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区块链技术引领经济范式的转变:加密经济的投资逻辑

区块链技术引领经济范式的转变:加密经济的投资逻辑

2020-01-03 天眼 来源:区块链网络


过去数年的区块链技术浪潮迭代催生了一批新兴的Web 3.0商业模式,它们中的一部分是基于区块链架构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协议)而诞生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另一部分则是在Web 2.0的一些传统的业务模式基础上与区块链加密技术相结合进行的创新。

技术堆栈构成了区块链项目的整体骨架,而代币则是带动整个生态运转的血与肉,代币化的商业模式也孕育而生,将会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盈利思路。

1. 加密时代——去“数据寡头”时代的到来

当我们回顾过去数十年信息技术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到每一次大的市场周期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不断地发展,即:去中心化,扩张,整合的循环周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下一个时代的风口叫做加密时代(Crypto Era)——去“数据寡头”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数据开源和信息民主化的时代。

2009年,Satoshi Nakamoto创造的BTC标志着这个时代悄然到来。在这个时代,用户的数据将不再由商业寡头们垄断,用户数据隐私、安全性将比现在更能得到保障。因为数据的托管方式将是去中心化的,且抗审查、防止篡改的,用户对个人数据拥有控制权。

在Web 2.0时代,用户数据是支离破碎的存储在各个中心化的公司的(或者说是各个应用产品的服务器里)。举个例子就是:用户经常使用的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Spotify等平台是无法共享用户的歌单数据的,并且产品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需要让用户来进行买单。当虾米音乐被收购的那一刻,许多用户只能通过笨拙的方式一条条导出歌单列表。

以产品为中心的互联网服务在Web 2.0并不会过多的关注用户数据体验的重要性,这些平台都在构建各自的护城河及竞争性服务,比如Google、Facebook表面给用户提供免费的服务,但实际上通过对用户的数据和行为习惯进行分析后推送广告增加商业流量,变相地侵犯了用户的隐私。

然而,在Web3.0时代,传统互联网以产品为中心的格局将不复存在,用户数据通过区块链平台改造后,使用权和管理权都将归属将于用户本身。这意味着用户能够真正自己决定数据怎么用,比如用户可以自己授权某个机构或者公司使用自己的数据,但同时被授权方依赖数据创造的价值必须分配给相当一部分给数据的主人。在Web 2.0时代,如果你在中国用百度和淘宝,这两个公司一定会有你的以下信息:个人的搜索偏好记录、对你在网上的各种行为分析的数据等等。然后他们其实都建立了关于你这个人的认知文档,但是你作为数据真正的主人却拿不到应属于你的数据画像,而如果淘宝或百度变成一个区块链世界的公司,那么它在有你画像的同时你自己也有,这意味着你对自己的数据既有管理权也有使用权 。

2. 用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理论看加密时代的来临

图表:加密网络的时间发展线

拥抱Web3.0:技术堆栈下的范式转变与投资展望

委内瑞拉的经济理论学家Carlota Perez在研究过自工业革命之后的所有技术革命后,提出了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概念和大浪涌的理论。她提出:每一次的技术革命引领的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都会遵循着爆发期(Irruption)、狂热期(Frenzy)、行业协同期(Synergy)、整合时期(Consolidation)这四个时期的周期循环。

从图可以看出: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与Carlota Perez 关于技术和社会变革的模型吻合程度是非常高的,即:加密通证市场从2009年BTC的出现进入爆发期(Irruption)之后,整个市场发展到2017、2018年已经达到到非理性狂热的状态(Frenzy)。最终市场的泡沫在2018年上半年达到最高点之后经历了下半年的泡沫破裂(Crash)。而身处2019年年尾的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在2019年加密市场重新恢复理性之后,2020年将出现新的行业重组(Recomposition)和行业协同效应(Synergy), 最终走向良性发展的稳固时期(Consolidation)。

3. 用成本结构和价值分配理论剖析加密时代的颠覆式创新

上文提到在未来的Crypto Era,加密通证将通过全网通用的金融激励措施取代互联网时代商业巨头中心化的处理信息的方式,从而降低构建和扩展信息网络的成本。那么加密网络是怎么使信息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的呢?

我们引用了Joel Monegro 提出的“万维网模型(Web 2.0) vs 加密服务模型(Web 3.0)”理论:图表5的象限比较了它们在两个维度上的差异——生产方式的差异(中心化vs去中心化)和数据托管方式的差异(托管vs非托管)。

图表:Web模型 vs Crypto Service 模型

拥抱Web3.0:技术堆栈下的范式转变与投资展望

如图表可以看出,万维网服务模型(Web 2.0)的生产成本架构和价值分配方式都是中心化的。换句话说,Google 或 Facebook 等这类中心化商业实体管理其所提供的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并控制其用户贡献和生成的所有数据。它们承担所有的跟数据有关的生产成本(比如建立数据中心、数据研发等成本)。当然,承担了成本的同时也意味着享有着价值的分配:所有这些中心化商业实体利用其收集来的用户的各种信息和数据攫取了大量的商业价值。

加密服务模型(Web 3.0)则是将去中心化生产模式与非托管数据相结合。加密网络通过激励网络中无数的独立节点,并根据一个共享的加密经济协议去“对等地生产服务”(peer-produce the service),从而将生产成本分散到更大的人群中。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数字特许经营协议(Digital Franchise Agreement),这种生产方式让加密网络的经济体可以像麦当劳一样实现惊人的全球扩张规模,但同时它采用的是一种合作社类型的治理理念,并且这种加密网络经济体仅以数字形式存在、我们根据上述的“价值取决于成本在哪”这套理论延伸运用到加密网络,就可以将分布式成本结构视为分布式投资结构。加密网络将尽可能多的成本推向边缘,并通过通证方式进行协调。开源贡献者和节点网络承担开发和生产成本,用户承担对其数据的责任和负债,而通证的使用为去中心化生产中增加了第三个维度,即去中心化资本(Decentralized Capitalization)。每个购买,持有或使用某个加密网络通证的用户,都在持续资本化该网络,并承担该加密网络服务的资本成本的一个份额,从而,随着网络随时间推移而成长,用户也可获得该通证价值提升的收益。

根据Joel Monegro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Web 3.0相比与Web 2.0的优势是其成本结构和价值分配方式更加分散化。根据传统经济学原理,由于市场永远趋向按成本线分配价值,因此Web 3.0的更分散化的成本结构意味着数据的价值能够更广泛地被分配到所有人。

—-

编译者/作者:天眼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