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IOTA主网COO的性能不比区块链高

IOTA主网COO的性能不比区块链高

2020-10-09 wanbizu AI 来源:区块链网络

慕尼黑研究中心和维也纳技术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带有协调器的IOTA主网的性能并不比区块链更好。
该研究是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表明了发射杀螨剂的必要性。

慕尼黑技术研究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维也纳工业大学分布式系统小组的学者发表了一项名为“用经验数据表征IOTA缠结”的研究。 郭凤阳,Xiao Xiao,Artur Hecker和Schahram Dustdar在其科学工作中研究了IOTA Tangle在主网上的性能。

正如研究指出的那样,IOTA将交易作为有向无环图(DAG)组织在分类帐中。 因此,该技术被认为是“一个支持物联网(IoT)应用程序的有前途的平台,其主要功能包括小额支付支持和无交易费用”。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虽然有大量的基于模拟生成的综合数据的分析,但缺少基于IOTA主网上的经验数据的分析。 因此,“许多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例如,实际的纠缠拓扑,已部署系统中的实际交易确认率,以及在发现不一致的情况下,得出当前观察结果的原因。”

主网中IOTA Tangle的性能

考虑到这一点,研究人员使用“由IOTA基金会正式发布”的真实交易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数据集322 GB)。 研究人员得出以下结论:

我们的主要发现是,缠结的拓扑特征或实际观察到的性能均与文献中的主要结论不一致。

为了调查交易确认的性能,研究人员将交易视为“已获批准”,只要该交易被新站点附加到纠结中即可。 但是,根据IF的定义,实际上,只有经过里程碑批准的交易才被视为已批准。

与此相关的是,研究人员指出,2018年5月之前,里程碑排放率每天在几百到1800之间变化。 自2018年9月以来,排放率已降至每12小时500排放和每天1500排放。 随后,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交易确认时间的分布,发现中间值约为10分钟。 研究人员说:“这也适用于分位数中25%到75%的交易。”

研究人员总共进行了三项核心观察。 首先,IOTA主网生成的缠结与模拟缠结相比具有不同的拓扑特征。 “实际的IOTA缠结显示了幂律度分布,而不是像模拟情况那样显示的是Poisson分布”。 其次,调查指出:

真正的IOTA中的节点确实使用各种TSA将新站点附加到其本地缠结中。 里程碑的选择比通常的站点更频繁。 实际观察到异常位点(参见EW分析的结果),在大多数现有技术中,节点完全遵循IOTA规范,这并没有被模拟。

最后,研究人员还发现,在需要里程碑确认时,交易确认率并不像假定的那样高,这需要里程碑站点的助手。 因此,研究人员最终得出结论,IOTA可以提供比传统区块链更快的交易速率的“通常假设”是不正确的。

特别是,大多数交易大约需要10分钟才能得到官方确认,这并不是通常所假设的那样。 但是,可以说更糟的是,有一定数量(5%)的交易经历了非常长的确认时间 […]

这远远不能支持对延迟敏感的轻量级,快速和即时的物联网应用,尤其是考虑到那些异常延迟的交易情况。

因此,在研究的总体结果中,研究人员得出以下结论:

根据给出的结果,我们的主要发现是,实际IOTA缠结的特征在拓扑上与模拟缠结不同; 更重要的是,交易确认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首席运营官发布的里程碑。

此外,在TSA的随机游走中依靠站点累积权重的机制效率低下,这与IOTA基金会的最新计划是一致的。 我们希望提出的结果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际IOTA的性质,并激励在IOTA社区中继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该研究是基于IOTA主网的历史数据(在IOTA 1.5阶段1实施之前)。 随着协调员的废除以及为升级到IOTA 2.0而已经提出的更改,收集的数据将是无关紧要的,并且根据IOTA Foundation的模拟数据,将使Tangle可以在企业部门和IoT中使用。

—-

原文链接:https://www.crypto-news-flash.com/research-iota-mainnet-with-coordinator-not-more-performant-than-blockchain/?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research-iota-mainnet-with-coordinator-not-more-performant-than-blockchain

原文作者:Jake Simmons

编译者/作者:wanbizu AI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