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币圈每个人都在说提高认知,有几个人知道知道真正什么是认知?

币圈每个人都在说提高认知,有几个人知道知道真正什么是认知?

2020-09-12 NO抱怨姐学币 来源:区块链网络
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话,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大家都在说要提高认知,但很少有人问过自己,到底什么是认知。在没弄清楚什么是认知之前谈提高认知就是赤裸裸的耍流氓。因此,本文就来探讨这个问题:认知究竟是什么。


认知是什么?

有人说认知是对新事物的认可和接受,有人说认知是不断增加各种各样的新知识和信息,有人说认知是能看到未来的趋势,其实不用任何科学研究,稍微想一下身边的相反案例,就知道:不论是新事物的接受还是海量知识信息的增加,抑或是感觉看到了未来的趋势都不是认知。

仅仅对新事物的接受不是认知

前段时间1分钟看完一本书的量子速读,这些父母一定也认为自己认知超前,能对新事物,新“科学”接受和认可。单纯对新事物的接受不是认知。

仅仅增加海量的新知识和信息不是认知

高考前几乎所有考生学习的书本,测试的模拟试卷,练习的真题库都是一样,但为什么最终考上的寥寥无几,单纯增加海量的新知识和信息也不是认知。

感觉能看到未来的趋势不是认知

大量研究发现,普通人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不过是从众效应或者羊群效应的反应。

那么到底什么是认知?为什么大部分人不能像马云一样看到中国互联网的强劲趋势,不能像雷军一样看到生活智能生态化的转变,不能像黄铮一样看到三到五线城市居民的巨大购买能力,也不能像李笑来十年前遇到比特币就笃定梭哈买进成首富?



为什么这些喊了多年提高认知的人,也在不停接受新事物,看了不少书,听了不少讲座,学习了不少知识,就是无法像那些精准找对未来趋势的人,也无法像那些抓住正确新事物的人,到现在生活似乎依然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更为残酷的是,一些在投资圈里面挣扎的人,手上的钱越弄越少,甚至背上一身债。

心理学家认为:认知是对信息的获得和应用的过程

其中获得包括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和储存;应用包括信息的提取和迁移

比如你现在看到一个有关二战时期午餐肉的故事,说是二战时期美军靠着午餐肉,一天能摄入4300大卡的热量,德国是3000大卡,日本只有2000大卡,当时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每天要有2300卡的热量。


从古代的粮草到现代的炊事,任何战争中,后勤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协调,各种肉类,各种蔬菜的储存,做饭的工具,人工等等,注意还不能弄的炊烟四起,满城皆知,让敌方知道自己的军队驻扎。

可军人打仗,必须要让他们吃饱啊。美军就是通过午餐肉这种创新完胜对手日本,试问每天吃饱,能量充足的部队打一个每天都处在饥饿中的部队,结果可想而知。

这种午餐肉就是罐头肉,充足的分量,提前做好,运输方便,不需要配备大量后勤人员,开盖即食,最终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部分看到这个故事的反应就是:哇,好厉害。知道了这个故事,感觉自己的知识又增长了不少。

少部分的人会对信息进行处理:午餐肉整合了原材料的供应,加工,储存和包装,配合运输送到前线战士手中。


加工:现在社会中还有哪些产品同样体现了这种融合?汽车,日用品等各种产品是不是?不全是,他们有对原材料的整合,加工以及包装,但基本上都是消费者去固定渠道购买,不包含运输。净水器有没有这种融合?它配合了小区的供水设备可以算是,各种快递和宅急送也只算是运输那一环。各个行业全面知识的打包销售算不算?

集装箱的发明,压缩饼干的出现,全营养素药片都是这种融合的体现。另外,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实现也是一种全面融合。


信息储存:刚刚思考的整个过程,午餐肉是一个融合整体,送水设备是前段部分,净水设备是后半部分,现在的快递,外卖是后端部分。集装箱,压缩饼干和全营养素片也是一种完全融合的过程。


信息的应用(提取和迁移):这种整体融合解决多方问题的方案能用在其它什么地方?为什么集装箱被广泛使用,而午餐肉,压缩饼干在现代商业社会并不受欢迎?

