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深度解析: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运用场景

深度解析: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运用场景

2020-09-04 链改前沿 来源:火星财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以开放共享、生态多元、广泛智能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区块链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技术,是构建下一代信任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石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以开放共享、生态多元、广泛智能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区块链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技术,是构建下一代信任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的基石。银行业作为经营信用的行业,加快布局并推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巩固和培育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增长,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区块链技术已经获得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银行业作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并布局区块链技术,对巩固和培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区块链为银行业带来应用机遇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式记账技术,可应用于银行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帮助银行公司、零售等业务开拓新模式,降本增效,并更有效地防范风险。

一是分布式存储。区块链网络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分布着众多节点,节点之间可自由连接,进行数据、资产、信息等的交换。任意节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均等的,且任一节点的损坏或者失去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具有极好的稳健性。

二是多方参与。区块链的全局互信机制使得参与方越多,整个区块链的安全性和效率性越高。同时,多方参与也确保了区块链的分布、时序及不可篡改的特性。

三是可信数据。在传统业务中,客户数据呈点状分布、非连续、准确可信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程度高,造成融资难、融资贵、不良高、坏账多等现状。区块链基于自身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重塑了信任机制。各参与方基于共识机制,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组合链式数据结构,并通过加密方式传递,整个系统的运作规则公开透明。当交易发生时,链上的所有参与者都会收到交易信息,充分保障信息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保障信息的高度共享与可追溯性,解决了信任构建的难题。

区块链目前在银行业的应用业务

1.支付结算业务区块链在银行结算业务的应用,对于银行系统的跨境支付及跨境贸易都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在跨境支付中,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追踪性能有效解决流程复杂、成本高昂、风险识别的问题。在跨境贸易中,银行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智能合约,保证交易的真实可靠同时实现交易的可追踪性。另外,区块链技术为支付领域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处理以往因成本因素而被视为不现实的小额跨境支付,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2.资产数字化基于区块链的银行票据业务主要是通过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实现银行的数字化票据业务,同时实现数字票据流转过程的优化管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能够实现非中心化的信息传递,通过底层智能合约框架实现自动化流程降低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区块链的合约的全网广播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保证的交易的可靠性,同时为票据交易业务提供了可追溯的交易途径,为持票方增加了商业信用。

3.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指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依托自己的产业优势地位,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现金流、订单、购销流水等大数据的掌控,利用自有资金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对上下游合作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万亿应用市场前景为区块链的应用提供了平台,而区块链又为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商业银行主要围绕电子交易、商业票据、支付转账、数字货币、信息存储、内部管理等方面展开应用开发。

未来区块链还将在以下一些方面在商业银行可能会展开更广泛的应用:

(1)点对点交易,如基于p2p模式的跨境支付和汇款、贸易结算以及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合约的买卖等,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商业银行交易的效率与安全性。

(2)登记,区块链具有可信、可追溯的特点,因此可作为可靠的数据库来记录各种信息,比如运用在存储反洗钱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上。

(3)智能管理,即利用“智能合同”自动检测是否具备生效的各种环境,一旦满足了预先设定的程序,合同会得到自动处理,比如自动付息、分红等。

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

区块链有很多的定义,大家的说法都不一样,业界都还没有统一。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所以此处就不做定义了。也可以参考其他回答。如果用一句话来介绍区块链技术,那就是通过共识机制、密码技术和分布式多账本,形成多方共享的、不可篡改的、附带时间戳的信息链和交易链。而区块链技术诞生至今,其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区块链技术中的比特币底层技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解决多方参与下的多重信任问题,进而发展出了去中心化、自信任系统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和支付费用。单从技术的实现角度来看,去中心化的实现是完全可以的,这也是第一代区块链技术最鲜明的特点。区块链上的验证机可以任意加入,不受限制。并且所有的验证节点具有相同的权利,区块链实现了平权,所有节点共同参与到验证工作中并且获得收益。

一代区块链技术中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公有链最常见的表现形态。区块链理想的完全去中心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绝对的自由以及绝对的隐私。但目前来看,在现实世界这是很难实现的,绝对的自由未必会比现有中心化治理下更好,而全民选择也不一定是最优的。

