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新闻观点 > 行走笔记:短期暴涨暴跌,现在适合入场比特币吗?(上篇)

行走笔记:短期暴涨暴跌,现在适合入场比特币吗?(上篇)

2021-03-05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每次市场下跌,行走都是从无论是币乎还是微信上大家的留言中先知道的。比起短期价格的波动,什么更重要这个话题上一条微文中我已经提及了。

但下跌当然还会带来焦虑,特别是如果你真的认定做价值投资,手里只剩下比特币,而比特币还在跌的时候。所以后面一段时间,可能每每遇到行情下跌,行走就多输出一些和加密世界基本盘——比特币相关的笔记和内容。

今晚发的这篇笔记来自昨晚(3月4日)腾讯新闻和区块律动主办的“链上新知”直播。于佳宁和蔡凯龙两位老师从区块链从业者和金融视角出发,再次审视比特币的内在价值与涨跌背后的原因。

直播时长一个多小时,行走会用两篇笔记输出。今天是第一篇。



以下,Ehjoy:

主持人:现在回顾2020年的3月是非常魔幻的,很难想象我们经历了那段时间。可能是全球投资者难以忘记的月份。无论是黄金、白银、美股还是A股,包括比特币都是非常惨烈的月份。但现在回头看,发现那时候居然是最低点。全球的资本市场在之后走出了深V曲线。

比特币从去年十月开启了持续到目前的牛市。目前“比特币”已经不算是新事物了,在全球放水,尤其是美国放水非常严重时,比特币凭借着持续飙涨的价格和超级罕见的资本市场波动率成为了国内微博,国外推特的热搜常客。光微博,“比特币暴涨暴跌”热搜就上了几十次。

现在比特币的市值已经达到了万亿美元,和特斯拉、谷歌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平起平坐。但直到现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认可比特币的逻辑和价值。

这期我们就再来聊聊比特币。我们邀请到了于佳宁和蔡凯龙两位老师。首先请两位老师做个介绍。

(蔡凯龙老师在介绍部分一直没有声音,但相信大家对他也比较熟悉了)

于佳宁:我原来一直在国家部委下属的研究机构工作。之前在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当所长。之前我研究区块链很多年,但在2018年8月我ALL IN区块链行业,开始在区块链行业工作和创业,创办了火币大学,搞区块链教育,到现在有两年多时间。

目前我们聚焦的是,如何把区块链底层思想逻辑提炼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区块链的价值,让更多人找到正确姿势拥抱区块链,少走弯路。我们一直相信区块链未来是最重要的科技领域,数字资产是最核心的资产形态,区块链思维将成为每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我们希望成为区块链思维的布道者。

我最早关注比特币是在国家部委下属研究机构工作时接到的研究任务。当时是 2012年,但说实话当时并没有把任务做好,没有把比特币研究明白。

很多人都觉得研究比特币很难。它确实有复杂的技术逻辑,独特的金融逻辑,同时组织方式和传统的金融机构不同,也有特殊的应用逻辑。所以像把比特币搞明白并不容易。我自己就学习了好多年,读了很多书,看了很多文章报道。到了2014年我终于有点搞明白了,但我一搞明白就立刻被底层的区块链技术折服。之所以被折服,主要有几点:

1、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我当时还在搞金融方面的研究。银行、券商看似非常光鲜,总部大楼非常气派。但楼本身不创造价值,建楼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信任它。让大家觉得银行、券商、基金是有实力的,会用各种办法,前后台互相约束,风控部门对每个部门进行核验。但实际上研究金融的人会感觉,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比如欺诈等风险事件是层出不穷的。风险没有得到根本的控制。同时中小企业依然要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虽然比特币砸当时从09年到14年只有五年时间,看似不太靠谱,也没有人管理。但由全世界的矿工维护的这套体系确没有出现过宕机,没有出现过大的错误。在非常早期出现过黑客攻击,但之后就一直非常平稳和安全。提供了极其便利和有效的全球化支付方式。这确实很震撼人。

