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行走一周谈:从臣民、市民和公民概念谈为什么2C领域的区块链项目在国内很难

行走一周谈:从臣民、市民和公民概念谈为什么2C领域的区块链项目在国内很难

2020-07-19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上周和上上周,行走分别做了两篇币乎直播的笔记,分别来自两个国外的区块链代币项目,Mil.k和Republic.co。周末抽点时间,从这两个项目出发,谈谈行走对2C区块链的项目以及股权投资的一点浅见。上篇重点会谈2C区块链,下篇谈股权投资。

Enjoy:

一、区块链+和+区块链

简单归类,这两个项目虽然分属两个领域,一个是OTA积分平台,一个是股权众筹平台,但同样都是面向2C市场,同样是用区块链、加密代币做类积分、数字凭据使用,属于加区块链而非区块链加的项目。

和互联网+与+互联网类似,区块链加的项目,核心依然是区块链技术本身,要通过技术定制、迭代去适应行业需求,匹配商业场景。

而加区块链的项目,核心还是原来所处的行业逻辑。区块链更多发挥的是锦上添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事。

那如何判定一个项目是否能借助区块链技术(排除概念炒作、蹭热点和打政府牌的考量)乘风破浪?简单看,从降本增效角度出发是最适合的。

OTA行业要如何降本增效?一个极简的逻辑闭环是更大的补贴力度,更多的流量,更多的合作商家,更高的估值和投资机会。因为补贴力度大,可以吸引更多新用户进入平台,新用户多,商家会更多选择合作,平台买卖双方数据都好看,平台本身估值才能更高也才有更多机构选择投资,投资拿得多,补贴才给得更有底气。

从这个闭环中,我们会看到Mil.k有什么问题?一是传统OTA预售、积分分销逻辑打造的平台更偏向中心化,同使用加密代币,加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逻辑本身存在矛盾。

举个简单的例子,直播中嘉宾提到中国游客去韩国它们的合作商家购物,比如新世界免税店可以获得积分,然后通过Mil.k的平台兑换代币或者实物商品。但现实是,目前绝大多数去韩国购物的中国游客都会使用支付宝买单,而支付宝同样会起到积分累计、通兑等功能。而相比Mil.k,阿里这个流量更大,合作商家更多,资本也超大的中心在成本和效率上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第二个问题是平台发展了一年多,合作商家和用户量哪怕只在韩国市场上也不能说是有效率的。用户量、合作商家,这个指标其实是评价OTA行业平台的一个硬指标或者说硬能力。本身和是否使用了区块链,有没有新的商业模式关系都不大。

对于撮合买家和卖家的平台而言,线上线下的运营和推广,特别是地推能力其实是早期最核心的因素。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Republic项目。

至于Republic这个众筹平台为什么加了区块链,反而不会在成本、效率两个维度对项目带来很大帮助的问题。因为股权投资不同于酒店预订和购物积分,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接触和经验,所以行走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对国内股权投资的情况和Republic做个对比,再做分析。

Mil.k和Republic这样的2C项目在2017年,在ICO火热的时候是非常多的。可以说除了DAPP,做行业加区块链,针对终端用户市场做落地的项目数量是最多的。毕竟和公链,甚至DAPP比,技术实现上的难度要低了很多。

对比互联网,经历过一个从2B(开始互联网或者叫广域网是面向军事开发的)到2C再到2B的过程。区块链没有在2C领域爆发,更多与技术尚未成熟有关。除了金融这个原生“数字”的,最简单的

但我们看到的现象是,2018年以后,特别是2019年1024讲话后,产业区块链,即2B的区块链项目目前在国内发展势头更好。抛开区块链原教旨主义对“去中心化”的过度执着,也不谈政策和监管层面的要求。

我们单就市场需求去分析,为什么在国内,2C的区块链项目发展不起来,而2B的产业区块链则有更多企业和组织在抢风口?他们看到了哪些币圈没有看到的机会点?

要说明这点,要从一组概念说起:

二、臣民、市民和公民

这组概念是社会学领域一组很有名的概念。顺便提一句,做区块链项目的项目方,目前更多把焦点落在了金融和经济学和技术的结合上,对于哲学、政治这些人文学科的涉猎与认知可能真的需要加强。

最近听了《得到》上顾衡 专栏里对这组概念的介绍,算是个简单明了版本了,先上截图:

在学术研究层面上,本身概念之间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同样上至国家,下到企业和组织,其成员选择做臣民、市民和公民,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只说。只是在具体时空和场景下,我们可以借用这组概念对其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

1、臣民

用《百万年的自性》一书中的理论,人的潜意识是会受所处文化基因影响的。用臣服换取保护早就形成了基因和惯性,影响着国内的每个人。

从币乎上最近的例子看,邓麒麟发HHB,社区里更大的音量是诉诸币乎,要求币乎出来做治理,封了他的号;在交易所买到的山寨币,项目方跑路了,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项目方,找交易所维权。维权怎么维呢?报警、信访,找政府。

诸如此类诉诸权威,诉诸中心的例子其实太多太多。但正如我前面说的,行走无意于评价这种行为本身是对还是错,而且本身在国内,会叫的孩子有奶吃,能够诉诸权威,找到对的大权威确实在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成本上都有很大帮助。包括4月被黑客攻击的Lendf.me,最终资产被追回用的与其说是技术手段,不如说是人脉资源和大权威话语权下的威逼利诱。

臣民在遇到自己利益受损时,更偏向或者只会向外求,向统治者求。相应的,臣民没有自身的自由,服从是其向权威祈求后的代价。我们在很多历史场景中都有见过这种跪舔的姿势。但在平时从来不会考虑自己应该为组织承担什么义务与责任。所以注定只能被统治,被驱赶着被动完成本该自己主动去做的事。