然而第一代区块链技术在发展中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效率低下。就拿比特币来说,如果作为支付,那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交易和支付至少需要10分钟才能初步完成,60分钟才能最终确认,显然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适用的。因此第二代区块链技术在这方面做了改善,改变了共识机制从而提高运行效率,例如DPOS共识机制中进行验证的节点都是经过选择的,因此在效率上能够提高很多,交易支付时间可以缩短到几秒。

第三代区块链技术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不再盲目追求绝对的去中心化,选择了有效去中心化,即区块链上的节点是受管理机构限制的,只有经过授权的合格节点才可以参与验证工作,享受同样的权益。我们都知道中心化在效率上占优势,因此第三代区块链技术权衡了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的占比,使得效率更高、更实用,第三代区块链的主要代表有Ripple、R3,而这类基本上是以私有链和联盟链为主。

有效去中心化能够比绝对的去中心化带来更多的好处。首先,不再需要大量的矿机,能够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其次,发展方向上做到了先实现行业内互联,再扩大到跨行业互联,最后实现万物互联,这种循序渐进的节奏具备更高的可行性。并且,这种有效去中心化还可以利用选择性的决策来避免群体性失误。而第三代区块链技术则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改动了底层架构,建立了实名认证和用户体系,当然这个用户体系和区块链信息的关联属于非公开的保密信息,用来保护企业以及个人隐私。当然,国家监管部门出于对金融安全、反洗钱以及反恐金融的原因是可以随需查阅的,并且可以提供限制、封锁账号和监控的功能。最后就算在用户体系上建立类似社交网络的关联逻辑,提供低成本的信用体系评估。当然不管是完全去中心化还是有效去中心化,都有它们各自的市场和拥趸,两者之间可以充分竞争,也可以各展所长、取长补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关键特征,直接决定了其应用范式:一是应用场景具备良好的数据基础、涉及多方互信的问题;二是信息公开范围决定技术模式;三是业务涉及数据管理、授权管理或价值转移。

全球银行业应用以对公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为主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形式包括公有链、私有链及联盟链等,应用的重要前提是广泛的行业共识及整体布局。商业银行合规、法律、安全等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存在较高疑虑。目前,该项技术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以对公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为主。

第一,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以对公业务为主。相对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的应用面临更多难点。一是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共享”机制使得链上主体均能收到该链条中其他用户的即时信息。对于零售业务而言,客户的隐私保护较为关键。虽然基于“通证”的记录方式可将重要信息进行隐私保护,但该项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二是数字货币和实际货币的转换仍无法达到“无摩擦”状态,存在时间和资金成本。对业务量巨大、瞬时性要求高的零售业务而言,短时间内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要探索。

第二,区块链技术在资产业务领域具有较大应用空间。资产业务的应用包括跨境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等。在融资业务中,通过将融资链条涉及企业的债务债权、贸易记录、合同记录及库存信息等“上链”,银行可实现对真实可信的贸易场景的还原,在时间轴上对该链条的交易进行评估。每一笔款项的发放与偿还都将实现即时记录,便于做判断。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贸易融资中将有望缩短现有的业务办理周期、提高业务的安全性及透明度。

第三,区块链技术助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降本增效。区块链技术将有助于提升跨境支付业务的效率。一是汇款行与收款行点对点交易,省去了代理行造成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了支付效率;二是实现汇款行和收款行的实时销账;三是支持实时查询交易转账状态;四是数据存储相对安全。除跨境支付业务外,区块链技术可应用在银行间结算清算网络、实时交易系统、存托凭证、数字票据等业务中,利用其及时性、可追溯性等特征,提升业务的效率与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挑战

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已应用到金融、医疗、政务、商务、公益等各个领域,且已有了落地案例,为提升各行业的效率引入新手段。结合当前学界及产业界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不仅总结了区块链技术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合约层及应用层五层基础体系架构,还介绍了该架构中各个层次的原理与技术。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针对区块链与传统网络结合、区块链技术自身以及相关密码学技术的各种典型扩展技术,并讨论这些技术对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影响。

