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Libra引爆开放金融 中国会对数字货币开一扇窗吗?| 猎问孟岩

Libra引爆开放金融 中国会对数字货币开一扇窗吗?| 猎问孟岩

2019-07-15 不详 来源:网络

1agiYxRfpcZtLjhUQ4b0xbNFvPZ936QxxwG7dJ3b.png

2019年7月11日晚,猎云财经高端在线对话栏目“猎问·创世相对论”第13期在猎云财经社群进行。猎云财经主编、联合创始人吴德铨对话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探讨开放金融时代是否已悄然到来?中国怎么办?中国是否应该、如何开启一扇开放金融之窗?

【猎问·第13期】

主题:开放金融时代,中国应否开一扇窗?

时间:2019年7月11日20:00

主社群:猎云财经猎问创始研讨群

对话嘉宾:

孟岩: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

吴德铨:猎云财经主编、联合创始人

以下根据猎问对话实录整理:

吴德铨:大家好!欢迎来到猎问·创世相对论第13期,这是猎云财经的深度对话栏目,聚焦于影响区块链和数字资产行业发展的热点事件、现象和命题。

用户规模超过全球总人口1/3、互联网人口2/3的Facebook,甫一推出锚定一揽子主权货币金融资产的无国界、超主权稳定数字货币Libra计划,就在全球掀起巨大波澜,掀起对传统货币金融体系巨大冲击波。“9·4文件”以来对数字货币严格监管的中国,甚至一度以数字货币为敏感词,但此时社会各界态度已发生明显变化。

在7月8日举办的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启动仪式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透露,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目前央行正在组织市场机构从事相应工作。“货币背后是利益、权力、国际政治、外交。如果一种支付工具发挥货币的职能,必然会冲击法定货币,从而对一个国家货币调控、金融调控、各方面带来直接影响。”

孟岩认为,美国主流经济正在一步步拥抱区块链和加密资产,但它的影响力和Facebook加密货币相比,都相形见绌。Facebook加密货币“将是2009年比特币主网启动之后加密货币领域最重大的事件,标志着非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应用从1.0升级到2.0。”“如果在数字经济革命新的阶段,中国不能积极参与,不但将在新的竞争中落于完全被动,而且在互联网和金融科技领域已经取得的优势也可能丧失殆尽。”

Libra意味着全球科技巨头开始强势介入金融领域,上期猎问嘉宾凌凤琪认为,华尔街话语权开始被硅谷抢走。开放金融时代是否悄然到来?中国怎么办?中国是否应该、如何开启一扇开放金融之窗?

猎云财经本期猎问对话荣幸邀请到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孟岩,区块链行业人士耳熟能详,CSDN副总裁,区块链领域重要的布道者,与元道一同提出token的“通证”概念。今晚我们的对话聚焦开放金融和中国的选择。

欢迎@孟岩!下面开始猎问·创世相对论的九连发对话。

01

开放金融浪潮开始涌来

吴德铨:猎问第一发。Facebook发币确确实实掀起了一波数字货币浪潮,至少27亿人口将迅速让数字货币真正进入到日常生活当中,这是包括比特币在内所有数字货币梦寐以求的场景,而覆盖人群将超过全球互联网人口的2/3、全球总人口的1/3。可以说,数字货币时代真正来临了。当前,加密数字货币全球覆盖只有五千万人左右,还比较小众,Libra推出之后可谓瞬间全球落地。这对于数字货币的意义来说,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有个比喻说,中本聪是马克思,扎克伯格是列宁,颇为贴切。

您与国盛证券区块链研究院对话时提到,Libra白皮书最让人兴奋的是它的一个大胆表述,要做开放式的金融服务,要让亿万老百姓拥有廉价普惠的金融服务。“这对于开放金融运动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推动,我们认为这个运动意义可能大过Libra本身,有可能未来有更多的组织、企业、团体、研究机构都会进入到开放金融这个领域里面,那样的话可能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后会彻底改变我们整个金融领域的一些方式,这个影响就会非常巨大。”

开放金融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与传统的“金融服务开放”概念不同,也称分布式金融、去中心化金融Defi,最近为业界热议。与USDT等稳定币功能单一不一样,直接用于多场景支付的Libra似乎是开放金融的里程碑?您认为开放金融时代到来了吗?

孟岩:谢谢吴总编。开放金融Open Finance,也不是一个新词,国外甚至有一家公司的名字就叫 Open Finance。但是应该说还没有人很好的定义这个概念。

你提到的分布式金融、去中心化金融、DeFi,更多的是从金融基础设施实现层面来说的。还有一些类似金融民主化、无边界金融的说法,是从性质来说。总的来说,都是在描述同一个巨大的趋势和浪潮。

我认为,这个浪潮已经开始涌过来了,开放金融时代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前不久我在一个访谈中谈了自己对开放金融的理解,不一定准确,但是在这里我愿意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我看来,开放金融代表了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相对于中心化的垄断金融,开放金融或带来五方面的巨大转变:

第一、由工具垄断向开放工具的转变。在传统金融中,支付、结算、清算等金融工具被银行等特许机构垄断和封闭,而区块链让更多机构和普通人能够通过去中心化的网络,自由使用乃至重新构建各种新型金融工具。

