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双十一荐书时间,这四本书可以陪你深思区块链

双十一荐书时间,这四本书可以陪你深思区块链

2020-11-11 行走 来源:区块链网络

又是一年双十一,不知昨晚或今晨,你有没有做个尾款人,购物车是否已经清空了?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即使没有双十一,其实也早就被消费主义裹挟。我们总会自觉不自觉的认为,通过消费,通过购买可以解决小到口食之欲,大到生老病死的一切问题。而这种被现代性驯化的行为,正是导致我们“向钱看”,以金钱作为行为做事准则的根本原因。在其中,媒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行走无意于去批判和反思消费主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已被裹挟之中,无法逃避。只是个人会更倾向于“如果要拥抱消费主义,那就更多的去消费图书吧”这样的观点。用钱去投资自己,提升知识、认知和信息量,让自己能更好的与他人,与社会,与环境互洽是比其他消费更有意义的。

而书作为人类思维与智慧的载体,凝结了一个或多个人在一段时间,一个领域中的真知灼见,通过阅读,我们可以间接的踏上巨人的肩膀,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所以每年双十一,行走都会更聚焦在书上。得益于阿里和京东不约而同的拉长了双十一的活动时间,行走前期购买的一部分书已经拿到手了。挑几本和区块链,和加密领域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书,做一推荐。

一、《货币未来》

今年随着Defi的兴起,很多很早开始流动性挖矿,能在各种流动性池子切换,能使用各种金融衍生品去对冲代币价格波动风险的朋友收获满满,但更多朋友则完美错过了Defi的行情。理解去中心化金融,其实要回到金融学本身,回到货币、流动性等基础概念上。

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今年8月出版的《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小标题起的比较收敛,其实全书介绍的就是比特币为什么有可能成为一种面向未来的货币。而这本书的作者也正是“比特币本位”概念的提出者赛费迪安·阿莫斯。

但和其他从技术角度入手分析比特币的架构、设计原理的著作不同,这本书在开篇,用了长达五章,也就是将近一半的篇幅介绍货币的起源、功能和性质。并通过大量货币发展史的案例,分析了过往各种被视为“货币”的东东如何成为了货币,又是如何失败的原因。

书的第二部分,第六、七两章讨论了历史上出现过的健全和不怎么健全的货币体系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出了作者作为奥派经济学人的鲜明主张:健全的货币体系应该成为个人提供可以抵抗报症的屏障,这是自由社会的基本要素。

在否定了现有货币体系能够扮演这样的角色后,作者用了最后三章的篇幅介绍比特币的运行方式和最突出的经济学特征,分析了比特币之所以可能成为一种健全货币体系的原因,同时澄清了一些围绕比特币常见的误解。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以后行走会更详细的以读书笔记形式为大家做介绍。特别是关注第一部分关于货币的基础知识部分。

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时其实就明确了其灵感部分来自哈耶克的思想,或者更明确说是来自哈耶克晚年的著作《货币的非国家化》。而作为哈耶克的老师,第三代奥地利学派传人米塞斯的思想显然也影响着加密经济学日后的发展。这一点在阅读这本书时应该引起注意,即本书是从奥派视角去回归的货币发展历史,并以比特币为例展望了未来的可能性。但奥派和其他经济学派一样,有自己的优势,也同样会有局限性。

比如奥派理论中不做任何价值判断,只从技术、功能、应用角度出发做研究。但中国的学者或者中国人的习惯往往是拿到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先要问一句:能干嘛用?好用么?投资比特币能够获得超额收益,这本身也是一种价值判断。

因为不做价值判断,所以在西方的加密圈中,会把区块链和各种coin、token看做一场社会实验,他们真的会只关注实验本身的参数怎么调,过程怎么去控制。但我们一方面会直接向钱看,关注实用价值的一面,认为项目不拉盘就是割韭菜;另一方面监管层也会考虑新的货币体系给社会和国家带来更多外部性的影响,而这种外部性影响同样是一种价值判断。

谈奥派的问题,其实也想说明,金融有意思的一点是,金融并不只和数字打交道,所有数字变化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人的行为。真的学好金融,读懂金融,更多是做人的文章。