但随着区块链应用与产业落地的推广,区块链技术也遇到诸多挑战,明确指出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主要来源于系统安全、数据隐私、监管、扩展性、跨链协议、链下信息及存储七个方面。对于被高度关注的数据隐私,明确提到,大量区块链应用场景都有重要的数据隐私保护需求。例如,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中,交易订单信息只能在与交易相关的有限企业内共享,否则会引发商业机密的泄露以及不公平交易的现象。

然而,当前主流区块链技术为了保证数据、交易可信,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在网络内进行了数据、计算的重复验证,因而提高了保护数据隐私的难度。而对于监管,则指出区块链技术的现有架构在有限程度上保证了部分监管合规性,然而,在更广义的现实场景下的监管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支撑。如何高效的保证区块链数据符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风控模型等特定监管规则,是区块链实现大规模落地应用的另一大挑战。同时,随着区块链逐渐走向主流应用场景,大规模计算需求所带来的扩展性瓶颈将越来越显著。大量网络节点同步、海量交易都将成为区块链提高扩展性并成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障碍。

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应着手建立区块链技术国家标准、政策规范、法律标准等体系,以顶层设计推动标准体系的建设,致力于打造新型数字经济,并与实体企业广泛结合,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区块链在金融体系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服务效率,强化金融安全,维护金融公平。

第一,完善区块链金融监管治理框架。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技术之一,区块链对金融体系的运行将产生重大影响。相应的监管治理框架应包含对“链下”的应用场景治理及对“链上”的信息治理。一方面,建议监管机构逐步试行“监管沙箱”,探索该项技术可运用的场景,基于试验反馈,在小范围内推广应用场景,并及时跟进反馈;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或即将上链的信息,应结合信息安全治理原则,确保信息的公开范围不违背其保护范围,确保上链信息的真实可靠,防止信息误用、滥用等行为发生。此外,还应积极推动将链上金融行为与链下金融行为权利、义务相对等,充分保障使用区块链技术主体的权益,逐步完善现有法律体系对金融权益的保障方式。对何种企业能以何种方式(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布局应尝试建立规则,防范区块链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广导致产业不良竞争格局及资源浪费等现象出现。

第二,兼顾技术创新与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障货币资金融通及衍生信用的安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体系的应用涉及数据存储与价值转移,需要兼顾技术创新的红利与对金融安全的保障。一方面,对于只涉及数据存储的业务,如贸易记录、征信体系等,可在评估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予以推广;另一方面,对于涉及价值转移,特别是价值创造的业务,如数字货币、供应链融资、跨境贸易融资等,需对其从私有链向联盟链、公有链的推广实行强监管,确保每一笔交易匹配明确的“价值锚”,防止资产泡沫借由新兴技术产生而规避监管。

第三,推动建立行业标准与企业联盟。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分布式账本贸易金融规范》,此外积极推进《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技术参考架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评价体系》等相关规范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监管机构联合企业共同参与推进国际行业标准制定,在区块链发票等领域成功立项行业标准。未来,我国金融机构应合理布局区块链相关应用,加大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应用在金融行业落地,积极加入国际行业组织,参与制定行业规则,提升我国金融行业国际话语权。此外,金融行业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依赖于行业联盟的建立。跨境支付、贸易、清算结算、供应链融资等,均涉及多业务主体。建议金融企业共同致力于推进行业联盟的建立,在行业标准的指引下,提升业务的协同性,利用我国金融业务的影响力吸引国外机构参与,共塑良好的行业应用环境。

第四,培育区块链研发及应用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区块链技术的研发需要人才积累与资本投入。目前,我国区块链研发专利的申请多来源于一些科技企业,高校及其他行业的研发力量相对薄弱。区块链技术基于金融场景的应用需要金融机构加大自身人才培养与资本投入力度。金融机构可在研发层次设立金融科技实验室,以业务应用为驱动,支持开发相关应用专利,加强区块链与其他金融科技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合作研发。

此外,金融科技的运用依赖于相对先进、完整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及物理架构等。因此,金融机构在企业业务架构的更新过程中应坚持架构引领、数据标准先行及高可扩展性、高性能的质量属性,为后续金融科技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来源:链改前沿
原文标题:深度解析: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运用场景

—-

编译者/作者:链改前沿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