第二、由知识垄断向知识开放的转变。当前金融行业研究中,金融术语和理论越来越庞杂,似乎在刻意地将简单原理复杂化,让人琢磨不透,而开放的金融知识体系将聚焦金融本质和价值体现,更多强调行业通识和基础原则,不断降低金融知识的学习门槛。

第三、由信息垄断向信息开放的转变。很多与公众相关的数据掌握在部分互联网巨头手中,信息封闭、伪造和低效等数据垄断问题日益严重,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打造一个透明、安全和高效的分布式数据库,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信息开放世界。

第四、由权力垄断向权力开放的转变。信用货币时代,金融的管理权力由各个阶层既得利益者所垄断,而开放金融将使央行、商业银行等各层金融基础设施的运作方式变得更加市场化,进而打破金融行业的权力垄断。

第五、由利益垄断向利益开放的转变。面对企业组织在利益分配过程中的不透明、不公平等问题,依靠区块链技术可以搭建更开放的激励机制,让投资者、创造者、组织者、劳动者、消费者共享价值创造所带来的收益。

在我看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目前第一点工具垄断已经正在被逐渐打破,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市场中开设账户、完成交易等;第二点知识垄断还没有取得实质突破,虽然我们被各种媒体的金融经济资讯所包围,但大部分人对金融行业还了解不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系统掌握金融知识。

正由于普通人对于金融的无知和贫乏,导致对金融特权的恐惧和顺从。如果有足够多的懂金融、懂技术的创新者,以及足够多的了解自己权利的普通人,共同推动金融价值观和金融通识的学习,探讨未来开放金融的一切主题,会加速信息、权力和利益垄断的打破,构建全新的金融体系。

02

账户资源成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吴德铨:猎问第二发。最近,传统金融业界对无国界稳定货币Libra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震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Libra不是类似支付宝的支付中介,它的核心概念是货币,对现有金融体系、货币体系甚至未来的储备体系都会有很大冲击。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黄毅说,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的生态,互联网思维对传统银行的思维形成了重要的挑战,后来的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形成了更大的挑战,“现在的Libra,一旦成功了,对我们就不是挑战,就是颠覆性的了。”

您怎么看待Libra对传统中心化金融货币体系和银行业的颠覆性?

孟岩:Libra对于传统金融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全面论述这个问题恐怕需要另一篇万字长文,所以这里我只点三四个点。

第一是Libra将会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和金融服务账户体系边缘化。

Libra白皮书说它要帮助17亿没有银行账户的人获得金融服务。我相信群里每一个人都有银行账户,所以觉得这个事情跟自己关系不大。

其实不然,一旦你越来越多的钱和账都跑在Libra账户里,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丰富多彩的金融服务都只对Libra账户提供,你的几十个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账户慢慢就边缘化了,甚至荒废了。

这非常类似现在的微信对于传统语音通讯业务的冲击。你会发现,你现在很多朋友只有微信号,没有手机号。要给他们打电话的时候,直接用微信通话。这就是账户接管。

最近中移动爆出利润负增长,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为什么?用户都不在你这里开户了,你赚谁的钱去?

我认为,在开放金融时代,账户资源将取代流量资源成为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而传统银行和金融服务企业在这方面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果跟不上的话,他们未来就会沦为Libra上游的金融服务供应商,根本无法直接接触终端用户。

第二是Libra将会对央行实行货币政策造成冲击,尤其是一些小国、弱国的央行,有可能会因此失去对本国货币政策的主导能力。

比如Libra会使得一些国家的央行无法准确的估算经济系统中的货币量,也无法对外汇的出入境进行有效的监控。当央行按照传统的思路通过利率和数量工具干预经济的时候,他会发现系统很大程度不听使唤,因为人们可以自由的使用Libra与央行博弈。

第三是Libra对清算的影响。清算是央行的基本功能,也是国际间银行合作组织如BIS的主要功能。区块链有一个特点,就是支付即结算,不需要一个批量的清算过程,因此像Libra这样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系统,根本不需要一个中心化清算组织来画蛇添足。

如果把清算功能从现有的金融体系里拿掉,很多东西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所以两个月前,国际清算行BIS行长给各国央行写信说,你们不要开发数字货币,那个东西没好处。结果Libra一出来,他马上又写信给各国央行说,你们赶快开发数字货币吧。

大概他也想明白了,央行数字货币虽然对BIS是个威胁,但Libra对BIS根本就是连锅端。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第四是Libra以及开放金融理念对于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的影响。

传统金融是牌照金融,玩金融就是玩牌照,所以你能看到很多机构,违背金融服务的精神,违背信托精神,采用各种手段搞暗箱操作,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但投资人呢?老百姓呢?几十年如一日不赚钱甚至亏钱。为什么他们还能这么玩下去?因为他们能搞定牌照。

监管机构说,我发牌照是为了保护普通投资者。保护了几十年,普通老百姓“相对来说”越来越穷,倒是牌照本身几乎成了暴富执照。注意我说的是相对而言,也就是在金融财富分配中原来越落下风。

各位去看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对这个问题讲得很透。所以,我也不是特别指哪一个国家,在现行金融体制之下,全球都一样,都有这个问题。皮凯蒂这本书对问题的描述很深刻,但是他提的解决方案没有可执行性。

他建议对资本课以重税。我记得当年罗振宇罗辑思维谈这本书,就因为这个不可执行的方案,选择故意忽略这本书,就是不讲。

但其实他的问题阐述的还是非常到位的,提出好问题是重大贡献。解决方案呢?他那时候应该还没研究过区块链。

基于区块链的开放金融当中,有一个很基本的观念,就是跟自己的用户、合作伙伴和员工共享收益,取之于stakeholders,用之于stakeholders,甚至直接用一个开源智能合约来提供金融服务,强调开放、透明、超低费率甚至免费。

所以,开放金融兴起以后,对于传统金融中介冲击是很大的。

我接触区块链领域里很多创业者,今天已经不耐烦再去跟金融中介搞交易摩擦。为什么要求爷爷告奶奶求你?为什么要答应你一堆一堆对赌或者博弈条件?为什么要被你干扰我的决策和运营?