2、独立化的财产形态

过去大的财产是通过司法体系,委托代理关系来保护的。但这样的财产保护体系太复杂,最终证明问题层出不穷,风险事件非常多。

区块链或比特币网络使用了非常简洁的办法,让产权确权问题得到了清晰的解决。这可能真的提供了一种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财产形态和财产保护的方式。

3、去中心化的组织方式

是更高维、更先进的组织形态。至少是之前我们没有见过的。

我早期和周围的人讲区块链,讲比特币。说比特币如果把私钥丢了,没人能给你找回来。大家理解就很困难,认为谁给你开的户找谁,重置一下就能找回来。但比特币的私钥没人能帮你重置。

真正了解比特币之后,我就感觉太神奇了。真的是从下一个时代穿越回来的,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所以我当时越研究越着迷,同时感觉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必然。 所以下定决心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关注区块链。

后来我从2017年开始比较深入的关注行业,提出了“产业区块链”的概念,提出了“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概念。现在这些概念成为了行业的共识和社会各界比较公认的观点。

而这波Defi的兴起,也让产品区块链的逻辑逐渐落地。区块链与产业的结合已经并不遥远

比特币底层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炒作的价值。比特币代表了未来的产品形态、组织方式、商业逻辑和财富形态

我们研究和关注比特币不是简单的看价格,今天涨了,明天跌了,这些都是短期的,从长期历史看可能并不重要。我们要理解比特币背后深层的变革逻辑,才有可能从更长期去把握科技金融或数字金融大的变革

主持人:我感觉于老师讲发现比特币的过程就像07年发现Ipone一样激动。我们这期对话的主题是,比特币到了5万美金以后,投资价值到底是什么?

这轮牛市到现在,机构一直在买比特币。我们看到所谓的华尔街女王(Cathie Wood)的ARK有4%的仓位在比特币上。4%对ARK而言,是其第二大重仓的仓位;包括特斯拉这样的上市公司用15亿美金,相当于8%的现金买入了比特币;包括曾在A股茅台中国获利最多的私募基金经理但斌也在持有比特币。

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目前对比特币的属性是否有变化?因为我们之前讲比特币的属性是支付属性,这是在白皮书中提到的。还有一段时间我们认为比特币的属性是价值存储,因为一直在涨。现在我们依然还可以用这些属性来定义比特币吗?还是应该有全新的定位?

蔡凯龙:(前面有两分钟没有声音)在全球流动性过于充沛的情况下,什么资产最能保值和抗通胀呢?选来选去肯定是比特币。因为比特币是限量的,2100万枚。不像其他资产的供给是可以无限增长的。因此比特币的抗通胀性很高。我认为比特币的投资属性更重,而抵御流动性过剩的功能是非常强的

因此才能看到很多投资机构,比如ARK、特斯拉、资本灰度,甚至传统金融机构都会给高净值客户和大基金配置比特币,作为抗通胀的方式。

当然这也和比特币暴涨的历史有关,币价涨起来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心态。我不仅可以跑赢通胀,还可以跑赢高科技股,为什么不配置一些呢?所以我认为目前比特币的投资属性更重。

于佳宁:我比较赞同蔡老师的观点,用比特币做支付不是新的概念。比特币白皮书就将其称为“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一开始大家也把比特币理解为电子现金,做支付来用。

但这种尝试在2012-2014年有全部都失败了。记得2014年那轮媒体对比特币的报道就是今天哪家又支持了比特币的支付,但直到现在其实已经很少有人用比特币做小额支付了。目前可能的支付的方式还是稳定币或央行的数字货币来扮演支付的角色。但如果从国际间大额结算来看,比特币还是很有可能作为支付工具的

这波的通胀不是简单的通胀,货币放水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其中我们能看到美元的国际结算地位在下降。。美元肆意的放水,把通胀的压力释放到全世界。但美元的稳定性和国际结算地位也在被自我削弱。未来各个国家之间的主权基金会不会也像现在的大公司一样也来储备比特币?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尤其是大宗商品的贸易会不会也使用比特币进行结算?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比如花旗银行给出了一个报告,认为在7年以后,比特币就可能会成为大宗商品的结算货币。

现在比特币会特别像黄金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Special Drawing Right)的方式,并不能用于日常支付,但可以用于国际之间的结算

