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行走笔记:以太坊2.0,二层协议生态的崛起(下篇)

行走笔记:以太坊2.0,二层协议生态的崛起(下篇)

2020-12-02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本篇笔记来自币乎11月30日的直播,上篇的链接在这里

以下,Enjoy:

主持人:大家会很关心在ETH1和ETH2合并过程中,资产的安全应该如何去保障?

喵叔: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有答案。推演最终要由市场决定。

姚翔:我们会想一些极端情况,就是什么是不安全的。那就直接一点,不安全就各玩各的。大家都说自己是正统。当年The Dao的分叉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现在以太坊上资产种类也比较多。但资产类别上还是有区别的,一类是原生资产,是ETH,和ETH的衍生资产,比如wETH,甚至包括DAI;第二类是中心化机构或联盟发行或映射的资产,包括稳定币,也包括wBTC等映射的资产;第三类是以太坊上的应用自己的资产。比如Maker 的MKR,Uniswap的UNI。这三类会有些区别。

最近看到有文章说分叉后资产变两份。对第一类原生资产,确实可能会变成两份。在The Dao的分叉后,ETH 和ETC就是两个不同资产。在最坏情况下,可能代币的价格会剧烈的波动。如果你有抵押在Defi中的资产,是要小心避免被清算的。因为分叉后会发生什么是市场的选择,我们并不知道。

而第二种资产是并不会被分叉的。USDC并不会因为出现两条链而变成两份。它一定会选择一边,一条链作为自己认定的底层网络。反而不用担心,这些中心化的机构和组织自己会处理好这个问题。提前多长时间会给大家警示,甚至有些token会暂时让大家不要使用等等。

第三种资产则会是社区的选择。这其中的风险是什么也不太确定。最近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还特意去Maker的论坛看过,确实在讨论。有人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在ETC上也做一个Maker Dao。其实协议是中立的,如果有一条链为什么不能做呢?是因为大家一致认可ETC的链不是那么安全,很有可能被回滚,被51%攻击的概率非常大。所以大家不去做。

对普通人来说,现在是比较早的阶段,我们可以边走边看,我相信会有比较好的方案。

主持人:今天,Layer2的方案加快了公链的发展脚步。最近Layer 2的发展也是比较乐观的。现在以太坊Layer 2的扩容方案也逐渐走向由市场选择的方向。越来越多的团队加入了扩容方案的开发。

两位觉得哪种扩容方案会受到市场的青睐?未来对Layer 2来说有会是怎样的局面?

姚翔:扩容方案有两个维度,一是是否有链上数据的可用性,二是交易合法性证明的方法到底是有效性证明还是欺诈证明。从这两个维度大概可以分为四类:

ZK Rollup、Optimistic Rollup、Validium、Plasma。从安全性上ZK Rollup无疑是最优的。但现阶段对智能合约的支持不太好,而且扩容的空间相对没有其他方案那么大,但我个人依然更喜欢ZK Rollup。

原因是我认为在区块链发展中,密码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以太坊的发展,零知识证明技术也在基金会的努力下,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我们更喜欢这个方案的原因,一是没有牺牲安全性,二是想象空间更足,还有很多未知探索空间。而其他方案基本可以看到终局是什么。可能更多只是工程问题,没有太多想象空间。

我看到目前市场的选择,ZK Rollup方案也在做一些融资,反响还是比较好的。最近一次峰会,主持人提前问了个问题:在几种方案中个人最喜欢哪个?ZK Rollup拿到了60%的票,还有15%的人选择了这些都不看好。当然因为峰会是ZK的,参加者会有偏向,但依然能反应出(这个方案在开发者中的认可度)。

ZK Rollup体现的是技术革新对系统带来的新影响,而不是比较成熟的技术。我觉得未来市场会寻找新的范式,ZK Rollup给我们的启发是减少链的存储状态,减少对链本身做计算,把计算放在链下。链只是做比较轻量的验证工作。这个范式可能是最重要的,比技术本身还要重要。