我为什么不能把权益交给对我业务真正最有价值的人——我的用户和客户?我变成一家社群企业,跟我的用户和员工共荣共辱,能不能比以前那种创业企业有更强的竞争力?

这个现在并不好说。也许他们对,也许他们不对。但是你让他们试,就有可能闹出一个不小的冲击和颠覆。

03

货币稳定来源于心理认同

吴德铨:猎问第三发。您一直在研究通证经济,和元道一同把token翻译成信达雅的“通证”,最近您说通证经济其实是开放金融的工具,但是您也发现通缩型单币体系(典型如比特币)具有内在矛盾。无论模型是通胀还是通缩,一旦形成预期,交易量一定会降低,流动性变弱,从而降低整个通证经济体的价值。

那么,Libra这种多元资产抵押型的稳定币,其模型既不通胀也不通缩,是最合适的支付货币吗?开放金融系统需要什么样的货币模型?

孟岩:这里要说明一下,通胀和通缩是货币流通量对于实际流通需求而言的。并不是说总量封顶就一定通缩,如果实际需求很孱弱,你再封顶一样是通胀。

回答问题。支付货币追求最大的流动性,当然应该尽可能稳定。不过这种稳定主要是心理上的,也就是说,老百姓觉得它稳,心理预期它不涨也不跌。

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会用自己的劳动和服务区给这种货币的价值做承兑和支撑。这种分布式的共识是稳定之源。

我并不认同一些专家所说的观点,说是政府赋予了货币稳定的信心。说是因为政府这个最高权威向货币中注入了信用,所以民众才感恩戴德地认为它稳定了。

稳定来自于心理,心理来自于生活经验。亿万老百姓认为它稳,它才是真的稳。在很多国家,政府不但不是货币稳定之源,反而是货币不稳之源。

所以,在开放金融当中,如果一种货币能够获得亿万民众的心理认同,它就是稳定的。

当然,开放金融显然需要一个复合的、开放的、多态并举、相互竞争的货币体系。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开放金融经济体,它的货币体系应该是自然长出来的,而不是哪一个人设计出来的。

但是在这个体系当中,低波动的支付通货肯定是一个基础。这就是Libra瞄准的那个位置。

吴德铨:也就是说,主权货币的信用也是来源于“共识”,而不是货币本身可锚定资产的稳定,这跟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样的?

孟岩:是的,当然货币价值的来源,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焦点。我这里只谈我的看法。

吴德铨:比如,人民币的发行,外汇储备是一个锚定物。

孟岩:那是以前,2015年之后不再是这样。2015年之后,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限制,人民币可以通过各种数量工具灵活发行,不再受外汇储备钳制。

wHRCBQzoHiy4HJLH6BZ65WveFEH9zcfzlorR929H.jpeg

04

开放金融也可跟央行数字货币结合

吴德铨:猎问第四发。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专利数全球领先。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小组;2016年12月,央行牵头国内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完成区块链首个实验;2017 年2月,央行基于区块链搭建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2017年5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挂牌;2018 年,央行表态“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但是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落地消息。

业界对法定数字货币的路径有不同看法。各国政府希望法币区块链化,但其内在缺陷是没有解决资产保有的隐私性问题,反而使资产权属更透明,这与加密数字货币的逻辑和社会心理是不吻合的。因此,法定数字货币的实际运用未来可能面临一定尴尬和局限。

数字法币的隐私性障碍,是否说明开放金融只能建立在超主权货币基础之上?

孟岩:在我看来,法定数字货币不能落地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您刚才说的隐私性问题,而是对商业银行既得利益的冲击问题。

法定数字货币相当于我们每个人都在央行直接开户头,每一笔交易都直接反映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角色就大大淡化了,还怎么玩下去?

另一方面,今天的商业银行承担经济体中主要的货币创造功能。如果钱都在央行账户里,商业银行怎么创造货币呢?央行不得不考虑这些问题。

我们感觉前一段时间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停滞了,可能跟商业银行的反对有直接的关系。

不过我相信Libra的冲击使得中国央行更容易排除异议,下定决心做央行数字货币CBDC。

要注意一点,CBDC可以不跑在区块链上,可以是中心化的,但是它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直接在央行资产负债表里,二是可编程,可以进入智能合约。

一旦可编程,那么只要把开发智能合约的权力开放给民众,很大程度就可以成为开放金融的一个基础。

所以,开放金融并不是只能建立在超主权货币基础上,它也可以跟央行数字货币结合。

CBDC对于开放金融是个大大的利好,只要CBDC有可编程性,可以进入智能合约,人们就可以围绕它开发出无穷无尽的开放金融应用。

什么保险、保理、融资租赁、收益分成等等,都可以变成 DeFi,空间无限。所以我们哭着喊着希望央行推出 CBDC。

至于商业银行怎么办,让商业银行自己去操心。我们以能进入央行资产负债表为荣,以能在央行基础设施上做应用为荣。

现在有一个趋势说是开放银行Open Banking,就是商业银行把自己的基础设施开放出来给大家做应用。这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是 Open Central Bank呢?

