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币圈百科 > 不再拥堵的以太坊2.0真的很好吗?

不再拥堵的以太坊2.0真的很好吗?

2020-10-31 币友_1184838665 来源:区块链网络

在币圈,相信没有人不知道以太坊,即使是刚进圈一两天的纯萌新,也很快会对这个除比特币之外的第二大市值币种产生兴趣,而随着信标链创世区块启动时间的临近,不知不觉中诞生了6年多的 ETH1.0,已经逐渐完成自己的使命,开始走向破茧重生的十字路口。

真正对以太坊建立起稍系统的认知,源自于19年初对君士坦丁堡升级和减产的调研,在当时的报告阐述中,更多聊的是算力、减产、去1C0泡沫等和币价有关的元素,ETH2.0 在那时仅有理论上的雏形设定,给投资者的印象更多是一个不知会跳票多久的空中楼阁,相应的,以太坊在19年也只仅做到了蛰伏期的延续,表现是弱于比特币以及平台币的。

一年半似乎在眨眼之间过去,今年以来随着

DeFi 这一波的加成,人们对以太坊过往生态的可组合性有了重新的理解,但就其本身来说,肉眼可见的变化并不显著,真正高峰期时史无前例的手续费仍然让不少人苦不堪言,这使得一部分人期待着高性能新以太坊的到来,或者说对分片、Rollup 等带有技术光环的名词开始产生遐想,虽然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但本文提出的观点恰恰会给大家泼一盆冷水压压惊了,我会以 GAS 为切入点、聊下为什么当前 ETH1.0 的存在其实是一个恰到好处的过渡期,以及为何我对 ETH2.0 持谨慎态度。

带刀侍卫 GAS

以太坊上 GAS 费用的隐藏属性,是在今年流动性挖矿小高潮后才摆上桌面的,在 DeFi 炒作中期,很多嗅觉敏锐的玩家都意识到了以太系 DeFi 的最大特点是不平等,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倾向于大资金的游戏,一进一出以及中间的授权、兑换等繁琐微操的 GAS 消耗,对大户是无关紧要的量级,但对中小散户而言,不可忽略的成本使得收益的计算起手就大打折扣,小户或动力不强被拒之门外,或进入后束手束脚,也许大玩家都吃完一波红利快速转移到新 GAME 里去制定规则了,散户却还在纠结自己的“手续费回本”和无常损失。这种由于 GAS 的刚需定位和定价调节机制带来的流动性迁移成本,天然让以太坊 DeFi 具备了一个“去散户化”的效果。

头部大资金的高占比,也是 DeFi 用户量级层面没有太大增量,却在锁仓价值等数据上一度不断走高的原因之一,去除软崩盘后几乎归零的矿渣份额,仅以 WBTC、USDT、ETH 等基础货币来计价的锁仓价值中,以太系DeFi的表现是仍然居高不下的。这也许与 DeFi 最初想要的普惠金融愿景大相径庭,但侧面说明了早期资金在洗完一波后,并没有大规模离开,仍然有头铁玩家愿意在低收益率下逗留,或者说,这部分玩家是真的有存贷需求以及长期做市的意愿。虽然说这部分资金仍然有可能叛逃,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健康的。

用户筛选和忠诚度积累

GAS 的门槛,一度让错过了头两波的用户去其他地方寻找机会,比如波场、BSC、甚至其他国产。甚至有些玩家认为比以太坊2.0更早实现了“高性能”“低成本”的其他选手,是能让 DeFi 继续发展壮大的,然而事与愿违,大部分新矿或生命周期更短,或收益率微乎其微,毫无大众认知和辨识度,说句难听的,混黑道都没混到寿司的程度。

虽然我们不止一次强调过以太坊上 Maker、Uniswap、Compound 等项目的厚积薄发和吃螃蟹效应。但生态差距也许并不是模仿者东施效颦的全部原因,重新审视 GAS 费联动的迁移成本,你会发现它的存在,也让以太系和非以太系之间,悄悄地进行了一次“用户筛选”。

没有参与以太系 DeFi 而直接选择其他平台的玩家,或入场偏晚,或者资金量不大,在新平台上也没有太多忠诚度可言,哪里年化高快速切换过去即可。至于大资金呢?他们并不会在这些新矿上逗留或投入太多,因为这些矿池本质上相对“公平”,在所有人都不在意迁移成本后,大资金的优势被削弱,只能和小户在同一起跑线去比谁跑得快了,这时,唯一的参考变量就是年化收益率,而随着投机潮快速过去,年化不可避免地快速降低,除非平台或公链滚动开坑并持续适当补贴(比如 BSC 矿渣上线币安),否则是完全留不住人的,而在低收益率都变得难以维系后,这些资金的撤离也在所难免。

综上所述,在持续跟进且复盘后,我认为人们可能陷入了一个误区,以太坊1.0的拥堵并不是限制其生态的决定因素,反而是当前生态上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筛选机制,就如同通过设置付费来过滤吃瓜客和黑粉一样,其平台深度参与者自发建立起了更好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在各种决策和行动上也绝非短视,基于此,留存下来的项目、用户、开发者,更难被第三方简单抄袭和挖走。

“赚钱效应”的瓶颈

虽然在当前的环境下,以太坊 DeFi 的龙头效应一度凸显,但以太坊生态上已有的各模块,不管是早期的投融资,后来的借贷、稳定币、DEX、以及其他可以和智能合约产生交集的场景(如保险),似乎都逐渐走向了一个死胡同,其天花板并非来自 TPS,而是找不到“营造赚钱效应“以外的冷启动机制。这种现象其实在币安 IEO 趋冷后也同样明显,人们很少再去关注打新的项目做什么事或名字叫什么,而是非常机械、非常精致的一次次去计算年化和投产即可。

此外,在这轮 DeFi 热潮中,即使业务流水因短期 FOMO 情绪激增,也仍然在当前的条件下承载了下来,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的迹象,说明这轮 DeFi 狂热并没有真正吸引到太多圈外有真实需求的新用户进场,形成出圈效应,而圈内 FOMO 情绪主要来自高收益预期也心照不宣,而这刚好是无法持续的。

DeFi 是 1C0 之后以太坊玩法上一个比较大的突破,由于金融板块天然和钱打交道,ETH2.0 和 DeFi 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最重要的是,前者对后者真的是正相关么?

当然了,我个人对 ETH2.0 是充满期待的,人们对未知的新事物有所想象也并非坏事,但更现实的一种做法是,在币圈你除了考虑预期、考虑供需,还一定要考虑人性,说白了,有时候项目本身无罪,但项目背后的人却有千奇百怪的Style,有的人做了EOS后懒政不作为,有的人发了项目后只知道炒作和抄抄抄,有的人甚至将酝酿了3年的新故事以一个骗局起手。

—-

编译者/作者:币友_1184838665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