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一年多来,体验各种平台的一些感悟

一年多来,体验各种平台的一些感悟

2020-08-19 BU联盟 来源:区块链网络

文 | 嘉楠 卖鱼的 肆月初陆

出品 | BU联盟



首先给大家讲个笑话,笑话如上图。

一个年轻人在餐厅了做出了怪异的举动,吓的老板头皮发麻。待到年轻人离开许久以后,老板才恍然大悟,这年轻人怪异的举动的目的原来是吃霸王餐。

笑完之后,我们通过这个笑话反思一下,区块链内容平台用户的奇怪举动。

内容平台,顾名思义,以高质量内容为内核,聚集用户,产生价值。

区块链内容平台更甚之,搭载Token激励,期望以对用户的高额激励,产生更加优质的内容。

然而,和文头的笑话一样,在搭载Token激励之后,用户的目标不再是内容了,目标变成了赚取Token,然后用户们产生了各种各样怪异的行为。

Token激励下内容平台的行为变形

自去年以来,有幸得以接触和了解区块链相关项目,在谈及本文的话题之前,对这项在未来会起到重要作用的技术表示由衷的赞叹。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有许多在这些技术之上的新项目出现,利用技术的进步来造福人类。

比特币只是一个开始,在所有较为靠谱的项目里,跑在最前面的除了交易所,就是内容平台。

自Steemit成功落地之后,国内众多搭载通证经济激励的内容平台,诸如币乎、Primas、QunQun、支点、力场等等,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来。

这些项目不管是上链的,不上链,激励模式如何变化,到最后都会出现相类似的乱象。期望中的让优质内容百花齐放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取而代之的,是充斥着卑劣的抄袭和无意义的水文。几乎所有的这些内容平台都存在这现状。只是相对而言略有轻重罢了。

在我看来,这些激励模式并不能算得上成功。无论是币乎的点赞,知币的投票,Primas的多项模型激励,都没能以此催生高质量的作品。都没法解决如何更合理的将奖励分配给内容创作者这一难题。

内容的创作者和发掘、传播,互动者之间的关系很是诡异。这二者之间对内容的参与,是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的。激励算法这样设计的本意是想推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通过用户行为自行挖掘出受欢迎的内容,但却面临着一个更加尴尬的问题。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人通过买卖赞,抄袭,水文来攫取更多的收益。在这些不健全的激励模式之下,抄袭、水文等变成了一种成本低的牟利手段。此时关于内容与奖励之间,似乎已然没有了什么太大的关系。

现实是,用户对内容的参与行为,脱离了对内容本身是否喜好的关联。你很难相信一个不带任何激励的传统内容平台,上面的用户去点赞一个文章,并不是因为真的对文章内容的认同。这种用户行为脱离内容本身的状况,谁都看得出产品是有问题的。

然而,这种现象却非常普遍,且习以为常的发生在国内外这些激励型内容平台身上。究其原因,只是因为这里面多了个Token的刺激。金钱的诱惑,让参与者行为都变了形了,也变了心。

力场和币乎,用户百态

拿力场和币乎两个平台举个例子。

力场并不提倡换赞,更多的是提倡用户写一些公链的文章和参与任务获得暴击。能量设计上也让换赞变得很麻烦。理论上的和谐局面是大家努力写参与任务,认真写公链的文章,大家给优秀的文章店长。但是实际上情况变成了用户每天写了大量水文薅任务暴击(当然里面也有不少优秀的文章),然后用薅来的权重进行抱团点赞。

再说说币乎,币乎更加是因规则而变化的典例。

币乎作为国内区块链内容平台的鼻祖,以“好文有好报”的口号迅速拥有了大量的用户。可惜平台上线后问题频现。从最开始的热门到后续的抢头赞,再到机器人泛滥。“有好报”的最终并不是“好文”,而是头部大V、锁仓大户和抢赞机器人。当然,也衍生了诸如买赞、互赞这样的争相上热门的产业。权重时代抱团互赞,机器人抢赞。好文算法出现了马上开始了刷阅读,刷流量。平台的任何一个些微的改变,都会让用户的行为进行一次大变动。