整个信息的处理,加工,储存和应用的过程,显然和直接将信息接受完全不一样。大部分人只是将今天看到的,学到的收起来,装进自己的脑海中。而少数人是将处理加工后和之前所知的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日复一日不同的处理方式,让两种人的区别越来越大,也就造成了认知的巨大差异。少部分人的知识形成了一张网,而大部分人的脑海中只是一堆杂乱的麻线。

于是在面对一件新事物或者对未来形成判断时,少部分人能将自己的网取下来进行全面的复盘,并进一步加强或者扩大自己的网。而大部分人要么根本取不出任何相关的知识,要么只是从乱麻里面拿到一点是什么就是什么。

可怕的就是,这种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巨大认知差距,让人们在面对相同的机会时,大部分人最终捶手顿足,悔不当初却从未弄明白自己到底差在哪里。当然,运气最终会被拿来当背锅侠。



以前,商业社会蓬勃朝上发展的时候,只要你有学历,只要你比另外一个人对某个行业了解更多,社会就会给予你丰厚的回报。现在,在商业如此复杂的情形下,如果还只是对看到的知识全盘接收,不去处理,加工,迁移,最终就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或者在一场又一场的竞争(无论是商战还是人才大战)中败下阵来。

那么如何提高认知?


研究发现,这些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都是经过后天的练习并强化得来的。

假如你之前就是对所有的信息一股脑吸收,完全不懂什么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迁移。现在就从头开始练习:

建立足够多的思维框架

你脑海中有没有经典的已经被科学家验证过,又被无数人证明过的基本思考框架?

比如要预测公司明年最畅销产品,大多数人的做法会拿出前几年的销售数据,然后就某款产品这几年的趋势得出结果,明年也是这款产品。

但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但现实生活中却没人反驳),按照这个逻辑下去,畅销的产品一直畅销,那就不存在任何新产品杀出重围,老公司破产的事情。

假若这位做预测的同事有基本的竞争思维框架,了解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TA就会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直接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替代的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这样做比之前会多出很多工作,但只要认真做一次,对自己所处的行业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视角,也会获得别人无法了解的信息。当然,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有可能和之前数据统计出来的一样,明年依然是那款畅销品。可是,谁在浑浑噩噩混日子,谁会在短时间有巨大的长进可想而知。

这些被多数人证实过的思维框架,囊括了很多人提到的多和高认知的人接触,全面的看问题以及不要用情绪得出事物的结论等方法。这是更具实操性,更高阶的处理方式,也是普通人更易掌握的方法。

就像当我们听到别人说这个电脑不好,我们一定不会去买;可若别人说这个电影不好看,我们却不会不看。为什么?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两者会有不同。他们只是听到了身边的人说电脑不好,接受了然后不买这款。然后听到谁说电影不好看,但自己还是去看了。



如果这时候你心中知道影响人做选择的三种框架模式,就可以解释这种现象。通常人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会有三种可能:听自己的,听品牌的和听第三方的。看不看电影显然是听自己的,而买不买这款电脑就是听品牌或者第三方的。而听自己的和听其他人的具体是在哪些情况下发生,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例子你就可以归纳进去,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行为有更清楚的认识。



买盐买米买菜肯定是听自己的,刚开始买化妆品肯定是听品牌广告或者身边大V的介绍。想去新的地方吃饭我们会找大众点评等第三方看看。

当积累足够多的案例,有一个显然易见的问题又会冒出来,那就是这些具体的事件有怎样的特征,会让我们做选择时听不同人的话。这就到了提高认知的第二块,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强迫自己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微软招聘,经常会问诸如“为什么井盖是圆的”这样的问题。每天走在路上都会看到的井盖,为什么会是圆的?几乎没有人想过这样的问题。




小时候我们都有这个技能,总是问长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长大后,我们对几乎所有的事情习以为常,大部分人不再探究为什么是这样。

没有人会问天怎么会是蓝色,除了那些学习气象研究的。也没有人会问为什么飞机能飞起来,除了那些设计飞机的。

为什么成年后都不再愿意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因为寻找原因是一个非常耗能的过程,大脑每天要消耗人体能量的四分之一,它必须保证优先用于能将机体存活,基因延续这些头等大事上。