喵叔:我从另外的角度谈谈Layer 2。我们已经能体验到这件事正在发生。比如一些Defi产品已经尝试使用Rollup的方案来做测试网上的交互体验。至少从现在的体验流程看,原来就像发电报要等很久,现在只要签个名就能完成交易、清算、抵押等各种操作。体验已经非常丝滑了。

可能Rollup中还会有很多问题,比如ZK Rollup还会有电路设计不够完美,有很多情况没有考虑,或者在链下EVM的执行中还要考虑合约是否要重新部署和重新做写法。因为有可能面对的是非图灵完备的,需要把代码结构做调整。这对现有的Defi产品会带来一些安全性的问题。但我相信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实践和工程去克服的。

短期我已经看到和摸到了,但还不够能进入生产环节。现在还处于工程机的感觉,但你已经能够想象未来如果能够大面积使用的可能性。我鼓励大家尽可能去尝试,让普通用户体验Rollup能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主持人:我们再来谈谈作为Layer 1共识上比较大的改变。两位觉得以太坊从POW工作量证明的工作机制转向POS权益证明共识机制,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对于POW和POS,两位是否有自己的观点和偏好?

喵叔:我的偏好可能比较明显。但我还是尽可能客观的表述下我对它们的理解。

目前全世界应该没有比POW更为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但为什么还有链在不断考虑是否能做POS,或者要不要不断革新POS,将其推到和POW在共识层面可以抗衡的新的机制的原因在于,POW本身也有弊病。

比如经常会提到的能源问题,容易中心化,容易形成重资产规模的效应。这些是POW经常被诟病的问题。POS是希望能够使用更轻量,加密的方法将其解决。以太坊在转向POS的过程中引入了多方签名,引入了新的设计模式,就是为了解决在更低功耗情况下模拟类似POW挖矿的过程,希望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以更低成本维护网络的安全。Vitalik对此也有过论述,Why pos。

但我个人分析,其中还有一定的问题。比如当你使用POS机制,就带来了开放性不足的问题。比如任何人想要参与网络安全性建设,不单要付出架构机器成本这件事,需要依赖链上本身的原生资产,需要单向做一种赌注的押注,不能反向操作。这长期会导致更中心化的趋势,资产有可能会更中心化。并且链上的经济活动会直接影响共识的安全。这点我们无法提前做先验,只能做假设。比如链上的币价突然后波动,会直接影响影响到跑POS节点的安全性,有人可能会选择直接拔网线,不想跑了。

今天还和别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币价都是波动的,为什么认为POW承载波动的能力比POS更好?原因在于挖矿行业有自己闭环的生态。比如显卡、电费、矿场,矿工自有生态可能并不关心链上的活动。挖矿是个现金流生意,每个人入场的成本是不同的,带来每个人可以承载币价波动的能力不同,可以承载的风险不同。这样的共识机制下,币价无论如何波动,总有人会运行机器,并且可以保证网络可用。

但POS机制,所有人都是32个ETH的质押量。你所考量的都是币本位的年化收益。我不清楚将所有成本打得更平之后,波动是否能让普通人有POW那么大的承载能力。这是在安全性上要考量的问题。

之前还有一个讨论是哪种共识更加公平。我的观点是,我们在做共识安全时,我们要找的并不是公平,而是公正的方法。并不是我们互相打一拳,力量一样此才是公平,而是要考虑是同样重量级的才能分在同一组去打,这是更为公正。POW更容易促进公正,原因是POW行业是能源行业,矿机和算力并不是稀缺资源,真正稀缺的是能源分布在哪以及带宽。这是以太坊目前POW公链最基础的安全成本。并不是显卡价格的差别导致了安全与否,而是因为更长期电力供给,更稳定的处理交易、收集交易的能力,可以保持带宽,维持网络的吞吐。

