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行走笔记:拥堵的以太坊,能否撑起流动性挖矿的发展?(下篇)

行走笔记:拥堵的以太坊,能否撑起流动性挖矿的发展?(下篇)

2020-09-08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今天的笔记来自碳链价值的线上直播,聚焦的是Defi带来的问题,以太坊拥堵。本篇为下篇,链接在这里

以下,enjoy:

主持人:以太坊拥堵的问题如此突出,当下是否存在能够马上解决以太坊拥堵的具体方法?此前社区内热议的Layer2方案,能够实现这一点吗?

民道: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北京人为什么不愿意去雄安的问题。

主持人:想听听阿剑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喵叔提出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是什么阻止了以太坊对二层网络的应用?您也可以就这个问题回答一下。

阿剑

虽然说现在的Layer 2方案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包括喵叔提到的很多种。但实际上你要做一个用户体验又好,又能吸引足够多的运营者去参与的Layer 2,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像喵叔提到的几个方案,我个人非常推荐大家去尝试一下。包括zkc用来转账肯定是可以用了,没问题了。包括在二层网络上做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上交易,比如路印,包括dyds去中心化交易所也在计划完成迁移。这些都是很有前景的方案。我觉得大家可以勇敢的迈出这一步。就像你去尝试不同的Defi应用一样,去尝试一下Layer 2的方案。

虽然这么说,但是要产生一个本身能够接住以太坊主网上的可组合性,还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用户体验,至少在当下,这样的方案还没有出现

像我刚刚提到那几个Layer 2的解决方案,一般都只能实现交易所或者是转账等简单的支付功能,还没有能够对通用性的支持智能合约转换的解决方案。

如果以太坊的拥堵是一个问题,它能解决吗?我个人希望大家回过头来想想这个问题。短期之内看起来是不能解决的。那它长期会不会有解决的方案呢?我觉得还是明道老师说的那句话:你能在雄安复刻一个北京吗?

如果以太坊上的用户基础继续扩大,比如用户基数有十倍、百倍、千倍的扩大,你却期望GAs费一直这么低是不现实的。我希望大家能够把这点接受下来。

我们如果希望看到以太坊的成长,希望看到以太坊上用户的扩大,那么它的gas费就一定不可能低下来。因为作为一个全球的共识,它本身就是有成本的,它就是要付很大的代价

这个代价不是说那个为你提供全球共识的人不道德,或者他不愿意去降低成本。而是客观因素,比如像喵叔说的,区块链本身的结构决定了,它是没有办法做到无限扩容的”。无限扩容意味着你的网络会不断中心化。

另一方面,其实出价的人是和你一样想用这条链的人,而不是那个给你提供服务的人。这个观念我们要纠正过来。不是矿工有问题,一定要多收费,而是其他人也和你一样想用这条链。而且他们用这条链的愿望更迫切。他们的用这条链产生的经济价值更高,所以他才会出更高的价,导致你用这条链的成本也很高。

喵叔

这个问题核心就是北京的人为什么堵车也要去上班的问题。

(行走插一句,昨天评论区我做过类似的比喻。类似为什么北京停车费高,因为车更多,有停车需求的人也更多。价格从来是由稀缺性决定的)

阿剑:

总的来说,拥堵问题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用户体验问题。

用户体验的提升有两点。一是让用户确切知道多长时间,多快能够把交易提交到链上;二是能不能尽可能节省交易手续费。

所以我们先不谈Layer 2的方案,它是一个相对比较终极的方案,直接将用户做了分层。我们只讨论用户体验上的这两方面。

在流动性挖矿的热潮中,其实各个社区都提出了一些工具。但有一些是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的工具了,比如 guess now是最近星火矿池推出的(https://gasnow.org )gas价格指示器。

它新颖的地方在于,是直接连通出块者的交易内存池的。所以你可以直接看到现在交易内存池里,比如前面50个交易它的 gas price是多高,前100个,前面200个是多高。让用户可以更有的放矢,可以直接知道我出出多高的gas price,我的交易会被插入到队列当中的哪个位置。相比原先的那些 gas price的价格的指示都更准确。这种也是在改进用户体验。

