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当前位置: 玩币族首页 > 区块链资产 > 哎呀音乐全集教程

哎呀音乐全集教程

2021-05-13 JSrWaoU8 来源:区块链网络

【领取哎呀音乐课程】

“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然后再把美国土地出租给美国人住。”

这是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一个段子,这样的言论当时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并且被大部分日本人接受并引以为豪。

当时的日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一个字就可以形容:壕。

有钱,所有人都很有钱。

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社会,人人手上都有大把的钞票,大家都不愁找不到工作。

那个年代的大街上,到处都是手握万元大钞打车的人,出租车司机载客完全看心情。

应届大学生去面试,就算前一天晚上喝到烂醉如泥,迟到一小时,公司不但不能有意见,还要给他报销面试的车马费。

面试通过以后,公司怕你跑路,还会以培训为名,专门送你去为期一个月的‘公费玩乐’,再给你一笔钱让你去置办一身高级的行头。

整个社会的风气从上到下,都在想尽办法迎合,鼓励人们去消费和享乐。

人们白天去打高尔夫、滑雪,开车去海滩边开派对,晚上在酒吧夜夜笙歌,喝的是上好的单一麦芽威士忌,用的是北冰洋空运来的冰,据说这种冰块可以增加饮用口感,价值不菲。

“享受生活,明天会更好的!”

在这种资本主义营造的巨大幸福感下,年轻人眼中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生活悠闲,物质富足,这一切都是那么乐观,仿佛生活在天堂。

City pop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出的。

轻薄的忧伤

在国内著名独立乐队落日飞车的网易云评论下,总能看见以下评论。

“渣男渣女爱听的歌。”

“世界在下沉,我们在恋爱。”

“听落日飞车,睡心爱的人。”

坦白说,作为一个音乐人,真是羡慕啊。

而了解落日飞车的人都知道,他们是一支吸收了City Pop风格的独立摇滚乐队。

那什么是City Pop呢?

日本乐评人木村丰是这么评价City Pop这种音乐的:为城市生活方式而生的城市流行音乐。

中森明菜?(なかもり?あきな)?-?OH?NO,?OH?YES!?(2012?Remastere来自哎呀音乐00:0004:46

这首由中森明菜演唱,竹内玛利亚作词作曲的《OH NO,OH YES!》,以一个女性的视角,讲述了一段出轨的爱情。

听一下这首曲子,你会如何形容呢?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词就是:暧昧。

有人说暧昧是男女关系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在一挑就破的轻薄关系里不需要负有任何责任。

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里:

娇蕊把一只手按在眼睛上,笑道:“其实也无所谓,我的心是一所公寓房子。”

振保笑道:“那,可有空的房间招租呢?”

娇蕊却不答应了。

振保道:“可是我住不惯公寓房子。我要住单幢的。”

娇蕊哼了一声道:“看你有本事拆了重盖!”

就是这样,轻佻地欲言又止,又要人命地悬着。

但某种程度上,这种轻佻感却暗合了City Pop在上个世纪受欢迎的逻辑。

是的,你没有听错,无论是「失恋、热恋、暗恋」,这些所有的情感都有惊人的一致性:轻薄。

失恋:“我失恋了,但也不至于到死去活来!”

暗恋:“我喜欢你,但也没那么喜欢。”

热恋:“我喜欢你,现在就要和你在一起,明天怎么样,车房啊什么的,我根本没考虑。”

轻薄的忧伤、轻薄的失恋、轻薄的欣喜,无论是什么事都会不沉重,这是City pop最具有特点的地方。

那么这种轻薄感来自于哪里?答案是律动。

它的律动吸收了美国南方的R&B、FUNK、JAZZ,以及DISCO多种风格,速度普遍在100~120之间,以清晰的4/4拍为主,相较其它歌曲会轻快很多。

但是在和声上,它又多会采用一些小调的和声进行,制造一种哀怨感。

这也就是所谓的’轻薄的忧伤‘。

”最快乐的感觉是你觉得你会得到,和你还没得到之间。“

City pop音乐可以完美地形容出这种感觉,而它City pop轻佻而精致的气质,可以直接满足都市男女们的审美需求,尤其是收入偏高的那一部分。

他们热衷追求外表美丽的异性,生活悠闲,爱情观大胆而开放.