那就太好了。所以我们热烈呼唤CBDC出现。

当然,这个局面其实未必是央行CBDC所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们必须研究如何有效监管CBDC上的各种应用。

吴德铨:这也是央行准备的方向吗,您觉得?

孟岩:一定是的。但是问题很多,主要是监管问题,反洗钱、反恐。至于对商业银行的冲击问题,总是有办法的。但商业银行靠吃利差就能拿走几千几万亿利润,这个也不公平。所以为什么不可以冲击一下呢?

吴德铨:商业银行表示很无辜,好日子呢?

孟岩:整天说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你们商业银行一家利润比一半上市企业之和还多。

吴德铨:体系性痛点。

05

最终的数字货币是一种数字资产独立存在

吴德铨:猎问第五发。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联席所长、瀚德科技董事长曹彤认为,Libra大概率会成为稳定币最终得以确立的标志性转折点,有了广阔应用场景的Libra不再是资产保有的过度机制,持有资产与使用资产合二为一,用户保有Libra的意愿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这很像Apple手机对各应用场景的整合产生APP全新物种,实现一种代际的跳跃。他认为,稳定币不是数字货币的终局,最终的数字货币是一种数字资产的独立存在,不需要与法币挂钩。

所以,锚定一揽子主权货币资产的数字稳定币,仍然是中心化金融的附庸?未来还将有综合Btc、Libra优点的独立数字货币承载数字金融体系?

孟岩:曹行长(曾任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是我发自内心尊敬的银行家和金融专家之一。他在前不久发表的Libra评论文章,体现了他的前瞻性、开放性和超越性。

要知道很多传统金融当中的专家和成功人士,脑子里有很多条条框框,而且他们把这种条条框框混同于真正的知识,当成自己引以为傲的资本。

看看曹行长的文章,你就知道真正高段位的金融大家,他们看问题是看本质的,不畏浮云遮望眼的。

曹行长的判断我完全认同,Libra不是一成不变的,白皮书未来也是可以改的。1971年美元可以跟黄金脱钩,未来数字货币有全世界几十亿人的信任,几十亿人愿意用自己的产品、服务和汗水为数字货币的价值承兑,那还需要什么一篮子货币锚定?

有不少专家围绕 Libra锚定一篮子货币这个事情做了很多性质的判断,在我看来既必要也不必要。人家会变的。

关于货币这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的相信权威。

朱嘉明老师跟我说过,多少经济和金融大家试图给货币下各种结论,用各种理论来约束它,最后总被历史嘲弄。

面临历史性的变革,我们主要应该是去探索和创新,不要被条条框框所束缚。

吴德铨:Libra对主权货币冲击实在太大了,中国本来都不想搭理加密货币,这次也做出来快速反应。

孟岩:我认识的一些货币学的大家,比如原来美国亚特兰大联储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胡捷教授,看问题都是看本质的,不会拘泥于一些说法。

你问我未来是否会出现新的、集 BTC和Libra优势于一身的新型数字货币,我认为一定会有,而且一定应该有人去尝试,一次尝试不成,再来一次,不断尝试,说不定就能有创新和突破。

比特币本身就是二十多年不断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最后鼓捣出的一个孙悟空。

开放金融,不是靠想的,是靠鼓捣的。

06

真心希望中国企业参与到Libra

吴德铨:猎问第六发。Libra计划公布之后,中国的互联网和金融机构如何应对是热议话题。圈内的牛顿先生、洪七公的观点很有意思:中国在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等领域本就不落后,无论是做交易所的火币OK、海外的币安,还是本就走在支付前列的支付宝、微信、海外支付巨头连连,或者做硬件的华为、中兴、横扫非洲的传音,造矿机的比特大陆、嘉楠耘智,还有字节跳动、猎豹等等出海业务领先的公司,鼓励大家都去加入。Libra的魅力在于它不属于所有人,又属于所有人。“很多人直观的看到它,就想要竞争,这还是没有跳出传统思维的逻辑框架,没有理解密码货币的精神。毕竟,Libra不是私人银行,而是‘联合国央行’,你是选择加入联合国,一起建设更好的联合国,还是向联合国宣战呢?”

您怎么看待这种应对策略?是否说明,因为互联网的割裂导致中国的机构一直活在国内的舒适区,没有覆盖到足够的全球人群,从而失去数字时代的主导权先机?这种生态主导权对于数字时代的竞争是否足够重要?