二、《通胀螺旋》

这本书行走几次推荐书目里都有列出的。原因很简单,明了过去,可知未来。

书的作者张嘉璈先生作为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的行长,亲身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过程与结果。民国政府通过发行金圆券这种新“货币”,大量从民间收集到黄金与白银用于战争资源购买,但却没有在国民需求端考虑扩大生活物资的供给,从而因货币通胀导致死亡螺旋,最终导致民国经济崩溃,而这种崩溃直接影响了战后,甚至解放后的中国经济。1937-1949年的这场通胀螺旋,使中国花了后面二、三十年的时间去补救。

据本书的翻译,也是将这本书带回中国读者视野(张嘉璈先生解放后先在澳洲,之后赴美在多所大学任教,这本书是他任教期间用英文写作的)的于杰介绍《通胀螺旋》在美国多所金融院校都是作为指标必读书推荐给学生的。不仅因为它是一个鲜活的通货膨胀的案例,而且张先生也忠实记录了在通胀的全过程中上至政府、金融机构,下至社会各阶层的反应与行动。

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大部分时间面临的问题是通缩,是需求不足的问题。但通胀就像一个怎么也甩不掉的幽灵,总会周而复始的回来。比如最近一次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往前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每当社会发生动荡时,通胀就会再临,而通胀螺旋过后,国运衰退则成了必然。

那我们自然会问,这次呢?这次全球的大水漫灌是不是又会再次引起通货膨胀?按照张嘉璈书中的观点,并不会。张先生认为,通胀的起源是新的货币被创造出来,货币能创造需求,能刺激需求,但货币却无法创造供给。印钞看似很快解决了需求,但因为战时的农业生产、工厂生产跟不上,人们的日常供给无法和需求匹配,因而通胀产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在强调“内需”的重要性,都在发挥“国家金融能力”去提供更多的供给去匹配需求。水大不怕,把池塘变成海洋就好。

至于这本书对于区块链和加密领域的意义,其实仿效美国金融院校的做法,行走真的推荐加密领域的项目方,特别是已经发币,发了token的项目方要人手一册。至于原因,张先生的书中对加密领域能够引以为戒或带来思考的警句太多太多。

仅举一例。书中419页提到,创造货币的能力可能会成为一个诅咒而不是经济的福音。如果上至国家,下到一个组织,只看到了发行“货币”可以带来流动性的陡然上升,可以带来创新早期特别急需的资金、用户、流量诸如此类的好处,而忽视了印钞很简答,但“征税”很难的道理,那发行货币或变相的货币就会成为自己的一个诅咒,最后不免因为发币走向更快的衰亡。

行走在稍微解释下,在商业领域最简单的供需模式中,企业向用户“征税”,是通过向用户出售产品或服务体现的。而之所以用户会选择购买,是因为企业为用户的需求匹配了对应的供给,满足了其真实需求。而目前币圈的大多项目,在满足用户真实需求上其实建树不多。当围绕“货币”的内循环转不起来的时候,无论人为设计再复杂的激励机制,抵押模型,给再高的年化,销毁再多的币形成看似极度通缩的形态,用户依然会更偏向把手中的token换回法币。因为依然只有法币能在更大的供需体系下满足他更多的真实需求。在加密世界中,币的供给很多,需求却很少。

诸如货币的诅咒这样的概念和金句其实在书中还有很多,行走会把这些惊喜留给大家去自己发现。

三、《区块链的真正商机》

机工、湛卢和中信,是行走个人觉得在商业、经济、科技创新领域出版书籍比较权威和高价值的出版社。今年很有意思的是,这三家分别都在关注区块链,且关注的点已经从过去的科普技术,转移到了更广泛和深入的层面。比如刚才介绍的机工社的《货币未来》是从金融角度切入的,而这本《区块链的真正商机》看书名很显然是从创业,从商业落地应用角度切入。

当然,随着这两本书的中文版都是今天刚刚发行,但国外都是前年写作的。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来自Gartner高德纳,这是一家聚焦信息技术的权威咨询机构,其每年推出的高德纳技术成熟度曲线(Gartner Hype Cycle)经常出现在TMT领域项目路演的PPT中,用以分析项目所在赛道的未来价值。

两位作者,一位是高德纳的首席执行官,一位是副总裁。在一家以预见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见长(Gartner Hype Cycle之所以有名且权威,是因为从移动互联网到大数据、AI,这家咨询机构几乎在过去二十年做到了对TMT赛道的几乎全中的预测成绩)的公司做高管,写区块链自然不会就区块链谈区块链,而是将区块链融入了整个数字化进程中。

