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行走笔记:当市场被需求推动,Layer 2到底是不是今年确定性的机会?以太坊扩

行走笔记:当市场被需求推动,Layer 2到底是不是今年确定性的机会?以太坊扩

2021-03-24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本篇笔记来自火星财经直播。直播原标题《ETH2.0中场,Layer 2打破以太坊的可组合性如何站队》。直播邀请到了四位以太坊上的项目方代表,围绕Rollup、Layer2解决方案等以太坊热门话题进行讨论。直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行走会陆续分4期做笔记输出。第一篇笔记在这里


在本篇中,嘉宾主要围绕从产品体验角度,Layer 2如何吸引用户?在交易所公链纷纷入场布局生态时,Layer 2还是不是今年确定性的机会?以太坊2.0是否看好等话题展开。

以下,Enjoy: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我们来聊聊用户体验。目前Defi世界的GAS手续费非常高,账户上没有个十几万,去以太坊上玩DeFI是很难覆盖成本的。

因为高GAS费导致以太坊上Defi产品的用户体验很差。请教各位,在各自的项目中,是如何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提升用户体验?吸引用户迁移到Layer 2的?

路印协议项目,Steve:这个问题很好,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花了蛮大的精力。目前头部玩Defi的玩家还是通过网页端去玩。但我们当时的预判是:移动端才可能是DeFI的未来

所以路印协议除了ZK Rollup这条道路之外,我们同时在做智能合约的钱包。是要配合钱包内嵌ZK Rollup的Layer 2。在钱包的APP里就能做到完全一体化的体验,可以让大家很好用。

但回头又发现我们依然面临着一个难题,以太坊太贵了。智能钱包的部署实在太贵了。所以不得不逼着我们今年重新回过头改版网页端。其实去年我们基本已经把可用的网页端放在那了,现在又要大改版。

用户体验可能就是这样要不停打磨,不断适应各种用户的过程。先找准你的用户在哪,在根据用户的不同去设计产品

主持人:路印春节时搞过一次发红包的营销活动,在朋友圈里也吸引了很多用户。

路印协议项目,Steve:对,当时我们想在春节时捞一波钱包用户。结果以太坊的GAS爆棚,到了1000,所以智能钱包没法弄。但红包活动还是成功的,在二层网络中,空投这种场景是特别爽的。包括我们路印团队的所有工资都是在二层上发放,空投也全是走二层。一分钟发1万个账号都完全没问题。

现在Layer 2之间以及Layer 1和Layer 2之间,用户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的冲提问题。一个是把资金从Layer 1充值到Layer 2,Layer 1上要用钱又要从Layer 2提现出去。这两个过程是既耗时又耗钱,这是重点要解决的用户体验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正在做解决方案,帮用户既省钱又省时间。应该快推出来了。

主持人:再有请刘总谈一谈。

MCDEX项目,刘杰:我们在2017年年初做MCDEX V2的时候,用户连怎么用钱包都不知道。我们会在UI上专门教大家如何连MetaMASK。现在市场已经教育了用户(Defi的赚钱热潮),所以就没必要搞这些事情了。

所以对如何提高用Layer 2的用户体验,其实我们并不是太在意这件事。市场是会被行业推动的,无论是用户还是开发者,大家都在讲和推动这件事的时候,市场教育这件事就不再只需要我们来搞,而是整个市场上所有人都在做这件事。

包括到今年,智能钱包其实都在蓄势待发,只要Layer 2上线就会加入到智能钱包的支持上。这时候其实并不需要在体验上做特别多的事情。就把Layer 2当成正常的网络来做就是了,用户自然就会来用。

尤其目前行业是被需求推动的,Rollup大家都非常关注也非常期待。在市场被需求推动时,市场推广工作反而就变得简单了

刚才Steve讲到的跨Layer的资金存提问题,我们也会推出相应的产品。为什么用户会把钱从Layer 2提到Layer 1呢?无非是几点,一是充进交易所,去买或者卖什么币做交易;二是有可能一些协议只在Layer 1才有,比如Layer 1有个什么新矿可以去挖。

那我们就考虑,是不是可以让用户在Layer 2直接把钱充进比如YFI(以太坊上的聚合器类产品)、借贷协议或SWAP的协议里,那是不是就帮用户节省了这一次操作呢?如果我们把用户的行为聚合起来,是不是就帮用户节省了GAS。