从帮助用户节省gas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的维度看,现在比较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使用聚合操作的合约。它是把很多人的资金汇集起来,做一笔操作。在一笔操作里包含很多个用户的资金。典型的代表就是在近期出现的流动性挖矿中充当矿池的角色,把许多人的操作合在一起,节省那部分固定的 gas。

另一种方法大家可能听说过,是交易的中继者,major transaction laye。就是让中继者来转发用户的交易,来改善用户体验。中继者往往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合适的gas费,能够帮助用户把gas费省下来,不会提虚高的价格。

主持人

谈到以太坊的拥堵,除了二层网络外,其实还有一个问题绕不开,那就是以太坊2.0。

目前以太坊已经孵化出了圈内最繁荣的DeFi生态。然而,它的性能似乎已经不能去承载这样大的一个生态了。大家把解决问题的希望放在了ETH2.0身上,但ETH2.0却一再推迟。当前,ETH2.0的主要痛点在哪里?要真正实现ETH2.0,还需要多长时间?

喵叔

关于以太坊2.0其实大家已经盼了很久,说了很久了。按照最初以太坊的行动路线图,2.0现在应该是已经上线的状态了。当然中间阻力重重,最后发现想实现一个可以跨分片的,同构的区块链的网络,难度还是不小。

以太坊2.0当前是处于测试网的阶段。我先简单介绍下以太坊2.0大概会是什么样的一个进度,以及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最终会达到什么目标。

总体而言,以太坊2.0不是完成一次升级或者一键部署之后就立马可以实现的,看起来像跨越式的升级。而是需要渐进完成的最终完成从当前POW的共识维系的单链结构变成一个由POS来维持共识安全的多链结构。

介于现在的以太坊,也就是以太坊1.0这条链上面已经承载了非常多的资金,非常多的合约应用的逻辑,以及非常多的用户。所以2.0的整体升级迁移过程是非常谨慎的。

2.0本身又会被分成不同的阶段:阶段0、阶段1、阶段2。

阶段0的主要的目标是启用POS的信标链。在这个阶段用户只能单向的将ETH转入2.0的链,同时不能把2.0上的以太币再提回来。并且没有分片。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启动信标链。

阶段1 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分片与信标链之间的通信。中间又会伴随着很多其他的技术问题。比如需要将以太坊转成一种无状态的分片,将各种其他信息转到信标链等等。至于中间可能会有1.5的阶段。

我们把1.5跳过去,直接到达阶段2。这个阶段最终的目标是规划有64个分片,分片之间是可以互相调用的,合约也是可以互相调用,转账也可以完成。同时用户可以有不同的执行环境。

说了这么多,看起来极其复杂,而且听起来又不知道到底在干什么。美有没有这种感受?所以2.0主要的痛点,用修公路类比,以太坊2.0是要构建各种高架桥,构建各种多车道的路,还要修地铁。就是要在有限的单点时间里,增加更多可以并行发送的交易,可以并行去调用的合约,从而达到扩容的效果。

至于说以太坊2.0还需要多长时间实现。这没有人现在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但我是相对比较乐观的。因为当前2.0的测试网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比较稳定。如果测试网场运行超过三个月的时间,没有再出现其他的异常,我们较为乐观的估计,以太坊2.0的第0阶段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测试网当前主要在解决的问题是多客户端之间的,同一个协议实现的不同的方法,完成彼此之间的协议的兼容性问题。

对于以太坊2.0能否解决当前以太坊网络拥堵的状态,我是比较乐观的。虽然现在的以太坊1.0还不是一条高速公路。但以太坊2.0甚至可以说和以太坊1.0都不是一条链了。2.0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多链结构。同2.0系统比起来,我们当前就像是一条乡间小路,2.0的目标则是希望修筑一条城际公路,不仅要8车道,还要64个8车道同时跑。

阿剑

我就直接说比较难的地方。以太坊2.0的主要挑战就是2阶段的具体模式。具体说就是跨分片通信的问题。

因为各个分片本身有不同的状态,那想要保证各个分片上的状态对于另外一个分片上的验证者来说都是可验证的,同时要保证各个分片之间是可沟通的。换句话来说,一个分片内发起的操作可以改变另外一个分片内的状态,而且整个改变的流程也都得是可以验证,且是流水线化的。