在七八十年代,他们穿着时髦的宽体裁洋装,开着新款的丰田汽车,行驶在海滨公路上,副驾上坐着自己的情人,汽车里装载了当时刚刚流行的立体声车载音响,音响里播放就是这种音乐。

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观念非常符合他们的心态,所以他们拒绝那些沉重、令人感到不快的事物,一切以开心为主。

可口可乐广告里这些俊男靓女灿烂而生动的笑脸,也映射出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群像与乐观的心态。

就像是City pop教母竹内玛莉亚的那首《Plastic Love》:"我只是在游戏人生,我知道那是塑料的爱情“

都已经是塑料了,还有什么好沉重的?

Plastic?LoveLizz?Robinett;l-train?-?Plastic?Love

说到《Plastic Love》,就不得不提一件有趣的事情。

2017年竹内玛利亚的《Plastic Love》突然就在视频网站火起来了,没有任何原因,也毫无预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引来了无数的二次创作者对它进行翻唱、编舞,人们在霓虹复古的滤镜中拍摄影片,并用这首歌作为配乐。

许多人甚至会问一句:“今天你听塑料爱了吗?”

“当火热的跳舞节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遇到略显冷漠的人声时。我们不需要听懂歌词,可以直接感受到那种空洞的塑料感爱情。”

它火起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好听,并且为人们呈现了一种似曾相识,但又从未见过的复古美学。

人们这才将视线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日本,而这也是City pop这个概念开始被人熟知的时候。

但事实上当记者找到原作竹内玛利亚时,她甚至根本不知道City pop是什么,但还是表示了虽然很迷惑,但还是很高兴大家能喜欢。

而有City Pop之王之称,City Pop女神的丈夫山下达郎,他也不清楚City pop是什么。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这种音乐只是流行歌而已。

但不管City pop这个概念是炒作还是确有其事,它的回潮与热度都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竹内玛利亚的《Plastic Love》也成为了引领City pop在21世纪大回潮的重要领袖。

在数据调查中,许多爱上City pop的人甚至都是00后,按道理来说他们从未在那个年代生活过,应该不会喜欢上这种来自七八十年代的声音。

Cathy当山瞳?-?Sexy?Robot

但事实上City pop还是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原因有很多,我个人认为和上世纪日本乐手们的音乐素养不无关系,乃至于三四十年后,他们的音乐依然没有过时。

与现在千篇一律的流行音乐不同,当时有一大批音乐人本身就是作曲家和制作人,有着非常高的音乐素养。

他们在制作音乐上可谓是相当用心。

得益于日本早已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这帮人从小就生活在音乐氛围良好的环境下。

在坂本龙一的著作《音乐即自由》中是这样描述日本早期的音乐环境。

不提这些,即使是稍晚一些的60年代,当时的迪厅里的舞曲音乐也主要是以吉他演奏为主。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City pop成为了一种注重乐器演奏的音乐,换而言之就是,人声在City pop里并不算主力,所以它对乐手演奏技术和素养皆有要求。

它的律动是基于Funk等音乐的基底上,也就是说它的音乐律动通常保持在相同的调中,或者自始至终都在重复和弦相同的演奏。

这对于贝斯手的要求就高了起来,如果演奏City pop没有一个靠谱的贝斯手,那么音乐将会索然无味。

PS:City pop的贝斯线条通常围绕根音和降七级音而建立,并且通常省略三音。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没准这点和City pop的奠基者:细野晴臣是个贝斯手有关系。

细野晴臣有着出类拔萃的乐感,尤其是在‘融合’这件事上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他涉及的音乐风格极多:迷幻、异域民族、民谣、摇滚、Synth Pop、Funk、Jazz Fusion、Boogie、Bossanova、中世纪、实验音乐等等。

有人评价他:

