人想用现金做什么,怎么做是个体的自由,任何人都无权干涉,除非他犯法了,侵害了别人的自由。其次,现金也是一种隐私。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隐私,我们用现金做了什么,都不希望被别人知道,哪怕是最亲近之人,例如父母、夫妻等关系,连几岁的小孩用钞票做了什么都不愿意如实告诉家长,何况成年人,谁没有点隐私?谁愿意把每一笔钱怎么用的都告诉他人?很多时候,这份隐私是由现金来维系的。但现在的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每笔钱怎么用的,干了什么都一清二楚地被商业机构所掌握,甚至还将个人的隐私拿去作为大数据进行贩卖和销售。个人隐私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被裹挟,会加剧人们对现金的依赖。最后,现金也是一种安全。人们持有现金,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安全的保障,当个人遭遇危险或身处险境的时候,现金很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例如老年人突然犯病,拿出现金,就会得到路人或司机的救助。很多情况下,拿出手机也不一定会比现金管用。

其三、大数据暴政:最早对数据的所有权提出质疑的,是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他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概念:在金钱被“信息化”和信息被“货币化”的世界上,顾客要对每次采购支付两次:第一次是使用金钱,第二次是提供金钱的信息。”【1】(见《权力的转移》第114页,阿尔文·托夫勒,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托夫勒出版此书的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商业化,大数据也还没问世,他这里指的是电子支付,如果说电子支付并不能让商家掌握详细的购物信息,那么,基于移动支付的大数据则将所有的信息完全暴露给了平台,平台利用这些免费的信息和数据谋取了暴利不说,还利用这些数据窥探所有人的隐私(包括政府政要,达官显贵、商界精英等),并且利用这些隐私数据进行流量推送、数据贩卖等活动。

大数据带来的并不仅仅是人们以为的个人隐私泄露,还涉嫌“全景监视”的问题。所谓“全景监视”来自于边沁设计的圆形监狱,通过全景监视,可以监控到罪犯在牢房里的一举一动。大数据带来的就是数据的“全景监视”,通过用户的消费数据、网络踪迹、网络行为以及地图、社交数据可以很容易地为每个用户进行画像,它已经精准到比用户本人都更了解自己。据国外调查机构显示,Facebook的社交数据通过点赞的次数就能够获得该用户的行为、爱好、政治倾向以及性倾向。换句话说,几乎无所不知。更令人恐惧的是,Facebook的数据颗粒度(也就是数据的清晰度、准确度)远不如国内互联网平台所获取到的数据那么精准,量那么大。另外,由于移动支付并不仅仅是个人使用,还有不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也在使用,这无疑会造成一些政府机密、商业机密的泄露,这会不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以及怎么监控它是否涉嫌国家安全?这些看似表面上的便利,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大数据及移动支付带来的,可不仅仅是信息的安全问题,也不仅仅是个人隐私的问题,而是所有人都被“全景监视”了。无论你做什么,想什么,都会成为它们谋取暴利的工具,这还只是开始,当资本要获得更大的利益的时候,往往会趋于获取更大的权力,通过控制社会来达到消除竞争对手、垄断所有人的生意,进而谋求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大数据被一些网络安全专家、社会学家称为“大数据暴政”一点都不为过。移动支付就是大数据布下的天罗地网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大数据不仅带来平台的垄断和暴政,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灰色、黑色产业链。不少互联网公司通过非法窃取数据、倒卖数据,进行流量造假、数据造假,数据污染等活动从中谋取利益。大数据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晚一步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推进“无现金社会”必须解决大数据对于公众隐私和行为控制的问题。2018年,欧盟发布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该条例从制度层面对用户数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目前,在中国还没有类似的相关法律出台。另外,仅仅依靠法律来约束企业和平台的经营活动,也不现实。毕竟数据的窃取、占用和贩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大数据所带来的问题,仅仅用法律来解决根本就不太现实,说到底这还是个技术问题。技术的问题还是要依靠创新技术来解决,当下最适合保护用户隐私以及能够为用户进行数据确权的技术只有区块链技术。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截断平台的中介商,改变生产关系,为数据确权,为每一位用户确立数据的所有权和数据使用的边界。

简而言之,反对“无现金社会”的理由大致有:当前支付技术的局限性,“无现金社会”的现实困境,另外就是“无现金”对个人隐私和自由的侵害,以及大数据导致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无现金社会”的深思

