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行走笔记:从北京最新区块链政策,看全国区块链政策风向

行走笔记:从北京最新区块链政策,看全国区块链政策风向

2020-06-24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今天行走带来的是火币大学于佳宁校长昨晚(6月23日晚9点)做的线上直播分享。《从北京最新区块链政策,看全国区块链政策风向》

本篇笔记中,你可以看到:

24次提到区块链,北京最新政策讲了什么?

北京的“新基建”,具体打算怎么推进?

区块链应用落地,到底应该怎么做?

以下,enjoy:

最近一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做线上区块链选修课的讲授。去年是线下去讲的,今年换成了线上。

一、政策的大逻辑,为什么要关注北京

我想今天先和大家把政策的大逻辑搞清楚。北京的政策特别重要,因为北京的政策是全国绝对的风向标。

北京作为首都所在地,对中央精神把握最深刻,最敏感。我们经常看到,中央出了政策,各地拿不太准,就会先等北京政策出来,再去跟进。北京的政策相当于有作业可抄。

中央级的政策是大的宏观指引,总体性部署和原则性、战略性、行业性的要求。落地性的如何做并没有。是中央政策传到地方,地方再去根据不同的情况出台配套政策。从中央到省、地市再到县、乡,越往下政策会越具体。

而这次北京政策非常详细和具体,是一个高度可执行的政策。作为关注区块链行业发展的我们,你去关注北京的政策,基本对下一步发展、走向就会清晰了。

今年一定是政策红利年。做的事情一定不要离政策太远。区块链核行业的核心还是新基建、DCEP、无接触经济等议题。具体新技术应用要加强和用起来,但需要在政策引导下去做。

二、北京政策的解读

之前我们做了很多政策解读,包括两会、发改委新基建、央行DCEP、海南自贸港,对于原文讲得并不是很多。

但北京的政策不太一样。这次的政策就一个文件,另外有五个附件。文件名字是《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件一共3万4千字,我大概读了三个多小时。政府文件的内在逻辑是非常复杂和严谨的,我还是比较熟悉政策的人,一般的人读下来花半天时间是很正常的。

刚才提到了有五个附件,也就是五个行动方案。一个是和新基建相关,一个是新场景、新业态,一个是新消费,品质新生活,一个是新开发,一个是新环境,优化营商环境。

1、区块链与新基建

对于区块链最重要的就是新基建。新基建是中国建设最关键的方面。振兴经济不能靠大水漫灌,如果把房价再炒高会后患无穷。这时国家就提出要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通过发展新基建,既能解决短期投资不足和经济下滑的问题,又能为长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区块链是位列新基建14项目录之一。之前保守估计今年新基建的投入是1万亿,但现在看来会是1万亿的很多很多倍。

关于区块链的在新基建中的地位,之前一些省市出台的文件中还没有太强调,比如上海的。但北京这次文件中提及区块链有24次。

2、判断新基建的标准

发改委对新基建给了定义: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兴发展理念引领,以新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效发展需要,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我觉得可能大多数人听完会觉得挺懵的,完全听不懂。北京这次就很明确。新基建聚焦六大方向。只要掌握了六个新就等于新基建:

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

你就可以用这个标准去判断你创业或者投资的项目到底符不符合新基建的标准,能不能拿到政策支持。符合的“新”越多,和新基建的贴合度就越强。

我想强调一点,老基建更多是实体,新基建更多是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服务能力的来源。这些服务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下面我再把六个新做个介绍:

(1)新网络

文件提出,要加速云到端的网络建设,向云加边加端的分布式架构演变。区块链是最典型的分布式架构,没有比区块链更分布式的了。

云是公有云、私有云的服务平台,边是边缘计算,端是客户端,服务终端。

分布式架构如果只说“云+边+端”,我觉得不够。新网络应该是“网+云+链+边+端”这就比较齐全了,是真正的未来网络架构。

过去的上网,现在的上云和未来的上链,都是新基建的核心。云、网和链是网络的基础,再加上算力的来源,云计算再加上客户端。

(2)新要素

文件中指出:算力、数据和普惠AI是数字经济三个关键的生产要素。这个大家一听也能明白,和区块链太接近了。这里的算力是指广义的算力,包括云算力,区块链安全的算力,也包括了分布式存储的算力。

对于数据,国家已经将数据作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之一,重点要推数据要素化,要素市场化。区块链也重点会落在数据上。

普惠AI,这个概念我不是人工智能专家,到底什么是普惠的AI,可能概念上还需要再学习。但AI在未来也会通过云服务呈现和区块链结合,这是确定的。

(3)新生态

生态就是整体的系统,文件中也有具体描述。生态应该是有多个技术应用的组合,和平台会有类似的地方。区块链主要是服务和数据交易平台。数据交易是北京这次重点提到区块链的关键原因,也是发挥作用的核心所在。