孟岩:我认为既应当加入其中,同时也要有勇气尝试不同的思路。

我反对把 Libra当成洪水猛兽,当成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当成必须打败的竞争对手。

Libra具有相当的包容性,这个包容性并不是我们举国之力,或者个别几个巨头的狼性精神能够与之PK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金融创造了一个新的游戏规则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如果你带着传统的商业竞争、你死我活的心态进来,是会失道寡助的。

Libra出来之后,我听到好几个类似的竞争性的项目,开放度和包容度都远不及Libra,我不认为它们能够如自己所吹嘘的那样战胜Libra。

如果没有外界的压力,我相信大多数个人和企业会选择Libra,而不是一个包藏着中心化、赢家通吃心态的拙劣的模仿者。

所以,我真心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参与到Libra当中,掌握重要的权利。这不单是策略上的考虑,而且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但是话又说回来,Libra就是完美无瑕的?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是不是有更加优越的设计?更开放、更有激励的模式?我觉得我们还可以不断尝试。

至于你提到主导权的问题,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主导权是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

这个重要不重要?当然至关重要。

但是,竞争主导权的方法恐怕跟以前截然不同了。我的观点是,这套新的竞争体系,我们中国人还需要了解和学习。

我们在制定底层操作系统逻辑方面,在输出价值观、“以理服人”方面,是比较差的。

我们熟悉的逻辑是,要么你给我跪着,要么我给你跪着。

说如何构造一个基本平等的体系,然后还能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个不得不说是我们文化当中缺失的一环。

如果说在开放金融竞争当中,我们最薄弱的一环,我认为就是治理。所以这块要虚心去学习。

vLHSeRqgAMIAk9njzJNCu5KSEibZjekGYt746Ofb.jpeg

07

中国人能做到行业的顶端去

吴德铨:猎问第七发。1998年1月,华裔极客戴维在论坛发表b-money白皮书,介绍了如何构造一个数字现金的想法,“数字加密货币”的概念也由此而生。十年后,b-money白皮书成为了比特币白皮书中的第一个引用来源。中本聪曾经感叹说,自己设计的比特币只是b-money 的一个实现。这个故事您讲过。华人的聪敏真是可惜了,比特币本可以提前10年由华人创造出来。您觉得为什么不是戴维在工程上实现了比特币?中国人未来在数字世界会有独创性的荣光吗?

孟岩:这个问题我分两层来回答。

第一、我并不太关心在开放金融、数字货币世界当中,中国人是否能够独占鳌头或者表现突出。

开放金融是个全世界的事,谁作出贡献都值得我们以同样的热情去鼓励和欢呼。

在这个事情里面,再去分什么中国人外国人,再去找民族自豪感,我觉得民族主义有点过于泛滥了。

第二、话虽如此,我对于中国人在开放金融当中的未来成就,是持有非常乐观的看法以及十足信心。可以这么说,只要政策相对宽松,中国人必将成为开放金融当中贡献最大、创新最多、实力最雄厚的两三只力量之一,很有机会是第一名。

这不是基于爱国主义热情,而是基于我最近两年以来国内外到处跑、到处交流和实践的出来的结论。

如果我看不到这样的机会,我绝不会说这种话给大家打气,因为我觉得在开放金融这个事情里没有必要这么做。

确实是因为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全世界最优秀的奋斗者。这批人数量之多、工作之努力、拼搏精神之强,是哪个国家都比不上的。

就拿区块链技术来说,我们国内顶级的区块链开发团队,其实他们的工程技术水平并不亚于美国。

拿数字金融和通证经济应用来说,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年轻创业者,以及一些思想开放的企业家,在这方面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落地速度,至少在我接触的几个国家里,是遥遥领先的。

我是相信毛泽东的话,实践出真知。

美国人比较相信高智商的天才,把那些最聪明的人都集中到他们的大公司、高校、研究院所里去培养他们,然后进行专业化的创新。

我们中国人善于学习和在实践中闯和试,很多普通人,上学的时候未必突出,但是长期实践,实践出真知,一样可以做出了不起的创新。

数字货币和通证领域这一点非常明显。只要给我们环境,我相信中国人能够做到这个行业的顶端去。

当然我刚才说了,我们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治理能力。能否学会并且超越西方那套治理体系?这个我没有把握,但无论如何应该去试一试,学一学。

吴德铨:是的。这一问隐含了一个意思,我们应该给自己更加开放的创新环境,更加包容的制度环境。

08

在开放金融一亩三分地做一个道场

吴德铨:猎问第八发。您最近与火星财经及共识实验室发起人王峰、FT公链生态发起人张健联合成立“开放金融学习小组”,引起业内关注。你们的声明认为,传统货币金融体系甚至掌控和垄断了金融创新,民众在货币金融领域中的话语权不仅越来越微弱,而且由他们所支撑的货币金融基础资源也处在越来越严重的被侵蚀状态,这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公正、不公平之一。区块链、数字货币、通证经济的诞生和成长成为了改变货币金融领域封闭状态的新生力量。他们不仅拉开了开放金融历史变革的序幕,而且正在站上开放金融历史的舞台,势必成为重要的角色。

能否介绍一下学习小组将来交流和研究的方向?是否会有一些产业项目的实验?