正如书中中文版序言中作者强调的:区块链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创造新的货币,而在于帮助个人、组织快速、有效的实现数字化转型。有意思的一点是,肖风博士是这本书的推荐者之一,而万向区块链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活动主题恰恰就是“融合发展”。从“数字化”这个整体视角看待区块链的今天和未来发展,这是这本书给行走带来的第一个观感。

书的第一部分,两位作者介绍了很多分析区块链项目的模型,比如“创新+完备+增强”三阶段区块链未来路线图,区块链解决方案五大原,四大通证类型,去中心化的八个元素等等。这些以后行走都会结合自己的认知做更详细的输出。

书的第二部分,则是对“创新+完备+增强”三阶段的分别介绍。有意思的是,两位作者为三个阶段给出了时间上的划分,或者说预测。

第一阶段,区块链创新解决方案期是从2012年——2023年。以作者的观点,在这一时期,受制于各种因素,区块链的全部潜力并不能完全得以发挥。但作者并不认为在这个阶段区块链应该坚持所谓的“原教旨主义”,在技术路线上去一味的攻克性能上的瓶颈,而是要以现有能力解决传统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潜在的商机。通过商业合作与更多未来的潜在对手结盟而非对坑。其中很多建议都值得从业者和投资者思考。

第二阶段是2023-2025年,是区块链具备完备解决方案的时候。这时区块链会以其通证化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使互联网时代构建起的赢家通吃式的寡头垄断格局作废。在此部分,两位作者提出:加密货币和稳定币,都不是真正的数字货币。只有结合了具体场景的通证和通证化才是区块链落地商用的关键引爆点。在行走看来,作者的观点下,通证应该是更类似于去中心化“积分”的概念,是去金融属性和去证券属性的。

第三阶段是2025年之后,区块链社会将会构建无边界的信任智能体。代码会在区块链社会构筑更加公平的社会契约模式。

书的最后,作者着重指出,预测未来的意义在于行动。这其实也是行走一直强调的,其实对于更多普通投资者,与其在本金不多,还要承担很大风险的情况下去持有某个项目代币,不如去思考,自己有哪些能力可以和项目产生联系,然后去不断加深这种关联。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创造未来,主动权才会更多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重返美丽新世界》

最后推荐的这本,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介绍。《1984》和《美丽新世界》作为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一直是互联网极客和加密世界的精神食粮。对于每个走进加密领域的创业者、从业者和投资者,这两部小说应该说是必读的。

虽然《1984》在国内知名度好像更高,但其构建的世界过于违背人类本性,而面对“美丽新世界”,我们只能接受,却无法拒绝。因为一个人能抵御痛苦,却无法抵御幸福。就像双十一行走也同样会沉浸在购书的欢愉中一样,无非是恋的物变了,但其实还是一回事。所以在两本小说里,行走会更推荐《美丽的新世界》。

如果你真的时间有限,那就直接读《重返美丽新世界》好了。这本书是赫胥黎在写作《美丽的新世界》26年后亲手为小说写的评论,同时回顾了小说出版后二十多年世界的变化,预测了人类未来的命运。

书的开篇就开宗明义:“极权社会恭候人们莅临,就在下一个街角。这一趋势,我们似乎无法逆转。商业集团和政治集团刻意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加速。为了少数权贵的利益,它们已经发明了新的技术,去操纵大众的思想与情感”。

“在独裁者的武器库中,大众传媒是最生猛的武器,而娱乐化则让大众好像患上毒瘾。商业宣传不断创造和满足大众的欲望,甚至连小孩子都被蛊惑。乌合之众失去理智,失去道德抉择能力,他们习惯被人教唆,终至失去判断力和自主意志。”

这样的论述在《重返美丽新世界》有很多很多。不具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鉴定意志,我们终会走向被奴役的道路。这是《重返美丽新世界》要向我们传递的。

可以说,赫胥黎的底色一直是悲情的,但他从未放弃求解的希望。在文末他就发誓:只要一息尚存,我们仍需尽一身之责,竭尽所能,抵抗到死。这也许过于悲壮了些,但也许是赫胥黎生得太早,没有遇到区块链这个东东,以至于他晚年走向了神秘主义甚至精神类药物去寻求答案。如果在赫胥黎生活在今天,相信他一定会将比特币写入自己新的著作之中。

以上就是双十一行走为大家推荐的,和区块链或者关联度很高,或者看似关系不大,实际则紧密相连的四本书。祝你阅读快乐。

以上

—-

编译者/作者:行走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