POS还有一个好处,出块节奏可以更稳定。是因为它是一种合作机制,更有规律。但POW是一种竞争机制,类似军备竞赛。两种设计的机制不同,最终会带来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

姚翔:POW在学术上会更多称为中本聪共识。如果从安全性和可靠性角度思考,我会推荐大家看看张韧博士比较系统性的谈安全问题的文章(可搜索《张韧做客Zero Knowkedge播客,畅聊共识协议安全性》)

主持人:对于当前以太坊1.0的矿工,面对目前已知的未知,他们会面对怎样的风险或选择?最后可能会是怎样的趋势?

喵叔:以太坊矿工社群的特性是,显卡矿工占了很大一部分,虽然有ASIC矿机,但很少。大部分都是8G显卡。比特币矿工更多是ASIC矿机且是很产业化的。虽然以太坊也有产业化的趋势。但现在以太坊矿工追求的核心是回本和回本周期。

我投入了多少钱购入矿机,交多少电费,花多长时间可以拿回成本?这是所有矿工做出选择都要思考的。无论是显卡还是ASIC矿工。以太坊矿工面临的风险会更确定一些,会更期望知道还可以挖多久。比如EIP-1559会不会很快来,2.0这条链快速启动之后,会不会POW这条链会不能挖了。这是无论大矿工还是小矿工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我们也会不断跟进AMA,跟进以太坊路线图的变化。至少现在能看到ETH 1 如果最终希望简化的 合并到ETH 2 的链上。Vitalik说如果在明年2月份完成了验证,他认为要放到11月份甚至更晚才去真正执行。所以我们会比较乐观的认为,POW这条链还可以挖至少一年,甚至更久。

现在矿工更多考虑的是是否添加新的矿机以及是否卖掉现在手上的矿机。因为以太坊POW如果没有了,GPU的算力是很难被当前的加密市场消化掉的。我所观察到的另外的机会不是来自以太坊本身,而是来自GPU存量市场。我看到不少人认为,既然以太坊抛弃了GPU算力,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尝试来改变共识,启动迎合以太坊矿工的新的币种。

因为挖矿要去算DAG,显存要占到4G甚至更高。大概在今年年底,4G显存的显卡就不能挖(以太坊)了。所以有些链就试图迎合这部分矿工,修改共识算法,吸纳4G以下显存的矿工。至少现在看到有人这么做了。如果以太坊2.0的确定性更高,并且存量市场更大,相信会有更多人做这样的事。会把我们担心的存量的GPU消化掉。

主持人:信标链即将创世,很多人对质押是持观望态度的。想在创世之后看看情况如何再去质押。大家也比较关心以太坊2.0的质押机、收益以及风险。

姚翔:我的观点比较明确,在币乎也连续发了几天,后来比较懒就没发。我不建议普通人参与以太坊2.0的质押。因为你不知道风险在哪里。这里的风险很高,但收益率按照现在质押进去的以太的数量,年化收益已经不到17%了。而且收益一定是在慢慢的减少。

风险有很多,也有很多文章再谈。我想说的是任何提供质押方案的服务商应该把方案中的风险完完整整的展现给用户。如果一个方案没有把这些风险明确告知用户,我认为不是太负责任。

喵叔:星火矿池从去年就开始有做以太坊2.0的产品线。去年10月中旬就开始做。包括跟进几个客户端,那时候存款合约还在审计没有审计完。我们当时就在期待合约是否会做调整和改变,走到今天发现也没有调整和改变。就是那么单纯,以至于你不能做很多事情。

我们当时也设计了流动性的方案。我们既定的目标是在今年2月就要把产品上线。但以太坊一直拖到了现在的时间点。我们跟进过程中发现了新的有意思的事情。同时每个测试网我们都在大规模参加,中间比较大的测试网我们大概拿了8万多个ETH尝试跑小的集群看一看。并且也做了一些组备,做了海内外链路上的测试,看同步是否存在问题。最终其实还是发现问题比较多。