在过去,存活是危险和艰难的,商业世界没有这么复杂,大脑因此这样进化。可在今天的社会,商业环境,竞争体制如此多变和复杂,若还是对所有无关生命存活的事情不加思考,结果会是相当苦哈哈。

爷爷那一辈往前,或者更久远的时代,我们看到越是强壮的人生活的越好;而爷爷和爸妈那一代,只要读点书,就能有很好的机会,因为那时候读书的人不多,知识稀缺。可现在,到了我们这一代,读书拿学历是基本,到处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后,要想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拼的就是洞察事物背后的原理。


就像美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家马鞭制造厂,汽车被发明出来以后,这家马鞭制造厂唯一的结局就是等待破产死亡。人们不骑马了,都开车了,那么生产马鞭的当然要倒闭。这和每个时代淘汰的产物是一样的,曾今的黑白胶卷,曾今的卡式磁带,曾今的录音机,曾今的DVD光盘等等。

是的,大部分人都会同情并且理解这样的结局。时代朝前发展,必定有牺牲的事物。

让人惊喜的是这位马鞭制造厂的创始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生产的马鞭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媒介。为什么消费者需要马鞭,是的,你会说为了骑马,让马在跑不快的时候给马一鞭子。而这位创始人并不满足这样的答案,他反复问自己,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不愿继续奔跑的马再次跑起来?



马感到鞭子打在自己身上带来的疼痛,于是转化成继续奔跑的动力。那哪些东西能转化另一种事物,他反复思考,对,是催化剂

这和产业里面的什么相似?对,实际上马相当于提供运输的能源,而马鞭就是能源催化剂或者刺激物,目的是为了让运输能继续下去。

如果这样,汽车被发明后,我依然可以做能源刺激物的生意,我可以生产汽车发动机的皮带,也可以生产风扇传动带,空气净化器等等能源刺激物。



这就是找到事物背后原因的价值,它能让你在一个更大范围内思考并极其容易地找到解决方案。于是当我们洞察到真正的规律,就能将其迁移到足够多的领域上去。

马鞭是能源的催化剂,同样,胶卷是记录美好时光和故事的媒介,磁带是传递动人音乐的载体,汽油是给车主继续行驶的权利,Microsoft是让网民便捷安全上网的媒介…有了这些底层的定义,无论是产品还是对行业的发展洞察,都将会有不一样的广阔视角。

上一节提到的,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我们会听不同人的建议作出选择。柴米油盐菜是个人偏好重,决策程度低的产品。电脑是决策程度高,偏好低的产品。而化妆品又是想买好的,有价值的,让最时尚的大牌明星赋予额外价值的产品。

想象这些知识被迁移到足够多的领域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背后的原因,就可以将其迁移到其它的领域。

假如现在看到一个广告,是一个大米品牌,当红明星一个劲儿的说这种大米多好多好,我们就可以判断类似这种产品我们一般听自己,某个明星打广告根本不起作用。又或者某个餐馆在第三方点评上的反馈很差,却又一个劲儿地发动朋友圈搞活动让别人去吃,显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同样,现在想说服朋友去看某个电影,你就不要说谁谁谁觉得好看。而是找到之前他喜欢看的电影,然后告诉他这那个差不多,他自然会听自己的

知道胶卷是记录美好时光和故事,人们看重的并不是胶卷,而是关于和自己有关的时光。那么就不会反对数码相机的崛起,也会比大多数人更早看到数码的巨大价值。

了解汽油是给车主继续行驶的权利,人们看重的并不是汽油,而是让自己继续肆意的飞驰。那么就会看好电动车的发展,也会比大多数人更早看到持久续航电池的价值。



总结:

认知能力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想要拥有它,不是通过看几篇文章,结交几个朋友,接受几个新事物就行了。它是对信息,知识的处理,加工,储存,提取和迁移。

认知能力的提高需要建立足够多的思维框架找到事物背后的原因以及将知识迁移到足够多的领域。

不幸的是,即使做到了这三项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的持续练习。就像训练自身的肌肉一样,只有不断训练,才会越来越轻松和流畅。否则,这些方法也像长期搁置在角落的哑铃,除了接灰尘,将不会有任何作用。

—-

编译者/作者:NO抱怨姐学币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