当然 在实现这部之前,比特币要先能纳入到各国的资产储备中,但我认为实现这步并不遥远。去年伊朗就出台了法令,要求所有在伊朗运行的矿场,要把挖出的比特币全部买给伊朗央行,挖出的比特币必须和伊朗央行进行结算。当然伊朗央行买了比特币不会只放在那,当然也不会炒币,而是作为国家储备做国际贸易。当然伊朗有特殊的国情,有难言之隐。但我觉得未来国家在经济区域化和去美元化的情况下都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比特币的价值发现刚只是开胃菜。Coinbase就公开有很多上市公司、大型机构都使用它们的托管业务购买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资产。只不过特斯拉比较高调,披露出来了。很多公司可能买了之后并没有披露。上市公司购买比特币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就是J摩根等更多金融机构开始储备,基金一定也会跟上浪潮。比特币用于国际结算的逻辑并不遥远。

还有一层逻辑,比特币是数字世界中的原生资产。很多人说,区块链行业约等于90年代的互联网。如果我们想象现在我们穿越回了90年代的互联网的平行宇宙,发现那个宇宙的互联网并不用法币进行结算,而是用互联网货币进行结算,一定会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往线上迁徙,使用互联网货币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互联网货币也就会越来越值钱。

现实中互联网的时代没有这么做,但现在基本所有的公链都离不开原生的token,离不开内在的加密资产。如果未来区块链像互联网一样变得越来越有用,越来越和产业结合,那这些公链上的资产和token也会变得越来越值钱

比特币一定程度上是特立独行的,和token不一样。但比特币和公链的通证,和区块链货币的兑换关系可以保持一致化。我举个例子,假设刚刚改革开放,我们国家要和全球做生意,但肯定不能把全球货币全都储备一边,也管理不过来。所以会储备一个一般等价物或国际货币。区块链世界或数字世界的一般等价物和国际货币毫无疑问就是比特币

比如我们看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汇率,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波动。只是比特币和美元的波动很大。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美元一直在跌。以后人们的经济活动更多在链上了,所以要储备链上货币。这个逻辑是容易理解的。如果要上链,就要储备数字资产,在还没有决定上哪条链时,就可以先屯比特币。

第三层定位,比特币通过挖矿机制,垄断了原子世界向数字世界进行财富转化的通道。我们都知道挖比特币很耗电,但耗电有其价值。人类如果再搞第二个比特币,再耗这么多电根本承受不起。所以我认为在POW,工作量证明和挖矿逻辑下,比特币的垄断地位在加强。

比特币最根本的定位还是价值储藏和价值捕获。但我们要理解比特币还需要更多的层面,比如抗通胀、数字黄金、原子世界向数字世界的财富转移通道。

蔡凯龙:我插一句。于校长说的几点我都很同意,比如比特币是区块链世界的原生资产。但我有一点不同意见。作为国家主权货币或者国际结算,比特币还有点太遥远。比特币还没有真正纳入大国的监管,或者监管还没有完全接受比特币。现在说比特币作为国家储备和国家之间的结算,前提是纳入监管

我们可以看看现在全世界有哪些国家真正将比特币纳入了监管?即使是这么开放的美国,SEC的主席以及美联储的主席都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而像朝鲜、伊朗这种特例国家就不用说了,肯定希望用比特币,毕竟受美元的霸权打击。

如果看长远一点会不容易。可以用非常明显的案例说明。Libar前两年多热,这么一个大公司做出的跨国的币都被各国监管打压打压成这样。一个很多灰色,没有监管的比特币很难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并且很难作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买卖的支付工具。这个观点过于乐观。国际大宗交易相比美元,可以有很多替代,比如央行的数字货币,比如特别提款权,这些都是可以完美替代国家主权,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结算的货币。我个人认为比特币要成为国家主权用币和国际间的结算货币还遥遥无期。等哪一天比特币进入了监管的视线,再谈论这种可能性才比较现实。

主持人:包括花旗银行的报告中也提到,跨国结算实现要7年,虽然7年也是挺早的时间。


以上就是笔记的全部内容。


利益相关:行走持有比特币,也有比特币的矿机在持续产出比特币。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