横跨多个音乐流派,打破音乐风格乃至民族国家的藩篱,最终跻身日本第一批真正意义的 “世界艺术家” 行列。

以他为核心组建的乐队Happy End甚至可以说奠定了日本流行音乐之后的走向。

首张专辑《风街ろまん》一经面世便成为了日本流行音乐的奠基者,也被许多人认为是City pop的起点。

風をあつめてはっぴいえんど?-?風街ろまん

至于他后来和坂本龙一、高桥幸宏组建的传奇乐队Yellow Magic Orchestra,1973 年组建的Tin Pan Alley等乐队都为日本流行音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篇幅限制我们暂时不讲。

而在细野晴臣之后,真正推动City pop,并将它发扬光大的人,便是前文提到的山下达郎了。

山下达郎可谓是真正的City Pop的教父了,抛开他的妻子竹内玛利亚不说,他本人是直接打开了日本City pop时代的音乐人。

每张专辑都可以堪称是经典,并且影响了无数后来的音乐人,他和他的妻子竹内玛利亚制作的City Pop音乐,直至今日都丝毫不过时。

换句话说,如果想要学习City Pop,研究山下达郎是非常必要的事情,《Ride On Time》就很适合作为入门。

这首1980 年发行的《Ride On Time》,直接开启了日本的City Pop时代。

RIDE?ON?TIME山下達郎?-?RIDE?ON?TIME

它给听众带来全新的舞曲听感,并给予了人一种「海滩、休闲、清爽」的意象。

当时日本的磁带品牌Maxell找山下达郎拍广告,配乐便是这首曲子。在天时地利的结合下,山下达郎红了,自此掀起了City pop的热潮。

1981年,Happy End乐队的另一位主唱兼吉他手大泷咏一发行专辑《A Long Vacation》。

山下达郎和大泷咏一

君は天然色大瀧詠一?-?A?LONG?VACATION

这张专辑可不简单,它的封面设计被CBS SONY选为了「最佳专辑封面特别奖」

这就不得不提这专辑的平面设计师,永井博。他一直为大泷咏一制作专辑封面插画,直至现在,已成为提起Citypop的同时不得不提的存在。

大片的蓝色基调,色浓的阴影,棱角分明的风物和明亮配色是永井插画中最大的特点,简练而色彩鲜明,充满了西海岸的夏日风情。

自此City Pop的主基调也构建完成:从音乐到封面,都体现出了浓郁的“休闲度假氛围”——夏天、老爷车、海滩、情爱。

更有趣的是,City pop这种音乐当时还被分为了两种流派,「日间派」和「夜间派」。

「日间派」指的便是如山下达郎这种,歌曲里大多呈现清爽明亮,夏日海滩元素的City Pop,封面也多是泳池海滩,非常适合开车的时候听。

Beautiful?Journey平井大?-?Beautiful?Journey

「夜间派」便是类似《ON NO,ON YES!》这种,从听感上像是在都市的夜生活,深夜独自一人面对繁华的城市,孤独而忧伤,情感幽怨而痴缠的音乐。一般多以角松敏生为代表。

あるがままに角松敏生?-?あるがままに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演奏City Pop的乐手都如此优秀,为什么给吉他Solo的空间不多?

这个问题实在是困扰笔者许久,我个人非常喜欢City Pop这种律动音乐。

但同时我也喜欢听金属,原因很简单,我自己就是弹吉他的,我非常喜欢听大段大段的吉他Solo。

但是City Pop音乐有一个地方让我很难受:基本上所有的City Pop音乐在间奏或是C段的地方,明明有大把的空间去演奏吉他Solo,但偏偏他们就是喜欢演奏和弦。

为了解决这个困扰,我特意找了我们哎呀音乐的职业吉他手,资深的City Pop发烧友阿华老师,向他请教这个问题。

但阿华老师表示这个问题也一直很困扰他,不过他可以改编一些吉他Solo给我听,算是间接解决问题。

阿华老师改编《Beautiful Journey》

阿华老师改编《Cathy》

反资本主义蒸汽波

有一个小现象,在B站的竹内玛利亚《Plastic Love》弹幕下,有不少人刷‘蒸汽波’。

包括在许多City Pop风格的作品下,都有不少人将City Pop和蒸汽波混淆。有人甚至觉得《Plastic Love》就是一首蒸汽波风格的作品。

这一现象是来源于许多制作蒸汽波音乐的音乐人都非常喜欢采样《Plastic Love》等City Pop作品里的乐句与段落。

许多人是先听的蒸汽波音乐,然后再听City Pop。

所以出现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其实很正常,但也不太应该,毕竟蒸汽波是最近十年才诞生的。