或者说我们看到的确定性的风险包括:

1、客户端的风险。以太坊2.0和1 不同,客户端实现交给了不同团队,用不同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去实现。实现逻辑是有差异的,就带来了每一种客户端对资源的占用偏好不同。有的版本对内存的占用更强,有的对硬盘占用更多。JAVA写的大规模面向企业的部署,HAVA的虚拟机会对内存占用非常大,性能消耗也比较大。

2、我们最终测试发现,每个客户端对代码的评估也有不同。

3、测试网中间也宕掉一次,是因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一个时间服务器的问题导致全网共识出现了问题。大概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恢复。导致全网大家被惩罚的钱已经超过了一年的收益率。

客户端的风险,因为客户端或不可见风险带来整个2.0全网的风险。这和POW不同。POW如果有个矿工有点傻,想挖另外一条链配置错了,并不会影响当前矿机挖矿的收益。POS不同,如果一个大规模的节点部署错了,有可能会带来全网大家一起被罚钱。

在观点上我和沙漏老师一致。我非常不赞同个人用户参与2.0的质押Starking。同时虽然星火有产品,但我们没有在现在的时间点考虑快速推出。原因是因为我们不觉得这个时间点是好的。它的风险显然是大于收益的。我们也没觉得自己的方案能够把风险降低。因为风险来自太多外部因素。

至于质押的流动性,这是在未来一年中我们都会面临的问题。所有人都想做质押的token解决流动性的问题,但很难真实做流动性。因为你真实的做流动性就不会做Starking。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悖论。

主持人:个人要想参与质押会选择质押服务商。两位对如何评估服务商的方案有没有好的建议给到大家?

喵叔:首先很确定的是,这个阶段提供方案的,没有去中心化的方案。以太坊2.0有两把钥匙,提款的钥匙现在不能放到合约里,不能用合约逻辑托管。它一定要托管给某家机构或某个个人的。因此任何你参与Starking的选择,本质上是在选择信任谁拿着我的钱比较安全。

第二步才是考虑有没有大规模做托管的能力。以太坊2.0的质押和过去POS质押不同的是,每32个ETH都需要在电脑或服务器上跑真实的进程。而其他的POS节点,比如COSMOS是可以跑一个节点,无限量的Starking非常大量的代币。这时就会以很低的成本抵押非常多的代币,但2.0是不行的。2。0如果委托了10万、20万个代币时,需要做得非常大。我们当时测试了很大的规模,想看看真正性能的瓶颈和边界在哪里。海外内带宽抖动会不会直接导致掉签,掉签率会不会增加,这些数据我们掌握了之后,最终选择目前先去观望。

我认为小心使得万年船。

姚翔:目前无法提供非常好的方案。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特别想要参与,还是我刚才说的,哪个方案能明确告知你风险,文案甚至告知你别来,太危险了。那你应该考虑一下。否则我还是之前的观点:不太建议普通用户参与。这个参与不仅是自己去跑质押验证节点,也包括参与托管方案。对于普通人是比较难分辨这其中的风险到底在哪里的。

主持人:到明年年中或年末,信标链比较稳定,合并也开始有所进展了。到时候两位会不会和现在的意见不太一样?

姚翔:就等喵叔的方案了。可能代表了一种比较可靠的指向。但不是说用户一定要选择哪个方案。而是说当星火出方案时,可能是比较稳健的时间点。

喵叔:过去我会觉得这个收益率挺好的。但流动性挖矿之后会觉得这个收益率差点意思。

至于明年的时间点大家会如何选择方案,在那个时间点我可能会更加不建议个人去做质押了。因为当前用家用机或者树莓派去跑,其实是在跑一个什么都不做的POS链。带宽是没有承载的。即便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当时想跑一个自己的浏览器,数据量是非常大的。我不知道等到有了真正的交互,发生各种合约的交互,当前1.0所有的资产,所有用户的数据都迁移过去时,普通家用机要承载怎样的上行和下行带宽,我真的不知道。以及当时如果还是以集群的方式运行,成本到底是多少。可能要走到那天才能去评估。