在文化、社会中形成的惯性是很难被改变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更多是由臣民组成的国家、社会或组织中,去推行去中心化的治理,用去中心化的玩法,模式和治理设计得越好,可能越容易被玩坏的原因。

在币圈,韭菜们更习惯于做金钱的臣民。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更多和钱有关的相爱相杀在不断上演。而那些离钱更远的项目则在币圈默默无闻。

2、市民

市民是个外生概念,是因西方城邦制方才产生的。因为大多城市的领主本身并不生活在城内,而是会居住在条件更优越的比如首都、国王的身边,因此会选择代理人替他们对城邦的民众执行统治。同样因为不在城内,领主会让度一部分自由决策权给民众,而市民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缴纳税收。通过纳税获得代议制民主以及城邦土地等资源的使用权。

相比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臣民模式,市民的境况会好一些。但能够决定市民真的好不好的依然不是自己,而是他们的代理人,那个替领主收租子和管理城邦的“市长”。“市长”贪不贪,治理能力如何等等因素会直接决定一个城邦的市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但很大程度上,这些因素是市民无法选择的。

所以,市民的逻辑看似已经“去”了中心化,给了民一定的自由,但最终“选择要比努力更重要”,当选择权都不在你手里的时候,再多的努力其实都是枉然。

如果你真的认为我努力赚钱,按时给市长,给领主交税他们自然会保我一世周全。却没想到,可能因为城邦主睡了皇后,全城市民就要跟着他一起做流民,一夜回到解放前。

因而,代议制民主其实并非真的民主。这也能从根本上解释孙文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什么在两岸两次实施都未成功的原因。

如果上层和下层都保有臣民的思想惯性,只有民主的面子,里子上民没有主动治理的意愿,官还享受着中心化的种种好处,市民就和臣民没有本质的区别。

同样,臣民意识在亚洲国家中是普遍的文化与社会样貌。发现这个规律后普遍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其实是因为经济和军事上的成功掩盖了治理上的问题(天皇这个大中心到目前依然在那里)。而之后无论是二战军国主义的战败还是80年代复兴后90年代长达十几年的不景气,两张皮表面下臣民的底色依然是个一直没解决的大问题。

在不少东亚、东南亚国家,很多当地年轻人都表现出对现实的一种厌恶或者看不到未来的绝望,所以更多会把自己的理想、意愿诉诸到数字世界中,和游戏和二次元为伍。

在币圈,POS是一种典型的市民模式下的共识机制。

看似作为项目参与者,你可以选择用手中持有的币选择投票参与治理,投票选择自己支持的节点。

但这些参与本身只是因为你交了税(买了币),而你为什么要买POS的币呢?因为支持节点有奖励,投票即挖矿,抵押即挖矿,交易即挖矿。市民的各种行为依然不是自身意愿的表达,而是来自于对“金钱”的臣服。民主的外壳下,依然是妥妥的中心化跪舔。

而在交易所、矿机、矿池和投资机构的加持下,原本分布极为分散的POW代币,也变得越来越集中,被玩坏的可能也在增加。

3、公民

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责任,这个定义很简单,但作为组织中的一员能够做到着实不易。在历史中更长时间内,国家、社会和各类组织往往是用宗教、文化、道德教化的方式去培养和启迪成员的公民意识和品质。

而中本聪和比特币的伟大之处在于,确实是几乎第一次成功的,或者说曾今成功的,凭借技术的,数学的手段,就激发起了参与者的公民意识。

和纯粹的宗教教徒的信仰相比,公民不需要对组织有先验般的信仰。不需要只付出,不求回报。但能够同时承担义务和享受权益也并非易事。

更多人参与社区建设,出发点或者目的一定是社区能给我的回报是什么,有多少币的激励?有了目标再做事,在行走看来,其实依然更像臣民是市民,而并非能“同时”的公民。

举个站在公民视角思考的例子。在币乎发文,很多作者会采用一些所谓的技巧和模式,比如写写热门话题这样打开率就会提高,比如在文中多配图,埋伏链接红包,態更多占用读者时间,而浏览时间越长,文章获得激励也会越高。类似的“技巧”其实还有很多,行走也都有所了解和研究。但我并不会在写文中采用任何一个。

如何判断作者是真的对读者好?天天发空投链接或者薅羊毛信息,让读者能赚点小钱?每天迎合热点或捧或骂,发爽文爽图,让读者看后身心愉悦?或者是介绍新的项目和交易所给读者,一边拿着推介激励,一边反复提醒你是自愿去的,和我没责任?

行走觉得对读者好在币圈其实原则应该只有一条:能真的让读者认知得到成长,用自身的成长去自行判断行业的风险与机会。如果作者的内容能做到这点,就是好文。

因此行走就会更专注在这方面。我不排斥在币乎写文赚Token的机制,但同时从平台,更准确地说是从用户身上赚到了Token,也获得了几万用户的关注,我就应该尽到责任,更用心的写好内容。而不是再通过内容,通过各种技巧为自己去谋更多的利益。

最后说回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什么2C领域的区块链项目在国内很难落地?作为用户,是否首先要从自身去找找原因?

如果我们都能更多从价值投资而不是投机的视角去关注项目,在参与社区时,除了收益同时思考自己能为社区带来什么价值,当我们都更具备公民意识的是否,也许区块链国内在终端应用的落地上也能有重新繁荣的一天,而这样的繁荣也必然会更加持久与健康。

PS:从组织角度而言,培养出公民也意味着自己要承担被选择的风险。因为从本质而言,公民和其所在的组织之间关系上是平等的,组织没有手段可以束缚公民选择这个组织还是那个组织的自由。

能够主动承担培养公民意识的组织,能够要利益也能承担责任的个体,彼此都稀缺,遇到要惜缘。

以上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