孟岩:开放金融学习小组比较单纯,就是个学习小组。主要是读书、读时文、线下交流分享,目前不打算接入任何产业项目,当然我们鼓励小组成员自己去实践,也愿意基于支持,但自身不会介入。

发起开放金融学习小组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

第一是金融知识对于未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状况影响都会非常大,我们认为学习金融知识变得非常重要。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大家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实在是太难了,平时每天刷微信和头条,日理万机,多少优质内容随手划过,不产生任何知识沉淀。几百本书买着放到家里,一年都读不了几页。

因此我们打算用集体学习、精读输出的方式,构造一个场,一个学习文化,让小组成员能够认认真真读一些好文章,读几本经典,把金融常识和一些重要问题搞明白,想清楚。

从学习层面来说,就这么简单。

第二个层面是产生和传播开放金融的思想。

我们希望这个小组不光是自己学,还有所创造,而且要往外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金融常识,接触和了解开放金融的主张和思想。

开放金融还是个很新的东西,里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甚至错误的内容,我们需要创造这样一个思想的交流空间和交易市场,激发知识的创造和传播。

我相信知识创造财富,所以这个开放金融学习小组如果能做得好,应该可以为很多人创造财富。

但我们本身不会去做项目,不打算卷入过深的商业活动当中。

中国今天不缺成功的商业组织,不缺打着知识旗号成功赚钱的人,但缺好的读书会、好的思想交流、头脑激荡的场。

我们希望能够在开放金融这一亩三分地做这样一个道场。

至于经济上怎么维持,我们打算采取募捐方式,反正需要的钱也不多。

根据我的经验,一群人在一起认真学习区块链、通证经济和开放金融一段时间之后,一定会出现抱团创业的情况。我们会很愿意支持他们,我也相信他们会很愿意反馈学习小组。

09

不是打开一扇窗,而是打开大门

吴德铨:猎问第九发,最后一发。6月25日,《环球时报》英文版发表题为“全球数字货币竞争时代,中国不能缺席”的评论文章表示,Libra将成为美元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实际代表,中国必须参与这一轮数字经济竞争。“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竞争时代的到来,中国产业和监管机构都有必要就数字货币进行更多对话,理解甚至是鼓励数字货币。否则,中国有可能会在新的金融格局中落后。”

您在年初猎云财经“区块链先锋50人的一封信”中,以“新的大航海时代拉开序幕”为题表达了忡忡忧心:“现在一个新的大航海时代似乎要拉开序幕了。有一个新的技术,能够进一步明确产权,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开辟一个新的全球贸易空间,不过它也会带来各种麻烦,跟祖制的冲突,跟顶戴花翎的冲突。这次应该怎么办呢?2019年,我们期待一个新的答案。”

中国怎么办?有人认为,主权数字货币走的仍然是人民币国际化路径,而放开民间基于全球视野的区块链货币试验,是与国际巨头接轨的打法。您认为,在开放金融时代,中国是否应该开启一扇窗?如何在世界已经翻天覆地变革的时候,平衡好金融创新和风险管控之间的关系?最大的金融风险是体系溢出的风险,还是体系被全球竞争打破的风险?

孟岩:先说一个问题。人民币通过CBDC和区块链全球支付网络走向国际,一定要做,不能因为Libra来了就不做。

当然这个事情也不是我们说了算哈,只是建议一下。

吴德铨:附图(见文末)是孟老师文采飞扬的一篇长文,借此机会再次感谢您为猎云财经写的这封信!

孟岩:现在回头去看那篇文章,感觉老天还是长眼的 。

吴德铨:灵魂拷问。

孟岩:回到问题。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就是是不参与。

所以我的观点,不是打开一扇窗,而是打开大门,全面拥抱,全面合作,当然也全面竞争。我长期在一线跟这个领域的创新者、企业家交流,我相信,打开大门,我们一定能赢得开放金融这场大赛。

当然,我理解监管当局也有各种顾虑,所以先开窗,后开门,也是合理的。

监管非常复杂,讨论这些问题超过我的学识和能力。但大趋势我们不要认错,有问题可以想办法。

比如,北航蔡维德教授一直倡导沙盒监管。我们可以在某个地方搞一个 Libra沙盒,让进驻的企业能够参与Libra经济吗?

监管当局可以在沙盒里监管,不但安全、可控,而且还可以积累监管经验。

这是不是个好主意呢?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考虑一下。

中国是个大国,也是政府高度权威的国家。如果一定要封闭起来,短时间内是可以做到的。但长时间来讲,可能会付出非常巨大的代价。

这次Libra 冲击波之后,我们看到金融当局有很多表态,表明他们心态是开放的、积极的,因此我们也觉得很有信心。

只要认清大趋势,采取行动,我们是不怕参与竞争的。

不管CBDC,还是中国版Libra,还是更大胆的创新,只要干起来,我们肯定会成为全世界开放金融创新最具活力的地区。

吴德铨:非常感谢孟岩先生对本期猎问对话的精心准备和精彩回答!下面是自由交流时间,欢迎踊跃发问。

D3cg7mNycZwEFCBGXMwearIjQopoLePaOvAPGkcW.jpeg

10

社群问答:App账户信用扩张是Libra最大威胁

@伽利略基金老罗 :孟老师,有一个存储公链项目lambda引用您的观点:区块链的作用在于储值而不在于实际落地应用,币的增值比链的实际运营产生盈利重要。于是在烧了比特大陆,火币的投资1亿6000万后,因为技术上无法实现存储应用,就拼命上各种交易所,想把自己变成主流币,您怎么看?区块链唯一的作用在于储值增值吗?是不是抱着区块链落地应用想法的团队最终都会失败?