(4)新平台

文件中罗列了很多平台,但提到技术,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这七项是文件中提及最多的。

(5)新应用

区块链的应用是比较明确的。基本会围绕数据共享、数据交易、连带的数字贸易,生命健康以及金融几个领域发展。

(6)新安全

文件中强调,要综合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IOT、物联网智能感知、区块链来定义安全和安全信息化的新技术。

3、区块链在文件中的表述

文件原文中的表述是:“推进区块链服务平台和数据交易设施建设”。对于区块链的定位是在数据共享、数据交易、数字身份验证、数字信用、数字贸易五个方面。

当然区块链能做的事情不仅这五个方面,但北京市的政策是将区块链的方向明确化了。其实这样明确化挺好,如果什么都能做反而什么也做不好。聚焦一个点反而容易打透。

文件中还提到“探索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市场,加快数字交易,保障流通安全”。如果只是共享,真的没什么意思。有很多办法可以共享,但问题是有交易需要才更有需求靠区块链。

在北京,很多基层公务员,民警都有博士学位,这是在其他一线城市都很难见到的。北京是个人才过剩的地方。所以北京领导的脑子绝对好使,在如此大的竞争压力下重重突围,能实现晋升,对于大趋势的认知都是非常深刻的。

所以我们看到,文件中将区块链聚焦在数据交易上,数据交易前一步是数字共享,后一步是数字身份,再往后一步是数字信用和数字贸易。

4、为什么北京会迎来区块链的春天?

文件中明确:

(1)要培育区块链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形成研发创新和产业应用高地;

(2)建设北京区块链企业名单库,做好推广

三、以数据共享为例的应用场景

关于数据共享,文件中明确是电子政务的数据共享。

北京在18年开始做政务目录链,是由很多单位一起完成的。由华为区块链牵头,在去年年底已经把全市53个部门的职责、目录和数据链接在一起,形成目录区块链系列,为北京大数据共享提供了支撑。在去年10月,依托于电子政务数据目录链的数据共享已经实现开启了。

如果没有数据共享的区块链,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是不知道的,而谁来建立一个数据共享系统,谁做运维工作,也是难题。数据是由各个责任单位保管的。但很多政务类场景又需要数据的打通。

比如调查一家企业的信用情况,可能需要用水、用电量的数据、银行的贷款情况、员工的社保缴纳情况、包括老板本人的消费情况,企业网络舆情、员工招聘情况、注册专利数量等等都是重要的参考。

所以大数据只有连接、汇总在一起才会有价值。

但过去政府信息和数据一个是数据孤岛,老死不相往来。二是数据烟囱,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从县到省的数据可能有共享,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没有交互。

文件中提到,“政府信息不仅是对内要加强开放共享,也要加强在:信用、交通、医疗三个方面对外的开放共享”。这也和北京的发展情况有关。北京是无人驾驶的研究集中地,所以需要数据的开放。

而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政府全程事务的网络化,全程网办和全网通办”。带有电子可信化信息的内容可以通过区块链传输,就不需要像过去一样在不同部门去跑盖章。

同样,做好大数据管理,也能对健康和安全方面带来更大的帮助。疫情本身是件坏事,但同样会带来机会。

会让数据共享加快进度。不仅是人的数据共享,也包括物的数据共享。如果人和物都能实现链上数据共享,就能实现360度无死角的防御。用科技去抗疫一定是趋势。

以后,北京的企业、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数据都会上链,实现数据共享。

好处是减少了纸质内容的开设,减少了人员跑动,不用再去政府办事;另外一方面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有保证。虽然共享了数据,开放了数据,但会全程留痕。是谁查询的数据,有没有资质都可以追溯。

对于隐私保护,其实事前不如事后。如果有了一套成熟的事后监管体系,这类问题也能够减少甚至杜绝。

具体延展的话,医疗是数据最为敏感的领域。一方面需要数据共享,不共享,到每个医院都要重新做检查,急救的时候效率也会很低。而另一方面,医疗数据共享也会带来风险。

文件中就指出“面向医疗,要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健康管理”。

拓展的另外一方面是数字信任和数字身份。文件中强调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建立银企数据共享制度,在保护隐私基础上,为金融机构提供便利”

这点可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经营情况好的企业可能未来会一秒钟获得贷款,经营情况不好企业获得贷款则会更难。