比如同一时间有100个,1000个用户都要往Compound上充钱,那我们就将其聚合起来,牺牲了一定的及时性,但可以把用户的GAS省下来。

MCDEX上的Rollup会是非常定制化的,功能非常简单,就是把用户从各个协议上冲提的动作都放在Rollup上解决。因为它是定制化的,而且是Optimisitic Rollup,每一笔交易的GAS能做到非常低,测算下来初步估计大概会在4000GAS左右。这样TPS的吞吐量就会做到非常高。

如果以后用户的量上去,每笔交易每个用户分摊的成本会非常低。甚至早期我们可以免费给用户。

这是我们的反向思路:与其让协议花成本迁移到Layer 2,不如让协议留在Layer 1,只是用Layer 2做聚合,再去集中向Layer 1的协议做交互。

主持人:去年量子链的帅初说过,Layer 2会是今年的大热门。但现在交易所公链也起来了,像BSC币安的智能链,火币的Heco,也会有很多用户在交易所公链上。做分片的NEAR,跨链的波卡生态也慢慢发展起来了。

这些公链的崛起会不会对Layer 2造成一定的冲击呢?Layer 2到底是不是今年确定性的机会?


Synthetix项目,Dorothy:大家刚才都是从技术或者到底Layer 2能够节省多少费用的角度进行的分析。而我们不仅会考虑技术,而是更会考虑最大的共识会在哪里。就会选择往哪个方向走。

一定会有以太坊社区的人坚守在以太坊上,无论是费用有多高。但一定也会有新的用户,小白用户受到BSC、Heco的教育、转化,成为新的DeFI用户。包括开发人员在BSC、Heco上的开发成本也会更低,也会培养新的开发群体。

我觉得BSC、Heco和以太坊在社区组成上并不重合。当然会有重合的部分,比如Defi的重度玩家去追逐利益,看到哪个项目挖矿成本最低,收益最高就会去挖哪个矿。在BSC、Heco链上更多是新玩家,他们并非那么在乎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也不在乎理想主义的问题,更在乎的就是实用性。

我很喜欢最近流行的一个比喻:BSC、Heco和以太坊的关系就像卫星城和市中心的关系BSC、Heco能够为市中心输送流量,也能够得到市中心的反哺。它们之间是长期共存,相互繁荣的关系。这并不是路线之争,反而是互帮互助,共同让区块链变得更好的事情

从投资角度看Layer 2,最大的三个方向就是Optimisitic、Arbitrum和ZK。而这三个最大的项目都没有发币。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都去玩一下。如果未来会有发币或者空投,可能提前参与的人会有机会

比较确定的是,如果Layer 2之后会相对比较成功,无论是哪种方案,哪怕是百花齐放的状态,以太坊ETH也会是很好的投资标的。目前ETH是相对低估的状态

Celer项目,Michael:了解我的人会知道,我是比较赞成BSC的做法的。确实币安智能链是POA的共识,只有21个节点。我们也看到币安也在逐渐开放这些节点,让钱包、浏览器等社区去运行不同的节点。但它并没有以太坊的主网安全,最多是作为以太坊的侧链来做的。

我们做技术的有个说法:侧链是不属于Layer 2的。任何扩容方案,如果没有主链的安全性,是不能称之为Layer 2的,只能称之为另外一条Layer 1。所以侧链严格说不能算是二层的方案。

我们也可以探讨,比如BSC上的土狗项目出现了跑路的情况,币安也出现过把跨链桥关掉的事情。这样项目方就跑不出去。这对于小白用户确实是好事,但对于比较在意去中心化的用户就并不是好事了。就像EOS,如果11个节点联合起来,把一个用户列入黑名单,理论上都有这种可能、只是现在币安不会这么做。

用户的品类和标准是会水涨船高的。小白用户可能一开始接触的是BSC、Heco这些链,熟悉了Defi的操作流程之后,渐渐的如果把跨链桥关掉,资产踢不出去的事情发生多了以后,用户可能就会更加关注自己资产的去中心化,选择去更加去中心化的以太坊二层。用户是会有这样的教育过程的。随着Layer 2项目的上线,提供流动性挖矿,会和交易链有平衡和竞争。

主持人:一些玩以太坊比较早的大户,资金比较多的,注重安全性的,可能都在以太坊上。但币安智能链和火币的Heco上也会玩。而散户确实是玩BSC、Heco的更多一些。

MCDEX项目,刘杰:这个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作为开发者,我对于链是持比较中立态度的。哪条链上有资产,有用户,就会去哪里。

作为用户,我会喜欢去中心化的方案,资产更安全,更抗审计,比如更匿名、更隐私。但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为什么以太坊的Layer 1这么贵大家还愿意用?毕竟以太坊的安全性确实很高。POW被验证过的链确实有很强的共识