孟岩:我啥时候说过那种观点?业务不盈利,币如何增值?Lambda这个项目我不太熟悉,我们要把开放金融和通证经济分开。

开放金融是在区块链上重构全部金融服务。通证经济是用一套新的分配和激励制度来提升业务竞争力,将企业变成社区化协作体。

这个问题所描述的情况是现在很多项目有的问题,对于 Lambda这个项目来说,这些描述是否属实,我不太清楚。

我下面的评论不针对Lambda项目本身,因为我不掌握事实。一个项目到我跟前,我会先看他是开放金融项目还是通证经济项目。

如果是开放金融,它是在做什么金融服务?银行?交易?基金?保险?典当?保理还是融资租赁?

不要急,如果这个项目真的是数字货币,它确实可以不用考虑利润和商业模式,因为它想取代的是中央银行。

但是如果是通证经济项目,那就必须有落地业务,业务必须产生高利润。简单的说,你如果用互联网跑不通的业务,通证经济也跑不通。不可能说一个不赚钱的业务,用通证经济一包装,就赚大钱了,那绝对是庞氏骗局。

我不针对这个项目啊,因为确实不了解。我只是说,通证经济必须赚钱,每一个交易都赚钱,都在往通证里注入价值。通证经济只是把激励分配给用户。

@黄帅:孟老师,前面谈到央行数字法币的智能合约功能,这个方向很有想象力。但是归根到底,数字法币还是中心化的,跟区块链世界的思维依然有很大冲突。数字法币怎么跟超主权货币竞争呢,这可能会是一个很大问题,也就是共识可能要受到考验。您认为呢?

孟岩:数字法币跟超主权数字货币竞争,不借助监管和法律手段的话,确实有点悬。后者对前者有降维打击的优势。但好在还有法律、还有监管。

比如说,在一个国家境内,两个公司之间的交易开票,你能用 Libra 开票吗?这个确实是数字法币的优势。另外,象美国、中国这样的大国,货币管理得还不错,老百姓也可能会长时间继续习惯的使用 CBDC。

@Sunny:我问两个问题:1、开放银行有什么业务模式,和数字货币有什么关系?2、libra落地后用户要兑付libra币,其储备资产到底要托管在哪里,如果遇到资本管制的国家,怎么解决不同地域授权经销商的资产错配问题,全球各地域法币兑换后和锚定篮子货币资金清算怎么解决?通过谁来解决?有这两个问题请教一下,能否比较技术性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

孟岩:第一个问题,你说的开放银行,是指现在银行界准备开放基础设施的运动吗?Open Banking

如果是Open Banking 的话,跟数字货币没有关系。

吴德铨:介绍一下哈,@Sunny 是蚂蚁金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

孟岩:李院长好!我理解Open Banking相当于银行原来只是做APP给你用,现在它不光做APP,还提供API,让第三方开发商能够创造各种APP。

核心支付网络没变,还是银行自己的那个网络,但是上面能够支撑的应用就大大丰富了,可以不太精确的理解为金融 PaaS。

第二个问题,白皮书里其实写得比较详细,我描述一下。Libra的节点有义务去解决资金合规托管的问题,并且严格按照货币篮子的规定来存储资金。

节点只跟 reseller也就是承销商打交道,不直接跟用户接触。reseller 负责配平一定数量的一篮子货币,交给节点,节点把相应数量的 Libra 发给 reseller。

@Sunny:经销商是libra币兑换了法币,但储备资产是篮子货币,币种不同,怎么解决货币错配?reseller找谁配比资产?

孟岩:所以如果有一个用户要买10000美元的 Libra,他只能去找一个reseller,而这个reseller不管用什么办法,外汇市场交易也好,自己借也好,配一个合乎规定的货币篮子,交给节点,节点就拿Libra出来。这个问题由 reseller 自己解决。

reseller这么做,承担了汇率风险,也有一堆事情要做,肯定得有盈利,所以Libra其实在市场上的价格会比官方牌价高一些。

Libra 白皮书并没有涉及特别多的操作细节,而是把您说的一些难题留给了节点和 reseller。

反过来,如果reseller拿着 libra要求兑现金篮子出来,节点就按照比例兑货币篮子。从这个层面上来将,Libra 的设计是自圆其说的。

@Sunny:reseller怎么解决呢?比如印度用户用卢比买了libra币,reseller手中是卢比,与篮子货币不同啊,怎么办?reseller拿到法币在印度境内,托管储备资产在哪里?要跨境调拨资金吗?遇到外汇管制怎么办?

孟岩:这个是reseller 的事情,你没这个本事就赚不到这个钱。libra白皮书没规定,等于把难题推给 reseller了,激励是那个价差。

@Sunny:问题给了reseller,那reseller是谁?过去外汇交易是银行?libra节点目前没有一家银行加入,怎么办?问题是即使银行在印度向境外调拨资金平衡头寸和货币错配,也受外汇管制,怎么办呢?

孟岩:李院长问的问题很好,不过我们搞区块链的思想方法确实是跟中心化思想不同。我先把激励体系设计好,大家在激励之下各显其能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那就只有拜拜,印度做不了,那就不做,中国做不了,那就不做。

您看比特币就是这样,我给你激励,你自己考虑怎么解决问题。

@Sunny:但libra要做成,他必须解决监管和合规问题啊,不然商业模式跑不通哦。稳定币和比特币那是根本不同的,不可比。这样小打小闹可以,libra可是野心勃勃,没有硬核去肯,那他做起来有啥意思。

孟岩:极而言之,我先到那些好解决监管和合规问题的地方去啊,世界上的柿子都是硬的吗?