今天并不是我们不想评估,我们其实和客户端团队在私底下有很长时间的沟通,问过关于性能的问题。是否能给我们一些相对量化的数据,到了可以上线的时候我们要准备怎样的硬件可以跑集群。但他们都给不出来。现在没有评分的机制帮你量化这件事。所以你是无法评估成本的,也无法评估最基础的风险到底是多少。

在POW中被称为停机电费,在POS中我认为应该叫停机带宽费。

互动问答环节

1、关于以太坊2.0的gas费和EIP-1559

喵叔:POS因为是合作机制,不是靠竞争完成的。就算gas费调整降低了,验证节点还是很大程度会选择参与。因为它的收益来自确定性的回报。

但对于POW来说,EIP-1559则是毁灭性的。对竞争链来说,不能对矿工收税。1559的本质是对网络验证者征税。它会把用户支付的钱烧掉,小费部分再给你。这时候用户本身的成本并不会降低,但对网络的安全维护人员收入降低。所以EIP-1559对POW的矿工是很不友好的。但它有可能在POS中是有效的,但我也不太确定。因为还不知道到底要如何验证。如果在真实环境验证是有效的就是有效的。

但EIP-1559并不解决问题,只是看起来是通缩模型,将一部分币烧掉了。但并没有解决用户端使用成本降低的问题。如果我发一个交易不给小费,依然无法被快速打包。

至于通货膨胀率最终会降得比较低。我们将其理解为一条新链就好,POS会将POW的通膨模型、曲线改掉了。就算不用EIP-1559通膨也在降低。抵押的越多,全网给的奖励就越少。

姚翔:补充一点看法。EIP-1559我也听了一些社区的讨论。我更希望从经济学上做些分析。现在以太坊生态已经不在仅仅是技术问题,非常复杂。包括很多金融产品,很多的治理和利益分配。现在承载的应用之大,很微小的改动就会带来比较大的后果。

之前我们说产品可以做测试,但因为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我们不大可能在测试网中测出真正的影响。我希望看到更多理论的论证,包括其他的链上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

喵叔刚说的一点很对。EIP-1559本身并不能减少用户的使用成本。就像春运去买火车票,买不到还是买不到,是因为吞吐量的原因,而不是定价模型有问题。当然做一些微调会起到作用,但可能不是根本问题。以太坊的根本还是要解决可拓展性的问题。

2、以太坊2.0最终TPS能到多少?

喵叔:Vitalik说是10万。不过我要一条10万TPS的链做什么用?当然这是调侃。我认为技术是渐进的,我们永远会低估技术长期的影响,而高估了技术短期的影响。

比如Rullup不能解决所有堵车的问题,不同Rullup方案还会带来互操作的问题。但至少我们看到一切在发生。发生是有好处的。至少gas在做调整,已有的Rullup方案可以跑到3000-4000TPS。这已经是量级上的提升了。至于想做下一个量级的提升,甚至在两年后看到的已经不再是Rullup方案,也不是分片方案,这都是有可能的。我倾向于不断跟进新的技术,但对短期内确定性能带来好的TPS提升的技术,也愿意全身心的关注并且投入自己的精力在其中。

姚翔:现在Rullup是短期内,甚至中期内都是比较实用的,而且在工程上已经局部有了验证的方案。如果按照现在的研究成果能到2000-3000的TPS,已经能解决网络大部分问题。只是会带来可组合型、互操作性的问题。

技术需要关注的点就在于不断发生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比较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一些Rullup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去使用,去理解它,也许我们能共同塑造更好的网络。

以上就是下半部分笔记的全部内容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