而像POA的链,比如币安的智能链就像Michael说的,严格意义上并不是Layer 2,更多就是另外一条链了。它的安全性完全取决于这条链自己的安全性,要信任POA的节点的安全性,和Layer 1的安全性是没有关系的。

但这也是发展的必然。以太坊做扩容已经很多年了,包括以太坊的2.0,其实都没有取得落地可用的进展。那自然就给了一些折中方案市场空间和机会。并不是所有的用户和场景都需要那么高的去中心化程度。

路印协议项目,Steve:现在包括OK也在做交易所公链,三大都在做是因为的确以太坊的扩容是要花时间才能完善成熟的解决方案。这也给了其他的链,包括波卡,包括Sonala都会有机会。

我认为,这些不同的链的优势是不一样的。如果用户在意的是资金的安全,那以太坊的Layer 2解决方案是最合适的,如果用户资金安全无所谓,就是要爽的感觉,那去其他链玩也无可厚非。关键就看不同用户的资金体量了。

主持人:那您自己是在以太坊上还是交易所公链上玩得多?

路印协议项目,Steve:我基本只在DEX上,除了一些币在DEX上没有没办法以外。

主持人: Vitalik最近又提出了考虑在Rollup上做交互。这个提案叫:跨Rollup DEX。追问下Steve有注意到这个提案吗?

路印协议项目,Steve:我们早就在研究了,而且正在把我们的协议改版适配这个提案。这样之后不同的Rollup之间就会很容易做资产的跨界。我估计再有两个月左右就会上线了。Vitalik的提案路印会实现出来。

Celer项目,Michael:我没有特别仔细看。这个提案可能和状态通道会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我们推出的通用跨链解决方案,也是在不同的支持EVM的链之间搭通用的状态通道,包括多跳的,通过两次转账才能到账的解决方案。

我们现在做的跨链解决方案虽然只支持支付,但也是支持智能合约的逻辑。如果加上了智能合约的逻辑,从一个Rollup调用另一个Rollup的SWAP,那就能做到类似的效果。

但这个方案对于用户而言,延迟还是相对高了一些。我感觉有点像Cosmos的IDC或者波卡,有点像跨链,要等两边的安全性都得到确认。这是跨链的一个思路,但还是会有其他的方案。


主持人: Vitalik谈到以太坊扩容,认为短期是要取决于Rollup,但长期还是要看以太坊2.0。以太坊2.0已经提了三、四年了一直没实现。能否畅想一下以太坊2.0?



Celer项目,Michael这个问题开发者和用户会有认识上的不同步的地方。作为开发者我们会知道以太坊2.0现在还有点虚无缥缈的感觉,包括核心的路线图也已经更改成了以Rollup为核心,而不是以原来的64位可执行分片为中心的2.0。

2.0短期内只会有数据分片,作为Rollup的结算层,执行还是放在Layer 2上做的。长期来看,分片我并不是十分看好的。从逻辑上并不是很合理的架构。因为每笔交易会被分到不同的分片上,就必须要做跨分片之间的通信,必须付出跨分片通信的成本,牺牲掉智能合约的可组合性。这并不合理。

如果是根据不同的应用做划分,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Rollup,想要做跨Rollup了再去做,这会是更合理的。分片会给人简单粗暴的感觉,很强制的分成不同的分片。如果单个的Rollup遇到瓶颈,在Layer 2上再去做分片反而是更加合理的。

主持人:那Rollup最终能支撑得起以太坊全网的性能吗?

Celer项目,Michael: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用了Rollup可能提升几百倍,到一千倍的TPS,但用户量增长如果增长了十万倍怎么办?其实现在的技术还是无法做到的。

那可能就要在Layer 2上再做拆解,比如再做Layer 3,那就有点类似分片的技术了。其实如果只是做支付,只要本身的经济模型有足够的激励,可以用Celer的方案就能解决。

任何解决方案其实都不可能完全解决不可能三角的问题,不可能三角会一直存在的。不可能既去中心化又高性能,技术上是无法做到的。只能做取舍。

当然密码学能够帮助开发者做零知识证明,让不可能的事情做一些可能性。但要完全做到Web 2的体验,又完全去中心化还是不太现实的。还是需要有多层的架构,每一层都会有一些中心化的取舍,可以通过经济模型或密码学做一些折中。




以上就是笔记的全部内容。


利益相关声明:行走持有ETH现货以及以太坊矿机类产品,但与直播中的几个项目无利益关系。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