有时候,代币化的平台,用户就像是被投食小动物。

平台就像一个饲养人,手里拿着叫做Token的饲料。而参与的用户,行为就像是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鸡仔。

饲养人往左边撒一把饲料,小鸡仔便群起涌去左边;饲养人往右撒一把饲料,小鸡仔又向右边跑去。

你不能谴责小鸡仔哪有吃的跑哪里,饲养员手里的饲料的好坏多少,往哪撒,怎么撒很重要。因为小鸡仔的集体行为的逻辑很简单,觅食。不要用道德标准来评判,小鸡是没有道德感知的,只有生存的本能。

用户只是对Token依赖,不是对产品依赖

有人说“女人是没有爱情的,谁对她好,她跟谁走。”

我说,放到搭载通证激励,并且为唯一血液的产品来说,用户是没有忠诚度的,谁给Token,给他满足感,她/他/ta跟谁走。

所以一个区块链产品若不能通过Token绑定用户,使其爱上自己,那么就需要Token之外的东西来维系,用这个东西来额外的赋予用户产生忠诚度。

不想让产品除Token即死,只有两条路径,让Token与产品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或者提供另一种的东西(更可能是虚拟的)来提高用户忠诚度的能量值。

传统平台没有直接的物质激励,没有直接的利益带来的用户,也没有用户行为的变形,没有这些问题。用户的对产品的体验都是直接且自然的反应。其中,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赋予的能量,用户因产品功能赋予的能量,虚荣感带来的能量,这些能量都能为忠诚度赋能。

搭载通证激励类的产品不行,大部分产品,用户只是对Token依赖,不是对产品依赖。

激励导致的用户行为的偏移

现在的区块链产品大多都是搭载token激励的项目,用Token奖励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是大家发现没有,实际上几乎这些产品都没能通过Token实现自己的目的,我们以内容平台为例子。

结合token激励后让产品更好,如内容平台是更多的人且产生更优质的内容。

用一个简单式子来表示

T+A=C ;(T为Token,A为原产品,C为产品体验感)

预期是T+A=C+;

实际是T+A=C-;

或许短期内能吸引不少人参与,但结果却目标相反。 即动作变形,目标偏离。如同前面举的币乎和力场的例子一样,用户的行为总是和设计上偏离了很远。

规则与方圆的必要性

要想让一个内容激励平台良性发展,离不开社区的所有参与者。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内容激励的项目如果没有恰如其分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意图通过社区自制来解决问题,就犹如妄想一个乌托邦里,不制定缜密的法律约束,而靠大家的道德来规范行为一般,是不切实际的。

我所理解的社区自治,前提也需要一个完善而合理的激励模式,较为完善的赏罚机制,来保证所有人都能够自发的去维护社区,亦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什么是好的激励模式?

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内容领域,将通证经济体系结合内容挖矿之中,是一项很了不起的尝试。通证经济体系的出现,把价值回馈给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这是一个伟大的尝试。

但,至目前为止,还没发现一个足够完善的激励模式来带动内容创作的不断前行。

个人认为,如要打造一个好的内容平台,应在以下方面做努力:

(1)应消除小号的隐患

区块链内容平台的小号是导致多个平台生态紊乱的首要因素,然而即便是币乎的手持身份证的验证,也没能阻挡小号的脚步;iVeryOne的面部识别也仍然有漏网之鱼。力场也出现了邀请上千人的作弊用户。

而什么样的身份验证方式才是有效的呢?在这个身份信息泄露严重的今天,以身份证作为认证标志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使。私以为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等到一些身份认证的公链(如公信宝、Usechain)普及后才能完全解决。解决了身份的唯一性,才能防止小号泛滥下的暗箱操作。