数据共享确实催生了数据意识,而数据意识的背后则是信用意识。当大家意识到自己每个行为都会留下痕迹时,就会形成信用社会,对整个国家效用提升都会非常有帮助。

文件中也特别强调,“要降低融资成本,推广基于区块链的企业电子身份认证系统”。数字身份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基于区块链,实现数据要素的交易

在北京方案中,明确提出,“要盘活数字资产的交易”。这里的数字资产和加密资产还是不同的。数字资产是把数字资产化之后形成的新的资产形态。

方案具体措施包括:

1、实现多模态的数据资产融合;

2、构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数据分级体系。没有隐私保护的数据交易还不如不交易,不利用;

3、探索数据确权、价值评估和安全交易的方式和路径;

4、要建设数据专区和数据特区,建立数字交易平台。

这点是我们还没有搞太清楚。数字特区到底是地理上的还是虚拟的不清楚,但很明显是要搞一个沙盒机制,实现数据交易,形成数字资产。

总的来说,区块链是用来做数据确权的。现在数字资产市场混乱,是因为数据没有确权。数据所有权属性不清和混乱是现在的现状。如果都是基于来源可疑的数据形成分析结果是无法使用的。

数据确权就包括,来源是否经过了授权,是否合法,数据所有权属性是如何的。

我们可以把版权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数据。过去在网上去买的可以授权的图片,其实说实话,可能只有30%会有真正的版权,也不是完整的版权。

应用软件购买的时候是全版权授权,结果发现一堆问题。这些问题要解决只有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

我们没有看到其他第二个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数据确权的属性。区块链加数字身份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还可以搭配多方安全计算、隐私计算一起实现多方共享。

五、互动问答

1、边缘计算和区块链怎么结合?

整合一堆边缘计算的设备,建一个区块链的系统统一整合效率是更高的,安全程度也会更高。边缘计算相关的股票和区块链方向都可以去关注。

2、跨链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跨链现在特别火,包括国外的COSMOS、波卡主网都差不多了,国内趣链、微众,包括链圈企业都在发展跨链。

哪家最强,我心里有数,但不好公开来说。但发展程度、进展目前还是不错的。

跨链应该是今年核心的爆发点之一。高性能公链、跨链、区块链存储都会是热点。

3、很多人投了区块链项目,就被套牢,怎么看?

只要是投资就有风险。没有风险赚不到钱,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

区块链投资有五大原则,第一项就是风险大于收益。你要判断风险,投资其他的都可以不看,风险是最先要关注的。如果你先去看收益,那肯定被套牢。既没有成本又没有风险的投资,就只能是骗子。

区块链是可以让大家赚钱的,是大势所趋。从比特币、以太坊历史都能看到。未来爆发也是可期的。但具体到个人想赚到钱需要有自己的策略,不是别人能赚到钱,你就能赚到钱。甚至可能别人赚到的钱可能就是你的钱。

我经常强调,投资不需要熬夜,但学习可以熬夜。如果你去做投资,首先需要多学习,把基本问题的内在逻辑搞清楚,再去考虑投资。否则别人赚钱可能你还会亏钱。

4、政府对于数字货币资产是否有明确的保护?

对于BTC,物权法有明确的保护。而数字资产是个比较广义的概念。比特币国际上更多称为加密资产。数字资产是基于数字化之后的资产类别。比如数字股票、数字债券、大数据形成的资产包。对于虚拟财产,物权保护里会有。

5、我自己在链上的信息被别人查了,我能知道谁在查么

不同的链会有不同的规范。如果在国内备案的链应该是可以的。按照网信办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所有上链和链节点都 应该有QIC的认证。存储敏感数据的链,你肯定可以知道是有人查了,而具体是谁,要看数字身份的建设。不可能把所有人的数据都公开在市场上,不现实。

6、数字银行会出现在国内吗?

肯定会有。国内互联网银行开放的比较少,香港的互联网银行就可以理解为基于互联网的,基于数字化工具的,完全没有网点的持牌照的银行。当然,数字银行的监管也会利用技术去实现。腾讯是在香港做数字银行,今日头条是在新加坡。

7、谁会为区块链买单?

新基建有个特点,政府会有些资金,但不是资金的主要来源。本身区块链到后期也是可以有商业模式的。如果完全想2G是完全错了的。

银行会是区块链的重要买单方,政府会有一部分。但核心还是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没有商业模式的区块链都是伪区块链,都是做不长久的。

8、什么企业适合上链?

什么企业类型并不是关键。涉及到多方协作的,比如政府的数据共享。需要同步信息,共享数据,需要从行业转变为生态,利益相关人去共建生态,从企业化运营到分布式的生态化运营,从过去中心化的增长变成自发式的增长。符合这类愿景或者条件的企业都是可以上链的。

以上就是火币大学直播课的全部内容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