就拿您说的印度来说,印度禁了比特币交易,结果是比特币-法币交易空前活跃,且比境外有500美元以上的价差。所以大卫·马库斯在跟美国国会和监管沟通嘛。

@Sunny:这个真的不可比,比特币去中心化,找不到发行主体。libra可是摆在那里,有发行主体。全世界监管机构一找一个准。

孟岩:你让他们试嘛。

@Sunny:我问的技术化了一点。依你的看法,目前还是无解对吧。

孟岩:不是啊,我的看法是目前没到要解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其实很多 Libra 是点对点交易的。

@Sunny:OK,我不了解,我只是看到白皮书海量操作难题没有看到答案和解决办法,请教一下。

孟岩:比如 Libra 发布之前,曾经有一个媒体透露说,Facebook 会给用户发一些 Libra 激励,让用户去点击广告或者做广告分销。

@Sunny:那是另一个问题。

孟岩:也就是说,用户可以不掏法币就直接在 App 里得到 Libra,这种渗透性的做法,监管最后很难处理。

@Sunny:不是。Libra 1比1锚定法定货币的,没有信用发行。

孟岩:只要大家都有 Libra 币了并且彼此支付起来,其实跟法币出入金的问题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这个问题我们想过了,会有 App扩张 Libra信用,这是个严峻的挑战。

@Sunny:白皮书这么写的,他要信用发行就不是稳定币了。

孟岩:这个问题白皮书控制不了,就好像目前的交易所普遍扩张比特币信用,中本聪管不了。这个事情恐怕是发生在 App层面,不是在钱包里,而是在用户App账户中。

我们认为,这件事情对Libra才是最大的威胁。

@Sunny:那他就是另一个比特币,小扎不会这么干。至少今天不敢这么干。

孟岩:关键是小扎也管不了啊,我 App用户500万,他们之间频繁相互转账,我开一个二级账户体系怎么了?扩张信用怎么了?你怎么查?

@Sunny:转账是流通环节,我说的是发行。

孟岩:一样的,用户在我这里存了5个亿的 Libra,我挪走四个亿去干别的。交易所里发生的事情,App里也可以干啊。

@Sunny:没关系了,这个问题太技术化,设计稳定币发行制度设计。我们先不讨论了。

孟岩:要看 Libra有没有牛叉的监管办法,总之问题很多啊。

@Sunny:但至少我觉得libra开始这么干,会死的很惨。他要真的是认真干,应该不会走这条路。有机会再探讨,谢啦。

@王运嘉Jimmy*枫玉=证签双宝*法123:想明白了问题就不多,例如,信用扩张,在数字货币里,是可控的,是可管的。因为,数字货币的流向是有记录可追溯的。

孟岩:确实这个是对 Libra威胁最大的事情,而且 Libra不是主动干,而是底下会有一些App自己瞎搞。怎么监管?反正现在数字货币圈子还没找到办法。

@蔡明军@投肯科技:@孟岩libra目前仍然是联盟链,而且用户钱包是中心化托管在Facebook专门设立的子公司,所以是否信用增发,掌握在小扎手里的。

孟岩:@蔡明军@投肯科技 蔡总,是这样的,我解释一下。

我开发一个 App,然后成功忽悠500万用户过来,他们彼此之间频繁相互转账。但是因为Libra就 1000tps啊,这么转来转去用户就觉得很慢,于是我就说:大家把libra转到我这里来,然后我给你们记个账,你们之间互转的时候,闪电速度。

于是我就开一个中心化数据库,让大家把Libra转到我这里来,比如转了5000万。然后我看,你们这帮家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我这里相互转,真正提出去的机会并不大,那干脆我把闲置不用的Libra拿出2000万来去搞搞贷款,搞搞副业,这个岂不是很爽。

一旦这么干了,就相当于部分准备,增发信用了。确实如王总所说,这么干会在链上留下痕迹,但是想要把它跟正常的跨 APP汇款区别开也很难。

我说的就是这个问题,一旦用户都过来挤兑,这个 APP 就垮了。跟银行一模一样。

@蔡明军@投肯科技:钱包的中心化托管就是可以监管了吧。

孟岩:你可以中心化托管,但我的钱包每天都在大量的充提,你哪知道哪一笔是我正常替用户汇出去的,哪一笔是我发出去的贷款呢?

@蔡明军@投肯科技:嗯,确实如此,不能封账户,只能发公告而已。

孟岩:所以啊,我最想不明白就这点。不早了,改天交流 。

@蔡明军@投肯科技:善恶平衡,熵增熵减。感谢孟总的解释!

吴德铨:互动问答要不先到这吧,孟老师辛苦了。如果各位意犹未尽,可以在群里自由交流哈。感谢孟岩先生百忙之中做客猎云财经猎问·创世相对论!非常深入、精彩!谢谢各位参与猎问对话的研讨。下期见,晚安。

4pg2tPDyk5wwNro2OR58ewYJCOBCBJIlb5gMMdYY.jpeg

—-

编译者/作者:不详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