“无现金社会”可能是全球大势所趋,也许任何的质疑、反对的声音都无法避免“无现金社会”的到来。但是,过度激进的变革,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说到底,“无现金社会”的推进首先是一个包容性问题,就是要将多种反对质疑的声音加以考虑,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予以解决,有些问题可能是技术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并存的方式解决,有些可以等到技术更成熟一点再推动。例如现在的刷脸支付,有相当多的网络安全专家就指出,一旦刷脸的数据泄露,就无法挽回,这可跟我们平时使用的密码、手机验证码是两回事,密码或手机号码泄露,可以更换或销毁。每个人天生就一张脸,是换不了的。而当前遇到的问题是,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广刷脸支付,一旦数据发生泄露,这以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到底算谁的?

“无现金社会”的包容性除了技术困境,还有就是现实困境。国内除了已经上网的9亿多人,还有近5亿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上网,或不能上网,对于这些人群来说,无论是“数字难民”,还是偏远地区的农民,他们都是弱势群体,应该统筹考虑。“无现金社会”的推进不是要把这些民众推到对立面,而是要让他们也享受到数字社会所带来的变革性红利。至少在当前,仅凭手机支付、银行卡这些有限的方式是不可能让他们适应的。偏远山区的农民,可能连银行帐号都没有,更不可能用手机支付。另外,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他们又用何种支付方式,政府不可能要求外国游客也必须安装支付宝、微信支付,人家用的是国外的支付方式。凡此种种,支付方式的变革需要考虑诸多场景。

其次,现金所具有的隐私和自由属性,在新的支付方式和“无现金社会”的推进中应尽可能地予以保留。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人们是否持有现金以及选择何种支付方式都是个人的自由问题,应该把这种选择的自由交给用户,而不是平台。当前的移动支付,直接将用户信息、用户数据、用户隐私和用户的自由暴露在大数据的暴政之下,以及更高级的数据分析技术,这种“全景监视”下的社会如果被极少数人、极少数平台滥用,从而实施全面的社会控制,将是非常可怕的,这无疑就是《1984》里的监控社会的翻版。奥威尔在《1984》一书中描述了一个“无所不在的老大哥”的监控社会,它不仅是一个人身监控社会,也是一个意识审查的社会,凡不符合审查程序的意识都是叛徒,都会被处决。大数据下的监控与暴政正在朝着这个方向狂奔,无论是政府、国家层面都应该及早制止并以法律规范,制定措施、鼓励技术创新,通过对创新技术的支持和鼓励,用更好的技术来平衡大数据的隐患,从而对这种侵犯隐私和个人自由的商业行为进行重塑和变革。简言之,我们既要大步迈向数字社会,又要避免数字社会被极少数人所控制和滥用。

再次,“无现金社会”还是一个技术变革的契机,对于民众而言,“无现金社会”能否对其带来积极的一面,或促进经济增长,或为个体赋能,只有这样的技术进步才有可能得到民众真心的支持和认可。如果支付方式的改变,只是为了让部分垄断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普通用户没有获得任何技术红利,民众就不太可能真心支持,这样推动起来就很可能中途夭折。货币及其支付方式的变革只有为个体赋能才能更快、更迅速的得到普及和应用。

最后,随着“无现金社会”的推进,数字支付将取代当前的移动支付。数字支付有利于经济的一面就是它的可编程特性。可编程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以及产业互联网是未来数字社会的几个制高点,中国有机会、也有实力参与这场技术制高点的争夺,为下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纵观全球“无现金社会”的推进,笔者以为,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和经济形态的多样化,“无现金社会”的推进将是一个漫长而任重道远的过程。理由是:中国尚有5亿无法或不能上网的人群,这个人口规模使得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这必然延迟“无现金社会”的时间表;此外,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内,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数字经济交织在一起,使得我们的经济纵深相对较宽较远,要快速实现“无现金”几乎不可能。队伍庞大且机动性差的事实,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照此推测,“无现金社会”尚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并不会如一些媒体所说的,央行数字货币测试就意味着“无现金社会”的快速到来,在可预期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现金将持续存在,现金将与多种支付方式并存。因为,我们的人口规模、人口素质以及经济规模和经济纵深,使得我们在支付方式的变革上必须更加稳健、更加扎实,任何冒进、激进的措施都恐招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

编译者/作者:中本云智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