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刘昌用深度解读密码经济历史

刘昌用深度解读密码经济历史

2020-08-28 火币大学 来源:火星财经
刘昌用博士针对密码货币的早期探索、比特币的创立与愿景、密码货币的演进、比特币扩容之争的前世今生以及扩容失败后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深度讲解。

原创火大教育火大教育

前言:

知密大学发起人,密码经济倡导者,火币大学特聘导师刘昌用博士进行了主题为《密码经济的逻辑、历史与未来》的现场授课。在本堂课程中,刘昌用博士针对密码货币的早期探索、比特币的创立与愿景、密码货币的演进、比特币扩容之争的前世今生以及扩容失败后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深度讲解。

以下为刘昌用博士课程精华整理内容,火币大学特此整理,希望能让读者明晰密码货币及比特币的历史。

01

密码货币的早期探索

我们要讲区块链的历史,至少追溯到密码货币这个时代。密码货币的早期探索主要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非对称密码。1972年由JamesEllis和Clifford Cocks和Graham,以及1976年Whitfield Diffie、Marty Hellman和Ralph Merkle分别独立发现。非对称密码技术最早主要产生于军事用途。

2、密码朋克。Timothy Mey和DavidChaum认为非对称密码将掀起人类社会又一场革命。1980年代在密码朋克的推动下走向民用化,用于解决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主要用于网络通讯和构建数字货币系统,即密码货币。

3、密码货币。这其中主要包括1990年David Chaum的digicash,1997 Adam Back的Hash Cash,1998年 Dai Wei的B-money,2004年Hal Finney的PoW。

4、点对点网络。1999年ShawnFannning与Shawn Parker发明点对点网络音乐应用Napster。Napster、BitTorrent等点对点网络技术的出现,为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布式共识系统提供了技术条件。

5、比特币。2007-2009年,中本聪发现,早期密码货币纷纷失败的根源是系统的“中心化”。为此,他将分布式共识机制用于密码货币,建立了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密码货币——比特币。比特币的主要愿景是成为全球自由货币,比特币主链成为全球信息平台,比特币网络成为全球基础设施。

比特币的早期时代,山寨币很少,但是最早接触比特币的人都有着很大的梦想。我们希望通过密码货币,通过自由的货币带动整个世界的经济变得更加自由。尽管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怎么样更加自由,但是我们都能预感到密码货币将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第一步,我们认为比特币将首先成为全球的自由货币,大家都可以使用,没有人分割它;

第二步,当它成为自由货币之后,比特币主链就是一个记账的账目。大家都知道,信息一旦记录上链就永远不可篡改,不可磨灭。所以我们认为它能扩展出其他很多用途。后来的区块链大家强调的就是这个用途,尤其无币区块链,搞存证;

第三,把它作为分布式的虚拟机来做更多的事情。比特币系统成功运转,区块链一步步记起来,靠大家运行一个个的节点,每个节点都遵守相同的规则。

02

密码货币的演进

第一阶段:山寨币的兴起。在2013年之前,大家基本上都是比特币在延续的理想。2013年牛市的时候出现了新的变化:山寨币开始兴起。原先的山寨币没有多大的技术创新,野心也不是很足,他们的定位是做比特币的补充,你是老大,我做小弟,这个时候市场内没有较多分歧。

第二阶段:Pow与PoS之争。真正大的分歧出现在POW模式,POW用竞猜的方式,耗费电力,耗费设备的方式争夺记账权。很多环保主义者认为,消耗大量的电力就是为了争夺记账权,只要让没有人能够预期,没有人控制,而且又能产生随机性的记账权就可以了。

只要规定谁持的币更多,就让他的难度变小,这样让币多的人很容易记账,总体上竞争难度就会降低,从而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由此出现了POS。POS出现以后,比特币阵营里分裂出一部分人主张环保,但是第一批POS都不太行。这是第一次重大的分解,开始改革和创新的,后来EOS等都是从POS开始的。

现在主要两大阵营,POW阵营和POS阵营。

第三阶段:智能合约与二层协议。后来大家发现比特币网络不仅可以做比特币,还可以在比特币网络之上把脚本(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智能合约)运行起来。当时人家用不太复杂的合约机制,代码就能设计出来更多的功能。有人发现发代币的时候需要在二层制定一系列的规则,比如说不仅发代币,想在比特币的网络上交易,代币和代币之间,代币和比特币之间进行去中心化的交易,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当时是可以在比特币上面做的。