(2)内容传播者收益不应与内容创作者牢牢绑定绑定

如果内容传播者收益与内容创作者收益绑定,在利益最大化的诱因驱使下,传播者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举动。譬如多个平台出现的抢赞、买赞情形。而将内容传播者的收益和创作者收益分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3)平台的激励能够让人忘记激励而去重视内容本身

我所理解的,好的激励模式应该让参与者忘记激励本身。所有的奖励应该是你默默耕耘,创造好作品,赋予价值之后的果实。所有的奖励应该是内容创作者创造价值之后的附属品。对所有参与者而言,奖励不应该成为目标,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在token激励的场景下,我们很难要求用户抛开收益而注重内容,因此,让人忘记激励而去重视内容本身似乎只有一种方式能达成,即作弊成本高于作弊所得。

以POB(虽然这项目黄了)的激励为例,用户只有贡献的内容获得点赞才能获得收益,传播方式参考抖音的内容随机分发模式,当点赞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后再分发给更大的用户群体。这能够让接收到话题的阅读者依从本心来做出赞或者踩的判断,但是并不能阻止作弊的产生,一旦平台有分享链接或者搜索的模式,就很难杜绝买赞或者抱团点赞。因此,如何提高作弊成本,降低作弊所得,可能是平台未来需要长期不断优化和改进的点。

例如是否可以考虑以下情形(该情形只作探讨,可能经不起推敲):

①只有随机分发下获赞才是有收益的,搜索下或者点击分享链接下获赞无法产生或者只能产生很少的收益;

②只有随机分发下获赞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向更多人推送该内容,搜索或者链接点击下的获赞计入参数。

(4)平台在早期的时候愿意投入精力对社区进行引导

新生的内容平台,就犹如一张白纸,参与进来的人是什么模样,就会将它描绘成什么模样。如果一昧的强调去中心化,强调社区自治,往往会让社区走向无序。因此,平台早期应投入大量精力引导平台的风向,例如《支点社区规范》(虽然这项目好像也快黄了)。在平台用户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将权限下放社区。

从传统平台看区块链内容激励平台

或许我们应该回到传统内容平台,看看与区块链内容平台的不同之处。

1、内容驱动,影响力变现

在传统平台里,为何能源源不绝的产生优质内容

无论是以前的天涯、豆瓣,还是后来的微博、微信、知乎;这些传统内容生产平台本身是不会给内容创作者提供任何回报的。要想得到一定的收益,就得通过广告,或者打赏的方式来变现。而要想接得到广告或者粉丝打赏,是需要足够的流量,粉丝或者说影响力。

这是一种有流量和影响力才能拥有的变现方法,只适用于少数拥有许多粉丝流量的创作者。这是一种非常低效的价值回馈,因为对于平台上大多数用户而言,他们创作的内容并不值钱,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流量和粉丝。他们的参与进来只有兴趣本身。

要想获得收益,创作者需要从内容本身出发,也几乎只能通过作品与读者沟通。只有通过内容抓住用户注意力,才能带来更多的流量和影响力,才能获取将流量和影响力变现的渠道。

这些许多优秀的创作者,在未能跻身众多粉丝和更大影响力的顶级创作者行列之前,也只能在内容创作上不停的耕耘,积累自己的影响力和粉丝。

2、利益驱动,秩序重构

反观区块链的内容平台,以利益来吸引大众的眼球,通过这些明面上的收益数额来调动大家参与的热情。这些项目团队都有一个乌托邦的梦想,妄想以利益驱动内容。可事实上,内容挖矿的设计合理与否,真的比直接比特币这种POW挖矿的方式要复杂许多。

内容好坏是非常主观的事情,许多东西是无法量化的,好文的标准如何评判,各种花式作弊的行为,在算法和规则上又如何与之斗智斗勇?

