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从马云与蚂蚁集团一事说起——说说金融监管、资产形式、数字货币与区块链

从马云与蚂蚁集团一事说起——说说金融监管、资产形式、数字货币与区块链

2020-11-21 沁园春 来源:区块链网络

前不久,马云公开炮轰金融监管政策,引起了很多争议,蚂蚁集团也暂停IPO了。我和朋友们也讨论了这个话题。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忽然想到很多事情,然后就不由自主联想到区块链这方面来了。今天简单记录一下。

1、这次事件的一个核心话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金融监管,尤其是监管“创新”的金融业务。有人说,蚂蚁集团所从事的花呗、消费分期、借呗等业务,本质上仍然是借贷业务。这个没错,但它又带有很多创新,尤其是在风险控制这一块。而说到对放贷业务的监管,就离不开杠杆倍数和资本充足率这两个关键词。当然,这两者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2、现在来说一下资本充足率。我想问的是,什么样的资本算资本?自己的钱,当然是资本。土地(指土地使用权)、房产、工厂、机器设备、各种固定资产……这些也是公认的资本,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本。那么,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算是资本吗?比如,品牌商标、专利、知识产权、人物肖像权之类。我想答案也是肯定的。因为这些“无形资产”是有价值的,而且是很容易变现的。所以就算它们不是资本,只要把它们一卖,就可以换成钱了。这个钱不就可以用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了吗?

3、如上,既然这些“无形资产”是资本,那么,数据是否是资本呢?我们知道,蚂蚁集团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它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蚂蚁集团通过大数据科技,可以很好地识别和控制贷款风险。然后它再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资产证券化,可以快速做大贷款规模。现在蚂蚁平台的贷款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了。(注:实际上蚂蚁平台的大部分贷款,是来自与蚂蚁合作的银行,而不是蚂蚁直接放贷,但这里不讨论这么细)

4、如上,蚂蚁平台的贷款余额那么高,但它的自有资本却很少,因此资本充足率很低,而杠杆倍数很高。这就是大家对它口诛笔伐的一大“把柄”。现在问题来了,如果前面说的海量数据也算是资本,那蚂蚁集团的资本就很多了,它也有足够的资本充足率了。那么,法律会把这些数据视为是资本吗?显然不会。这到底是监管太落后,限制了行业的发展?还是创新太超前,带来了难以控制的隐患?我们不知道,本文也不做太多评论。

5、如上,说到数据,尤其是互联网上的数据,谁都不能否认它是有价值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银行和蚂蚁合作。既然有价值,那为什么不能视为是资本呢?也许是因为这些“资本”难以定价,也难以变现。传统的方式是,蚂蚁可以通过IPO,把这些数据“变现”。当投资者购买蚂蚁股票的时候,不就等于买了这些数据吗?蚂蚁把IPO的钱,用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不就解决问题了吗?通过IPO或定增来融资,并把融资所得用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事实上是很常见的,传统银行早就做过无数次了。不过我今天要讨论的,也不是这个话题。

6、我想说的是,如果能将这些数据通证化,不就可以实现精确定价和快速变现了吗?不过,既然要玩区块链模式,那就干脆全部都区块链化。另外,这些数据其实是属于用户的。按理来说,这些通证也是属于用户的,而不是属于平台。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7、此外,既然都用了区块链模式和数字货币,那不如直接开展去中心化金融业务。当然,这是更加“创新”的业务了,更不容易通过政府监管。除非我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用户要储蓄也好,要借贷也好,都在去中心化平台实现。用户想借就借,想贷就贷。至于杠杆率是多少,那是由代码或者社区决定的。由于是去中心化的,你想监管也监管不了。这不就是我们说的DEFI吗?当然,这种事情,蚂蚁是肯定办不了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中心。政府很容易对它进行监管,就像现在一样。

8、最后,作为普通人,我希望有一天,我能拿回自己的数据,然后把它通证化,并把这些通证变现。或者,我把我的数据拿去做“抵押”,然后从去中心化借贷平台贷款。这样我就不用从传统银行或蚂蚁集团贷款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其实我并不是真的把数据用来做“抵押”,而是把这些数据拿出来,证明我有还款能力,这样我就可以贷款了。并且,如果“零知识证明”技术足够发达,那我们就可以在证明自己有还款能力的同时,还能不透露自己的隐私。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

编译者/作者:沁园春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