最终的关键在于,不能让这个方案破坏可扩展性。实际上使用信标链来作为中介,就是把很多跨分片的信息放到信标链上去,让信标链的验证者来实际执行这些信息。

这可能是能够直接去做跨分片通信的一种手段。但这样做,实际上和大区块就没有区别。因为会完全破坏可扩展性。我附一个网址:https:/lethfans.org/posts/desig-c

hoices-in-eth2

大家可以简单了解这个问题的难度到底在哪里。

至于以太坊2.0它如何缓解链上拥堵的问题,其实是高度依赖于跨分片通信这个具体的技术方案。在这个方案还没有确定的时候,我们其实很难预测它的实际形态。

我个人认为,跨分片通信确实比同一个分片内的交易处理要更加复杂,也就因为它有技术复杂性存在,所以一个不跟自己的目标合约在同分片的用户的用户体验,显然不可能和在同一个分片的用户的用户体验一样好。你要么必须付出更多的钱,要么必须等待更长的时间。大家需要具备这样的心理预期。

说到具体的时间,因为阶段2的技术的规范现在也没确定下来,所以预测2.0什么时候实现不太好说,反正会需要一段时间。

至少目前来说,整个以太坊的核心开发者和客户端开发者在做的事情是围绕怎样先让阶段0先推出,信标链推出之后,阶段1是比较有自信的,会比较容易开发和比较容易推出上线。但是阶段2还是会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DeFi的发展日新月异,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便实现了从一个概念,到锁仓超过120亿美元,就连中心化交易所也感受到了震动。那么,DeFi的发展会受到以太坊性能的制约吗?在ETH2.0没有真正上线之前, DeFi行业将如何发展?

民道

我刚才讲的Defi的可组合性导致积木的多样性越来越丰富。就回答了喵叔讲的,为什么以前没有感觉到以太坊那么拥堵的问题。

因为以前的合约交互方式非常简单,只有简单的合约请求。但现在合约请求的复杂度提升了很多。举个例子,在YFII上存一笔钱,同时要请求大概三、四个协议的底层协议。这里就已经有很多复杂性的增加。所以GAS费用也会也会因为复杂性的叠加而增加。

以太坊的这个瓶颈肯定会影响Defi协议的发展。会导致Defi协议可组合性本身受到限制。比如我们可以组合3~4种原料调制鸡尾酒,现在没有那么多原料了,就调不出鸡尾酒了,或者调出来太贵了,用户根本就喝不起了。这就会导致Defi的可玩性,或者说协议的创新性可能会受到很多阻碍。

比如现在做Defi设计的时候,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GAS费用是有多少。如果GAS费用高到根本一般人不会用的程度,那我们可能就会放弃那个方向的想法。所以反过来看,gus费也在指导着开发人员的设计构想。某种程度上这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

Defi中之所以有这么好玩的东西,就因为它能自由的创作,自由的组合。但如果在每一次创作的时候都得考虑GAS费用,就会很阻碍整体创新的发展。

以太坊2.0按照大家乐观的估计还需要两、三年后才能够有。状态分片,特别是跨分区去通讯,这件事其实是挺难的。行业里之前很多项目都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但都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案。我觉得这个事情确实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跨分区的状态通讯,特别像在太空上做飞船之间的对接。要保持两边的匀速、同步,才能对接成功。不同分区的通讯也是一样,得保持一个统一的 protocol的协调。任何的干扰、波动或延迟,都会导致两者之间的通讯中断或者是不顺畅。

再跨分区的状态通讯里,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两个交易,我在我的分区里的交易,是决定你那个分区的交易是否能往下执行的,它们有互相路径依赖的关系时,这两个分区之间的通讯就更加重要了。如果这个交易又是对时间要求特别高的,比如链上的交易,或者链上的清算合约。我下一个条件是你清算行动的一个必要条件,那我们之间的通讯要中断的话,整个交易就等于废掉了。