再次以区块链内容激励平台的鼻祖Steemit为例,来看看问题。(虽然也被许多人诟病)

Steemit作为最早开始落地内容挖矿这一创新的区块链项目,已成功运行了两年,用户数也突破了百万,算得上目前为止,各种规则较为完善,算得上很成功的内容平台了。

Steemit本质上是通过点赞来给判断文章的价值高低,以此来奖励创作者,这一点与币乎这类点赞模式的激励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许多细节上Steemit做得不错了。

用户的威望等级来衡量用户在平台上的点赞权重,越资深的用户威望越高。其踩和赞的影响更大,这些大鲸从某种程度上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同时也是社区自发维护的组织者。

关于激励模式,Steemit上还有一种被称为“早鸟惩罚”的机制,与币乎越早点赞越高收益不同,在Steemit上,越早点赞不一定越高收益,也可能更低。它引入了博弈的机制,有意增加用户的判断成本,本质是让用户将注意力往内容转移。但是实际运行后,其实什么“早鸟惩罚”也是没什么卵用。

单从Steemit看,围绕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不断的为此构建和增加各种规则和秩序,越简单粗暴的激励规则不易于挖掘内容,而越复杂的系统虽看似有利于驱动内容,但系统本身也会越脆弱。Primas就是一个例子。

用户只想要币,平台需要好文需要流量。

并且激励手段是最赤裸裸的和金钱挂钩的币。金钱是最能引发人性丑恶面的东西。

在金钱的引导下,人们想了无数方案花式作弊,快速薅羊毛。

力场在这方面也是体验了不少用户的花式薅羊毛的办法。

最开始的机器人作乱,水评论横行,再后来刷精评,到现在的抱团刷微文等等。

围绕利益的争夺,导致了大多数区块链内容平台水文横行,羊毛党泛滥,抄袭霸屏等等奇异想象。

而作为项目方也是极为头疼,调整了各种激励方案应对,Primas甚至是不惜重构整个激励体系,然而效果依然乏乏。

资金盘和游戏的激励设计

在区块链内容平台上,由于平台需求和用户需求的不一致,导致了激励系统异常难以设计。

那么,有没有平台需求和用户需求极为一致的激励例子呢?

这当然有,资金盘和游戏是最明显的例子。

资金盘的目的是赚钱,而玩家的目的也是赚钱。非常好,一拍而合。

所以很多资金盘的激励设计极其简单,大多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多少分红。

靠着暴利的分红吸引人不断的投资再投资。

而参与者也非常明白这是一个资金盘,但是人总有侥幸心理,总是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后一个接盘的。

通证类游戏也同理,虽然这类游戏往往没什么游戏性,但是一点儿不妨碍玩家赚钱,所以游戏类的不仅好设计,也很受欢迎。

或许,一开始就是错的

许多人抱怨它们各种分配的不公,殊不知这种以利益来驱动内容的平台,是无法在挖掘内容上做到尽善尽美的。激励的出发点从一开始就已经与内容分离,也难以去驱动内容。

到了最后,你会发现所有的这些项目,能做到的,只是解决效率问题;它不解决公平问题,也没法做到。

一个东西,如果一旦掺杂了利益分配,并且没法直接量化工作量的,是无法让所有人满意。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内容平台也不例外。都说改代码,改激励算法,可这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代码只能解决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人性问题。

区块链内容平台依然是我们最大的机会

在传统的内容平台里,如要脱颖而出,往往需要在一个平台长期耕耘才可能以广告或者其他形式变现。而在这之前,内容创作者可以说是毫无收益。区块链内容平台从诞生之初便打破了这一分配模式,让内容创作者在早期便能获得收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创举。

我十分赞同POB白皮书里对用户需求的描述,即“token分配”和“用户体验”。虽然迄今为止的多个平台基本都出现了诸如机器人、小号、水文等情形,既没能实践出相对公平的token分配机制,也因此导致用户体验性差,但这并不能磨灭我对区块链内容平台的期待。

没有百分百完美的社区,只有永不停歇的正邪之争

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人不断试图找寻漏洞,谋取利益。因此,渴望搭建良好社区的人与希望从漏洞取得收益的人之间的会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争。

有朋友说,区块链的的通证经济激励,会成就下一次文艺复兴嘛?

或许吧,但一定会是另外的一种模样。



—-

编译者/作者:BU联盟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