蒸汽波是从2010年开始,逐渐大火的一种艺术形式。

实质上它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视觉艺术,一种是音乐。在这里我们只聊音乐。

蒸汽波的音乐奉行一种“拿来主义”,将过去七八十年代的Funk、City Pop歌曲的片段进行采样,并利用电子乐的技术来对段落进行重新的变速、切断、混音。

柴?鱼?の?c?a?l?l?i?n?g幸子小姐拜托了?-?幸?子?さ?ん?は?お?願?い?し?ま?す

在原曲重新解构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二创。

同时蒸汽波音乐总是伴随着Lofi的音质、电流噪点声、切分、滤波以及不断的重复。

但这种处理方式却可以极具动感的节奏上制造出一种迷幻的感觉。

80年代的生人的阿华老师便表达过:“它以一种迷幻的方式,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年代。”

这也给大家推荐一下阿华老师非常喜欢的一张蒸汽波专辑:《FLORAL SHOPPE》。

花の専門店MACINTOSH?PLUS?-?FLORAL?SHOPPE

但以上都是从感受上来说,蒸汽波音乐真正的精神内核,是嘲讽消费主义,反资本主义,它是一种反乌托邦的艺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前文时我们提到了,泡沫经济时代的日本的繁荣程度。但这只是表面的,从整个社会开始鼓吹消费和享乐开始,生活在2021年的我们便很清楚,这不一点儿也正常。

举个例子,在那个年代,有一个词叫做“恋爱资本主义”,什么叫恋爱资本主义?

泡沫经济时代的男生追女生,首要因素除了帅就是钱,当时的杂志刊登女孩最期待男朋友的圣诞礼物排行榜:蒂凡尼的心型钻坠、卡地亚的三连环戒指、东京赤坂王子酒店法国料理这些东西高居榜首。

社会上,各种商家都在给人们灌输,潜移默化:“不消费,你就是个废物”的观念。

泡沫时代的迪厅

当时的女生给男生划分了不同的分类:上贡男、跑腿男、付账君(据说杂志公然宣称女性出门不用带钱)。

而男人也没好到哪里去,那个时代对女人三心二意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仅仅是为了追求肉欲,刺激,快感,享乐。

他们借着爱情的名义,实际上是在做一种利益交换。这就叫恋爱资本主义,这是一种虚假爱情。

在这种社会风气下,许多人迷失在欲望之海中,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直到泡沫破碎的那一刻,站的有多高,摔的才有多惨。许多人马上无家可归,负债累累,以至于那个年代地铁站时常出现卧轨的现象。

而这种现象直至今天,也依然是存在的。

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电视广告、互联网、娱乐明星,短视频,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抢占我们的时间与生活。

并且身边所有的人或信息,都在灌输某种暗示:譬如大家都考研,大家都去买基金,大家都出国,如果你不跟上,你就要被时代淘汰了。

甚至去酒吧蹦个迪,也有人告诉你不点个神龙套黑桃A就没面子。

这种对于事物飞速变化的恐慌,对消费主义的极度厌恶,构成了蒸汽波音乐的动机。

这也是为什么,蒸汽波选择采样的音乐是泡沫经济时代的City Pop,一来它足够复古、怀旧,二来它也代表了那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

在这个人人都焦虑的时代,很多人更愿意过一种懒散而快乐的生活,

这也为什么蒸汽波音乐可以受到大家的欢迎,它既慵懒,又足够丧,且反消费主义。

它来自于上世纪的City Pop,本质上却又是对City Pop所承载的消费主义的嘲讽,这种对原生属性的反抗,正如年轻人对父辈的反抗,朋克对金属的反抗。

又或者说,今天重新回潮,在年轻人之间大火的City Pop,已经与八十年代的人所理解City Pop,已经是两种概念了。

—-

编译者/作者:JSrWaoU8

玩币族申明:玩币族作为开放的资讯翻译/分享平台,所提供的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玩币族平台立场无关,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ADING...
LOADING...