第四阶段:由以太坊带来的币圈与链圈。以太坊出来之后大家开始支持以太坊,以太坊的定位不是货币,它的定位是去中心化的定位系统。它有没有币?有币,但不是货币,以太坊像积分一样,解决内部运行消耗的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这个时候区块链和以太坊融合在一起,分出了最早的币圈和链圈。币圈是搞比特币的,链圈是搞以太坊的。当时币圈和链圈的关系有点互相歧视,币圈觉得走的是邪门歪道,还不到时候,链圈觉得这帮人就是为了囤币发财,没有追求。但当时总体上链圈属于劣势。

第五阶段:比特币的市场份额始终在90%以上。总体上讲在2017年之前,比特币市场份额都在90%以上,甚至95%以上。第二位的是以太坊,以太坊当时的份额只有2%-3%的样子,其他小的更不用说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比特币发展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最近比特币的份额已经跌到60%以下。最惨的时候是在2017年下半年,比特币的份额掉到了36%,以太坊的份额上涨到了32%,差一点点就反转了。

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变化?主要原因就是扩容之争。

03

改变历史的比特币扩容之争

比特币扩容之争的“扩容”意思是提高区块上限的“区块扩容”,是战争的核心。比特币扩容之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比特币是一个实验性的系统,一个小问题最终折射出来内部根本的缺陷,是根本机制上的问题。

扩容的提出

中本聪最初的代码对每个区块容量有最高限制 32M,据说源于他的这段代码是从其他项目中借用的,原本带有 32M 的限制。比特币运行之后最初两年实际区块大小都在 0.5K 以内。在没有直接说明原因的情况下,中本聪于 2010 年 7 月设置了最大 1M 的区块容量限制。

2010年10月,比特币早期开发者 Jeff Garzik 发帖建议将容量限制提高到 7.1M。但此时区块实际大小仍在 0.5k 左右,中本聪认为立即修改会导致软件版本不兼容(即后来所说的硬分叉),他建议在更新代码时,加入条件,在某个区块高度将区块限制提高,这样就能自然完成扩容,解决不兼容(分叉)问题。

12月,维基解密宣布接受比特币捐助,中本聪很不高兴,他说比特币还是一个很弱小的实验系统,这个时候引来这么大的关注是捅了马蜂窝,很反对,但事情已无法阻止。因此宣布隐退,退出公共的视野,将比特币开发的相关权限交给了Gavin Andresen。

Gavin接到权利后逐渐邀请四个核心开发者代管比特币代码,逐步把代码权利逐渐分散给四个人。到2012年正式退出了代码管理权,相当于也隐退了。

2014年, Adam Back,核心开发者 Gregory Maxwell,以及企业家和投资者 Austin Hill,核心开发者 Pieter Wuille、Matt Corallo 等合作创立了比特币技术公司 Blockstream。该公司侧重于侧链技术,即可以有效地与比特币挂钩的替代区块链。

2015年,区块实际大小已经达到 0.3M,考虑到开发测试周期,扩容问题已经十分紧迫。但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内部一直未能达成区块扩容的共识。2015年 5月初,隐退的Gavin出面公开提出正式建议:在2016 年3月1日将区块限制扩大到 20M。

扩容先驱Gavin的第一次失败

扩容时刻到了,但Gavin的扩容提议没有得到核心开发主导者的支持。出于对硬分叉、小区块去中心、二层通道满足需求、开发者的利益等原因的考虑,Core团队并没有支持扩容方案。

缓兵之计,Gavin和Mike Hearn提了BIP101方案,建议先扩容到2M,然后每两年翻倍。在Bitcoin Core版本之外,Gavin和Mike开始在BitcoinXT节点版本中实现 20M 扩容和 BIP101。

Bitcoin XT是 Gavin 在 2012年建立的与Core兼容的比特币全节点版本,为了扩容正在成为Core的竞争或替代版本。2015年,主推区块扩容的Bitcoin XT在论坛中遭遇了社区言论管制,而当时占据绝大多数算力的中国矿工并不支持扩容。

扩容第一次失败的最后一击,是与 Gavin 一起推进 Bitcoin XT的比特币资深开发者Mike发布文章《比特币已死》,宣布比特币这个去中心化的货币试验已经失败,其发帖表示已卖掉了所有的比特币并将彻底离开这个舞台。由此Gavin的第一次扩容尝试彻底失败。

Gavin组建Bitcoin Classic却再度折戟

2016年1月,Gavin与Jeff Garzik和PeterRizun建立了一个新的开发组 Bitcoin Classic。扩容进入 Bitcoin Classic 阶段。

2016年2月22日召开香港会议,中国矿工同几位Core开发者,以及 Blockstream CEO Adam Back达成协议。双方同意继续实施隔离见证软分叉,Core在隔离见证之后通过硬分叉将区块扩容到2M,也就是所谓的香港共识。香港共识中,矿业抛弃了Bitcoin Classic,以换取Core的扩容承诺。但Core却以共识协议上签字是Blockstream CEO Adam Back自己的名字,并不能代表该公司而毁约。