所以分区之间的通讯,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的交易,互相依赖的状态不一样,都会导致困难是指数性增加的。我对以太坊2.0的进展并不是特别乐观。

回到最现实的问题,目前以太坊很拥堵怎么办?我觉得肯定还得依赖于二层网络

北京拥堵,我们不能考虑去雄安或者去通州,靠所谓的外延型的扩张来解决交通问题。那能不能往地下继续挖呢?往地下继续扩容,包括喵叔之前提到的几个扩容方案,我觉得还是有机会能解决拥堵问题的。

特别是在Layer 2 层面如果真能有智能合约的执行环境的话,我觉得很多应用是愿意迁移过去的。只要能形成一个小集群,是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生态的。就类似打造一个地下城,去解决一部分的扩容问题,同时也可以享受城市上面的基础设施的优势,而不是彻底搬出这个城市。

我觉得二层网络应该是在有限程度上去解决扩容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整个以太坊2.0的基础架构,是通过分区的方式去解决扩容问题的。目标是实现无限扩容。和波卡的多链扩容,看起来是两个不一样的结构,但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波卡、COSMOS通过链去解决,以太坊通过分区来解决,二层网络通过三维空间层面再去做扩容。都是在不同层面解决问题。

个人觉得目前状况下,确实会逼着Defi的各个项目方在考虑扩容的问题。所以今年会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象,以前没有Defi会去新的链搞扩容,但今年,不仅很多公链都在尝试不同的扩容解决方案,几乎所有地方都在讨论扩容的问题。这是确实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个人对扩容问题的解决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我觉得是能够部分解决的。

潘超

一直以来的我的观点是:以太坊的性能不会是制约Defi发展的最大问题。这其实涉及对Defi类型的区分问题。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Defi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借贷场景,一种是交易场景。

虽然借贷和交易本身是一码事,是一种互换。但这种互换对于借贷场景而言,对时间的要求不是那么紧迫。很多借贷协议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是一种活期的协议,永续的,对时间没有那么急迫的协议。

对于交易来说,尤其是对于波动性资产进行交易来说,肯定需要对速度有很高的要求

如果拋开最近流动性挖矿的因素来看,在借贷层面,以太坊的性能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对于交易,还要再细分场景。

对于目前稳定币互换的协议,其实影响也不会特别大,因为不需要用区块链去做价格发现但是对于波动性资产,尤其是在Defi上做衍生品的话,目前来看,以太坊是不适合做这些产品的。尤其是像订单薄这种模。,即使你使用链下撮合与链上处理,目前也没办法处理。

凡是需要进行高频以及要去做价格发现,以目前以太坊的性能来看,是没有办法做的。

以Maker的产品为例。可能大家比较了解Maker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稳定币DAI。实际上是通过将你的数字资产抵押去生成DAI,这是Maler主要的业务。但是此外,其实Maker还有一些其他业,比如Maker有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可以完全去链上撮合交易协议和交易平台。同时Maker还在做支付,用户可以用DAI进行转账。

目前对我们而言,最迫切的是需要为支付和交易寻求一些二层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些业务场景需要确认的及时性。

主持人:谢谢四位老师今晚的精彩分享,听完获益匪浅。我们期待接下来以太坊的自我进化,同时也期待DeFi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就是笔记的全部内容。

最后是喵叔对参与直播四位嘉宾所在项目的安利合集:通过以太坊爱好者学习知识后,用 Maker 抵押生成 Dai,存入 dDai 生息,每一步都离不开 gasnow 的 gas 晴雨表。

上面这段,其实很形象的说明了目前Defi项目,不仅是以太坊上的Defi,都有着层层嵌套,类似乐高积木的“可组合性”。或者用大家更长用的说法,就是Defi套娃。

可组合性方便了开发者的开发,也让项目能更聚焦自己擅长的板块,做足长板,同时对生态是指数级的加持。但我们也同样要意志道,嵌套着各家Defi优势的可组合性,同样也让系统性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成倍累计。

相比以太坊的拥堵,gas费的涨或降,也许可组合性本身构成的问题,才是Defi经历过这次下跌后应该认真面对的问题。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