2015年底,澳大利亚人 Craig S.Wright (简称 CSW)开始公开声称自己是中本聪并获取了Gavin的信任。在BBC上自证身份时,CSW却出尔反尔跑路离开。同时CSW在博客中的签名也被社区揭露为是假签名。最后整个比特币社区都认为CSW是骗子,而Gavin成了骗子的帮凶,Gavin失去了社区信任,不得不宣布退出Core开发组,彻底失去了对扩容的推动力。

扩容派的觉醒

2016年7月,比特币开始出现区块拥堵的现象,交易确认时间的延长和高昂的手续费让中国矿工、社区乃至整个产业开始觉醒。在知道扩容的必要性后,开发者、社区支持者,重要的商业公司在西方召开一系列的扩容会议,一起讨论怎么在链上进行扩容。

最后一次会议上,新的扩容核心就形成了,围绕Bitcoin Unlimited,由他做开发团队,大家支持他,BU很快获得了部分矿业力量的支持。

扩容失败

但是2017年2月份-5月份三个月时间,BU系统自己的bug出现一次崩溃,被黑客攻击发生了三次崩溃,每次崩溃都是50%以上的节点掉线。大面积故障,让几乎所有人失去了对 BU的信心。BU系统基本上以失败告终。

2017年5月21日纽约会议召开,来自22个国家,涵盖矿业、交易所、钱包、浏览器全产业链的58个公司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作为参会者。在场的代表形成了共识,准备实施SegWit+2M绑定扩容的方案,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SegWit2X。

2017年6月30日,荷兰阿纳姆召开了扩容系列会议的关键会议《比特币的未来会议》,会上Bitcoin ABC 的Amaury拿出了可以实行UAHF,将容量简单扩大到 8M 的比特币新版本。为防止纽约共识失败,吴忌寒等人保留了这个方案,也就是BCH。

7月中旬,杨海坡在闪电黄世亮建立的BitcoinUnlimited微信群里提出BCH分叉建议。22日,杨海坡在微比特交易所(Viabtc)开通BCH期货,由于BCH有了价格,其他交易所和钱包也不得不给用户分离BCH,进而上线BCH交易对。到2017年8月1日,已经形成了BCH稳定的交易市场。随着Viabtc挖出了第一个BCH区块,随后江卓尔的BTC.top和比特大陆蚂蚁矿池等也加入挖矿,BCH诞生。

11月8号,纽约共识的主要开发者发了联合声明说,照目前的形势来看,如果继续扩容,就会导致分叉,所以决定停止这个计划,由此纽约共识失败。

04

扩容失败后市场的发展

扩容之争的后果之一就是交易所的格局变了,后来碰到“94”又有新的变化。

第一个改变:比特币做价值存储。2018年熊市,整个比特币社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发现原来不扩容是对的,比特币现在做价值存储很好,越贵越好,不好用没有关系。到了2019年上半年,大家已经接受比特币不再做货币了,做的是价值存储。而BCH接着原来的方向在做货币,由此功能就分开了。

第二个改变:竞争币的兴起。2017年大牛市,市场交易情绪极高牛市,比特币开始拥堵。所以投资者开始选择其他竞争币,也就是以太坊、莱特币等。以太份额越来越高,最高达到32%,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他改变也包含了ICO、无币区块链的兴起,区块链的炒作以及过度金融化,以及csw再次假冒中本聪,分叉BCH。

05

解决冲突的方案

密码货币整个路径发展就是这些情况,没有把去中心化的货币扩展到去中心化其他的东西,比特币这些年货币做不起来很简单,所以用货币可以去中心化的,但是签合同,其他相关的东西都是中心化的,光拿比特币很难打通。

这个领域既有早期的无政府主义;也有后来的比特神教,不讲技术和应用,就认比特币;赌场论也很流行;还有原教旨主义;最后一种思想就是演进的自由主义。

总之,这其中有着非常多的冲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要做治理,从2017年开始,想要解决的是,我发现扩容问题不是问题,扩容背后问题是缺乏治理,首先解决的是资金来源,怎么保证让开发者不用自己想办法找钱了,他们才能做。公共事务的资金不应该由捐赠的方式来解决,也不应该用投资的方式解决,我认为还是从发行做,发行是大家公共的资金,做公共的事情。

二是尝试让所有的贡献者共同参与管理和分配这些工作。

三是时间,我们应该让资金的分配从事前决策转移到事后,很关键,因为只要是事前决策,再聪明的决策者是不是都不可能解决中间过程的不确定性,所以会出错。要是事前决策,一定是中心化的。

本文来源:火币大学
原文标题:刘昌用深度解读密码经济历史

—-

编译者/作者:火币大学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